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储层的物性及变化规律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地下油气的分布、储量、产量及产能,直接影响油气勘探与开发。阐述了储层岩孔隙性、渗透性的基本物理特性;总结了储层地质建模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点和局限性,分析得出,建模流程中"两步建模法"经两次条件约束能够很好地进行模型参数控制;认为随机建模较确定性建模能更好地反映储层复杂的地质实际,提高预测评估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2.
研究储层中的石油流通状况与逾渗规律,一直是油田开发领域的重点。基于逾渗理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储层岩石的裂缝连通团分布情况、逾渗规律、逾渗阈值,并判断其是否可渗透。结果表明,连通概率从0开始增加时,总簇数增加。连通概率增加到0.17时,总簇数开始减少;连通概率较小时,逾渗概率随着连通概率的增加缓慢增加,连通概率超过第一临界值时,逾渗概率的增长率突然增大,连通概率超过第二临界值时,逾渗概率再次开始缓慢增加并最终趋近于1;渗流集群可以准确地判定多孔介质是否可渗透,精准捕捉逾渗阈值。逾渗阈值的大小与介质的尺寸和形状都有关;最大簇大小与平均簇大小、最大簇大小与总簇数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结论认为,此三维逾渗模型能够模拟多孔介质中由于连通概率变化所引起的长程联结性突变,可以用它模拟岩石的渗透性与逾渗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风险,以滩海地区某油田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该油藏进行实时跟踪地质特征综合研究。应用地质建模、随钻测井、地质导向等技术,建立了精细的三维地质导向模型,并根据随钻测井数据和综合地质信息,实时验证构造和储集层信息,对导向模型不断校正,使模型与实钻结果一致,还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水平井钻井的前进轨迹。结果表明,此种方法的应用降低了海上油田开发风险,能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Surpac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山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是"数字矿山"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现代矿山信息化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从三维地质建模的概念出发,通过沂南金矿预测项目的具体实践,探讨了基于Surpac软件的矿山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的一般过程,包括地质数据库的建立,实体模型、品位块体模型的创建等,重点探讨了建模过程中地质数据库的设计、地质解译、矿体储量估算的方法与技术,为矿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和成矿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矿产勘查的效率,促进了我国矿山信息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储层裂缝对改善致密砂岩和碳酸盐岩等低渗透储层以及致密砾岩、火成岩、泥页岩等非常规低渗透储层的物性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总结近年来储层裂缝的相关研究进展,对储层裂缝的多种识别和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储层裂缝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储层裂缝的识别技术是点(岩芯、薄片)、线(测井)、面(相似地表露头区)、体(地震资料)和时间(生产动态资料)组成的多维综合体系;储层裂缝的定性预测主要是根据裂缝与构造部位和岩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定量预测方法包括井间直接插值法、曲率法、能量法与岩石破裂法(二元法)、地震法、分形分维法、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和多参数判据法等,每种预测方法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才能实现储层裂缝的有效预测;储层裂缝研究的关键问题包括裂缝分布预测与精细表征、裂缝动态参数和裂缝三维地质建模等方面。最后,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进行储层裂缝预测及建模等工作时,应以明确储层裂缝的成因、演化及主控因素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三维地质建模时,由于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特征不同,一般难以有效融合.为实现地质特征的融合,提出一种基于地质特征驱动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利用三维空间数据建立几何结构模型,解决基于地质特征的几何映射与拓扑关联等关键技术,建立各种地质特征的属性数据与几何模型图形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实现属性数据与几何数据的有效约束,最终构建形成满足拓扑关系唯一的地质特征驱动的三维地质模型.使用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的实际工程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技术解决了几何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有效融合,为地质综合分析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综合性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7.
