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熊兴福  华玮婧 《包装工程》2018,39(10):117-121
目的对通感理论在厨房用具设计中的运用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述,强调通感理念在厨具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方法以通感的概念为基础,从厨房用具的功能形态、色彩、材质以及使用方法的研究上出发,对通感理念在厨房用具设计中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及其设计方法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和总结。结论通感设计使人们对乏味的厨房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体验,一个出色的厨房用具设计在满足了使用者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还调动了使用者的情绪变化,让厨房生活充满趣味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2.
徐晓莉 《包装工程》2017,38(14):214-218
目的研究创客办公空间系统的特点,探索现代办公空间的设计思路,打造符合"绿色、共享、高效、环保"理念的创客办公空间。方法运用服务设计的理念和策略,以创客用户为先,追踪所有参与人员的行为过程,提炼涉及所有机会点。分别以业务空间、展示空间、共享空间、私人空间为触点进行设计实践,致力于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结论服务设计中对用户行为和过程的研究能够有效把握创客空间的现实痛点和潜在需求,为现代城市办公空间的设计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格式塔心理学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汝军  杨凯凌 《包装工程》2011,32(16):151-154
以城市家具设计人本、高技、仿生的发展趋势为背景,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完形原则、简洁原则、图底关系原理以及"整体论"学说、"力"感因素、异质同构原理,从人与家具、环境的角度,论述了格式塔心理学在城市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强调人的参与体验,使设计作品与使用者在心理空间和生理角度上"完形"共生,创作出现代、时尚的城市家具作品。  相似文献   

4.
张艳玲  罗婷 《包装工程》2021,42(4):256-262
目的 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的非正规使用现象,探索交互设计理念对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设施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使用者的行为分析为基础,深度解读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及其规律,并引入"产品交互设计"理念,强调"环境—产品—人—产品—人—环境"的循环设计思想,加强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与使用者的互动;并通过行为分析结果,指导公共设施的产品原型设计,继而把产品原型投放使用,在一定的周期内观察记录,得出产品的使用后评价报告,以及公共设施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和设计者参考.结论 交互设计理念中的行为分析能为设计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帮助设计者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有效促进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对提升公共空间产品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叙事设计的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郑皓华  齐瑞文 《包装工程》2014,35(20):118-121,130
目的研究基于叙事设计的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方法基于叙事设计原理,结合社会环境变革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分析了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的必然性,将办公产品设计的叙事元素分解为形态元素与功能元素,并将其逐一分析,提出了办公产品情趣化设计的途径是把叙事设计的立足点由"物"转换到"事件"本身,同时注重使用者的体验感受。结论从产品的形态、色彩、质感、功能与用户体验5个内容出发,进行情趣化设计研究,以推动办公产品的设计更具人性化。  相似文献   

6.
机电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Desment教授团队研究并总结出产品提供给用户的情感体验的3个层次:美学的层次、意义的层次和情感的层次这一理念,阐述了现代工业产品情感化设计的来源与发展趋势,以及在机电产品这一原本注重技术与功能的产品领域中情感设计的必要性,并在该产品领域中深层次发掘情感设计的基本方法,找出提升设计者、使用者、操作者情感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空间视知觉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学科交叉的方法,借助"微建筑"理论在处理人与所处空间情感关系方面的成熟理念,研究如何从视知觉设计的角度来满足乘客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空间的情感体验需求。结果探讨无人驾驶技术对未来汽车社会角色与座舱空间功能的影响,分析乘客对未来无人驾驶汽车舱内空间的需求变化趋势,获得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座舱视知觉设计的新思路与新方法。结论从组织空间的各个界面关系、材质、形态、色彩、光线等要素着手分析,探索乘客与汽车舱内空间产生心理共鸣,进而影响乘客感情和心理变化的作用机制,得到改善汽车内部空间情感体验的一般规律,构筑未来无人驾驶汽车舱内的情感空间。  相似文献   

