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兴  詹玉嵩  张志鹏  张博远 《包装工程》2022,43(18):178-183
目的 研究地铁乘客群体与地铁广告之间的关系及需求,以期形成综合乘客出行流程与地铁广告功能系统的广告服务体验闭环。方法 对地铁乘客完整出行旅程的体验要素以及空间广告的功能、内容及传播属性进行供需对应关系分析,构建“属性—层级—节点—引导”四维度的AHCG乘客广告需求分析模型,并结合武汉部分地铁线路实际状况,将乘客的出行、消费等综合生活需求结合地铁广告的功能特性及设置方式进行合理运用。结果 分析发现现有站点广告商业价值划分方式并不能为地铁广告投放利用带来更有效的帮助,精准投放还需要形成多维标准,以此对各站点进行评估。结论 对武汉部分地铁线路进行实际调研,得出的分析方法能够用于将乘客出行、消费等生活需求对应至地铁广告功能开发利用与设置方式改进上,对地铁广告运营乃至广告位基础设施建设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地铁地下站点的噪声对候车乘客及工作人员影响较大,采用Actran软件对地铁地下站点声场进行有限元仿真研究。以上海地铁9号线星中路站为例,考虑地铁进、出站点两种工况,建立有限元声场分析模型,计算获得站点的声场分布和声压级曲线,通过测试实验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并提出优化设计方案,达到6 dB的降噪效果。所提出的方法对改善地铁地下站点噪声环境,减少噪声对乘客及工作人员的危害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孙文洁  张宇红 《包装工程》2015,36(4):68-71,92
目的分析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及情感特征,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指导地铁屏蔽门的设计。方法以"情感化经济时代"为时代背景,结合国内外地铁屏蔽门的现状,论证地铁屏蔽门情感化设计的必要性;通过对乘客乘坐地铁时的情绪进行分析研究,进而运用情感化设计的3个层次理论,提出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建议。结果地铁屏蔽门的情感化设计可以有效地缓解人们的焦虑、抑郁等情绪,并能增强屏蔽门的易用性。结论运用情感化设计理论对地铁屏蔽门进行再设计,有助于乘客在选择地铁这一交通方式时获得更加愉悦、人性化的使用体验。  相似文献   

4.
闫晓从  张华  齐志辉  赵丹琳 《包装工程》2021,42(22):399-406
目的 弘扬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构建后疫情时代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模式.方法 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以雄安红色文化为切入点,借助两者之间的关联在公共设施的产品外观和功能设计上将其进行融合,从而强化城市公共设施的文化表达,深化用户对当代红色精神的理解及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正确认知.结果 得出红色文化的当代叙事性表达方法在城市公共设施中的应用策略,并通过"红色文化融入造型和消杀功能设计、红色文化融入防疫情境设计、平疫结合的弹性设计和引导性设计"等雄安公共设施的设计模式来展开产品开发.结论 通过后疫情时代红色文化在雄安公共设施中的表达的研究和实践,来将抗疫精神和红色文化进行设计融合,从而在雄安新区构建"未来之城"的城市形象,弘扬红色文化,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铁8号线是轨道交通线网重要的跨江骨干线路,与以往车站设计"重线路选线轻站点分析、重运输效能轻乘客服务、重站点单体设计轻区域整合、重装饰装修轻空间营造"的思路不同,8号线在设计前期提出车站总体设计框架:即四个目标——"创造开放自由的空间尺度、营造艺术化的公共环境、提供人性化的功能服务、编织地下网络实现站城融合"。在每个车站设计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总体目标展开设计思。营造宜人的公共空间尺度,减轻地下空间压抑感;追求结构与装修一体化,功能、空间、装修、公共艺术四位一体、形神统一;围绕站点合理开发,探索多功能复合的车站布局,联结周边地块,推动站城融合;提升设施服务标准,为乘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愉悦、多元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王雪皎 《包装工程》2021,42(12):197-201, 231
目的 以认知地图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个案研究,提出地铁空间导视系统设计方法.方法 分别从墨西哥城地铁路线图设计、导视系统节点与道路设计、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站点标志3个方面,分析地铁寻路者的认知识别心理规律.结论 地铁路线图设计应当与认知地图相契合,呈现出高度简化与概括的地铁路线方位信息的可视化特点.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的关键是节点选择及其信息分级设计,节点"由点及线"串连起了各个地铁通道,与标志物一起形成了完整的认知地图.墨西哥城地铁导视系统的显著特色是将地面景观标志物引入地下站点标志,变成了认知地图的记忆节点、判断方向和距离的参照点,创造性地解决了地铁空间寻路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李玉华  戴端 《包装工程》2019,40(6):251-256
目的根据调研发现并总结现有地铁站服务设计上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对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来完善地铁站服务设计,提升现代都市乘客的乘车体验和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形象。方法以对乘客行为轨迹图的研究为切入点,在乘客进出站乘车行为轨迹的全视角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乘客行为轨迹展开科学调研,深入挖掘地铁乘车过程中的服务缺口。结论据调研数据分析乘客乘坐地铁流程中亟待优化的物理触点,对现有安检机进行创新设计,提出一种免拉提安检机设计方案,对检票机、升降设备及其他数字与人工触点,提出优化建议。为优化地铁服务设计、提升轨道交通运输效率和乘客乘车体验,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赵婧洁  刘时燕 《包装工程》2020,40(24):226-230
