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粮粒孔洞的自动检测是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检测粮粒内部害虫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提出基于差分图像边界距离的粮粒孔洞自动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求取粮粒(内部)轮廓与阈值分割后二值图像的差分,若差分图像中的目标与粮粒边界的最远距离大于某个阈值时,则该目标应判别为边界(内部)孔洞。用米象的幼虫、蛹和成虫3个侵染阶段粮粒的900帧近红外图像进行训练,用450帧近红外图像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判断粮粒是否存在孔洞,还能检测出孔洞的数量及形态,其中边界孔洞和内部孔洞的识别率分别为97.33%和95.56%,证实了基于差分图像边界距离的粮粒孔洞检测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温湿度是影响粮食安全储存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储粮安全,采用机械通风,使粮堆和粮粒的温度和水分含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该文基于多孔介质的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仓储稻谷通风过程中粮堆内部流动和热湿耦合传递的数学模型以及粮粒的热量传递和水分输运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从粮堆尺度和粮粒尺度,分析了机械通风过程中仓储粮堆和粮粒内部的温度、水分分布规律。研究发现,通风过程阶段,粮堆内部温度降温显著,粮堆整体平均水分呈降低趋势,且粮堆内部温湿度受外界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很大;研究还发现粮粒水分扩散速度远小于温度扩散速度。研究结果可以为储粮横向通风保水降温的工作以及粮堆局部霉变、发热和害虫的发育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稻谷自然储藏多尺度热湿耦合传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简称CFD)的方法,以稻谷为研究对象,建立粮堆内部和粮粒热湿传递的数学模型,从粮堆和粮粒两种尺度,探究自然储藏过程中外界气象参数变化时粮堆内部的热湿变化以及稻谷颗粒内部热湿传递与周围空气的温湿度关系。研究发现自然储藏时粮堆内温度变化和水分迁移主要受外界环境与粮堆内自然对流的影响,且自然对流也会影响到粮堆和粮粒内部的温度和水分变化。但是粮粒内部温度变化不同于粮堆内部的温度的变化,因此,粮情检测系统的传感器测得的温度无法真实反应粮粒内部的情况。该文研究结果可为储藏过程中粮堆局部发热和霉变的控制与防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粮食隐蔽害虫的国际标准检测方法国内贸易部成都粮食储藏科研所冉莉,陶诚编译隐蔽害虫指存在于粮粒内部的幼虫和产在粮植内且已发育的卵以及通过破损或其它途径(通常是取食)进入粮粒的害虫。在一般的储粮害虫检查中很难查出,造成虚假的“无虫”现象。在粮食储藏和对外...  相似文献   

5.
惰性粉气溶胶防虫技术是通过风机驱动使气溶胶化惰性粉以气固两相流的形式均匀分布到粮堆粮粒空隙内的技术。研究了平房仓横向通风系统下惰性粉气溶胶防治害虫的效果。结果显示,气溶胶的施用方式对于粮堆中扁谷盗类害虫具有很好的杀虫效果,当实测气溶胶浓度低于0.5mg/kg左右时,害虫死亡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6.
正粮食中的害虫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粮食收获时就感染了害虫。有些害虫在高气温季节常飞往距村落数百米以外的田间,将虫卵产在还未收获的水稻、小麦、玉米、豆类等农作物的穗上,孵化出来的幼虫随即钻进粮粒内部取食生活、生长、发育,并随着收获的粮食进入仓内。在入仓前的曝晒中,绝大部分害虫已被晒死,只有少数幸存的个体,在储藏1~2个月内不易被发现,结  相似文献   

7.
粮油品质检测评价新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新材料、传感技术、信息采集与数字化处理等新兴学科的迅猛发展,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等无损检测技术成了粮油品质检测的又一研究热点,国内外学者已做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现有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文分计算机视觉技术、电子鼻技术、电子舌技术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应用这3种技术在粮油品质自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展望了3种技术在粮油品质分析中的发展前景,以供我国研究人员做同类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快捷方便检测粮粒中是否有储粮害虫及其种类,对储粮害虫虫情调查和监测,实现粮库中储粮害虫的准确检测和口岸害虫快速检测检疫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以最主要的初期性害虫玉米象为例,对玉米象、谷壳、米粉样品进行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测试,获得了样品在0.2~1.6 THz波段的折射率和吸收光谱,分析了这些样品的特征吸收谱,并利用PLS-DA方法对含有玉米象和不含玉米象的谷粒样品的太赫兹光谱进行鉴别分析,结果表明用0.2~1.6 THz范围内的THz吸收光谱结合PLS-DA方法对校正样本建立判别模型,其校正和验证结果与实际分类变量的相关性高,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和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都小于0.150,建立的PLS-DA分类模型对检测样本的判别准确率为100%,为检测粮粒中是否有储粮害虫提供快速方便的鉴别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食品微观结构在确定其最终产品性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霉菌又是粮食储藏期危害非常严重的微生物类群,目前对粮粒感染霉菌后的研究多是间接的、破坏性的,无损的研究食品感染霉菌后内部微观结构的变化非常困难。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工具来无损的评估食品内部的组分,本文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法实现了小麦籽粒发霉后内部特征的三维可视化和定量分析。利用图像滤波、阈值分割、重建算法对X射线断层扫描获取的图像进行重建和渲染,实现了感染籽粒及内部孔隙的三维可视化,除了可视化还获取了如籽粒体积、籽粒内部孔隙率等参数。X射线断层扫描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可以用于粮食储藏期间易发霉部位如(粮仓墙壁附近、粮粒表层)以及粮食在深加工前是否霉变的区分检测,用于无损检测单颗小麦籽粒等生物材料的损伤和微观结构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牛肉分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主要的牛肉生产国相继颁布牛肉分级系统以来,计算机视觉牛肉分级技术一直就是牛肉分级领域中的研究重点.本文概述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牛肉分级体系,着重论述了国内外计算机视觉牛肉分级技术的发展情况,提出了现行的计算机视觉牛肉分级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浅圆仓中应用谷物冷却机进行了保水冷却通风低温储粮试验,结果表明:粮温基本降到了15℃左右,达到了低温储粮的要求;明显减少了粮层温差,粮层温差缩小到≤1℃/m;较好地保持和平衡了储粮水分,各仓平均水分变幅为-0.3%-0.0%,达到了保水冷通的目的,提高了储粮的安全稳定性,能确保储粮安全渡夏,储粮各项品质指标均控制在宜存范围,基本上保持了储粮原有的品质,延缓粮食陈化速度,并为防虫、防霉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值得完善推广的低温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无纺布为载体面料,复合黄原胶为载体缓释调控剂,涂布天津科技大学筛选的3种粮食储存专用害虫驱避剂KDL02、KDL03和KDL06。再制成规格长250mm×宽180mm的新型粮食防虫袋,研究常见储粮害虫谷蠹、玉米象、杂拟谷盗的驱避效果。结果表明,最佳驱虫剂为KDL02,其最佳施药浓度为228μg/cm~2。平均驱避率为87.34%。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在新形势下直属库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粮油检验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进一步阐述了如何做好检验工作、开展科学储粮及轮换,从而提高直属企业经济效益,确保国家储备粮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相似文献   

