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三维数值计算,研究了高层建筑从基坑开挖到上部结构修筑过程引起的桩筏基础内力分布和演化过程。根据桩筏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征,以及桩筏荷载分担比例,讨论桩筏基础和地基土的协同作用效应。计算表明,桩筏基础的内力分布一般受柱子设置位置的控制。在上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柱端处会产生较大的弯曲应力。此外,筏板底部处也存在较大的压力,使得桩间土产生明显的压缩变形,亦即限制了桩与土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而减小了桩侧摩阻力。因此,在上部荷载修筑的初期,桩的端摩擦阻力起主要作用,然后上部桩的桩侧摩阻力才随上部结构荷载的增大得以逐步发挥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桩筏基础设计的系统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系统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桩筏基础设计,混合使用了多种优化技术,将设计所迫求的目标与应满足的各种条件用数学规划和工程经验有机地联系,求得最优结果,实例设计证实的该方法的呆行性以及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吴飞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8,19(1):89-92
为较好的指导工程实践,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桩码头数值计算的两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理想矩形水槽和实际高桩码头项目的计算,得出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归纳总结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5.
吴飞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08,19(1):89-91
为较好的指导工程实践,本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高桩码头数值计算的两种处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理想矩形水槽和实际高桩码头项目的计算,得出这两种处理方法的差异,归纳总结出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地区某电厂锅炉桩基基础设计为例,通过应用JCCAD有限元计算软件辅助建模计算,阐述了局部筏板桩基的特点以及在本工程地基基础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结论和建议。本工程位于新疆石河子地区,系某大型铝业集团的4X350MW自备电厂,场地土主要由耕土、粉质粘土、圆砾、1.工程概况 相似文献
7.
吴飞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51-53,65
通过计算理想矩形水槽算例和实际工程项目,对比高桩码头桩群在数值计算中的两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不同,以便更好地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工程项目对河道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桩群数值模拟中的概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建立数值水槽,将小尺度桩墩作为陆域边界直接模拟,利用有限单元法和三角形加密网格计算桩群影响下的二维流场.提出利用等效阻力法对桩群进行概化的研究思路,即将较为密集的原桩群概化为形式更加简单的其它形式桩群,并保证概化前后的桩群绕流阻力相等.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概化方式可以有效逼近原桩群引起的水位、流速变化,且对上下游大范围流场的影响与原桩群比较处在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内.此外文中也对等效阻力法和等阻水面积法概化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等效阻力法较等阻水面积法更优,具有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曹红英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19(1):38-40
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合理性是高层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因素.为降低施工成本,确保结构设计和高层建筑的安全,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高层建筑筏基和主体结构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实践证明,该系统符合实际需求,可作为此类建筑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依托北京地铁某车站盖挖逆作法施工过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顶板、中板、底板和侧墙的受力和变形状态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规律,分析中间桩(柱)受力随施工过程的变化过程。计算表明,随施工过程进行,中柱的应力变化情况为先处于受拉状态,在上覆土回填之后又转为受压状态,而顶板上侧在靠近侧墙和中间柱附近位置处于受拉状态,下侧则相反。此外,还研究了施工过程中围护结构、中间柱差异沉降规律,表明中柱间最大差异沉降以及中间柱与侧墙最大差异沉降均小于规范允许值。最后对车站施工期间的安全性以及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进行了评价。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多桩柱结构在海洋工程中应用广泛,大直径群桩效应使得桩柱所受到的波浪力与单桩大为不同。首先使用基于势流理论开发的三维水动力分析程序DIFFRACT计算了单个圆柱和双圆柱所受到的波浪力,通过与相应解析解的对比验证了数值结果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了大尺度多桩柱结构在规则波中所受的波浪力。群桩间的水动力相互作用使桩群中每个圆柱所受的波浪力存在多个峰值,其最大值可达单个圆柱所受波浪力的2.30倍,并且最大波浪力圆柱的位置受桩群布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以郑州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支
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项目的变形展开分析,探索了其发展趋势
及稳定性。同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支护桩的位移沿深度方向大致呈
“弓”字形变化,为该支护形式下的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粮食筒仓建设场地为原有海域经人工回填整平而成,极易引起沉降,为保证筒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分析不同阶段荷载和邻仓对筒仓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变形不均匀分布受上部荷载影响较大。施工完成阶段,结构自重荷载主要作用于外边缘,边桩竖向承载变形较大,最小和最大沉降量分别为0.551mm和0.959mm;服役阶段,满仓荷载分布较为均匀,中心桩竖向承载变形较大,最小和最大沉降量分别为1.271mm和2.335mm。群桩基础竖向承载变形受邻仓影响较大。对群桩竖向承载变形的影响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沉降量随邻仓数量的增加而增大;邻仓位置分布的不对称,导致沉降差异增大。 相似文献
16.