8.
基于用户体验的新中式家具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千  游茜  宋莎莎 《包装工程》2017,38(14):106-109
目的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探讨新中式家具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以需求层次理论为基础,阐述用户体验理念在产品设计创新中的优势,结合新中式家具产生的时代背景,分别从感官用户体验、交互用户体验、情感用户体验3个方面,分析用户体验对新中式家具设计创新的重要性,提出新中式家具基于用户体验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结论新中式家具创新设计既需要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又要满足现代人的具体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反应时代的特征。从感官、交互、情感等多个方面不断创新来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基于体验设计理论的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霍珺  卢章平 《包装工程》2016,37(8):118-121
目的研究体验经济背景下商业空间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以体验设计和产品设计理论为基础,从商业空间中公共设施的体验需求出发,采取强调产品—人—环境三者关系的研究思路来构建设计工具。结论阐述了商业空间公共设施体验设计的必要性,明确了商业空间中公共设施的概念与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的体验需求,并提出三大策略:明确设施主题化设计,加强使用者的互动参与,以及体现场景特性设计。从而通过公共设施这一重要道具的设计,营造整个商业空间舞台的体验氛围。  相似文献   

10.
“无意识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谷利敏  王时英 《包装工程》2018,39(10):162-166
目的研究"无意识设计"理念应用于产品设计的方法。方法基于对"无意识设计"概念的理解,通过案例研究与分析,以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从行为启示、行为激发、情感激发3个方面来探讨"无意识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将这3种方法应用于宿舍桌椅书架的设计实践中,以此来证明该方法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结论总结出"无意识设计"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为工业设计师处理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新的认知,为基于"无意识设计"理念的产品设计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使设计出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潜在需求,产品的使用方式可以遵从用户的行为习惯,产品与用户之间能够建立良性的情感交互,从而实现更为完美的产品体验。  相似文献   

11.
卢艺舟  贾洋  钱利淮 《包装工程》2022,43(18):311-319
目的 探索民艺体验产品的设计方法,帮助用户实现沉浸式体验,提高用户对民艺产品的认同感,促进民艺的活态传承。方法 以竹编体验产品为例,通过用户观察、访谈并以用户体验地图的方式提取出“乌镇竹编”民艺产品在用户体验上的优点和痛点,结合心流理论,提出民艺体验产品的设计策略,同时优化“乌镇竹编”民艺体验产品。结论 经用户测试验证,最优的民艺体验产品除了要具备符合现代审美、工艺流程简化以及材料工具模块化等特征之外,还应具备以下设计要素:产品选择层次化、目标设置精细化、学习形式交互化、背景知识通俗化、作品分享社区化。  相似文献   

12.
公共空间座椅构成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艳  张健伟 《包装工程》2012,33(18):38-40,87
从景观这一视角切入,分析了公共空间座椅在城市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论述了具有良好构成感的空间座椅设计,不仅能给人们带来视觉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形态"及"意象"2个层面对座椅设计进行剖析,以优化城市整体视觉环境。  相似文献   

13.
林海燕  徐慧 《湖南包装》2020,(2):127-130
建构主义教育观与艺术设计实验实践教学有许多相通之处,都主张"以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文章记录了笔者以建构主义教育观为指导,将"梅山文化的研究与设计"课题植入艺术设计实验实践教学,探索课程中如何营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启发直觉思维和体验,引导合作学习,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杨先艺  胡兮 《包装工程》2022,43(18):232-239
目的 将人在现实世界的社会关系和物质利益通过数字化网络融入虚拟的平行世界中,完成超越现实空间以及人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即时交互的体验,最终形成“元时效”“元融合”“元生态”三位一体式和合共生的“元概念”交互空间设计发展理念。方法 基于“元宇宙”的概念与发展秩序,对国内某款“元宇宙”游戏进行案例分析,发掘现阶段“元宇宙”的构建问题,将符号学理论介入并提出“元概念”设计策略,以此建构元宇宙初级形态阶段。结论 数字化网络下,人与虚拟世界的交互连接得到进一步迭代,将“元宇宙”从概念走向现实体验,构建未来“元宇宙”世界的初级交互形态,是一项集人类日常生活、空间生产的超现实交互体验。“元宇宙”概念的提出,是对人在虚拟空间即时性、体验性的新技术的要求与考验,是构建“元宇宙”程序体验的重要环节,也是使虚拟世界符合近现实世界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5.
体验设计研究:问题情境、学科逻辑与理论动向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飞  姜明宇 《包装工程》2018,39(20):60-75
目的 理清用户体验和体验设计的概念缘起、问题情境和学科逻辑。方法 通过比较哲学、经济学、人机交互和设计学中与“体验”相关的概念,比较可用性、用户体验和体验设计的术语内涵,探讨用户体验和体验设计的学科逻辑;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梳理用户体验和体验设计的研究脉络。结论 人机交互领域中从可用性到用户体验的脉络清晰可见,但设计学则从回应“体验经济”的“体验设计”、到受用户体验强烈影响的“用户体验设计”,近来正回归“体验设计”。研究动向上,用户体验研究完成了从要素到系统、从维度到深度的不断探索,正在突破“一个体验”,迈向更为广阔和深入的“体验设计范式”。  相似文献   

