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臭氧氧化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效果,并探讨加入H2O2和MnOx-GAC催化剂对臭氧氧化处理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方法 依据臭氧高级氧化的机理,通过静态试验,分别考察了在印染厂二级废水臭氧氧化处理过程中,控制不同的H2O2和O3物质的量的比和MnOx-GAC催化剂投加量对印染废水的CODCr、色度和UV254去除率的影响.结果 在试验废水循环流量为15 L/h,O3投加量为5.3 mg/(L·min)的条件下,适宜的H2O2和O3物质的量比为0.8,臭氧氧化30 min时,废水的CODCr、色度和UV254去除率分别为42.3%、94.0%和64.7%;此条件下废水中MnOx-GAC催化剂的经济投加量为24.6 g/L,臭氧氧化30 min废水的CODCr、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59.5%、92.2%和76.7%.结论 结论 O3高级氧化能够有效降解印染废水,在臭氧反应体系中投加H2O2或MnOx-GAC催化剂可以明显提高降解速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O3耗量. 相似文献
2.
臭氧协同催化剂处理炼油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金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12,25(2):24-28
利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开展降解炼油废水的实验研究。通过模拟活性污泥法验证污水生物降解性能的调控效果。结果表明:利用臭氧非均相催化技术可有效降解炼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且生物降解性能显著提高,COD平均去除率达65.0%,BOD5/COD从0.13提高至0.28;对于本实验装置,处理4 000mL炼油废水最佳反应条件为臭氧流量40L/h,催化剂为200cm3载铜活性炭,pH=11,反应时间40min。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焦化废水中含有一些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和较高质量浓度的氨氮,生物处理出水不易达标排放.因此,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焦化废水生物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当臭氧投量(质量浓度)为110 mg/L时,废水颜色基本脱除,生物处理出水中部分残留有机物得以降解;继续采用生物活性炭工艺,化学需氧量(COD)总去除率平均可达77.1%,NH4+ -N的去除率达到31.6%,可以满足废水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4.
5.
为解决煤制气废水生化处理后出水仍含有大量有毒和难降解污染物,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的问题,以污水污泥为原料制备污泥基活性炭,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过渡金属锰和铁的氧化物(主要为Mn_3O_4和Fe_3O_4,负载量分别为15.52%和7.45%),制备比表面积分别为327.5和339.1 m~2/g的臭氧催化剂.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的使用显著提高臭氧氧化废水污染物的效能,处理后出水COD、TOC、总酚和氨氮质量浓度分别为41~43,19~20,0.6~0.9和4.3~4.5 mg/L,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一级A标准;在最佳的臭氧投加量18 g/h条件下,催化剂的使用将臭氧利用率提高40%,达1.24 mg/mg(以COD计),显著降低工艺运行成本;相比新鲜的催化剂,连续50次的催化臭氧氧化运行,COD去除率仅下降5.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制备成本仅为5 000元/t.制备的臭氧催化剂具有性能高效稳定、经济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优势,适用于强化臭氧深度处理煤制气废水. 相似文献
6.
臭氧+紫外线氧化处理含氰废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对臭氧投加量、pH值、UV等对除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有效的去除氰化物,臭氧投加量、pH值、UV对处理效果有一定的影响。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去除率提高;pH值在9.5时去除效果最好;当增加紫外线时使处理时间由25分钟减少到15分钟。 相似文献
7.
8.
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工艺(自主研制的铜锰氧化物催化剂)处理炼油废水,探索该工艺深度处理炼油废水的不同影响因素和机制,获得最适宜工艺参数,使处理出水满足炼油企业的回用水标准.考察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稳定性.废水取自广东某炼油企业.结果表明:最优值为原始pH=6.8,臭氧投加质量浓度为50mg/L,催化剂质量浓度为3.0g/L.在17℃室温条件下反应15min,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满足该炼油企业的回用水标准:COD<50mg/L.氨氮有一定的去除.使用前后,催化剂的抗压性能和活性组分未发生明显变化,催化效果稳定.GC-MS分析结果表明:非均相催化氧化工艺可以减少炼油废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尤其是含氮的杂环物质,能将高沸点大分子有机物降解为低沸点小分子有机物质,提高炼油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9.
