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串联电容器补偿方式治理10kV长线路末端低电压有着良好前景,但相关技术问题需深入探析。首先依托相量图和数学方法对串补装置安装点和容抗值范围进行分析,明确相关原则;其次从线路功率因数与串联电容器极间电压的关系入手,结合各类电容器的特点,确定配网串补装置的适宜结构和电容器选型;最后对关系串补装置运行安全性的内熔丝动作下限电压进行探讨,明晰在线路功率因数低下时该值的确立途径。  相似文献   

2.
贺州500kV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分析了无熔丝电容器在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串补)上的应用,并将其与内熔丝电容器在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MOV在串补应用上的特殊性,并介绍了贺州串补中的等离子间隙,最后分析了平台上的集中式测量和供能系统,并将其与分散式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贺州500kV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技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分析了无熔丝电容器在串联补偿电容器装置(串补)上的应用,并将其与内熔丝电容器在结构、运行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然后讨论了MOV在串补应用上的特殊性,并介绍了贺州串补中的等离子间隙,最后分析了平台上的集中式测量和供能系统,并将其与分散式布置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详细分析了10 kV配电线路串联电容器补偿和并联电容器补偿的工作原理、主要组成及其优缺点后,针对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10 kV混合串并联电容器补偿装置,阐述了该装置的主要组成和串并联电容器的容量计算规则。最后介绍了一个采用混合串并联电容器补偿技术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5.
由于串联补偿电容器串联在线路中,存在和负载中的电机产生谐振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的串补度往往不能过高,否则影响补偿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适合10 kV配电线路的串、并联混合电容器补偿技术。详细研究了其基本工作原理、推导出了补偿电压和补偿无功功率的公式、分析了串联和并练补偿电容器的相对位置对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并联和串联补偿容量的确定策略;通过对一回实际10 kV线路的补偿设计和计算机仿真计算,进一步阐述了容量设计策略,并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介绍了应用该技术的一个实际工程案例。  相似文献   

6.
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志瑞  刘军  范迪才 《中国电力》2005,38(10):35-39
在已投入运行的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对于提高线路的稳定极限进而提高输送容量有着显著作用,但需克服规划场地、停电时间、设备变迁等施工难点。通过总结“丰—万—顺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大—房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装置”工程的施工,对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装置的2种形式——线路中间破口和运行站扩建施工的过程进行了比较,重点分析了施工难点。大房串补、丰万顺串补在施工中的难点均得到有效解决,工程按期投运,运行良好。500kV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装置作为一项较为经济.可靠、实用的新技术,在已经运行的线路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介绍串联补偿装置的发展状况,对其基本结构、接线方式、不平衡保护计算进行探讨.对比无熔丝电容器和内熔丝电容器的结构、性能差异,分析2种电容器的适用性以及在串联电容器装置中使用时的可靠性,提出提高保护可靠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方钊 《电工材料》2023,(6):53-56
为优化电能质量,提出线路补偿器。补偿器包含两组电容器,两组电容器补偿无功功率时,配置灵活,可补偿范围宽,经济性好。基于该线路补偿装置,提出了基于电压、无功功率的电容器组投切控制策略,通过采集电压与无功功率的信息,将电网工作区域划分为了17个区域,并给出了电网运行在不同区域时,电容器组投切方法。为验证该线路补偿装置与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线路补偿装置能够提高电网功率因数,提升电网质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器设备使用的越来越多,而10kV配网变压器容量供电较小,其供电线直径很细,且10kV配网中的电压补偿技术不够完善,以致线损坏严重。加之昼夜之间差距太大,白天的电负荷极小,夜间用电负荷极大,这就导致光靠固定的无功补偿装置时,电压不稳定,线损愈加严重。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根据现有的相关资料来简单地对10kv配网无功补偿技术提出相应问题,加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1前言目前,在配(农)电网中。为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而普遍采用并联电容器补偿方式。从运行经验看,这种补偿方式在提高功率因数、提高设备出力、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它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由于负荷的开放,峰谷差拉大,对于...  相似文献   

