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州滨海新城是福州国家级新区的核心区,将其建成"宜业宜居"区是滨海新城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滨海新城面临传统工业园区用地占比较大、社区休闲空间用地受约束、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主要瓶颈。为更好地发挥滨海新城"产城融合"的引领作用,提出如下对策:优化生态环境,以高质量的生态环境吸引新兴产业及高端人才集聚;以高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化示范性城区建设;借助文化旅游业,以文化气质和休闲环境促产城融合;以数字技术+服务为切入点,发展数字服务产业推动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2.
郑家齐 《城市建筑》2023,(19):82-87+112
随着城市发展和产业转型提升,产城融合成为评价城市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文章以厦门同翔高新城城市设计为例,通过对厦门产城融合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提出“以产城融合为驱动核心、以城市设计为空间抓手,打造‘产—城—人—地’深度融合、持续共生的活力新城”的策略,同时结合城市设计规划实践,聚焦产城居比、职住平衡指数、生活圈活动覆盖率三大融合因子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构建一套可行有效的产城融合空间评价体系,为促进厦门“两高两化”建设献言献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小林高科园区为例,结合产城融合理念,针对小林交通区位优越、生态基底较好、水乡韵味十足的特点,以及生产与生活空间割裂、生活生产服务配套不足、生态人文资源有待挖掘等问题,提出了三大规划策略:转型提升产业方向,深化生产服务功能;导入生活配套服务,促进产城功能融合;综合利用生态空间,提升园区环境品质。从而打造产城融合的示范区,引领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4.
当前县城发展面临服务承载和吸引能力不足、产业与县域经济缺乏互动、人居环境品质差、空间活力不足、城市风貌特色缺失等问题。县城空间应强调本土特色风貌塑造,提升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与资源条件相匹配;提升城市建设发展品质,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和和服务水平,与城市及区域职能相匹配,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县域-县城-新区三个层面的多维融合共生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本文就炎陵县新城片区特色产业体系构建及其发展策略、县城总体特色空间结构的设计策略及其新城片区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品质提升为目标,贯彻产城融合为理念,分析了大车都主要面临的问题,以"一都三片、两廊三心"的总体结构划分功能片区;以"中国大车都"的总体形象和产业特点定位空间特征;以"快速疏导、步行优先"的交通策略整合道路体系;打造"望山见水、透风见绿"的生态格局;对城市空间中的重点要素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塑造富有特色、以人为本的大车都。  相似文献   

6.
产城融合规划与发展策略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重点领域。既有的产城融合规划多注重于多元混合功能空间的打造,缺乏对于各片区间产业联系及空间关联的关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无法有效解决产城分离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从产业联系及其空间关联的视角对产城融合的规划策略进行深入思考,提出以产业一体化来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的新思路,并以西宁南川片区整合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产城融合的规划实践过程中,适时把握价值链空间形态的演变趋势,建构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并以此为逻辑线索对产与城之间的各类生产要素进行有机串联是推动产城融合的有效策略。在价值链的空间关联模型引导下,价值链各个环节在空间上得以有机衔接,在不同片区间建立经济联系,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在片区间的有序流动,实现各个片区之间的分工与统筹,以产业一体化带动产城空间一体化,并最终实现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产城融合体现了园区和城市发展的动态协调关系,它不仅仅是园区发展的目标愿景,更是一个围绕经济产业、功能空间、设施配套三大核心任务的渐进式更新过程。研究认为,传统工业园的产城融合发展基本遵循产业园区到专业化城市功能区或产业新城的发展逻辑,但具体转型目标需要结合城乡发展需求、园区发展阶段、园区用地规模等综合确定。规划实践中,经济产业融合应给予制造业足够重视,功能空间融合应强化园区的城市功能培育,设施配套应通过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方式补齐各类设施短板。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市空间进入快速拓展时期,而目前很多城市新区功能构成过于单一,带来交通、环境、安全等诸多城市问题,在此背景下,新区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借鉴苏州、上海、成都等地的发展经验,对产城融合的内涵进行探讨,提出功能复合、配套完善与布局融合是产城融合的核心内涵.功能复合在山地地区和平原地区探讨的空间尺度不同,山地地区在组团内实现功能复合,平原地区20-30km2为功能复合的基本单元,并随单元主导的产业类型不同而略有不同;配套完善体现在城市新区级、产城一体单元级和社区级三个层面,每个层面配套不同类型的设施;空间融合根据单个企业占地规模与集群规模大小等因素划分为三种类型,不同产业具有不同的产城融合的空间组织模式.与此同时,从产业区转变为产城融合的城市新区具有一定的实施路径,首先产业先行,其次为产业人员配套居住、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最后随着产业区实力提升,在城市滨水地段、轨道交通站点等地区打造新区中心,通过分步骤有秩序的推进,实现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理念下的新城建设遇到了转型期。本文结合安达市北湖新区城市设计实践,对新城建设理念进行了深刻反思,强调了绿色低碳、人本主义、产城融合和文化传承等理念在规划实践中的重要性,试图为新时期的新城建设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我国产业新城数量多、规模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相关配套和单一的功能过于集中,造成产业新城空城化,城市新城镇空心化,一些新开发的片区成为夜晚的"鬼城"或是"卧城"。本文从新加坡产业发展历程开始提取新加坡产城融合的新镇模式,对其规划理念和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研究,在资源集约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经济与生态的高效发展等方面结合我国山东潍坊高新区城市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提出适合我国产业新城特别是城市周边产业型小城镇的发展之路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上世纪"山水城市"思想的发展沿革,总结和借鉴其理论内涵,并在赣州稀金谷核心区城市设计加以应用。文章提出采用保留和融合山水的方法,营造一个和自然共融的生态工业园区,进而总结了营造山水城市的有效策略,包括:通过廊道规划实现新城和周边山体河流景观的融合;通过基地内山体水系的保护和利用,整合和提升工业园内部环境;通过多元化的功能配置,提高人居环境,实现真正的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12.