目的 以城市区域文化建设为背景,探讨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的融合,总结其应用价值及在新媒体下的发展趋势。方法 从地域性文化特征与设计心理学角度出发,逐一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元素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及人文情怀的转译传达;利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地域性特征在西安地铁3号线及成都地铁4号线中文化内涵的传达、情感体验的构建。西安地铁3号线“一线一景”的叙事形式全面地展示丝路文化背景、延伸站点文化的意义;成都地铁4号线内公共设施的设计无不流露出熊猫故乡的气息,分析总结在地铁导视设计中地域性、特征化的新方向。结论 地域文化元素在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有利于打造城市的独特气质,增加城市的活力及好感度,促进区域文化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何双豪  胡伟 《湖南包装》2022,(6):154-157
上海地铁建成较早,其建设缺乏基于用户体验设计下的导视系统服务设计,致使乘客在接受上海地铁服务的全过程会遇到各种乘坐体验问题。上海地铁导视系统的设计研究有助于提升乘客的整体体验感,这不仅能提高上海地铁的服务质量,同时能提高全国的城市地铁乘坐体验。运用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对乘客乘坐行为进行分析,绘制行为地图以及对触点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三大触点目前存在物理触点缺乏规范、数字触点功能匮乏以及人际触点冗余单一的不足,得出全方位构建上海地铁导视系统、智能交互功能开发满足多元导视需求,以及人性化服务优化提升情感化导乘体验的设计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0.
张华 《包装工程》2017,38(22):287-289
目的探究地铁标识导向系统的设计方法。方法从地铁标识导向系统的建设目的及现状出发,总结具体的设计原则,采用理论与案例结合的方法分析地铁标识导向系统的文字、色彩、图形符号的设计策略。结论地铁标识导向系统是一种向乘客提供指示、提示与警示等有关信息的服务性设施系统。将文字、色彩与图形完美结合,提升标识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这不仅能够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便利,更能有效改善城市的地铁环境,塑造城市的特色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地铁内部设施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静  张丙辰  王艳群 《包装工程》2017,38(16):168-172
目的提高乘客对于乘坐地体的体验,让乘客更加愉快地接受和乘坐地铁。方法基于情感化设计理论,从本能、行为和反思3个层面出发,结合乘客对地铁内装设计的情感认知来分析对乘客的影响。结论将情感化设计理论融入地铁内饰设计中,并结合乘客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功能体验、视觉体验,而且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孔冉 《包装工程》2020,41(12):258-263
目的从地铁人工生态系统建设的角度出发,阐述组成地铁站内人工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环境因素、生命系统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形成资源优化配置,将广告、乘客、地铁职能三者结合得更加紧密,发挥地铁广告在人工生态建设中的优势作用。方法以地铁站内生命系统(乘客)为广告服务对象,充分考虑各因素之间良性循环及生态平衡关系,分析非生物环境因素对乘客(广告受众)的影响,以连接乘客心理及广告信息本身为目标,研究广告设计在提升地铁站生态系统质量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达到此种作用的设计原则、价值。结果寻求基于地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广告设计方法,能动地衔接广告信息交流及乘客情感。结论发挥广告在地铁人工系统中的能动作用,维系地铁站内人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复工复产的全面推进,我国已迈入疫情常态化阶段,研究地铁站台候车乘客产生的气体污染物分布特征对防疫指导工作有重要意义。根据土建资料对深圳某地铁站站台公共区的送排风系统进行数值建模,研究站台污染物的分布规律并对地铁站台防疫措施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站台乘客分布均匀的情况下,排风口侧的污染物浓度整体高于送风口侧;站台端和站台中央的污染物浓度相比其他区域更高;位于吊顶内的排风口无法有效及时的排出站内污染物;站台不同位置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影响范围有限,且易积累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正军  张强 《包装工程》2015,36(20):52-5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数学矩阵模型、问题归纳等方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问题进行系统分层,对公共设施的需求、环境、对象进行矛盾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分析。结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创新是系统创新,是研究需求、对象、环境的矛盾,实现矛盾求解,降低综合成本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15.
