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来电者男青年吴某:我今年21岁,从小就生活在父亲打母亲的氛围中,父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工人。在我的记忆里,很少能看到父亲对我和妈妈好好说过话,在家总是霸气冲天,张嘴就骂,动手就打,我和母亲经常是带着伤痕上学、上班。随着企业的改制,父亲下岗了,原本脾气暴躁的他又开始酗酒。更可怕的是在我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父亲有了外遇,为了家庭的安宁,这件事我一直瞒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8)
<正>1909年,美国的杜德夫人在参加完母亲节活动后,忆起了刚刚离世的父亲,她心想:为什么没有一个纪念父亲的节日呢?杜德夫人的母亲在杜德夫人13岁那年留下6个子女离开人世。杜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州东部的一个农场中,独自一人、父兼母职地抚养6个子女长大成人,但他在能够得到儿女回报之时离开人世。杜德夫人明白,父亲在养育儿女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努力,并不少于任何一个母亲。于是,她希望能有一个特别的日子,向伟大的父亲致敬,并能以此纪念全天下  相似文献   

3.
光荣的使命     
正夜深人静。他静静地躺在床上,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母亲担忧的面孔,耳中则是母亲的阵阵叹息。"儿子,消防员的生活很辛苦很危险的。""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不好吗?""唉,你怎么和你父亲一样执着呢,罢了罢了,随你吧,母亲管不了你了??"他叹了口气,因为父亲的离开,母亲对自己从事消防员职业,异常地反对。记忆中,父亲是一名消防队队长,在家的日子少得可怜,母亲常常  相似文献   

4.
橙子     
正我叫乔阿肆。我出生在西安。家里的房子坐落在这个城市的老街区。房子是那种很老的平房,比起新城区的楼房,住起来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母亲总说要搬家,但每一次,都被父亲给拒绝了。其实,我们都知道父亲不搬家的原因。张爷是我家的邻居,从我记事起,他的家里就只有他和张奶奶两个人。父亲和我说过,张爷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尽管老了,走起路做起事来还是特别有精气神儿。就在说这话的时候,张爷正挺直了腰板从我家门口经过。我立马跑了出去,追上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Z2)
<正>来天津打拼的老乡告诉我,我的父亲精通了鸟语,一天到晚都在跟鸟儿说话。可我知道,他哪懂什么鸟语啊,那是母亲去世后,他一个人留在乡下,没人陪他说话,孤独难耐时找个活物倾诉罢了。但老乡的话,让我突然觉得,自己有愧于父亲——老人家辛劳一生,而今老了,作为他唯一的儿子,难道我就眼巴巴看着他孤独而终吗?于是,我把父亲接回天津,跟我们一起过城里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6)
<正>离家住校,我最留恋的莫过于父亲做的菜,想家时,舌尖上仿佛萦绕着父亲做的菜的余香。在我的记忆中,憨厚寡言的父亲很少对我有亲昵的举动。母亲则不同,每逢我回家,母亲总会兴高采烈地跑出门迎接,还搂着我问个不停:"在学校过得好不好啊?学习跟得上吗?晚上睡  相似文献   

7.
《家饰》2009,(5):80-81
虽然生长在台湾.史南桥与江南的渊源却是很深。父亲去台湾之前曾在上海读书.母亲则是江南大户人家的小姐.从小时候听父母讲述江南生活.到后来公司移至上海.在喜欢的地方做设计.这看似实现了的江南生活.却因为每天排满的工作日程.不能亲身体会.不过从他的一些设计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对江南的独特理解。如他所言,传统江南很难复制.但通过现代手法来重新诠释一些传统符号.反而可以保留一些江南韵味。  相似文献   

8.
巍巍青山在     
爱林站在山脚下,最后望一眼这生机蓬勃的巍巍青山。男儿有泪不轻弹,两行热泪却禁不住从这个有着大山船铮铮铁骨的七尺男儿脸上滚落下来。爱林轻轻地抚摸着父亲的那只老烟袋,心中默默地说:爸、妈,相信九泉之下你们会理解地产的选择。这座巍巍的青山陪伴爱林成长了23年,这座青山让父母耗尽了青春乃至生命却无怨无悔。爱林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但每当爱林向父亲问起母亲,父亲的神情总弥漫着无尽的痛苦,每次他总像在梦中一般重复着同一句话:你母亲是护林英雄,这山就是她…这时,他总会从怀中掏出一个已经很旧的老烟袋,轻轻地抚摸…  相似文献   

9.
母亲的唠叨     
《Planning》2018,(5)
<正>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春生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2)
<正>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一个时段了,依然常常想念他,仿佛不曾远逝。父亲91岁的人生,平凡致极,几乎找不到一件惊雷的事情,但是,正是在岁月的燃烧中,刷亮了人生最坚韧的底色。父亲出身贫苦人家,文化不高,但他却是在新华书店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稍一空闲,就忘不了读书,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收获不少,知识量大增,甚至于抄抄写写中,炼出了较漂亮的钢笔字。当年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经媒婆介绍,认识了母亲。母亲出身于富户人家,而当时的环境,父母能走到同一个屋檐下,是经过了思想斗争和冲破阻力的。听母亲说,主要相中了父亲在新华书店工作的这个职业,并觉察这青年谈吐高雅,为人诚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