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正交实验法,用HXZ-S3测硫仪测定重油、渣油、蜡油中的硫含量,考察了高温炉温度、载气流速、样重等因素对油品中硫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炉温900℃、载气流速1.2L/min、样重为25mg的条件下,硫回收率可达95%以上,且准确度高,重复性好。该法可替代传统的艾士卡重量法用于油品中硫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重油组成复杂,分子种类多,通过换热网络时易产生不同机制的污垢.介绍了重油胶体分散体系构成、重油稳定性影响因素、重油稳定性评价及重油污垢产生的油品因素.总结了现有的重油污垢热阻数学模型及其发展形式,分析了重油灰分颗粒对污垢热阻的影响以及污垢热阻模型中薄膜温度的改进计算方法.重油污垢热阻可通过实验室试验测定,也可通过在线生...  相似文献   

3.
国外动态     
重油沥青含量测定法的研究与改进为增产轻质燃料,目前炼油厂十分重视开发重油加工工艺.但重油沥青含量高,加工时易结焦,使催化剂失活.为协助炼油厂设计出合理的重油加工工艺,人们对测定沥青的结构与官能基组成作了较多的工作.然而,由于沥青组成的复杂性,以致对沥青含量的测定,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目前测定沥青含量的方法较多,但它们之间关联性差,难以在重油测定中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4.
重油高温储存是储运系统节能的一个重点,2004年武汉石油化工厂在重油罐区先后实施了催化裂化油浆、减压渣油、常压渣油的高温储存.分析了武汉石油化工厂油浆高温储存的可行性,介绍了油浆高温储存技术实施情况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炼油厂高温重油取样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并对取样方法予以标准化,使高温重油取样更安全、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6.
从一次测定结果求得重油的粘度范围推导出一个根据一次粘度测定结果,求得未加工沥青和重油的不同温度下的粘度的关联式。用这一关联式对许多油样进行了测试,所得结果与实测值很吻合,如果把参比粘度测定考虑进去则更为准确。预测未加工沥青和重油的温度对绝对粘度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重油中铁、镍、钒含量测定重油中铁、镍、钒含量,通常使用原子吸收法、分光光度法、中子活化法和导数光谱法,这些方法均是对各元素分别测定,费时费力。本文用5-Br-PADAP作显色剂,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同时测定重质油中的铁、镍、钒...  相似文献   

8.
石油加工过程中,油品的残炭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特别是重油轻质化加工过程.它是油品生焦倾向大小的体现,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重油轻质化加工过程中的产品分布比率、生焦率和加工损失.油品的残炭值一般通过实验方法获取.通过对国内外35种原油60余组独立数据分析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原油与渣油之间的残炭值关联函数,并参照国家现行的残炭测定标准对关联函数计算值的精密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证实,残炭关联函数的精密度基本满足现行国家测定标准的再现性要求.  相似文献   

9.
重油及润滑油中常见金属元素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康 《石化技术》1994,(2):117-120
本文系统介绍了重油及润滑油中常见金属元素的四种测定方法,即原子吸收法、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化学滴定法和比色法,并从操作繁简、测定速度、检测能力、准确度、灵敏度等方面对各种测定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对于不同的分析目的和场合,推荐了不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重油占石油资源的很大比例,如何开采重油并使其成为流动储备是石油工业正在探索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探索,根据不同油田的实际情况开发了一系列的新工艺、新方法。本文将对稠油开采新工艺及新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低热条件下(不大于120 ℃)考察变压器常用的固体材料对变压器油基础油产生的溶解气体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脱气处理后的基础油,在正常运行温度时固体材料对基础油产生的溶解气体含量没有影响,但局部过热时固体材料对基础油产生的溶解气体含量有负面影响;对于没有经脱气处理的基础油,在正常运行温度和过热运行时固体材料均促使基础油发生严重氧化反应,使得基础油产生的溶解气体中关键组分含量超过GB/T 7252中要求的变压器油溶解气体含量的注意值。  相似文献   

