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金华 《河南建材》2021,(12):157-159
随着乡村建设风貌问题的不断涌现,学界从规划设计方法上对拯救乡土风貌展开了诸多探索,并针对乡村建设风貌问题展开深层的研究.文章试图从土地制度的角度剖析乡村建设风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问题突显的内在原因,以此展开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考,矫正乡村建设行为偏差,带来乡村建设风貌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2.
茅草类乡土材料曾经在我国传统乡村建设中得到过广泛应用,造就了茅草屋等多种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特色风貌建筑。在乡村风貌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从茅草屋的生态智慧、营建工艺、性能优化及应用展望等四个方面,探索这类传统建造技术在当代乡村建设中活态传承和适应再生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年,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乡村风貌保护,多次强调乡村建设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乡土特色,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绿水青山,让人记得住乡愁。但我国的乡村规划在多年的发展中却一直逃不开雷同发展模式、建设雷同、规划雷同,问题溯源归结于政府主导的乡村建设规划中乡村居民主体意识的缺失,本次研究以贵州黔南地区传统民族村落为研究对象,并结合贵州近年来乡村规划中的成功案例从当代青年人对乡村规划建设视角出发,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开展参与式规划在民族地区实践应用研究,希望为未来民族地区乡村参与式规划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旅游引导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乡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生态景观、乡土风貌、公用设施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旅游型集镇的基本思路并提出规划策略,以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风景名胜区拥有大面积的乡村地域,是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敏感且重要的部分。受景区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省级生态红线、水源保护地等多重生态要素制约,乡村社区人口正增长与允许建设量零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风景名胜区乡村在乡土风貌、文化资源、旅游服务等方面有重要价值,寻求乡村发展与景区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全域旅游时代景区旅游产品供给侧升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青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探索乡村振兴战略下景村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在整治乡村风貌环境,提升乡村土地综合效益的同时更应当考虑乡土风貌原真性和完整性的保存,文章通过对淮安传统村落龟山村实地调研,从乡土建筑的院落形式、材料、结构、装饰以及乡土文化资源等角度,分析龟山村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乡土风貌特色原真性与完整性的保存状况,探讨传统村落在保护更新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为当代民居建设中乡土风貌保存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要乡村建筑作为乡土文化和乡村人居环境风貌的重要代表,在当今乡村普遍的“类城市化”建设发展模式下,其风貌特色传承面临挑战。在引入适宜设计操作方法提升乡村建筑设计营建效率和建造效果的同时,延续传统乡村风貌特色,成为当下乡村设计面临的重要议题。陌生化理论作为重塑空间感知的重要研究方法,结合数字化技术手段,可有效提升乡村设计建造水平和强化建筑本土性特征表达。该文在阐述陌生化理论概念内涵及辨析其与当代乡村建筑设计关系的基础上,从形态、建构和空间三个方面,结合案例解析总结融合数字技术的当代乡村建筑设计的基于符号隐喻的形态陌生化、基于技术更新的建构陌生化、基于功能更新的空间陌生化的三种类型及操作特征,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建筑设计营建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乡村旅游为驱动力的传统村落活化更新,已经成为践行乡村高质量振兴、促进所在地区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益尝试。文章以浙江省高坪乡圣塘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挖掘其聚落、农业、文化等景观资源的基础上,指出传统村落在村落风貌无序、景观环境衰败、文旅融合不足等方面的发展困境,进而提出微介入、微改造、低干预和可持续等活化更新策略,以期为解决乡土风貌更新、人居环境提升、本土经济发展等乡村建设实践的具体问题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晓明 《华中建筑》2020,38(7):128-131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乡村风貌的延续与塑造受到越来越多乡村建设者以及学者的关注。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以客体认知视角为主导的乡村风貌塑造,忽视乡村地域及村民主体性特征,从而导致乡村风貌产生异化。该文基于乡村主体性视角,总结部分乡村风貌塑造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婺源三个乡村——延村、漳村以及汪口的风貌延续模式,分析延续模式主体性,对婺源乡村风貌延续模式进行总结。以期重新确立乡村风貌建设的主体主导性,助力乡村内生式振兴。  相似文献   

10.
曹阳 《重庆建筑》2021,20(12):8-10
乡村风貌是一种活态的文化,不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对乡村环境具有提质升级的作用,更是构建乡村文化基底与内涵特色的关键.做好乡村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城乡规划建设面临的重大挑战.该文以福建省浦城县枫溪乡岱后村建筑风貌整治为例,通过对村庄建筑的屋顶、门窗、外墙饰面、色彩等要素进行控制,使传统建筑的质感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对具有代表性的农宅进行示范改造设计,尽量遵循原有建筑的外观类型和材质,内部空间则根据村民现有的生活方式或房屋用途进行布局和改造,力求建筑风貌的保护不影响村民居住品质的提高,实现外部的乡土性与内部的现代化.此次建筑风貌整治,可为岱后村的人居环境提升及旅游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为优美乡村建设与文化传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周龙娟 《园林》2022,(2):117-124
近些年乡村在环境整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特色难以彰显、村民归属感低、风貌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个乡村的风貌是由在地的"物""事""人"共同构成,基于"在地性"的乡村风貌设计可以更好地彰显地域特色和满足村民需求,构建地方认同和达到情感共鸣。以上海市青浦区徐练村为例,提出"在地性"乡村风貌设计的三大策略:(1)通过保护生态本底、顺应自然肌理、体现美学价值进行在地环境修复;(2)通过物化文化要素、再现文脉情景、使用乡土材料进行在地文化重塑;(3)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营造公共空间、引导村民参与进行在地人本关怀。  相似文献   

12.