11.
串补解决10kV配电线路高压与低压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配网线路存在的高电压和低电压问题的原因和现状,提出将串联电容器补偿技术应用于此线路可解决电压不合格问题。通过对串补原理的分析,并进行仿真与计算,证明了串补可有效解决该类问题。文章对目前小水电线路电压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比较,显示出了串补技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直接连接用户的关键供电环节。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来补偿线路电抗的串补技术,在输电线路中可提高交流输电线路输电容量、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优点。串补在配电网中可以改变线路R-L-C参数,有效改善沿线电压质量,但串补的接入会影响配电网的暂态过程,因此需要研究串补的暂态工作特性尤其是发生概率居首位的短路故障下。本文以陕西地区一条典型的10 kV配电线路为例,基于先前的研究成果,在线路串补安装位置及补偿度最优补偿方式下,计算分析了线路不同短路故障下的电磁暂态过程及其影响,获得了串补电容保护装置配置参数对暂态过程的影响规律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应用串联补偿技术解决10kV配电线路低电压问题的基本工作原理。提出确定串补装置安装位置、串补电容器容抗、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基本参数的计算方法。从原理上说明了采用晶闸管保护的串补装置不会对线路的过电流保护整定值产生任何影响。通过实际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应用该技术解决低电压问题和降损节能的显著效果,并对工程应用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并联电容器作为一种主要的无功补偿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电网高压线路当中.电容器投切开关是影响此类无功补偿装置可靠性与实际效果的关键部分.本文以电容器投切无功补偿装置的开关为对象,介绍了其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理论分析,针对性地设计了1种智能投切装置,能有效抑制投切瞬间所产生暂态冲击,实现平滑投切.通过系统仿真与10 kV线路的工程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与市场适应性.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将已经广泛运用于超特高压输电的串联补偿技术应用于低压配电网以减小电压降落、改善沿线电压分布和线路末端电能质量。但配电网串联补偿装置的有效性需要综合各方面影响合理选择配置方案-补偿容量和安装位置,因为他不仅直接影响着线路电压补偿效果和运行的经济性,还影响着线路的暂态过程如发生短路故障时的过电压、过电流情况,对保护串联补偿电容和其他设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串联补偿装置的配置方案。本文以典型10 k V辐射式配电网为例采取EMTP-ATP软件仿真计算的方法,建立10 k V配电系统计算模型,对系统稳态运行时串联补偿装置配置方案对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直接连接用户的关键供电环节,保证配电网沿线电压质量直接影响到用电设备的安全性、经济性。采用串联电容补偿装置来补偿线路的电抗,可以有效提高交流输电线输电能力、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电压质量。线路供电半径较大、末端负荷较重时,线路沿线电压降严重,此时单一的补偿方式很难满足要求,需要其他补偿方式共同补偿。本文针对10 kV配电网5种典型的负荷结构,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复合结构、不同补偿度的串补效果,旨在分析探究单一串补方式下能使沿线负荷电压均满足幅值质量要求的临界补偿长度,同时也研究了负荷容量及功率因数等参数对补偿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阳城-淮阴 500 kV 串补电容线路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阳城—淮阴串补线路的一次系统、二次传变环节CT和CVT以及各种典型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了数字仿真研究,并对不同的故障点和不同的故障类型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行为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配电网串联补偿电容故障在线监测方法在故障特征点的提取过程中,对特征数据变化规律的挖掘力度较差,易造成角度特征识别与实际情况相差较大,导致补偿位置角度特征识别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FP-Growth算法的10 kV配电网串联补偿电容故障在线监测方法。根据10 kV配电网线路工况运行特征,识别10 kV配电网串联分路状态;利用FP-Growth算法拟合故障幅值包络曲线,对比故障曲线与正常曲线;根据曲线差异性,判断补偿电容故障位置,检验接收信号与故障位置特征参数的相关程度;得到有效采集数据,实现电容状态危险等级的监测。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故障程度和道砟电阻条件下,角度特征识别准确率较高,判断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9.
对阳城—淮阴500kV交流线路加装串联电容补偿后的运行特性运行了计算分析,包括稳态工频电压升高、暂态工频电压升高、潮流计算和暂态稳定计算等,并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