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明  郑涵  周传庭 《中国市政工程》2023,(2):36-39+104-105
径流污染是造成城市水体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更好治理城市水体,利用InfoWorks ICM模型研究九江市的雨水径流污染影响因素,分析降雨前晴天天数、用地类型及降雨强度。结果表明:随着降雨前晴天天数增加,CODcr峰值浓度最高可达到600.1 mg/L;在人员活动密度高的地块,CODcr冲刷总量约为低人口活动密度地块的6倍(20.5~119.5 kg);随着降雨强度的加大,CODcr峰值浓度最高可达到5.28 kg/m3。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使得城市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工作迫在眉睫。为此,提出了通过建设雨水调蓄管道并优化局部管网来实现排水系统提标的思路。应用InfoWorks ICM软件建立了上海福建北片区排水管网模型,通过方案优化比选,发现建设长为2.1 km、直径为3 m的调蓄管道即可辅助1.25 km2区域内部管网的排水标准从1年一遇提高到3年一遇。此外,通过对溢流堰高度、收集管管径等参数的优化,可以有序、可控地发挥调蓄管道的作用,并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3.
崔昱 《中国市政工程》2021,(1):59-61,65,88,89
综合上海市花木地区的基本情况,雨水泵站放江已成为河道主要污染源之一。随着水环境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和市民对水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雨水泵站放江对河道造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借助科研项目,对花木地区3座雨水泵站放江污染的成因进行调查,并研究治理措施。最后通过模型验证,给出泵站年均溢流次数、就地处理措施及排放指标的建议,为雨水泵站运行管理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广西省某新建沿海河道的设计为工程实例;介绍了工程防洪排涝设计目标及相关设计方案;采用了排水数值模型对河道、水闸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并通过模型对防洪排涝调度方案进行了大量的比选;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程勇 《中外建筑》2004,(3):46-47
通过对小谷围岛现状河涌体系的充分调查,将"分散出口,蓄排结合"、"自排为主,抽排为辅"、"二级排水,生态河道"、"泄洪排涝,景观绿廊"等规划原则引入到防洪(潮)排涝专项规划设计中,积极响应"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6.
结合具体实例就综合管廊与海绵城市及城市防洪排涝系统的结合方式进行研究,为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城市防洪排涝提供新的设想,拓展综合管廊建设的功能和内涵。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排水管网数学模型对城市现状的排水系统能力进行评估是当前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基于InfoWorks ICM建立2D耦合的上海某区域排水管网模型,并对其区域的管道超负荷状态及内涝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显示,整个排水管网系统有50%以上的管道因自身设计标准不足而在3 a一遇的重现期下处于超负荷状态,可评估为现...  相似文献   

8.
陆晓玲 《城市建筑》2013,(24):317-317
防洪排涝是按照人们的要求,用工程手段去改变洪水的天然特性。本文从南宁市气候情况入手,分析了南宁市防洪排涝工程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充分印证了,防洪排涝工程已成为南宁市城市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王彬 《中国市政工程》2021,(2):72-75,127
中新生态城旅游区内现有水域均为独立的小水体,不连通且无外排通路,严重影响区域的防汛排涝能力,因此确定合理的水系排涝规划方案是保障区域防洪安全的重点。通过连通小水域形成整体水系、增设外排泵闸等工程措施,建立健全的防汛排涝体系,同时还能增加区域槽蓄容量。利用DHI MIKE数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北部水系排涝工况进行数值模拟,确定河道及各连通节点规模,拟定区域排涝调度模式,提出水系排涝规划的优化方案,增强防汛除涝能力及水资源调度能力,提升区域整体水环境质量,保证旅游区生态建设,符合绿色生态城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铁成为许多大中城市缓解地面交通的有效途径,而随着大量地铁的修建,地铁基坑塌陷、进水和站点淹没等事故时有发生,地铁站点的防洪排涝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以成都地铁2号线西延线6个站点为例,将地铁站点防洪作为一个风险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考虑影响地铁站点的防洪排涝因子,采用模糊属性评判方法,系统分析站点的防洪排涝风险等级,并对站点进行水文测算,给出在设计洪水条件下各站点可能的淹没水深,指导地铁站点建设和运行过程中防洪排涝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3)
目前,东营市可利用淡水资源量5.3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全国的11%,有效利用雨洪为生态湿地和城市水系补水、换水成为工作的重点。如何使河道、湖泊、水系的防洪排涝和存蓄雨水有机结合,对雨洪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地利用,尽可能蓄滞汛期雨水,就需要分析水利工程和汛期降雨分布特点,建立科学的调度及联动机制,做到尽量减少洪涝灾害、少污染、多蓄水。  相似文献   

