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上半年,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新机制、新途径探索持续加强,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是节能"双控"压力显著加大.上半年期间,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减排工作加快推进,中央成立了高级别的领导小组,各部门、各地区和央企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路径,碳排放相关产业和金融机构获得各方越来越多关注.我...  相似文献   

2.
公众参与机制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公众参与的适用范围、参与时段、参与主体、采取形式、信息公开等几个方面指出目前实行的公众参与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法的1项重要制度,叙述了基于国情不同国家建立的不同公众参与的机制,指出,中国应借鉴各国的有益经验,明确公众范围,确定公众参与的内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公众参与方式以及合理的公众参程序,明确公众参与具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4.
李刚 《上海节能》2022,(10):1246-125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那么如何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现有研究并未明确说明二者的关系,从而无法确切说明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合理性。从国际可持续发展脉络出发,从横向时间、纵向内容两个角度说明:碳达峰碳中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历史阶段;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的纵向深度,可以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内容。  相似文献   

5.
简述公众参与的作用和意义,分析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机制有效性.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李巍 《节能与环保》2023,(11):12-17
蓝碳作为一种特殊的碳汇,具有可核算、可监测、可交易的特征,对于缓解气候变化、维护环境利益以及发展海洋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背景下,海南蓝碳市场开发建设是助力自贸港建设、实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命题。通过对海南蓝碳项目开发及交易的实践探索发现,现有研究对蓝碳研究不足,蓝碳法律制度不健全,交易机制不完善,蓝碳资源底本调查尚未完成。为此,推进海南蓝碳市场建设,需要法治先行,充分利用好海南自贸港立法权,推动蓝碳立法建设,完善蓝碳市场交易机制,健全蓝碳资源监测核算体系,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海南样板,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分析福建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问题已成为公众最关注的焦点。阐述建立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保障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权利,能有效监督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指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制度初步建立,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能克服市场和政府调节的缺陷,但目前存在参与主体错位、信息公开不畅、反馈机制滞后等诸多弊端,需要进行更为科学合理的设计。协商民主理论为环境公众参与开拓了新的平台渠道,环境公众参与为协商民主理论充实了新的时代内涵。探讨协商民主视域下环境公众参与的理论突破与实践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我国将呼吁公众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通过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来关注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提倡“暗夜意识”。  相似文献   

1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高速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呈现增长的势头,特别是重金属和危险化学品污染事件呈高发态势,如何保证公民的环境权利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12.
《节能与环保》2009,(3):5-5
今年是国际天文年,北京天文馆将定期发布“天文播报”。在2009年国际天文年期间,我国将呼吁公众自愿参与“地球一小时”熄灯活动,通过熄灭电灯、关闭电源来关注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提倡“暗夜意识”。  相似文献   

13.
当前,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全国、全球高度关注的热点,开始在一些地方会聚成奔涌浩荡、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生态文明已成为响彻中华大地的时代最强音。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既需要理论创新,也需要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日前,笔者前往广西藤县塘步、琅南和藤州钛矿矿区调研,在县城河东区与正在晨练的张大伯交谈,他乐呵呵地说:"现在可好了,天高气爽,到外面晨练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舒坦.以往化工厂的毒烟一来,像下大雾一样,呛得人喘不过气来,谁敢出门?"  相似文献   

15.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运用绿色金融,研究政府引导市场的绿色金融创新机制与制度安排,以绿色激励手段撬动市场力量,提高环保资金使用效率,对于我国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支持性意义。本文探讨性地提出通过建立"221绿色金融创新机制"来打造生态文明制度的产业基础,旨在建立绿色金融创新的政策组合拳,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达到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绿色产业经济,实现生态文明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目前垃圾现状背离生态文明,垃圾困局已成为席卷全球的生态危机,以生态文明为背景,在研究垃圾现状基础之上,寻求垃圾困局的根源,并探索垃圾处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生态保护用地越来越少,水污染严重,重污染天气频频出现,生态脆弱地区总面积已达国土面积的60%以上。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划定生态红线不得不为、意义重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最重要、最优先的任务。2014年2月,《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为《指南》)公布,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逐步落地实施,各类型碳普惠制实践探索模式不断涌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我国碳普惠制建设依旧面临不少挑战,必须采取完善数据治理规则、优化数据采集方式、构建数据生态系统等措施才能推动碳普惠制落地落实。本研究重点分析了碳普惠制机制及框架运行设计,为各地开展碳普惠制建设创设了成熟的、可复制的机制和模板,以期能以碳普惠制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绿色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行为。  相似文献   

19.
杨军 《中外能源》2013,18(5):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环境保护到建设生态文明的转变,为国有企业一直肩负的责任增加了新的内涵,国有企业必须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力军、引领者和推动者.国有企业需要通过走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之路,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态诉求,否则将失去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走生态文明科学发展之路,也是国有企业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法宝.国有企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企业生产始终,抓住契机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国企形象的重要途径,将生态文明寓于企业文化之中,以实实在在的行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张碧轩 《上海节能》2023,(9):1249-1255
近年来不断恶化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关切,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20年9月提出“双碳”目标,即我国致力于将CO2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鉴于我国当前的碳排放管理领域在立法上存在大量空白和漏洞,制定一部专门的碳中和法律迫在眉睫。德国联邦法院于2019年出台了《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确定了中长期的减排目标和路径,设立了年度报告制度和气候问题专家顾问组,构建了双层级的气候变化保护体系。对《德国联邦气候保护法》进行全面研究,以期借鉴德国先进立法经验,为未来我国的碳中和法或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法的出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