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引进DSA电极以前的食盐电解工业食盐电解工业电力消耗大,因此,以不降低电流效率为前提,进行了降低槽电压的各种研究。水银法和隔膜法历来都是生产烧碱的主要方法,欧洲和远东主要是采用水银法,而北美则使用隔膜法生产烧碱。  相似文献   

2.
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生产高纯烧碱对食盐水纯度的要求远比隔膜法高。这是因为离子交换膜的内通道会被钙、镁、铁等金属氢氧化物所堵塞,从而电耗增加,离子膜寿命降低。因此用于离子膜电解的盐水必须是高纯盐水。粗盐水一般需经过二步净化。第一步,用NaOH-Na_2CO_3除去粗盐水中的钙、镁等杂质,制得的精盐水中钙、镁含量可分别为<5和~1mg/l(净化程度与NaOH—  相似文献   

3.
原盐中钙、镁含量波动对盐水质量的影响及采取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业电解食盐法生产烧碱 ,原料食盐含有Ca2 、Mg2 、SO2 - 4等化合物及泥砂和机械杂质。如果上槽盐水含有这些杂质会影响离子交换膜性能和使用寿命 ,降低电流效率 ,增加膜压降 ,对电解食盐生产烧碱的运行是不经济的 ,所以食盐中这些离子及杂质必须除去。去除这些杂质离子、生产合格上槽盐水的过程叫盐水精制过程 ,由于不同的电解方法对盐水质量要求不同 ,盐水精制分一次盐水精制和二次盐水精制。水银及隔膜电解法生产烧碱 ,所需上槽盐水只需经一次精制即可合格。离子膜电解烧碱法要求上槽盐水质量 ,特别是Ca2 、Mg2 等金属离…  相似文献   

4.
二氧化钌作触媒的活性阴极特性及其在食盐电解中的应用1绪言在食盐电解工业中把降低电力单耗作为目的。把构成电解装置的电极材料、电解槽、隔膜和电解条件分别进行了研究。现在日本的电解方式是把以前的水银法和隔膜法转换成离子交换膜法 ̄[1,2]。随着离子交换膜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氯酸钠单极气提外循环电解技术的特点、电解机理及工艺流程;着重分析了氯酯钠生产中电解电耗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通过采取降低槽电压和提高电流效率的措施以达到降低电解电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前言离子膜法食盐电解工艺在工业上采用仅有1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大幅度地降低了电耗,延长了膜的寿命等,到1990年离子膜法烧碱的总能力已占烧碱总生产能力的18%,达到860万吨/年。  相似文献   

7.
现在制造金属钠系用Downs法。该法需要600℃的高温,并存在电流效率低(80%)等问题。同时,对于原子能反应堆和热导管等新的需要来说,也存在颇大问题。本研究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是用β-Al_2O_3隔膜熔融食盐电解制苛性钠的补充研究。一、熔融NaOH制金属钠 1.实验装置电解槽:见图。  相似文献   

8.
《广东化工》2021,48(18)
电解水制氢因工艺简单、氢气纯度高等优点成为了科研及产业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研究了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氢过程的能量利用效率,并与碱性电解和质子交换膜(PEM)电解进行对比,进而以1000Nm~3/h电解水制氢装置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温SOEC电解制氢的成本,研究了电价与固定投资对成本的影响,并预测了其未来应用的经济性。结果表明:在高温SOEC电解所需能耗与水蒸气等预热均采用电能的条件下,其电解效率高于碱性和PEM电解。考虑利用火电厂电力和高温蒸汽进行电解水制氢整个过程,碱性电解能量利用效率仅为21.42%~26.04%,PEM电解为31.08%~33.18%,高温SOEC电解在三种工作模式下分别为38.22%、42.79%和48.98%,能量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对于碱性电解和PEM电解,制氢总成本取决于电耗;对于高温SOEC电解,制氢总成本由电费和固定投资共同决定,降低固定投资是未来降低总成本的主要方向之一。从长期来说,碱性电解和PEM电解制氢成本将有望降至2.23元/Nm~3和1.78元/Nm~3。高温SOEC制氢成本可降至1.58元/Nm~3,有望成为市场主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9.
食盐电解用气体扩散电极的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盐电解用气体扩散电极(氧阴极)是低能耗电极,理论上可降低电耗850kW·h/(t·100%NaOH),预计其实际降低幅度可达30%~40%;但这种生产工艺中不生成氢气。这方面的研究中日本的成果最突出,已在120cm×60cm的电极上于1.93V电压条件下连续运行3年。  相似文献   

10.
在无隔膜电解槽内,电解食盐水溶液制氯酸盐,近年来已有迅速发展。电解法制氯酸盐电耗量很大,影响电耗量的主要因素是槽电压和电流效率,可用下式表示: W=1/k·V/η×100×1000 式中W:电耗量〔千瓦小时/吨〕k:氯酸盐电化当量〔克/安培小时〕V:槽电压〔伏〕η:电流效率〔%〕可见槽电压与电耗量成直线关系,降低槽电压是降低电耗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需将槽电压进行分解,对其各组成部分进行测试,分析电压分布情况,从而找到降低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电解食盐水溶液生产氯气,烧碱和氢气的方法目前工业化的有三种,即隔膜法、水银法和离子交换膜法.其反应方程式均为:隔膜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如图1-1.食盐是生产氯气和烧碱的基本原料,首先用水使其溶解制成粗盐水.粗盐水中含有大量杂质,不符合电解的要求,因此必须精制.精制是用精制剂(如纯碱、烧碱、氯化钡)来完成的,精制后的盐水送去电解.  相似文献   