16.
贾复生  何人可 《包装工程》2022,43(16):92-100
目的 在认知心理学相关理论基础上,以用户认知需求为导向的设计方向下,探究并总结会话式交互的具体设计原则及策略。方法 基于用户的行为差异与认知特征,分析影响用户认知流程的界面设计问题,提出用户界面认知过程中感觉与审美、注意、学习与记忆以及思维特征等需求,结合明确产品型用户与非明确产品型用户的行为差异,建立认知特征—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映射模型。结论 通过认知特征与购物聊天机器人会话式交互界面体验需求分析,从用户的感觉特征与审美体验、注意特征、学习与记忆特征、思维特征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界面设计策略。结合信息架构的微观网络体系,根据信息整体、信息关联与信息实体3个方面对提出的设计策略进行整理,从设计需求、认知需求、界面设计需求、设计策略4个层级构建聊天机器人会话式界面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叙事,分析公共空间的生活主体的设定与考量,通过对主体行为层面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商业广场"这一典型性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同类型主体的行为和空间体验的综合研究,分析其公共生活的行为特征与情感诉求,探讨叙事型公共空间形式与主体空间体验之间的联系。以上海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广场主题活动策划与设计为例,探讨在现有城市文脉和行为主体集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用叙事方式营造公共空间体验,满足公共生活主体情感诉求的设计方式。结论从叙事角度全面、真实地观察城市公共空间中多类主体的行为和体验,可以避免政策视角或商业视角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保障伦理视角的真实性、多样性和公平性,尽量规避关注盲点,为可持续、和谐的城市发展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8.
侯婕  张凌浩  赵畅 《包装工程》2023,44(4):171-180
目的 以办公空间形态的转变及职场人更高层面的健康体验追求为背景,在办公家具“健康化”的发展趋势下,探究办公“第三空间”中健康家具的设计路径。方法 分析办公“第三空间”特性与职场人的健康需求,以生理与精神两类需求为引线,基于体验设计视角与案例研究,根据感官、情感、行为、认知、社交五个体验模块构建办公“第三空间”健康家具设计模型,并指出当前家具在满足职场人精神健康层面中心理疗愈、认知提升与个人实现需求的不足。结果 提出在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中融入与“家”相关的情感、创造多元化的互动方式、结合兴趣引导社群活动的办公“第三空间”家具设计优化路径,通过不同体验模块的叠加作用增加家具在情感关怀、认知促进与自我实现方面的效用。结论 满足办公者更深层次的健康需求,赋予家具更深刻的健康内涵,提升办公“第三空间”家具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汗灵  张松 《包装工程》2022,43(24):39-46
目的 探求慢性病健康管理类APP的用户体验设计策略,以提高用户留存率,从而使用户健康真正能够从移动医疗健康管理中获益。方法 从“6A”用户体验设计模型理论出发,对“糖护士”糖尿病管理APP中完成“添加数据”交互行为的用户体验进行优化。结合目标级层面分析,从期望级、任务级、行为级、外观级、活跃级入手进行体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慢病管理类APP的设计策略。结果 从功能内容层、情感体验层、交互操作层、外观表现层面,总结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慢病管理类APP的设计策略。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可知,“6A”用户体验设计模型可以为设计优良用户体验的慢病管理类APP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带来的设计启示为:明确重要功能,保持信息层级简化;营造用户控制感,传达积极情绪;制定快速且简化的交互流程;秉持适度功能主义,采用情景化的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体验为主的消费时代下,行为设计学在产品选购和使用中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简述行为设计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解析通过设计用户行为创造高价值用户体验的意义,提出以行为设计学理论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应用策略。方法 采用理论整合和应用案例综合分析的方式,研究理论发展的应用趋势。通过归纳用户体验层次和用户行为类型,结合案例分析、福格行为模型分析,探究可深入应用于产品设计的行为设计策略。结论 面对消费升级、市场多元化进程的加速,产品设计重心已转向“用户体验至上”。行为作为体验的触点,可通过设计增加使用者在接触产品整个过程中的好感度。基于行为设计学的设计实践,可以有效并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形成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记忆尖叫点,达成品牌和使用者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