臭氧高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B染料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臭氧氧化技术处理酸性红B染料废水的效果,并探讨O3投加量、废水的初始pH值、H2O2和O3物质的量比对臭氧氧化处理酸性红B染料废水效果的影响.方法依据臭氧高级氧化的机理,在实验室反应器中通过实验考察在臭氧氧化处理酸性红B染料废水过程中,控制不同的O3投加量、废水的初始pH值、H2O2和O3物质的量比对酸性红B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在pH=7的条件下,单一臭氧氧化30 m in时,废水的色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9.5%和37.9%;而废水的初始pH值控制在11左右时,COD去除率有较大提高.O3/H2O2氧化工艺,适宜的H2O2和O3物质的量比为0.6,氧化处理30 m in废水的COD去除率可达53.5%.结论O3高级氧化能够有效降解酸性红B染料废水,在臭氧反应体系中投加H2O2可以明显提高降解速率,缩短处理时间,降低O3耗量. 相似文献
10.
非均相催化臭氧处理煤化工生化出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煤化工生化出水属于有毒害和难以生物降解的工业废水,为此,采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深度处理煤化工生化出水,以负载过渡金属铜和锰的活性炭作为催化剂提高臭氧降解污染物能力.结果表明:该处理对COD和氨氮去除率达60%~72%和30%~35%,处理后出水COD和氨氮平均质量浓度低于60和15 mg/L,显著高于单独臭氧氧化,达到GB18918—2002水污染排放一级B标准;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剂活性受到限制,碱性条件对其具有促进作用. 与单独臭氧氧化相比,催化剂的使用均提高了臭氧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处理后出水的可生化性得到显著提高,不会对受纳水体产生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1.
我国炼油及石油化工催化剂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映宾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7,10(1):81-88
主要介绍了我国炼油和石油化工催化剂的技术进展 ,重点是介绍催化裂化系列催化剂、加氢裂化系列催化剂、加氢精制系列催化剂、催化重整系列催化剂、大宗有机原料系列催化剂和聚烯烃等六大系列催化剂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孙磊 《武汉纺织工学院学报》2011,(6):48-50
以两性淀粉为絮凝剂处理染料废水,并与复配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木质素基改性絮凝剂、壳聚糖季铵盐絮凝剂和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絮凝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废水的pH、絮凝剂的质量浓度对其絮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性淀粉絮凝性能优于上述絮凝剂;并且在pH为6.0~8.0、絮凝剂两性淀粉絮凝剂的质量浓度为65mg/L时,废水的COD去除率最高可达50%。 相似文献
13.
雷宇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0,23(3):68-71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众多中国企业强势出击国外市场。要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上生存和发展,企业就得要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技术战略的制定包括蓝海战略和红海战略两种类型,技术战略管理为企业技术活动提供了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管理。因此企业技术战略及其管理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国内企业进军国外市场的成败。 相似文献
14.
对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在资本市场上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优势促进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以及高校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阐述,并结合重庆市高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利用工业固废磷石膏热活化天然钾长石矿化CO2是一种减排CO2、消除工业固废并联产高价值硫酸钾的新方法。通过耦合热活化钾长石及CO2矿化过程,研究了新工艺的技术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优化操作条件,并对最优条件下操作过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钾长石/硫酸钙质量比1:2,焙烧温度1200°C,焙烧时间2 h,矿化温度100°C,初始CO2压力4 MPa为最佳工艺参数,此时提钾率为~87%,矿化率为~7.7%。新工艺在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6.
高压液压软管接头总成是液压行业的基础件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液压系统及其主机的可靠性。目前国内液压附件行业,对此已得到普遍的重视,作为行业的共同问题而急待解决。本文在多因素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扣压质量的主要因素及其它们的参数的优化组合,并对此拟定了相应的实验装置得出他们在扣压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实验结果为理论分析打下基础,并弥补了理论分析的局限性,从而确定了实现优化扣压的最佳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蒸发冷却技术在三峡机组上的应用提供可行的定子绕组矩形空心导线尺寸以及矩形空心导线和实心导线的搭配方案.从定子绕组附加铜损耗和极限带热能力两个角度说明了蒸发冷却方案的可行性.定子绕组附加铜损耗由计算得到,而矩形空心导线的极限带热能力即极限热负荷由实验获得.研究显示在保持目前西门子和ABB两个集团设计使用的三峡机组定子绕组的外形尺寸不变的基础上,将水内冷改为蒸发冷却都是可行的.但综合考虑冷却能力和电机的效率问题,在ABB的设计基础上改造的蒸发冷却方案使用内孔尺寸为2.5 mm×10.9 mm的铜制空心导线更为合理,而且电机具有至少10%的长期过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