12.
氯碱是化学工业的基础之一,也是高耗能行业,用燃料电池技术来改造食盐电解过程以降低电耗,是人们长期感兴趣的一个课题。氧(空气)阴极电解槽的出现就是一例,它是以燃料电池中的氧阴极过程H_2O+1/2O_2+2e→2OH~-来代替氯碱电解槽中的析氢阴极过程2H~++2e→H_2,简言之,以氧代氢,理论上可以降低槽电压1.23伏,目前这种电解槽已进入实用性试验阶段。与此对应,人们又提出以燃料电池中的氢离子化阳极过程H_2→2H~++2e来代替氯碱电解槽中的析氯阳极过程2C1~-→Cl_2十2e,简言之,以氢代氯,理论可以降低槽电压1.36伏,这种电解槽称为氢阳极电解槽,两年前,赵驰峰同志首先提出此种设想,本文试对这种方法的技术路线作些补充探讨。图1是实施氢阳极法的一种电解槽原理图,其特点是吸取离子交换膜电解技术,用  相似文献   

13.
电解法生产过氧化氢具有产品纯度高、生产稳定等优点。尤其是高品质的产品,深受食品和医疗等部门的欢迎。但是,电解法又存在电耗大,成本高的缺点,因而为了保持电解法的优点,又要克服上述缺点,就必须对现有的电解法工艺进行技术改造。以提高电流效率、电压效率和水解效率,降低电耗、煤耗和铂耗,总的目的是降低过氧化氢的成本。我厂在电解工段中采用F-101阳离子交换膜(以下简称F-101阳膜)代替素烧瓷膜作为电解隔膜的新技术,从而大幅度降低了生产过氧化氢的电耗。七年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解食盐进行氯碱生产的过程中,为了编制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均衡组织氯、碱以及联产品的生产、确保电解过程能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运行、常常需要依据电解定律、计算理论产碱、产氯量、电解效率等有关数据,或根据产量要求计算确定送电量和运行电槽台数,以及根据直流电耗计划指标,相应确定电流效率、碱损失、平均单槽电压有关分项指标的具体要求等。上述有关计算、无论是直接运算还是通过查阅专门编制  相似文献   

15.
离子交换膜具有高的导电性和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可广泛地用作电解隔膜、电渗析膜、分离膜等,具有一系列的用途。 1.海水浓缩用浓缩海水制造食盐的盐田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日本在71—72年间已全部改用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制造食盐,年产达120万吨。按旭硝子的技术,食盐浓缩的吨盐能耗已降至200~220度电。日本目前用的工业盐大量依靠进口,达到自给自足是一个目标。如能利用多段闪蒸蒸发海水淡化装置所排出的高温高浓度海水,结合膜法海水浓缩技术就可达到这个目标,成本能与进口盐相抗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为降低电解工序的电耗所采取的包括电解厂房设计,合理选用电槽、隔膜、导板,加强电槽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前言电解食盐溶液制烧碱和氯气主要有隔膜法和水银法两种生产方法。水银法工艺具有投资省、产品纯度高、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在6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瑞典、西德、意大利等国家均以水银法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离子交换膜法食盐电解中对精盐水净化要求远比隔膜法为高。这是因为离子交换膜的内孔道容易被钙,镁,铁等金属离子的氢氧化合物所堵塞,从而影响电耗和膜的使用寿命。所以美,日等国都把离子膜法精盐水中钙镁含量控制在1ppm以下,其中旭化成通过采用过滤和螯合树脂处理的两段精制,把精盐水中钙镁控制在0.1  相似文献   

19.
氯的精制     
一、氯气中的杂质用食盐电解以及其它方法所产生的氯气通常称之为生氯气,不论那种方法所产生的氯气都含有水分、氢、二氧化碳、氮、NaCl与有机物等。对含有上述杂质的原因(主要指食盐电解)及共在使用上所引起的危害分  相似文献   

20.
过去有些有机电解产品往往因为电力消耗太大而不能实现工业化。现在电力消耗也仍然是评定一个有机电解产品能否工业化的重要标准。目前工业上正在实施的电解工艺,其单位产品价格中电费所占的比例也都在10%以下。电力的消耗包括二部分:一部分是直接用于产品合成的消耗(电化学消耗)。只要原料和方法(直接法还是间接法)一定,这部分的电耗也就一定;另一部分是非电化学消耗。在这部分消耗中有一项是两电极间在溶液中的电阻消耗,这项消耗往往很大,尤其是大电流电解时更为突出。当其它电解条件一定时这项电耗主要决定于两极间的距离。人们为了减小这项电耗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