地质体三维形态的多样化导致建模过程十分复杂,不同矿区的建模过程是不一样的。以金厂矿区地质建模为例,探讨建模过程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三维角度重新认识矿区地质体特征,这对了解地质体相互穿插关系以及深部找矿都十分重要。利用3DMine软件在矿区建立了矿山数据库,根据矿区地质特征采用了不同的建模流程。对主要地质体的三维特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发现:0号角砾岩筒呈典型筒状;J_1号矿体在浅部为漏斗状,而在深部却是圆柱状;14号矿体为近直立圆柱状。同时,以邢家沟14号矿体为例,对各地质体的三维形态与接触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该区成矿条件良好,但14号矿体不会向深部延伸,深部找矿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维地质建模各环节的特征分析,在原始数据、插值方法、建模方法、地质复杂性与随机性、计算机和建模人员等六方面概括出了影响三维地质建模精度的主要因素,然后对当前三维构造模型和三维属性模型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讨论,并对当前面临的问题预测了区域性三维地质模型质量控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质建模软件是计算机技术在地质中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它将大量地质资料和地质人员分析判断结果抽象为可视化的地质模型,使复杂的空间关系可视化,通过对模型的旋转,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模型,形象直观,它充分利用计算机管理和分析的手段,将数据的输入、规模指数的计算、模型测算、成果输出综合为一个数据流,实现了全数字化信息处理,为快速、有效、准确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提供良好的现代化工具。本文以GeoEngine软件为建模工具,介绍了三维地质建模的过程以及模型的可视化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综合运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和FracFlow裂缝建模软件,以四川新场气田须家河组须二气藏为例,探讨裂缝孔隙性气藏储层(双重介质)地质建模方法.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完成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分布模型,利用相控建模方法完成储层基质模型的建立;将模型导人Frac Flow裂缝建模软件,在基于地震解释的宏观断层、构造解释成果和基于单井解释得到的微裂缝两者之间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地震信息和测井解释结果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断层和裂缝三维地质网格模型.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GOCAD的三维地质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讨了利用GOCAD建立工程建筑三维地质模型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以克里金插值和离散光滑插值相结合来建立地层界面以及采用GOCAD中的GR ID功能代替SOLID功能建立三维地层实体的方法。以北京市某经济开发区建筑场地为例,利用GOCAD建立了该场地第四系沉积层的模型。实例分析表明,由此建立的三维地质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3.
阐述应用基于特征的造型软件实现齿轮减速箱三维模型构造、虚拟装配及虚拟仿真传动等的途径与方法。对减速箱的主要零件的造型过程与方法作了论述,给出了建模的程序框图。就虚拟装配技巧与虚拟仿真传动的实现作了陈述,为进一步对有关虚拟装配与仿真技术的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随机函数理论为基础,采用相控-多参数协同的随机建模方法,建立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三维地质模型,实现气藏精细三维表征。首先,以钻井和岩芯资料为基础构建储层构造模型;然后,以小层界面为控制条件建立储层结构模型;接着,在沉积相、地质条件的约束下,采用序贯指示模拟法来建立砂体骨架模型;随后,在砂体骨架模型内进行优势相计算,形成最终有效砂体骨架模型;最后,以有效砂体骨架模型为约束,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结果表明:将物性参数变量与微相分布结合的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孔隙度等物性参数的分布模型,以及采用地质分析类比、地质统计分析等方法优选最佳模型是有效的地质建模方法;所建地质模型精确细致地表征了塔河油气田AT1区块凝析气藏构造格架及储层、流体三维分布,反映了辫状水道复合连片,东北向展布,储层物性受相控较明显,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在三维地震波动方程模拟或射线追踪正演研究与应用中,需要构建复杂的三维地震模型,因此,研究复杂地震模型的计算机建模方法是必要的。本文提出了采用基本几何形体及形体间的布尔运算来构建复杂模型的思想与方法,并在VTK可视化工具包和MFC开发平台的基础上,对该方法进行了算法与软件实现。应用设计的软件进行了建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用于地震建模是完全可行的,并大幅度地提高了地震建模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Fire软件建立催化再生系统模型,详细分析了仿真过程中气体压强、温度、流速、浓度(c)及颗粒质量等参数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催化再生系统能较好地降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污染物在地层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地下水开采后产生的结果,在环渤海地区地质构造研究的基础 上,利用EVSPro3维地质建模软件,以天津市(含环渤海地区)74个实测钻孔数据、38个化学污染物的实测钻孔 数据为依据,实现了对该地区含水层及地下水漏斗的3维模拟,为解决环渤海地区污染物的控制以及合理有效 开采地下水提供了模型支持。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safely exploit coal resource, protection coal pillars must be prepared in coal mines. Some correlative parameters of protection coal pillar are calculated by Drop face and Drop line methods. Models of protecting surface objects and coal pillars are established by TIN modeling and object-oriented technique. By using ACCESS2000as the database and the VC++ and OpenGL as the language, the calculation of protective coal pillars is realized and the 3D-visulizaiton system for protected objects on ground surface and for coal pillars is developed. The system can obtain the data of characteristic points on the surface interactively from the digitized mine topography map, constructing 3D model automatically. It can also obtain the interrelated parameters of the coal seam and drill hole data from existing geolog!cal surveying database to calculate the location, surface area and the total coal columns. The whole process can be comput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the 3D visualization system was applied in a mine, showing that the system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plex calculation, not only realized the automatic 3D mapp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coal pillars for buildings protection, bu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