张义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3,(1):83-84
采用有限差分法和考虑实体-结构相互作用的方法对泵站基坑开挖支护桩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桩长、桩排距和桩径对桩身位移的影响,开挖步数对支护桩变形和受力情况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为减小支护桩的变形,增强其稳定性,可以通过增大桩长,减小桩排距的方法改善上述问题。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的支护桩水平位移大于采用考虑实体-结构相互作用法计算的支护桩水平位移。当第一步开挖时,曲线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缓,支护桩所受的弯矩较小。大部分第四步开挖时,曲线的变化趋势显著,支护桩所受的弯矩最大。前排桩和后排桩的剪力—深度曲线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步开挖的剪力-深度曲线。在工程实际中,应增大前排桩的抗剪强度,提高其抗剪性能,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双排桩多应用于基坑工程中,双排桩在边坡工程中的支护效果如何,双排桩的设置位置及阻滑效果如何,能否达到支护边坡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文章结合一实际边坡工程,采用双排桩进行支护,并通过边坡的水平位移和总体位移、双排桩所受弯矩、边坡的塑性区、剪应力区,对双排桩的支护效果进行评价。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双排桩能够有效的控制边坡的位移、边坡的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同时建议可适当调整双排桩的位置,以利于更大程度的发挥双排桩的阻滑效果。以上的研究可供类似的双排桩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码头桩群对河道行洪与流场影响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维标准k-ε紊流数学模型,引入气液两相流体积率模型跟踪自由水面,对建有高桩码头的河道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并从流速分布和水位变化两方面对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高桩码头桩群对过水断面有"束窄"作用,桩群区外的流速急剧增大;水流进入桩群区一定距离后,存在一个速度的极小区域,在桩群影响远区,其流速沿程增大;当桩群长度一定时,桩群宽度越大,其阻水作用越大;当桩群宽度一定时,桩群长度越大,其阻水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丁坝具有导流、护岸、调整水深和营造局部冲淤等众多功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文章采用有限体积法对正挑丁坝群的周围流场分布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以期深化对丁坝群附近的水流流场及局部冲刷机理的认识。研究发现,流场中有三个大的逆时针旋涡产生,第一座丁坝坝头处有下潜水流,且切应力达到最大值,是该位置发生严重冲刷的主要原因,且流量越大,冲刷越严重。 相似文献
20.
排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基坑变形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PLAXIS,对采取桩锚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的银川市天玺国际中心项目深基坑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计算模型采用15结点三角形单元模拟土体,土体按照实际情况分为7层,用注浆体模拟混凝土面层,用板单元模拟排桩,用点对点锚杆和土工格栅的组合来模拟土钉。计算结果表明:排桩与土钉墙联合支护结构中,在2种支护形式交接处变形量较大,说明基坑支护材料的刚度对基坑变形影响显著;随着基坑的开挖,边坡的变形量逐渐增大,且坡顶最终变形量大于坡底。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类似深基坑变形的一般性规律及以控制变形为目的的改进支护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