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弱碱石油磺酸盐三元驱乳状液破乳难的问题,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SY-686破乳剂的破乳性能、通过单滴法研究了破乳剂对油滴聚并的影响,同时评价了破乳剂对界面流变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Y-686非离子聚醚破乳剂在浓度为50mg·L~(-1)时,破乳后脱水率为84.4%、油相含水率为25.6%、水相含油量为300.7mg·L~(-1);增加破乳剂浓度,有利于油滴聚并,且界面剪切粘度和界面剪切弹性模量降低,最终达到破乳目的。因此,SY-686破乳剂主要通过对界面膜的影响来达到破乳效果,破乳机理主要为界面膜顶替机理。  相似文献   

2.
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嵌段聚醚型破乳剂对孤岛原油乳状液破乳和油水界面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于三嵌段聚醚类破乳剂来说,破乳剂浓度在0~100 mg/L时,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孤岛原油所形成的乳状液分水率增加,乳状液稳定性降低,破乳剂浓度继续增加,原油乳状液的分水率有所降低。而原油与含聚合物的水溶液间的界面张力随破乳剂浓度增加逐渐降低,界面剪切粘度有一最小值。界面张力及界面剪切粘度降低是乳状液稳定性降低与分水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高庆庆  倪良 《精细化工》2013,30(1):99-103,107
合成了硝酸正丁胺和醋酸正十二胺两种胺型离子液体,考察了它们与交联型聚醚破乳剂NJ-20复配产生的破乳脱水作用。结果表明,50℃、复配型破乳剂加入量为200 mg/L时(100 mg/L聚醚NJ-20破乳剂与100mg/L胺型离子液体复配),上述两种胺型离子液体与聚醚NJ-20复配型破乳剂对模拟原油乳状液2 h的脱水率分别达到75%和91%,而单独聚醚NJ-20破乳剂在同样的条件下其脱水率仅为65%。40℃、醋酸正十二胺复配型破乳剂加入量为200 mg/L时,对模拟原油乳状液的脱水率可达59%,明显高于单独聚醚NJ-20破乳剂,表现出较强的低温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瓶试法考察了直链型、支链型及超支化型聚醚破乳剂及其与阳离子反相破乳剂协同作用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支化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与阳离子反相破乳剂协同作用对模拟疏水缔合聚合物驱乳状液有良好的破乳效果,随着聚醚破乳剂分子结构中环氧乙烷(EO)数增加,破乳效果增强,破乳剂最佳的EO/PO质量比为1/1。聚酰胺-胺聚醚破乳剂能显著降低油水之间的界面张力和界面扩张模量,表明该破乳剂分子易于在油水界面吸附,并破坏原乳状液界面膜的强度,从而有利于破乳。  相似文献   

5.
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严重,油水分离的速度及程度,影响其经济效益.采用恒温静沉分离、多重光散射仪、脱水率等手段,研究了加热条件下清水型、聚醚型、多乙烯多胺型破乳剂对大庆油田某弱碱三元复合驱乳状液的破乳效果.结果 表明,在加热条件下,3类破乳剂对弱碱三元复合驱均有不同程度的破乳效果,3类破乳剂中100#(聚醚型)破乳剂的破乳脱水速率较快.温度越高,破乳速率越高,乳状液的分离效果越好,温度升高至55℃时,出现极值温度点,乳状液的破乳效果最好,温度继续升高,乳状液反而出现乳化现象.10#聚醚型破乳剂在10mg· L-1油相、水相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适合大庆油田某区块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  相似文献   