14.
1加强粮源建设的重要意义 为确保粮食安全,2004年以来,中央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取得了不俗成绩,粮食得到恢复性增产,市场供求偏紧的状况得以有效缓解.但全国粮食总产量与总需求量之间,每年仍然存在着2 000万t左右的缺口,其中小麦缺口在1000万t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在浅圆仓中应用谷物冷却机进行了保水冷却通风低温储粮试验,结果表明:粮温基本降到了15℃左右,达到了低温储粮的要求;明显减少了粮层温差,粮层温差缩小到≤1℃/m;较好地保持和平衡了储粮水分,各仑平均水分变幅为—0.3%—0.0%,达到保水冷通的目的,提高了储粮的安全稳定性,能确保储粮安全度夏,储粮各项品质指标均控制在宜存范围,基本上保持了储粮原有的品质,延缓粮食陈化速度,并为防虫、防霉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值得完善推广的低温储粮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孔隙率是影响粮堆内热湿传递的关键参数,为探究粮仓中散装粮堆孔隙率的分布规律,通过开展粮食压缩实验来获取不同的粮食种类在不同水分含量和竖向压力条件下的孔隙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灰狼算法优化BP(GWO-BP)神经网络的粮食单元体孔隙率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随机森林模型的孔隙率预测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利用粮食单元箱实验对该模型的泛化能力进行验证。结果表明,GWO-BP神经网络模型的孔隙率预测性能最佳,该模型的评价指标R2为0.960 5、RMSE为0.013 7及MAE为0.0131,均在允许的范围内。本研究为粮食孔隙率的确定提供了一种神经网络预测的方法,为深入开展粮堆多场耦合分析提供了重要基础,为安全储粮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粮食安全是储粮的重中之重,在储藏过程中,粮食会受到储粮环境中物理场和生物场的影响,在这些场综合作用下,粮堆的结露和发热霉变、以及储粮害虫和储粮微生物的滋生严重危害粮食品质。多场耦合效应是近年来国内外对储粮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新理念,研究粮食储藏环境中的多场耦合效应可以解决目前粮食储藏过程中的智能化程度低、监测手段落后等问题。本文围绕温度场、湿度场和压力场单独作用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储粮昆虫和储粮微生物的取食与繁殖对粮食品质的影响,以及物理场之间的耦合作用、生物场之间的耦合作用、物理场与生物场的耦合作用对粮食品质的影响展开综述,为开发优质粮食工程保质减损储粮技术的智能化监测和预警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纳米材料在粮食储藏行业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纳米材料在储粮中的害虫防治和抑制霉菌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包括具有杀虫、抑菌的不同纳米材料,对传统农药和新型农药杀虫效果的增效作用,最后总结生物源介导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新技术,为推广纳米材料在储粮中抑制虫霉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纳米材料可以作为参与储粮虫霉的防治技术,还可以降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对绿色储粮技术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应用参考,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试验对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与单纯高粱发酵所得原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得出,采用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得原酒总酯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且其中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及丁酸乙酯含量也均高于单纯高粱发酵;但单纯高粱发酵总酸含量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尤其是丁酸和己酸含量均显著高于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通过感官品评,结果发现高粱和大米混合发酵所产原酒感官品评略优于单纯高粱发酵,完全符合浓香型白酒香、绵、甜、净、长及香味谐调的特点。这为多粮代替单粮发酵生产高炉家酒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20.
奥氏体晶粒长大与晶界迁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苏德达 《金属制品》2004,30(5):51-54
论述奥氏体晶粒长大的能量转变自发过程及各种影响因素。奥氏体晶粒长大速率随加热温度升高呈指数关系增加 ,与该温度下的保温时间大致呈抛物线变化。首次观察到T10A钢试样在真空加热 (冷却 )时奥氏体晶界迁移过程中留下的 2~ 3重晶界现象 ,更清楚地反映了晶粒的长大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