12.
最新实施的北京地方汽柴油标准及即将实施的车用乙醇汽油标准(GB 18351)将GB/T 34100指定为硫含量测定的仲裁标准,而目前国内采用紫外荧光法测定轻质油品中硫含量的标准有GB/T 34100—2017和SH/T 0689—2000,二者均修改采用ASTM D5453,但对应版本不同。针对紫外荧光法测定油品硫含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疑惑,阐述了紫外荧光法测定硫含量标准的发展变化,介绍了ASTM D5453标准的制修订及发展过程,同时比较了SH/T 0689,GB/T 34100,ASTM D5453标准方法的区别,指出了我国现有方法的不足及改进的需求,最后对标准方法进一步修订内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全自动密度仪对不同类型的石油产品进行密度测定和标准密度换算,采用最大差值法和密度比较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加氢裂化尾油、减压蜡油、回炼油、润滑油、常压渣油等,密度换算表应选择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D表,而黏度较小的催化裂化油浆和催化裂化蜡油应选择GB/T 1885—1998《石油计量表》B表。通过比较不同温度下换算密度与测试密度线性拟合标准密度的差值可知,测试温度越低,换算得到的标准密度越准确。密度换算表以及测试温度的正确选择可以提高石油产品密度测定的准确性,为炼化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溶剂过滤法与抽提回流法(SH/T 0509—2010),分别以正庚烷和甲苯为萃取剂,对5种重油的甲苯和正庚烷不溶物的元素组成质量分数及形貌进行了分析与表征,并且对比了重油沥青质质量分数的测定数据。结果表明:在萃取剂/原料油(体积/质量比)为30∶1(以甲苯为萃取剂)或100∶1(以正庚烷为萃取剂),滤膜孔径为0.45 μm,萃取温度为80 ℃的最佳条件下,热溶剂过滤法与抽提回流法所得沥青质质量分数相当。热溶剂过滤法具有分析速度快、适用性强、准确度高的特点,实现了甲苯和正庚烷不溶物质量分数同步测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不同馏分石油酸的组成分布,利用基团贡献法对石油酸和酸含量测定标准中醇类、芳香类溶剂的溶解度参数等进行估算,混合溶剂与溶质具有相似的溶解度参数构成是改善测定有效性的基础。应用溶解度参数理论分析了溶质、溶剂、滴定剂间相互关系及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满足国家标准使用基础上,明确了汽油、柴油、润滑油、原油的酸含量测定方法分别采用GB/T 258-2016、GB/T4945-2002、GB/T 7304-2000、GB/T 18609-2011,溶剂与溶质良好互溶,终点确定迅速、准确,酸含量测定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16.
基于重质油组成复杂以及分析它的甲苯不溶物和沥青质比较麻烦而且耗时多,结合标准GB/T 2292—1997和SY/T 7550—2012提出一种连续测定重质油品中甲苯不溶物和沥青质的方法——TQ法。通过对FCC油浆、减压渣油和热高分油的实验数据比较,探索出测定甲苯不溶物和沥青质更加快速、实用的方法。该方法用于对重质油的甲苯不溶物和沥青质含量的测定,具有数据准确、重复性好、能较快地得到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风城油田稠油胶质含量高,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部分油井出现吞吐效果变差、含水率升高的现象。为提高克拉玛依风城区稠油油藏注空气采油过程的安全性,进行了低温氧化实验。实验模拟了克拉玛依风城稠油油藏压力(8 MPa),分别考察油样在不同温度(80~250 ℃)条件下的低温氧化过程,对火烧油层初始低温氧化阶段的油样物性变化、组分变化规律、气体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氧化反应使稠油密度增加了2%,黏度增加0.72倍;IR分析表明,稠油与空气发生的低温氧化反应使含氧类官能团(-C=O、脂肪醚)的吸收强度明显增强;SARA组分活性强弱为:芳香分>饱和分>胶质,250 ℃反应后,沥青质增加较多;气体中N2含量基本没变,O2含量由21%降至5%,CO、CH4和CO2气体含量升高,由键能法计算结果可知,每消耗1 moL的O2平均放热量391.54~420.58 kJ。该研究为现场试验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数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高密度油基钻井液应用越来越广泛。在钻井过程中,小颗粒钻屑将不断进入油基钻井液中,极大地影响了钻井液的性能,目前的研究缺乏计算油基钻井液中钻屑含量的方法。在GB/T 16783.2《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液现场测试第2部分:油基钻井液》中只规定了低密度固相含量的计算方法,并未对有用低密度固相和有害低密度固相进行有效区分。通过对比井浆和室内新配浆的固相含量,利用线性回归得出了一种有害低密度固相含量计算方法,并以现场钻井液为例进行校核,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计算得到的固相含量与实测固相含量相差较小,误差小于3%,可以更精确地计算出有害固相含量,给油基钻井液的性能维护提供了重要的标准。该方法计算简便、误差小,具有较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500mL的酯交换反应和甘油分离耦合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的试验和反应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醇油摩尔比4.5~ 5.0、进料速度500~2 000 mL/h和催化剂质量分数0.50%~0.75%(相对于油)的条件下,制备的生物柴油中脂肪酸甲酯相对含量不低于97%。此工艺具有反应速度快、平衡转化率和选择性高的特点。所制备的生物柴油及其与-10号柴油的调合产品B5都分别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原油酸值测定方法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原油酸值的标准分析方法主要有GB/T 7304-2000《石油产品和润滑剂酸值测定法(电位滴定法)》和GB/T 264-1983《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讨论了两种方法分析对胜利油田分公司高硫高酸原油所测酸值数据的差异。认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滴定溶剂对原油的溶解性及对原油中酸性物质的抽出能力不同;二是终点判断的方式不同。通过分析发现,原油(尤其是重质高酸原油)的酸值宜采用GB/T 7304-2000方法进行分析,采用GB/T 264-1983测定原油酸值有一定的局限性,会存在测定结果偏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