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植酸》2021,(1)
正在山东济南粘质水稻土上进行水稻–小麦轮作田间小区试验,试验设不施氮(CK)、普通尿素(U)、控释尿素(CR-U)、控释尿素减量40%(60%CRU)、控释尿素配施黄腐酸(CR-U+F)和控释尿素减量40%配施黄腐酸(60%CR-U+F)6个处理。于水稻和小麦苗期、拔节期、灌浆期/抽穗期和完熟期采集植株和土壤样品,测定植株叶片光合特性、氮素吸收量和籽粒产量,及土壤pH和有效氮、磷、钾养分含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新型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对间作玉米-大豆的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以不施氮肥(CK)、施用普通尿素(PU)处理为对照;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施肥量为全量、减量20%、减量30%等3种,控释氮占总氮量为60%、40%等2种,共设置4个处理。结果表明,在玉米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减量20%处理的产量分别显著增产14.70%、7.49%,纯收入分别显著增加3 192.80、2 680.02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0.14%~53.43%,差异显著。在大豆试验中,与PU处理相比,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全量处理显著增产16.67%,纯收入显著增加2 725.80元/hm2;控释氮肥处理的氮素利用率为54.12%~57.98%,差异显著。对于玉米-大豆间作栽培,建议全量或减量20%施用控释氮占总氮量60%的植物油包膜控释氮肥。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2021,(1)
正为明确膨润土-腐植酸型改良剂对西辽河平原灌区沙质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玉米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设置不施氮肥且不施改良剂(CK)、只施改良剂(30 t/hm~2,B0)、只施纯氮(160 kg/hm~2,N0)、改良剂与纯氮配施(30 t/hm~2、160 kg/hm~2,NB)和改良剂与纯氮配施(60 t/hm~2,160 kg/hm~2,  相似文献   

4.
以夏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的生物黄腐酸肥料施用量及常规化肥减量处理,研究生物黄腐酸肥料及在化肥减量的基础上对玉米性状、产量、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较,夏玉米亩增施10 kg生物黄腐酸肥料,亩增产51.3 kg、增幅8.2%;亩增施20 kg生物黄腐酸肥料,亩增产69.4 kg、增幅11.1%。常规化肥减量20%的条件下,亩增施10 kg生物黄腐酸肥料,夏玉米亩增产26.9 kg、增幅4.3%;在化肥减量30%的条件下,亩增施10 kg生物黄腐酸肥料,夏玉米亩增产18.1 kg、增幅2.9%。施用生物黄腐酸肥料可显著提高夏玉米的行粒数、穗粒数,进而提高其亩产量,在常规化肥减量20%~30%的情况下,可实现玉米的增产、稳产。  相似文献   

5.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与六水氯化铝(AlCl_3·6H_2O)复合改性膨润土制备具有较高吸附性能的改性膨润土,同时研究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AlCl_3·6H_2O与SDS复合改性膨润土的最佳制备条件:SDS/膨润土质量分数为8%,AlC1_3·6H_2O质量浓度为50mg/mL,搅拌时间为30 min,搅拌速度为350 r/min,搅拌温度为40℃。对得到的复合改性膨润土进行表征,再用其处理氨氮废水,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投土量为3 g,搅拌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200 r/min。氨氮废水浓度为300 mg/L时,氨氮去除率达88.41%。  相似文献   

6.
为了找出黄腐酸有机肥在冬小麦上的最佳用量和施肥方法,本试验研究了不同用量的黄腐酸有机肥对新乡和驻马店2个试验点冬小麦产量和成产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对冬小麦增产效果显著。综合2个试验点结果,以处理3、处理4效果最好。如果考虑肥料成本,则以处理3的施肥配方和施肥措施最佳,即基施氮肥90千克/公顷,磷肥90千克/公顷,钾肥90千克/公顷,黄腐酸有机肥150千克/公顷;追施氮肥90千克/公顷,黄腐酸有机肥150千克/公顷。2个试验点影响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相同,都表现在亩穗数和穗粒数上,基本苗、最大分蘖变化不大。此外,处理5减产,但与处理1(CK)差异不显著,说明施用黄腐酸可以降低化学肥料用量。  相似文献   

