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维地震解释和井震结合,断层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井震结后原断层的改变是否真实、新增或新解释的小断层是否可靠等都需要采取断层遮蔽性验证手段加以证实。本文选择断层附近油水井的不稳定试井和脉冲试井资料,对断层遮蔽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将有助于更加促进井震油藏描述工作,更好地指导油田注采关系分析和单井措施挖潜工作。当油水井位于断层附近时,其试井压力曲线和导数曲线在压力恢复晚期往往会发生"上翘"现象,尤其是导数曲线"上翘"现象最为明显。导数曲线有一次上翘,证明受到一条断层影响,导数曲线有两次上翘,证明受到两条,导数曲线有三次上翘,证明受到三条断层影响。研究表明:1常规不稳定试井曲线可用来定性识别遮蔽性断层;2脉冲试井资料可用来直接判定断层遮蔽性。  相似文献   

2.
苏丹GU油田的3D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较低,该区处于断陷盆地、构造复杂,精确构造解释是保证有效开发的前提。在对该区地震资料进行重新精细构造解释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合成地震记录标定技术、方差体技术、蚂蚁体识别小断层技术、时深转换技术、三维可视化等技术,使断层解释和构造解释精度有了很大提高,为建立精确的地质模型和油田开发打下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合成地震记录是将测井、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桥梁,是一种在井眼位置,由测井曲线数据与地震子波褶积生成的地震道模型。目的在于与井附近的地面实际地震数据对比进行层位标定,为地震资料的综合解释奠定基础。合成地震记录是架在深度域的垂直方向的测井数据与时间域的水平分辨率较高的地震剖面的桥梁。并且经过校正的声波测井可以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时间深度关系用于稍后的时间域向深度域转换。本文简述了合成地震记录制作原理及过程。  相似文献   

4.
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断层及井间砂体描述精度,最大限度挖掘断层附近及井间砂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单纯应用井资料研究断层,很难预测断层的形态及倾向;而用地震资料进行构造研究缺乏与井资料的联合,同时会漏掉一部分小断层。本文以BSX区块为研究对象,采用点、线、面、体的断层建模方法,综合利用多尺度资料(测井、地质、高密度三维地震、井间地震),井震匹配精细研究构造断层分布特征并建立精确的三维构造模型。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精确地质构造,能够提高构造面分辨率,准确地做到断点、断层的空间归位,平面上的井点资料和空间的地震数据相吻合,有效提高了建模的精度,指导油田开发调整工作。  相似文献   

5.
永35断块断裂系统复杂,断层多、断块小,断层识别难度大。本文综合现有钻完井资料、测井资料、取芯井资料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永35断块进行地层的精细对比及构造解释,并结合动态开发效果提高构造描述精度。  相似文献   

6.
特高含水后期老油田剩余油高度零散,呈现微观上普遍存在,宏观上局部富集的特点。本文采用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对断层的空间位置进行精细解释,动静结合创造性的在断层边部50m距离内部署大斜度井挖潜断层边部的剩余油。断层边部部署的定向井均取得了日产油5t以上的挖潜效果,为高含水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依据岩心、测井和地震等资料,对欢喜岭油田H块兴隆台油层的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兴隆台油层主要划分为两个油层组四个砂岩组16个小层。H块整体为被断层复杂化的断鼻构造,构造高点在H-21-21井附近,断层均呈北东~南西走向。  相似文献   