张雯倩  杨芳绒 《建筑结构》2021,(1):I0013-I0013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乡村建筑风貌的提升,大力助力于乡村振兴的实现。村中民居的立面改造,既要保留建筑的乡土特色,也要维持一个村子内的民居风格统一。同时建筑风貌也要与当地自然生态相生相融,较大限度保留住乡村原始风貌;要把乡村建筑风貌特色保护与传承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使乡村呈现美丽宜居新风貌。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乡村建设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目光关注.各式各样的乡村建设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品质,但却引发了乡村风貌问题,如乡村形象紊乱、风貌雷同、乡土气息流失等.为解决乡村风貌问题,各界展开了大量研究去探讨乡村风貌问题产生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乡村风貌遭到破坏的原因是由于现代化建筑材料的使用.但乡村风貌问题的产生真的是由于现代材料的使用吗?其深层次原因是什么?本文基于建筑材料的视角,基于多年的乡村建设实践,总结乡村风貌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四个层面提出建筑材料在乡村建设中应用的优化策略,希望能够更好的推动设计下乡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和建设的不断发展,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领域已逐渐从城市转向农村,乡村景观的涵盖面越来越广。乡村是人类基本的聚居环境,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而逐渐提高,乡村景观不仅具有朴素的自然美,同时乡村景观也逐渐迈向现代化。在进行乡村建设时,我们需要结合自然的因素,合理规划乡村景观,维持乡村固有的文化和乡土风貌,并使得乡村景观延续并促进我国风景园林规划行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梳理墙绘艺术价值特点,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意见,以“艺术改变乡村”活动进行实例分析,提出现阶段墙绘在乡村振兴中应用方法。墙绘能够促进乡村风貌、产业、人文发展,需将墙绘活动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一部分,以场地人文环境等为绘制主题,深入乡村提取创作元素,形成符合当地风貌且独具特色、价值突出的墙绘作品,并以墙绘活动为切入点完善乡村景观建设。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对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不断增加,乡村建设实践也在广泛开展。乡村风貌不仅在物质空间层面对乡村环境具有提质升级的作用,更是构建乡村文化基底与内涵特色的关键,了解乡村风貌的发展与演变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入规划技术手段,引导乡村风貌良性发展。文章对我国近现代各历史时期乡村风貌的主要特征进行综述,从决策者和用户两个角度来分析乡村风貌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传统乡村风貌屡屡被破坏的现象,通过生态审美视角的引入,研究提出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应实现生态优先与乡土传承共建,绿水青山与乡土美感共生的双目标,并提出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四维交叠"的概念框架,即以要素组成、空间结构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服务,与以人地关系、乡土感知为依托的审美体验,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叠的关系。通过对荷兰典型成功案例——羊角村的深入剖析,研究总结归纳水网乡村风貌保护与再生方面的9条实践启示,旨在为我国相似水网地区乡村风貌的实践困境提供方法借鉴以及最佳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风貌与城市雷同的现象日趋明显,如何保护传承乡土特色并留住乡愁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该研究对乡土特色内涵进行解读,从乡土景观风貌营造和乡土文化遗产保护2个层面展开分析,并结合乌兰浩特市白音哈达村建设项目,对乡土特色营造与保护提出具体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乡村建设历经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城镇化阶段,其建设重点从乡村基础建设转向探索“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这与二战后西方乡村发展与转型过程极为相似,只是各发展阶段滞后于西方国家.因此,西方乡村景观风貌的研究成果对正面临转型的中国乡村研究有很强的参考价值.以ScienceDirect为主要数据源,将乡村景观风貌分为人工景观风貌、自然景观风貌和人文景观风貌,梳理其研究发展脉络,并提炼不同阶段的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及趋势特征.对比西方乡村景观风貌的发展经验和中国乡村的现状,中国乡村景观风貌建设应构建乡村景观空间数据库,为量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发展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设立乡村景观风貌的发展底线;促进跨学科合作,推动乡村景观风貌的交互性研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乡村景观风貌的人本性.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曲山镇玉皇山村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推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以玉皇山村的乡村民居风貌提升作为规划布局和改造措施的总体思路,加强曲山镇玉皇山村庄民居风貌引导,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条件。对北川发展全域旅游、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美丽北川、宜居乡村都具有积极意义;为曲山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打造玉皇山乡村旅游名片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