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邮凹陷北斜坡地区广泛存在高速火成岩侵入,火成岩与地层夹角不大,大体上呈北东一南西向展布。由于火成岩整体由南向北沿着斜坡带由深而浅侵入,空间上整体呈穿层侵入,局部表现为顺层侵入,对储层影响很大。火成岩对储层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火成岩侵入致使储层加速成岩、温压变化、产生低温变质矿物、热烘烤变质,在研究区内,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2.
山东惠民凹陷临南沉积洼陷及共斜坡带上分布有多个辉绿岩侵入体,它们吸收围岩生成的油气的气而形成原生油气茂。以夏38井辉绿岩透镜体为例,对生油围岩(沙三段)的生油条件及火成岩储层的储集条件进行了分析,并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证实了火成岩体中的油气来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这类火成岩油气藏的成因特点及其石油地质意义。图3表2参2。 相似文献
3.
4.
5.
西湖凹陷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湖凹陷位于东海盆地东部,凹陷内正反转构造发育。反转构造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目前西湖凹陷已发现油气储量的90%与反转构造有关。西湖凹陷油气资源丰富,储盖组合条件较好,大多数反转构造形成时间与烃源岩生排烃高峰期相匹配,中央反转构造带,西斜坡反转构造带与东斜坡反转构造带是有利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6.
渤海湾盆地凹陷—凸起油气聚集的差异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邓运华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1999,13(6):401-405
渤海湾盆地具有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断裂活动控制了凹陷演化,凹陷控制了烃源岩分布,凹陷中的储层及圈闭条件决定了油气富集场所,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有凹陷富集,凸起富集,凹陷一凸起平均富集3种模式。东营凹陷,西部凹陷是典型的凹陷富集油气,沾化凹陷,辽中凹陷,渤中凹陷主要是其周围凸起富集油气,歧口凹陷,黄河口凹陷为凹陷及周围凸起平均富集油气,较准确地认识凹陷,凸起油气富集的类型,能有效地指导勘探,从而提高勘探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辽河油田东部凹陷火成岩分布及油气成藏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坳陷东部凹陷火成岩广泛发育,从中生界到上第三系馆陶组各层段中均有分布。综合研究表明,东部凹陷沙三段火成岩具有成藏优势,目前勘探发现的火成岩油气藏主要集中在沙三中亚段。对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的分布特征及成藏组合类型进行了总结,以期对下一步东部凹陷火成岩油气藏勘探起到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连盆地阿南凹陷的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构造,沉积演化史分析了阿南凹陷的发育特点及成油条件,认为阿南凹陷是一个继承性凹陷,其善南洼槽为湖盆的沉积中心,控制了主力生油区和油气藏的的展布。在分析了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后指出了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带油气运移聚集特征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21
以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复式油气聚集带──东营凹陷中央断裂背斜构造带为例,分析凹中隆型复式油气聚集带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和成藏模式,探讨该构造带中断层对油气运移聚集的多方面影响。根据油气来源、运移特点和流体压力状况,将该带油气藏的形成归纳为下部自源原生型、中部它源原生型、上部它源次生型3种成藏模式。研究区具有早第三纪末和晚第三纪馆陶组沉积末─明化镇组中期这两个主要成藏期,以晚期成藏为主。油气沿断裂间歇式运移,并沿断层形成多套叠瓦式油藏组合。断裂的纵向发育层位与油气的赋存层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东濮凹陷地震、钻井勘探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聚集油、气模式及其有关问题。1.东濮凹陷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地质构造特点及油、气的成带分布规律。2.对在东濮凹陷内所发现的构造圈闭模式和隐蔽圈闭模式,从它们的成因、形态特点,生、储、盖、遮条件以及与聚集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凹陷里的断层活动主要有三期;北北东至北东向断层控制油、气的聚集;早期活动强,晚期活动减弱的断层有利于聚集油、气。4.根据东濮凹陷内储集层和盖层的各种配置关系,将凹陷内的储盖组合形式划分为五类。结合实例阐述了各种储盖组合与不同类型断块的配置对断块的圈闭性及对断块聚集油、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火成岩分布、已发现火成岩油气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构造演化、火成岩分布、岩浆活动的特点,将盆地新生代岩浆活动史划分为两大旋回,并将火成岩油气藏分为抬升淋滤型、埋藏溶蚀型、构造裂缝型、火山碎屑岩型、火成岩体侧向遮挡型、接触变质型和超覆披覆型等7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详细探讨了各类油气藏在地层剖面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其岩性特点、储层物性特征等。 相似文献
13.
14.
辽河坳陷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辽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度很高的一个断陷,发育各种类型的沉积合体系和它们的组合类型,以缓坡瓣状河三角洲、陡坡扇三角洲和缓坡远岸水下扇、陡坡近岸水下扇含油性最佳;在各类沉积体系中,按含油丰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瓣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水下扇、陡坡水下扇,曲流河三角洲,滩坝和河流,该坳陷经过30年的勘探,开发,已建成中国第三大油田。80年代以来,在其淮海地区,陡上各凹陷的深层和古潜山的油气勘 相似文献
15.
特低渗透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压汞资料对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对比汞饱和度为35%的孔喉半径R35值的分布与喉峰值分布,认为在同一地区,R35值分布特征表征了储层孔喉分布特征,因此,R35值分布的非均质特征表征了储层微观百均质性。对于非构造圈闭控制油藏,不同R35值分布区间的储层,其储集的流体性质不同,这与流体在非均质储层内的二次运移和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东营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李春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94,15(1):87-93
东营凹陷的断裂十分发育.其中,基岩张性断裂控制凹陷边缘地层油气藏分布;盖层重力滑塌断裂控制凹陷陡坡滚动背斜油气藏分布;底辟拱张断裂控制凹陷内部和缓坡复杂断块油气藏分布.这些断裂控制了一系列伴生圈闭的大规模油气聚集,并在凹陷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含油气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
CHEN Shuli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1)
通过对贝尔凹陷盖层分布和被断裂、地壳抬升剥蚀的破坏程度,及其与油分布之间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研究了其对油聚集和分布的控制作用.得到贝尔凹陷各层位均发育有泥岩盖层,但缺少盆地盖层;断裂发育和地壳抬升剥蚀作用强烈,各套盖层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盖层分布与破坏对贝尔凹陷油聚集区域和分布层位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盖层分布面积大小控制着凹陷内各层位油富集的数量,断裂对盖层的破坏造成凹陷内油纵向分布不集中、分布层位多,地壳抬升剥蚀对盖层的破坏导致凹陷内不同地区油聚集层位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梨树——德惠凹陷火成岩初探及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综合火成岩物性在重力、磁力、地震和测井中的反映及层序中火成岩研究,并结合火成岩同位素年龄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东南隆起梨树-德惠凹陷覆盖区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对油气的影响.东南隆起区火成岩形成机制主要受板内裂谷深大断裂控制,大断裂的交汇处是火山口喷发中心.在地震剖面上分别识别出了火山岩和侵入岩相等几种.层序中火成岩研究表明,该区岩浆活动主要集中分布于火石岭期与营城组末期.探讨了岩浆作用在油气藏形成中的四种作用,认为该区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有利因素为主,它提高了地温场,有利于有机物向烃类转化,并提供储集空间和圈闭.临近生油凹陷、火山岩中次生裂缝的发育及断至源岩的断层是火山岩油气藏形成的先决条件及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