6.
采用丙烯酸(AA)与自制丙烯酸壬基酚聚醚酯(NPEAA)为原料,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的条件下,引发聚合制备了二元共聚物稠油破乳剂,采用FTIR、1HNMR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确证,GPC测试了分子量;采用荧光光谱仪与表面张力仪测得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5g/L,表面张力为25.684mN/m。并以脱水率和脱出污水含油量为衡量指标,探讨了不同因素下聚合物破乳剂对陈庄稠油W/O乳液的破乳脱水性能,确定最佳破乳条件:温度55?C,时间2h,用量0.5g/L时,脱水率为88.5%,脱出水中含油量为198.4mg/L。研究了聚合物破乳剂对乳状液表观粘度、体系稳定性、油水界面的影响以及微观破乳过程,探讨分析得出聚合物破乳剂在油水界面更易润湿扩散,脱水速率快,破乳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胜利孤岛注聚原油破乳剂的筛选与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孤岛注聚原油乳状液破乳为目的,通过瓶试法和界面性质的测定,筛选了多种类型的原油破乳剂,考察了破乳剂质量浓度、聚合物和原油组分对破乳效果的影响,探讨了原油乳状液的破乳机理。结果表明,破乳剂BF-069质量浓度在100mg/L,50℃条件下,脱水率达到70%以上,现场温度稍微升高,脱水率达到85%左右,破乳剂BF-069已在胜利油田应用,现场使用效果良好;聚合物质量浓度在50mg/L时,原油乳状液最难破乳;原油中不同组分对破乳效果的影响不同,油水界面性质的测定表明,胶质和沥青质是影响原油破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Langmuir槽方法,研究了树枝状支链破乳剂多胺聚醚和线型支链破乳剂酚醛树脂聚醚的界面张力及界面扩张流变性质。研究发现:两种破乳剂都有较强的界面活性,树枝状的多胺聚醚不容易在界面上紧密排列,降低界面张力能力比酚醛树脂聚醚低。两种聚醚破乳剂的界面模量随浓度变化通过一个极大值,酚醛树脂聚醚更容易在界面上紧密排列,出现最大模量的浓度为10mg/L,远低于多胺聚醚的50mg/L。线型的酚醛树脂聚醚具有较强的顶替作用,界面膜性质主要由酚醛树脂聚醚决定;树枝状的多胺聚醚与原油中活性组分形成混合吸附膜,不利于破乳。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次采油脱水困难,目前的大多数破乳剂遇到瓶颈,将有机硅改性破乳剂与其他4种聚醚破乳剂进行破乳性能考察,比较得出经过硅改性破乳剂用量为50 mg/L,破乳温度为65℃,破乳时间为30 min时的破乳效果都优于其他聚醚类破乳剂,经过硅改性的破乳剂在用量、破乳温度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点,适合对三次采油进行破乳。通过复配破乳剂189和硅改性破乳剂在加剂量分别为100 mg/L和50 mg/L时,破乳脱水后的三次采油油水界面齐整,脱出的水质清澈,达到生产中破乳脱水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三次采油脱水困难,目前的大多数破乳剂遇到瓶颈,将有机硅改性破乳剂与其他4种聚醚破乳剂进行破乳性能考察,比较得出经过硅改性破乳剂用量为50 mg/L,破乳温度为65℃,破乳时间为30 min时的破乳效果都优于其他聚醚类破乳剂,经过硅改性的破乳剂在用量、破乳温度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点,适合对三次采油进行破乳。通过复配破乳剂189和硅改性破乳剂在加剂量分别为100 mg/L和50 mg/L时,破乳脱水后的三次采油油水界面齐整,脱出的水质清澈,达到生产中破乳脱水效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上油田重质原油SP复合驱采出液多功能破乳剂的合成和应用进行了研究。以聚醚BH-51与丙烯酸酯化反应得到具有CC结构的YE化合物,在YE中引入阴离子基团—SO-3可以降低沥青质间的结合强度,从而降低界面强度;引入阳离子基团—NH+4可以中和原油-水界面的负电荷使扩散层变薄。优化合成条件得到FC新型高效破乳剂,通过超声波和电场对重质原油SP复合驱采出液进行强化破乳,在驱油剂质量浓度为400~1 600 mg/L条件下,原油含水量小于1%,脱出水中油的质量浓度都小于35.0 mg/L,可显著缩短破乳时间和减少设备体积,适应高驱油剂浓度下重质原油复合驱采出液快速破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驱油剂石油磺酸盐(Sa)在采出液中的浓度随其注入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对采出液破乳的影响也加大。作者详细研究了ρ(Sa)对含油质量分数30%的原油乳液破乳的影响规律,分析了4种不同分子结构破乳剂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加破乳剂条件下,乳状液的脱水率随ρ(Sa)增大而下降,当乳液中加入ρ(Sa)=0~300mg/L时,沉降2h脱水率由59.55%降至50.74%。从乳液粘度、油水界面张力等方面分析了原因。加破乳剂后,破乳初期脱水率随ρ(Sa)增大而降低,破乳后期ρ(Sa)影响减弱。破乳剂SP169分子结构与石蜡基原油、及乳化剂Sa分子有较好相似相容性,因此破乳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异丙醇为溶剂,以自制的丙烯酸壬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酯(NPEAA)与烯丙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环氧基封端聚醚(AEPH)为原料,共同改性苯基含氢硅油合成了聚硅氧烷稠油破乳剂(NAEPHS),以Si—H转化率和表面张力为衡量指标,探讨不同因素对NAEPHS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合成条件:温度110℃,n(Si—H)∶n(C—C)为1∶1.10,反应时间5.5h,催化剂用量30μg/g时,NAEPHS的Si—H键的转化率为94.06%、表面张力为26.46mN/m。并用红外光谱、核磁氢谱作结构表征。采用吊片法和荧光光谱仪测得其临界胶束质量浓度CMC为0.6g/L,最低表面张力为26.48mN/m。将其应用于陈庄稠油模拟乳状液破乳,在NAEPHS浓度0.6g/L,破乳温度45℃,破乳时间1.5h的条件下,脱水率为89.7%,脱出水中含油量为189.7mg/L。根据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谱图和TSI测试结果得出,破乳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市售破乳剂。通过对体系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破乳过程综合推测,NAEPHS分子的破乳机理为顶替或置换机理。  相似文献   

