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分析了过渡带在化学剂注入初期动态变化特征,找出影响采油井受效的主要因素,开展了针对性的综合调整研究工作,促进了区块受效,提高过渡带开发效果,为今后过渡带进一步调整挖潜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3.
以3个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注采特征和见效特征。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和采油速度高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注入方案基本相同,井距相近的条件下,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是弱碱三元复合驱表现出不同动态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3%-33%,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31%-42%,含水率下降幅度16%-20%,提高采收率20%以上。相近且较好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5%左右,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低于35%,含水率下降幅度20%左右,可取得提高采收率25%以上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探索弱碱三元复合驱在S开发区二类油层推广的可行性,在油层发育具有代表性的纯油区东部开辟了工业化规模的D区块。实现了首次弱碱三元复合驱工业化应用提高采收率23个百分点以上;验证了石油磺酸盐弱碱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适合S开发区二类油层;建立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单井组跟踪调整模式;量化了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全过程注采参数技术界限。 相似文献
5.
6.
杏南作业区油井主要产建为2000—2001年和2008—2009年,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明显上升,含水快速上升不利于油田长期稳产。自2008年实施堵水调剖以来,累计实施常规堵水调剖86井次(60口),实施堵水后油井含水上升速度有所减缓,但措施有效期较短。后期实施的二次、三次堵水效果均不理想,自2017年开始实施聚合物微球调剖,目前完井6口,采取措施后井组整体表现为液量、油量小幅下降,含水整体保持平稳,油井见效比例为34.5%,由于完井井数较少,整体效果待观察。 相似文献
7.
以BSD区块为依托,根据弱碱三元复合驱动态变化特点,将开发过程划分为未见效期、含水下降期、含水低值期和含水回升期四个阶段,针对各阶段存在的主要矛盾,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基础,动、静态资料相结合,通过精细开展区块和单井分析,明确调控目的,制定调整对策,适时采取了贯穿全过程的个性化参数调整及针对性措施。结果表明,全区含水率由空白水驱结束时的97.16%下降至最低点80.81%,下降了16.35个百分点,低值期持续22个月(0.42PV),阶段提高采收率23.58%,应用弱碱三元复合驱综合调整技术可显著地改善二类油层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8.
应用浊度法检测弱碱三元体系的聚合物浓度的检测方法,存在较大误差。通过实验,确定碱性条件下污水中Ca2+、Mg2+和表活剂颜色是影响检测结果精度的主要因素,结合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将检测误差降低到10%以下。为确保聚合物浓度达到方案设计要求,提供准确依据,确保油田顺利开展弱碱三元驱试验。 相似文献
9.
10.
11.
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2013年7月投产,2014年12月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是萨南开发区第一个采用该体系的工业化区块。区块油层发育差,平面和纵向上相变频繁,油层非均质性较强。由于区块河道砂钻遇率只有16.6%,为提高弱碱三元驱控制程度,注采井距设计为110m,注聚初期平均单井产液41t,仅为同类油层聚驱的一半水平。因此针对区块油层发育差导致分类井组呈多样性,连通关系复杂,动态反映差异大,均衡调整难度大,以及局部注采部均衡的问题,研究了弱碱三元驱注采参数调整方法,以指导后期同类区块弱碱三元驱开发。 相似文献
12.
13.
某区块目前处于聚合物保护段塞阶段,区块综合含水运行平稳。本文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成果明确该区块平面、纵向、分砂体及分井组的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井组的开发效果,明确影响三元驱开发效果主要因素,确定调整挖潜类型,在此基础上落实各类措施的合理的实施时机及技术界限,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该成果可以在弱碱三元复合驱推广应用,对油田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庆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但油藏中仍残留大量原油,因此针对大庆油田目前的开采状况,为提高大庆油田非主力油层实施弱碱三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进行室内模拟驱油实验,得到不同注入时段和不同表面活性剂浓度、聚合物浓度的驱油效果。通过实验可得:水驱转注为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的时间越提前,采收率越高;主段塞内注入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体积越大,采收率越大;在水驱基础上,采用Mr(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0~4抗盐聚合物和Mr(相对分子质量)为1 500×10~4聚合物的三元复合体系在水驱基础上化学驱采出程度均大于22%。 相似文献
15.
16.
三元复合驱同水驱、聚驱一样在注入过程中存在吸水剖面分布不均匀,见剂时间差别大,存在高渗透吸水层等矛盾,造成三元驱过程中采油井见效不均衡、化学剂突破时间早等问题。因此,需要在三元复合体系注入前及注入过程中进行调剖,以实现对试验区平面和纵向非均质调整的目的。本文主要对目前大庆油田在三元复合驱应用的高浓、高粘聚合物调剖、复合离子调剖等技术的作用机理及现场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三元复合驱的调剖时机以及各种调剖体系对油层的适应性。分析认为高浓度聚合物调剖虽然起到了一定的调整剖面作用,但对于油层渗透率大于600×10-3μm2、渗透率级差较大的井效果不明显。碱性环境下的复合离子调剖及铬离子胶联体系调剖在三元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聚合物微球颗粒调剖剂与凝胶型调剖段塞组合调剖方式,可以在三元复合驱取得较好的调剖效果。该项研究为三元复合驱取得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徐二林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31(5)
调剖试验是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变油层动用状况而开展的试验,其主要目的是堵塞油层大孔隙层,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使注入剖面得到合理得调整,达到增油降水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单井调剖层的选择、调剖效果分析等方面阐述,说明调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二类油层聚合物下返试验区需要对萨Ⅱ7-14油层采取封堵措施,试验初期部分井多次封堵密封效果都不理想,阻碍了试验的顺利开展,通过对井下封堵工具的结构研究和单井分析,找出封堵失效的原因,对封堵工具的改进和封堵工艺的重新组合,封堵有效期延长到24个月以上,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聚合物试验区封堵配套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由于区块油层小层多,隔层不明显,所以通过细分调整减缓层间矛盾及控制含水上升速度的难度都很大。另外由于长期停注的高渗透及其陪停层得不到有效利用,使得油层动用程度降低、产量递减速度加快。为解决特高含水期开发中这一矛盾,南一区东部区块油层通过精细选井选层,针对层间差异较大、与之连通采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的注水井及钻降区成片的低压、高含水区,应用浅调剖技术,降低了中、高渗透层的渗透率,提高了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改善了水驱效果,达到了稳油控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徐二林 《化工标准.计量.质量》2011,(5)
调剖试验是为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变油层动用状况而开展的试验,其主要目的是堵塞油层大孔隙层,提高中低渗透层的吸水能力,使注入剖面得到合理得调整,达到增油降水的效果。本文主要从单井调剖层的选择、调剖效果分析等方面阐述,说明调剖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