当下旧区更新方式已无法适应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试引入产城融合理念指导城市旧区更新。基于旧区与新城发展的差异性,笔者对产城融合内涵进行了广义扩充,认为生境(生活环境与生产环境)修复与文化融合是旧区产城融合的必要前提,"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的互融共生是其基本要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旧区产城融合的更新策略,同时引入正仪片区案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把城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产城人融合成为各个城市着力的重要方向。北京未来科技城正围绕"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目标,按照产城人互动融合发展的理念,努力打造布局合理、配套齐全、交通便捷的宜居宜业科技生态新城。产城人融合的概念与实质人才、产业和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三者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郊区新城普遍存在的产城不融合现象,从产城融合概念的实质内涵出发,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以及就业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等普遍规律,并应用于青浦新城实际案例,指出新城发展的关键问题,即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新城建设所带来的高素质人口集聚形成互动,形成产业与人口不断升级的良性循环,是上海郊区新城产城融合的必由之路,并提出青浦新城实现产城融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亦庄新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基于产业新城特点,紧扣科技创新、低密度、产城融合等关键词,围绕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定位,按照始终保持没有"城市病"的标准开展规划编制、重点关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住房的高水平供给、设施的高品质配套,风貌的低密度营造等方面,并积极面向规划实施,探索产业区城市更新政策路径,以及跨区协同发展机制,构筑新时期亦庄新城的空间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城市设计作为非法定规划,在城市空间塑造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我国现今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城市设计作为一种辅助手段,两者融合已经成为趋势。将城市设计成果恰当、正确地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可使城市设计营造的空间成为现实。中山市三乡镇塘敢片区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将城市设计内容提炼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和指导性要求,从而具体指导门户地带的规划管理和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5,(Z2)
如何推动城市老工业区转型升级以及如何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江苏省新沂市城西片区工业基地为例,分析了城西片区的历史由来、现状特征及主要问题,提出了对接周边功能、提升土地价值和明确功能导向三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同时,立足"水绿交融、核心驱动、轴线拓展、绿廊贯穿、片区联动"的总体构思,加快新城中心区、新戴运河走廊、创新创业新天地、工业遗址公园和国际商贸城的建设,以期塑造"一区、一廊、一地、一园、一城"的特色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国内高铁线网的快速建设,高铁沿线城市迎来高铁新城开发建设的新浪潮。其中,部分地级市高铁新城由于高铁新城规划区位偏远、定位不清等原因,出现发展缓慢、实施度不高、缺乏活力等问题。本文以常州高铁新城城市设计为例,从研判定位与规模、优化区域结构、提升集散效率、构建特色门户等方面入手,探讨能够整合利用的现状资源,带动高铁新城再开发,提升片区活力的设计理念与方法,并期望为其他地区的相似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控规已覆盖的城市片区,城市设计如何体现城市特色与提升城市品质,有效引导地块开发建设是重点与难点。研究建立"片区—地块"的复合型空间管控框架,提出针对性强的管控措施是本文的目的。通过对系统规划的梳理,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明确了片区建设的方向及总体要求;构建"总体—分区—节点"的空间控制体系,实现逐层落实空间意向与开敞空间控制要求;突出空间形象塑造的图则制定,增强管理实施的操作性,有利于实现城市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产城融合"理念,从潍坊北部沿海地区实际问题出发,研究新城相关发展规律,提出发展具体策略,引导和促进潍坊北部沿海地区良性、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