8.
在薄互层条件下,以地震解释的层位为控制,以重构的声波测井曲线为出发点,进行外推内插,形成初始波阻抗模型。通过对初始模型6寺不断更新,使得模型的合成记录最佳逼近实际地震记录。该方法突出了地层岩性特征信息,把地震和测井有机地联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地震资料分辨率的限制,提高了薄层的识别能力,在l盥盘油田大芦家地区的应用中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介绍微差井温测井仪的原理,利用微差井温测井资料在临盘油田油水井确定井底漏失的施工方法和资料解释,以及施工过程中注意事项,用实际事例说明微差井温测井在确定井底漏失中的应用,并简单总结了利用微差井温测井资料确定井底漏失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白秋地区是近年来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断层发育,纵向上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大,存在低阻油层,导致常规测井评价流体性质困难,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本文利用RMT测井新技术~([1]),形成了以曲线重叠、快速直观定性识别流体性质技术到定量评价油水层技术的一套适合于该区域低阻油层的评价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研究区域储层流体性质识别准确率,满足了油田勘探和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地震数据横向分辨率高,测井数据具有纵向分辨率高的特点,然而针对它们的解释以往通常是单独进行的.随着勘探技术的发展和油田开发工作的需要,油田开发阶段,不仅仅要解决复杂的地质构造问题,还需要研究储层展布、横向变化及有利含油气区预测等.这些问题仅仅用地震资料或测井资料是无法解决的,整合地震和测井这两种数据进行综合应用是一种优势互补的方法,小波变换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本文对目前利用小波分析技术整合地震和测井数据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高邮凹陷SN地区构造破碎,且发育多套火成岩,导致断层解释方案多解性,严重影响了构造落实精度。利用频谱分解技术对火成岩区地震剖面上"层断波不断"的断层进行了识别,并利用实际测井资料建立断层正演模型,模拟地震反射特征,依据地震响应规律与实际地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小断层的存在及频谱技术在该地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葡萄花油田扶余油层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由于其储层致密、渗透性差、孔隙结构复杂,在测井解释中面临着储层参数计算、流体性质识别等关键技术难题亟待攻关。本文优选自然电位曲线和深侧向电阻率及声波时差曲线,建立扶余油层油水层识别图版;应用声波时差、岩性密度和泥质含量作为参数,采用数理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有效孔隙度解释模型,并以阿尔奇公式为指导、密闭取心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扶余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新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0.3%,应用效果较好~[1]。  相似文献   

14.
乌尔逊凹陷南部地区仍处于预探阶段,探评程度低,有效厚度划分及油水层判别标准不完善,流体识别较困难,解释精度偏低.本文通过对典型油气水层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找出敏感性测井资料,分析测井响应范围,找出油水层的典型测井响应特征;通过电测曲线精细解释结合多井评价资料,总结出乌东区块储层流体识别的有效方法.油水层识别出后,不仅为后期投产的油井有效厚度的划分和一些缓钻井是否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而且为油田新区射孔方案及井别方案编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断层发育,油藏类型和油水关系复杂,给油气水层解释带来一定难度。针对这一状况,不断完善了卫星油田测井曲线系列及解释方法研究。同时对全区录井资料进行全面复查,经过系统的分析研究,将岩石热解参数与测井参数有机结合,建立了卫星油田葡萄花油层解释图板,完善了解释标准,较好地解决了疑难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问题,达到了精细解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FX油田长8油组属低孔低渗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电关系复杂。近年随着油田开发其局部地质特性发生改变,需新的勘探手段和解释方法来寻找油气。根据油田实际测井资料,结合岩心实验数据建立了FX油田长8油组泥质含量解释模型、孔隙度解释模型,利用阵列感应资料与常规测井结合来识别流体特性,建立一套符合地区地质规律的长8低孔渗储层解释方法,提高测井解释符合率,节约勘探成本。  相似文献   

17.
油层经聚合物驱油后其电性特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水淹层。在测井响应上造成了假象,影响测井解释结果。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同井聚合物驱与水驱层位测井曲线上的区别,分析聚合物驱特有的曲线特点,进一步提高聚驱层段测井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8.
运用三维地震资料迭前深度偏移处理、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3700测井曲线岩性识别、相干体数据裂缝预测、岩性反演、测井裂缝识别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地震学、地质学、测井学、岩石学及地质力学等多学科理论的指导下,落实潜山顶面构造特征、岩性分布特征、裂缝发育规模,搞清潜山油藏的本质特征,将其研究成果运用于生产实践,取得较好的勘探开发效果,从而为古潜山油藏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志丹油田长4+5油层组为例,依据岩心、测井及其综合解释成果资料,在单井夹层识别基础上,采用点-线-面的研究思路,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泥质和钙质夹层两类。夹层分布主要呈片状不连续性,延伸距离较短。夹层的发育阻碍了重力驱替,增加了纵向水淹的非均质性,降低了纵向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也影响着剩余油在平面上的分布,严重影响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三维地震资料的解释基础上,综合利用构造、储层以及生产动态资料,对以舍女寺油田孔二段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发现多条断层位置及其走向有所变化。再者,分析断层变化及其封闭性,结合动态资料寻找剩余油富集区和未动储量,为油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