14.
化学驱技术已经在渤海三大油田44口井推广应用,增油效果显著。随着注聚的实施,产出液处理困难、处理流程短、油水处理效果难以达标等问题越发严重。针对海上油田含聚产出液破乳效果差的问题,优化设计了改性的高效破乳剂。室内瓶试试验结果表明,TM系列破乳剂的破乳脱水效果均好于平台在用破乳剂。研发的改性破乳剂加药浓度为300 mg/L时,处理后样品的油中含水5.4%,乳化层含水1.2%,破乳效果较好,水质呈清澈状。当药剂投加量为320 mg/L时,水质清晰且能显著改善SZ36-1WHPK平台采出液破乳脱水效果。加药梯度破乳效果评价试验表明,加药浓度增加到320 mg/L时,破乳效果优异,可达到与平台在用破乳剂相同的破乳效果,药剂用量减少了16%。  相似文献   

15.
油田常用聚驱破乳剂已经不能满足聚表剂驱采出液破乳的需要,通过对聚表剂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测试,用瓶试法对比了8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聚驱破乳剂对聚表剂驱采出液的破乳效果,实验发现HHY601酚醛树脂型破乳剂能够达到较好的破乳效果,并进行了应用条件的优化实验,得出在40℃下,最佳用量为40mg.L-1,破乳时间为10min时,HHY-601型破乳剂即可达到良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6.
渤海油田聚合物驱采出液的破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的聚合物驱采出液,研究了聚合物含量对渤海油田聚驱采出液破乳效果的影响,通过油水界面动态界面张力的测定,对破乳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油溶性高分支破乳剂ICO-89针对模拟聚驱采出液具有较好的破乳效果,对于ρ(聚)=50 mg/L的模拟采出液,破乳2 h脱水率达到85%,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脱水率呈下降趋势,当ρ(聚)=300 mg/L时,破乳2 h脱水率降至81%。破乳剂的分子结构与油水界面吸附能力的强弱是影响破乳脱水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聚合物驱稠油破乳剂合成与复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渤海聚合物驱稠油,合成了5种非离子聚醚破乳剂和3种阳离子反相破乳剂,研究了不同类型破乳剂间的复配协同作用。结果表明:(1)在非离子破乳剂中,多分支结构的破乳剂比线形结构破乳剂脱水性能强,星形高分支结构破乳剂比梳状高分支破乳剂脱水性能强;(2)非离子聚醚破乳剂之间没有产生协同效应,非离子聚醚与阳离子反相破乳剂之间产生了较好的协同效应;(3)聚合物浓度的变化对脱水速度和脱水率影响较小,但对脱出水质有明显的影响;(4)复配破乳剂FH36对含聚合物稠油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8.
高芒来  孟秀霞 《精细化工》2004,21(11):861-865
从MD膜驱剂与原油界面活性组分沥青质模型油的界面张力出发,考察了作用时间、水相pH、MD膜驱剂质量浓度、盐浓度、沥青质含量、芳香度、温度等对模型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并根据扩散控制机理解释了动态界面张力初期过程,进一步揭示了MD膜驱油技术的机理。结果表明,沥青质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先随时间增加而降低,约15min后达到平衡,达到平衡之前的过程基本上符合扩散控制过程;MD膜驱剂的加入并不能改变pH对模型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趋势;在所考察的条件范围内,沥青质模型油/水溶液的界面张力不随MD膜驱剂质量浓度增加而改变,其值约为19 65mN/m;NaCl对界面张力的影响不明显;沥青质质量浓度从0增加到1000mg/L时,模型油/水和模型油/MD膜驱剂溶液的界面张力分别从23 4mN/m和22 0mN/m逐渐下降至20 0mN/m和18 8mN/m;温度从25℃升高到45℃时,模型油/水溶液的界面张力降低;但芳香度从0增加到100%时,其界面张力均从21 0mN/m增加至31 5mN/m。MD膜驱剂是表面非活性物质,在驱油时不存在低界面张力提高采收率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JZ9-3油田聚合物驱原油,研制了高效改性对叔丁基酚醛树脂聚醚破乳剂,该破乳剂由支化聚醚BEC-156与具有芳香核的对叔丁基酚醛树脂聚醚经甲苯二异氰酸酯交联而成。结果表明,针对含聚合物原油乳状液,优选后的改性对叔丁基酚醛树脂聚醚在温度为60℃,用量为200mg/L的条件下,静置60min时的脱水率便可达95.4%,与JZ9-3油田正在使用的破乳剂相比,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双酚A为原料,与甲醛和多胺类化合物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酚胺醛树脂非聚醚破乳剂。当双酚A与甲醛和多胺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4∶6,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h时,系列酚胺醛树脂的收率在90%以上,产物中甲醛含量在0.25%以下。重点研究了系列酚胺醛树脂对W/O型模拟乳状液的破乳性能,考察了破乳剂浓度、破乳时间和破乳温度对破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系列酚胺醛树脂的最佳破乳条件未破乳温度45℃、破乳时间为120min、破乳剂浓度为100×10-6,此条件下,对W/O型模拟乳状液的破乳率可达90%以上,破乳后水中含油降低至300×10-6以下,油中含水可降低至30%以下,且破乳性能随酚胺醛树脂端基氨基个数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