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国《国际核工程》1987年12月号第47页报道】续表1.各国的铀生产皿国家和地区阿根廷澳大利亚 巴西加拿大中国捷克法国加蓬西德黄饼’(U30:)产量(吨铀/年) 185备 4160 115苍117301000肠份 9000一10000 3200 885 40国家和地区}黄饼(U30,)产量(吨铀/年)印度… 日本{9 纳术比业1 3500 尼日尔}3130甸祠才!110南非.{4620苏联{5000一6000,.卫互班牙!215哭国{55001985年数字,其他为1986年数字。估计数。2.铀精翻/转化厂国家和厂所有者过程状况能力吨铀/年地区}!1一}吨铀/年{阿根廷西德帮助建造自建巴西建造推迟加拿大法国印度日本南非南朝鲜苏联… 相似文献
2.
3.
核燃料循环设施核安全性问题与核临界、辐射、化学毒性、火灾和爆炸相关.核燃料循环设施与核电站相比,其运行人员的操作活动更为频繁、操作内容多变,操作人员对设备、系统、设施和个人的安全性的影响比核电站大得多,因此加强核燃料循环设施中与人相关的安全管理十分重要.运行阶段的安全管理就是围绕着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5.
《核科学与工程》2015,(4)
为推动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的事故分析方法不断发展完善,对国内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方法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对不同事故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并结合我国工程实践对事故分析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研究表明,国外核燃料循环设施事故分析已逐渐使用概率风险评价方法,由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逐渐引入概率风险评价方法可能成为事故分析的发展方向。ISA(综合安全分析)方法既参照确定论方法进行了单个(类)事件序列的情景假设和后果分析,又参照概率论方法进行了事件序列的概率估算,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领域可优先采用融合了确定论和概率论两种方法特点的ISA方法。 相似文献
6.
【日本《原子能视野》2003年6月刊报道】 日本核燃料公司正在青森县六所村开展铀浓缩、低放废物埋藏、高放废物贮存与管理以及后处理等核燃料循环主要业务。 该公司的各项业务中最大业务——后处理厂的建造,已迎来了最终的试运行阶段。 后处理业务的状况——已开始试运行的后处理厂 日本核燃料公司六所村后处理厂是为处理日本国内轻水堆乏燃料而建造的,最大后处理能力为800 tU/a、是日本第一座商用后处理厂,计划于2005年7月建成并投入运营。2002年11月,已经开始了试运行的第一步——化学试验,马上将进入正式试运行状态(2003年3月末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8.
9.
10.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6,(4)
当前我国缺乏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具体洪水设防要求,使得在防洪设计方面难以找到明确的标准依据。文章总结、分析了当前中、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设施防洪设计旁面的标准现状,以期为修订或完善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洪水设防标准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自然灾害威胁核设施的安全,福岛核事故的教训表明,核设施在选址、设计、建造中要进一步考虑自然灾害引发的外部事件对设施安全的影响.文章在对美国能源部关于燃料循环设施抵御自然灾害标准分析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制订我国核燃料循环设施抵御自然灾害标准的建议,以保证这些设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先进核燃料循环计划概述及对我国的启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已重启核能计划,其中先进的核燃料循环计划是核能计划的核心。若这一计划得以顺利实施,将可以消除人们曾担忧的核能开发中的三大问题,核扩散、高放废物的处置和铀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美国这一计划对我国的核能发展应有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核设施的设备老化控制研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核设施中普遍存在着设备老化问题,及设备老化控制研究的必要性.探讨了分层次开展设备老化控制研究的策略及各层次的研究思路,还对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开展设备老化控制研究的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15.
16.
W. Marshall J. Wagner 《Packaging, Transport, Storage and Security of Radioactive Material》2014,25(1):1-7
Commercial used nuclear fuel (UNF) in the USA is expected to remain in storage for periods potentially greater than 40 years. Extended storage (ES) time and irradiation to high burnup values (>45 GWd t?1) may increase the potential for fuel failure during normal and accident conditions involving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Fuel failure, depending on the severity, could result in changes to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 of the fuel, which has safety and regulatory implications. The likelihood and extent of fuel reconfigur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afety of the UNF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The objective of this work is to assess and quantify the impact of fuel reconfiguration due to fuel failure on the criticality safety of UNF in storage and transportation casks. Criticality analyses are conducted considering representative UNF designs covering a range of enrichments and burnups in multiple cask systems. Prior work developed a set of failed fuel configuration categories, and specific configurations were evaluated to understand trends and quantify the consequences of worst case potential reconfiguration progressions. These results are summarised here and indicate that the potential impacts on subcriticality can be rather significant for certain configurations (e.g. >20% Δkeff). However, for credible fuel failure configurations from ES or transportation following ES, the consequences are judged to be manageable (e.g. <5% Δkeff). The current work expands on the previous efforts by including part length rods in fresh boiling water reactor fuel assemblies and studying the effect of damage in varying numbers of fuel assemblies. 相似文献
17.
PWR/CANDU联合核燃料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已拥有PWR和CANDU核电站的具体情况 ,提出一种PWR/CANDU联合核燃料循环的策略 ,即把压水堆的乏燃料后处理后的回收铀 (RU)用作为CANDU堆的核燃料 ,既可节约铀资源 ,提高燃料的能量输出 ,又减少了废燃料的处置量 ,可大大降低核电成本。由于CANDU堆对核燃料循环的固有灵活性 ,堆芯结构及运行方式不需作重大改变 ,即可完成从天然铀到RU的过渡。又由于RU较低的放射性活度 ,这对CANDU堆的燃料制造是可以接受的 ,因而只需对现有燃料制造生产线稍加屏蔽措施 ,对运输和运行中燃料管理操作等都勿须改变。因而这一策略是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核燃料闭合循环战略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我国将坚持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技术路线。讨论了实施核燃料闭合循环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国际发展的基本态势。对几个相关问题,如商用乏燃料处理厂建设时机;钚的产用平衡;MOX燃料在热堆核电站使用的适应性;经济性等作了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核燃料循环成本与核电的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际市场核燃料价格变幻莫测,对我国核电的成本和发展产生影响,本文提出了控制整个核燃料循环成本的设想,以提升中国核电的竞争力,促进核燃料产业和核电产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