方兴  刘恋  郭绮涵  董江月 《包装工程》2024,45(14):26-35
目的 对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现状进行梳理,旨在从信息加工视角出发,探究地铁导视系统设计策略,以提升乘客的寻路体验。方法 通过文献和现状调研分析现阶段地铁导视系统设计存在的问题,论述信息加工模型切入的可行性,构建地铁导视信息加工模型。以武汉地铁为例,通过定性和定量对当前导视系统效力进行评估并确定痛点,基于模型从感知处理、记忆储存、决策执行三个层面对地铁导视系统痛点进行分类分析。结论 构建了地铁导视信息加工模型,提出了以感知为基础的表现层设计、以记忆为依托的结构层设计、以决策为主线的行为层设计三条策略。从信息加工视角审视地铁导视系统设计,不仅可以提升乘客的寻路体验,还能有效提高地铁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6.
梁爽  祁娜 《包装工程》2024,(6):86-92
目的 无意识设计能引起用户对新事物的亲切感,从而实现用户与设计之间的有效交流。本研究旨在观察地铁乘客的无意识站位选择行为,对车厢内腰靠布局进行研究,在有效利用地铁内部空间的同时,缓解地铁站立乘客的腰部压力。方法 首先,归纳了“无意识”“无意识设计”的概念;其次,通过问卷调查与用户访谈的方式获取乘客的显性需求以证实腰靠研究的必要性;再次,通过观察乘客的无意识站位选择行为并进行成因分析,获取乘客的隐性需求,并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验证腰靠布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总结得出地铁腰靠布局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实践。结论 基于无意识理念的地铁腰靠布局设计,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乘客,不仅能改善站立乘客的乘车感受,也为今后地铁腰靠设计应用带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卜颖辉 《包装工程》2021,42(6):340-344
目的 从文化景观的视角,对"泉·城"文化景观特色进行分析归纳,探讨基于"泉·城"文化景观整体风貌的公共设施设计导向.方法 以景观学的方法开展基础研究,界定相关概念,总结出"泉·城"文化景观特色:泉水——文化底蕴,山水——景观特色,多元——城市品格.以设计学的方法介入策略导向研究,分析了在济南的泉水文化底蕴和山水景观特色基础上,进行公共设施设计表达的方法导向,以及多元分区规划布局的策略.结论 "泉·城"文化景观视角下的公共设施设计导向研究是将城市景观研究与公共设施设计研究相结合的有益尝试.这种在景观学与设计学范畴内进行学科交叉,开展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设计导向的研究,有利于引导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方向,控制城市整体的文化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18.
陈讯  戴端 《包装工程》2017,38(2):170-174
目的对地铁内饰的照明现状与乘客情感化诉求进行研究。方法以灯光照明设计的基本属性和人对不同属性做出的心理反馈为基础,结合乘客的心理需求进行对应分析研究。结论通过对实际项目中的设计思维分析,可以得出现代地铁内饰灯光设计受到乘客的情感化需求影响,从而归纳出地铁内饰中的灯光设计与情感化制衡关系。灯光氛围设计只有将地铁空间内部各个要素统筹起来才营造出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情感化需求的地铁内饰环境。  相似文献   

19.
张燕翔  郭延龙 《包装工程》2017,38(6):198-202
目的探索地铁地图的设计范式,推进我国城市地铁地图的优化设计。方法从以人为本的信息设计原则出发,对东京和京都地铁地图设计进行分类研究,分别从线路绘制原则、线路色彩关系、站点ID信息、线路时间图、站点可视化、城市轨道交通地图一体化、地铁地图和旅游文化结合的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结论优良的地铁地图设计有利于信息的传达,并且能够更好地疏导公共空间及推广城市文化。  相似文献   

20.
围绕"儿童友好城市"理念,分析公共设施服务创新的原则,通过访谈、观察和心理诱导的方法,结合国内外实践案例,从补足基础设施服务、微改造街区环境、增添游乐设施、创造文化设施体验四个方面进行服务系统分析。为进一步助力我省"儿童友好城市"全面建设与公共设施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应用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