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引入国外的新教学理念"PBL"教学法,由教师设计问题情境,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组织手段的学习方法,对本科"家具设计基础"课程进行重构,强化教学实训注重与企业和市场相结合,培养家具设计类专业学生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企业后培养独立承担工作能力的周期。  相似文献   

2.
廖婧  毛梅娜 《食品工业》2020,(11):289-292
食品专业英语融合了对大学英语和食品专业知识的学习,是高等院校培养契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食品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高校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实施、学生实践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基本理念,食品专业英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契合了当前国内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对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国际化发展亦有积极影响。针对当前食品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并更加注重培养国际化的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PBL教学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内外的一些医学院校教学实践证明了这种教学方法的优越性,而在工科院校还较少采用。我们选择食品营养学课程作为试点,对PBL教学模式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愿意接受PBL教学法,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接受程度更高;PBL教学法可以取得与传统教学法相当的期末考试成绩,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我校确立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一系列相关课程都紧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建立起了符合"应用型"定位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作为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体育课程,需要在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对高校羽毛球教学体系进行创新,其目的在于体现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的同时,也使体育课能够提高在学科体系中的实践价值,以便于高校羽毛球教学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新农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变革的内在需要,是振兴农林类高等教育的重大战略.通过新农科项目的实施,食品专业将在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上继续创新,结合办学优势、育人特色,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特色发展与内涵发展形成独特的食品专业育人模式.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使学校与食品企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搭建紧密校企合作平台,以此促进食...  相似文献   

6.
任文林 《食品与机械》2016,32(9):233-236
伴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食品专业英语教学面临新的时代挑战。检视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建议立足于提高对食品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基础上,确保食品英语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前沿性,构建情景式学习模式,引进多重考核体系,掌握行业信息与专业文献的获取途径与方法,从而切实提高食品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实现培养食品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旨趣。  相似文献   

7.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的发展需要,提高教学质量,探索TBL-PBL-LBL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在食品毒理学中的实践效果,并与传统的LBL教学方法相比较,并作相应的调查。结果显示,与LBL教学方法相比,TBL-PBL-LBL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改革能力、成绩提高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英语(第2版)》一书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属于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书中系统的介绍了食品科技论文的基本专业词汇和常见语法现象,同时提供了大量的阅读资料和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在食品科技论文方面的撰写能力。该书中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包含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加工工程、食品贮藏工程、食  相似文献   

9.
以工程教育认证理念为契机,根据地方工科院校的专业特点,对目前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及不足进行分析。从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学校支持等四个方面提出改革思路,旨在达成符合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杜琨  韩笑 《食品工业》2022,(8):216-218
根据新时代军事院校体系建设的发展要求,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后勤保障指挥人才,将BOPPPS教学模型引入部队院校“军人营养与食品学”专业课程中,开展基于营养学与部队实战训练需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为践行新时期军事教育战略方针、培塑新型军需保障人才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必修课程。该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应用性强的特点。需要教师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设定一定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理解、吸收理论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现实生产中的问题。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团队根据学情分析,采用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案例为载体的教学改革,取得较好效果。分析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优势,以及在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切实提高课堂的质效。  相似文献   

12.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食品营养学教学改革实践中,将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较,结果表明,PBL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PBL教学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教师综合素质、学生角色转换、教学时间和考核方式。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可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几何法”、“比例法”、“动势曲线法”简介 前几年,笔者曾在《四川烹饪》上撰文介绍了食品雕刻需要掌握的“几何法”,“比例法”。“动势曲线法”。简单地说,“几何法”就是把雕刻对象的外形看作是由几个几何体组合在一起,无论雕刻对象呈何种姿态.这些几何体的形状都保持不变(见图1)。“比例法”就是把雕刻对象各部位之间的大小和长短.用比例的形式确定下来(见图2)。而“动势曲线法”就是先找出雕刻对象最夸张最明显最生动的曲线,再以曲线为依据确定比例,添加几何体(见图3)。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学校在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中都是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重理论讲解,轻实践养成,这就导致学生难以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许多学生虽然具备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并不能将这些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际,而引入PBL模式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从而使医学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成效大幅提升。本文就针对PBL模式在医学生物化学互动教学中的应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徐洪宇  张京京 《食品工业》2020,(11):244-246
探讨Kolb学习风格模式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采用Kolb学习风格调查量表对63名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并进行学习风格分类,将2016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与传统教学模式下2015级76名学生(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2016级学生以发散型和顺应型为主(74.2%),根据其学习风格特点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期末考试成绩分析显示, 2016级学生成绩显著高于2015级学生成绩(p<0.05),即Kolb学习风格模式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品技术原理课程应用性很强,是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三个食品学科分支的紧密结合。基于OBE教育理念,以8大核心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设计的方向标,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食品技术原理的课堂教学;论文介绍了韶关学院英东食品学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措施,指出在教学中应遵循对分课堂基本原理,根据教学班实际授课任务情况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基本形成适合食品技术原理课程教学的课堂模式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们对酶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酶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如制糖工业、酿造工业、焙烤工业以及水果蔬菜加工等方面。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等。由于酶催化效率高、作用专一的特性,通过合理开发和应用酶技术可以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鉴于此,本刊特别策划了"酶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专题,由江南大学夏文水教授担任专题主编,围  相似文献   

18.
对食品加工以及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总结酶学技术运用的价值性,旨在通过检测方案的构建,进行食品加工以及食品质量的检测,逐渐提高食品运用的有效性,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人们对酶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酶技术在食品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今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的各个领域,如制糖工业、酿造工业、焙烤工业以及水果蔬菜加工等方面。应用于食品工业的酶制剂主要有淀粉酶、糖化酶、蛋白酶、葡萄糖异构酶、果胶酶、脂肪酶、纤维素酶、葡萄糖氧化酶等。由于酶催化效率高、作用专一的特性,通过合理开发和应用酶技术可以提高产品深加工程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谷物加工、果蔬加工、肉类加工、乳制品加工四个研究领域对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及其进展,从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与酶生物传感器法两个研究领域对酶学技术在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及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糖苷酶类可应用于生产以抗性糊精、低聚果糖为代表的新型谷物营养食品,果胶酶及其复合酶制剂可以提高果汁的产量和质量,纤维素酶辅助提取技术提取果蔬中功能性成分,蛋白酶、脂肪酶应用于改良传统的肉制品、乳制品,以及制造更加营养均衡,符合保健需求的功能性肉制品、乳制品。酶联免疫分析法可以用于果蔬中农药残留以及食品中毒素的检测,可靠性更好、灵敏度更高的酶联免疫试剂盒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以酶电极为代表的酶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的有毒物、致癌物检测中也已经初步取得成功。同时,针对酶学技术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存在的不足,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比如通过固定化酶来降低酶制剂的使用成本,保证酶联免疫分析法的准确性,提高酶生物传感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