12.
<正>1我国城市洪涝灾害状况及特点洪涝灾害在世界范围内是各种自然灾害之中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我国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损失的60%以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洪涝灾害损失占国家GDP的比例是美国的60多倍,日本的8~9倍。近年来,一夜成为泽国的情景在全国多地普遍上演。人们面对城市涝灾反应强烈,实际上是对北京、上海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应对暴雨袭击不给力的不满,更是对这些城市建设规划的不满。中  相似文献   

13.
郝静  秦川  李宁  罗伟  刘笑姝 《市政技术》2019,(2):171-174
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是国外填海区域雨水系统规划设计的典型实例,介绍了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新思路,结合LID措施,打造生态雨水管理体系;并介绍了使用水力模拟软件Infoworks ICM对传统雨水管网规划设计方案进行校核的基本方法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研究了潮汐水位及设计重现期对雨水管网排水能力的影响,根据降雨模型模拟结果反复调整、优化雨水管网规划设计方案,优化后的雨水管网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运行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15.
任灵 《中国市政工程》2022,(6):49-53+122
以汉中市兴汉新区水系联通工程为例,通过水文水质分析对区域防洪影响,调整竖向排水规划、采用海绵城市设计等措施构建城市新防洪排涝系统。结果表明,新水系拓宽了水域面积,联合调度可减轻下游泄洪压力,通过水利市政等方面协同设计,可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保障区域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
朱钢  杨森 《中国给水排水》2014,(15):159-162
在成都中心城区排涝规划中,提出了总体规划思路,并将精细模型应用于排水分区的系统排水能力评估和内涝风险分析中,绘制内涝风险图与泄流路径,为工程和非工程性组合措施的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并评估工程措施的效果,以便优化规划措施。此仿真模拟技术在曹家巷片区及其他多个排水片区得到了应用和检验,效果良好,为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了详实的量化数据。  相似文献   

17.
张竣棋 《山西建筑》2007,33(29):360-362
从涵闸水力计算入手,就茂名市城区的雨水外排和洪水外堵问题做一探讨,根据流量将涵闸分成三个流量组进行水力计算,从而选择洞尺寸,经实践证明,该法计算较简便,得出的成果能满定正常使用要求,其防洪排涝效果显著,茂名市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解决了该市防洪排涝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8.
管凛  敖静 《中国给水排水》2014,(21):151-154
平原水网城镇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特点,区域内雨水排口众多,排水分区相对独立,存在泵排区域和自排区域,部分雨水管道出水口标高过低,排水不畅而造成积水现象。以溧阳市老城区为例,基于现有CAD管网和地形高程数据,运用GIS信息集成技术对老城区现有管网信息进行梳理,采用国际商用模型XPSWMM软件构建区域雨水管网系统模型,评估管网的现状排水能力,识别洪水风险区域、系统的局限性及洪涝成因,并通过模型模拟可行的管网提标方案,探求解决排涝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内涝灾害频发、防洪排涝规划思路缺乏系统性的现状,总结了从整体到局部3个层次的防洪排涝体系,并运用SWMM模型分析了多种降雨-洪水-潮水遭遇情况下,X省S市Y区现状水系及防洪排涝规划方案的排水能力,验证了该体系的科学合理性。通过65次模拟及方案调整,确定了Y区的最佳水系规模,并预留6座泵站。结果表明,在20年一遇最不利24 h降雨遭遇50年一遇洪水及50年一遇潮水条件下,Y区共形成3 506×104 m3的径流量,其中2 402×104 m3的径流量通过水系排至外江外海,193×104 m3径流量通过泵站排至外江,911×104 m3径流量被河流、滞涝区消纳,Y区内涝风险得以消除。  相似文献   

20.
泵站是排水系统输水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泵站启停水位的优化研究可提高排水管网对水量的调蓄能力,同时提高水泵的使用效率。以典型工业聚集区H镇为例,采用InfoWorks ICM构建该镇排水管网模型,利用两座泵站的实测数据进行率定和校核,并选用纳什效率系数和百分标准偏差评价模拟结果与监测点实测数据的吻合度,结果表明模型与H镇污水管网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在可信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对H镇运南、镇北和C北泵站现状运行情况的分析,提出各泵站启停水位的改进方案,采用模型对方案进行模拟,最终得到最优方案:运南泵站开启水位为-2. 40m,闭水水位不高于-5. 99 m;镇北泵站开启水位为-1. 30 m,闭水水位不高于-3. 96 m;C北泵站仍以现状水泵开停水位进行液位控制,为后续研究区域排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