7.
《腐植酸》2020,(4)
正黄腐酸是一类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农作物具有增产、提质、增强抗逆的作用。为明确基施黄腐酸对旱地马铃薯的产量及品质影响,于2015—2016年设置了T1(黄腐酸10kg/667m~2),T2(黄腐酸20 kg/667 m~2),T3(黄腐酸30 kg/667 m~2),T4(黄腐酸40 kg/667 m~2)和T5[不施黄腐酸(CK)]5个处理,研究在西北陇中旱作区基施黄腐酸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生育期、块茎品质、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以及分析基施黄腐酸提高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腐植酸功能性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在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次数条件下,探究腐植酸功能性肥料(腐植酸尿素)在太湖流域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常熟推荐施氮量255 kg/hm~2情况下,腐植酸尿素分两次施用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分两次和三次施用,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8.75%和5.0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0.18%,但在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量时,水稻产量低于相应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腐植酸尿素处理降低了稻田田面水铵氮浓度,从而降低氮素向大气(主要以氨挥发途径)和水体(主要指径流)迁移的风险。因此,腐植酸尿素在太湖流域高产水稻田上选择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新型控释氮肥不同配施比例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不同控释期的2种控释氮肥(CRU40、CRU90)与尿素(CU)配施对水稻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干物质量、分蘖数、产量;施氮量从195 kg/hm~2降至165 kg/hm~2时,水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施氮量为165 kg/hm~2且m(CU)∶m(CRU40)∶m(CRU90)为5∶3∶2时,水稻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都达到最高,分别为9 325.9 kg/hm~2、57.01%、20.37 kg/kg,同时对磷钾的吸收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2020,(1)
正研究不同用量黄腐酸肥料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黄腐酸肥料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为试验作物进行了盆栽试验。黄腐酸肥料的施用量(含黄腐酸20.6%)为0、2、6、10 g/kg,除CK外其他处理施等量复合肥(N-P_2O_5-K_2O 15–10–20),种子薄覆土壤后,再施入处理所需的黄腐酸肥料。小麦播种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哈密拉伊格来克膨润土为原料,制备了羟基锰铝无机改性、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和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831)复合改性的阴-阳离子有机改性膨润土,比较了膨润土原土,改性膨润土处理含铜废水的性能,研究了改性膨润土的加入量、pH、吸附时间等因素对改性膨润土吸附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膨润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好于原土,改性膨润土在投加量为15g/L、pH为7、吸附时间30min、Cu2+质量浓度为40mg/L时,羟基锰铝无机改性膨润土对Cu2+去除率达到90%,阴-阳离子改性膨润土对Cu2+去除率达到93%。  相似文献   

12.
黄腐酸有机肥是秸秆为原料,经过专利技术加工生成的天然有机肥料,富含各种矿质营养元素。本试验通过研究黄腐酸有机肥对河南驻马店和新乡2个试验点玉米产量和成产因素的影响,找出黄腐酸有机肥的最佳施用量和施用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黄腐酸有机肥对夏玉米增产效果显著,并且随黄腐酸有机肥使用量的增加,夏玉米产量相应增加。综合2个试验点结果,以处理5和处理8为最佳,如果考虑肥料成本,则以处理5效果最佳,即每亩地基施4 kg氮肥、6 kg磷肥、6 kg钾肥、15 kg克黄腐酸有机肥,后期每亩追施4 kg氮肥和15 kg黄腐酸有机肥。对2个试验点影响玉米产量因素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影响玉米产量因素主要表现在穗粒数和百粒重上,穗长、穗粗变化不大。此外,处理6减产,穗粒数减少,百粒重减少或不变,这与化肥中的氮肥用量减少有关,说明氮肥是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3.
商灵芝  张凌志 《化学工程师》2011,25(6):60-62,67
研究了以Al2(SO4)3、Fe2(SO4)3为改性剂对大然膨润土进行改性,开以改性后的膨润土为絮凝剂,探讨了对高岭土悬浊液废水的浊度去除效果.研究表明,适宜改性剂浓度为0.1mol·L-1,适宜的废水pH值为10、用土量为0.1g、搅拌时间为3min、搅拌速度为6r·s-1;天然膨润土无任何絮凝效果,Al2(SO4)...  相似文献   

14.
通过几种不同金属盐改性的膨润土对模拟含Cr(VI)废水进行吸附实验,最终得出三氯化铁改性膨润土对Cr(VI)的吸附效果最好,并着重研究了三氯化铁改性膨润土去除模拟水样中重金属离子Cr(VI)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当改性膨润土用量为12g.L-1,pH值为3~5,振荡吸附时间30min,溶液温度25℃,起始Cr(VI)浓度≤20mg/L时,有机膨润土对Cr(VI)废水的去除率超过95%。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南四湖水稻优化施肥模式,根据当地习惯施肥和水稻的需肥特性,设计了7种不同施肥模式,对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生长因子(水稻地上部干重、植株及籽粒中氮含量)、产量因子(水稻成熟区生物量、产量)、肥料利用率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显示: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更符合水稻生长特性,水稻地上部干重优于普通尿素,籽粒氮的吸收量较普通尿素增加15.83%;降低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可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养分向籽粒中的迁移;在等氮磷钾量情况下,控释尿素和20%减量控释尿素配施推荐磷钾肥的水稻产量较普通尿素分别提高8.75%和8.70%;控释尿素配施推荐磷钾肥显著提高了氮磷钾肥的利用率,20%减量控释尿素的氮肥利用率可提高21.40%。从降低施肥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控制面源污染角度出发,20%减量控释尿素配施推荐磷钾肥为最优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 3年 ( 1999~ 2 0 0 0年 )大田试验 ,研究了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效率〔包括 :氮素效率比 ( NER) ,氮吸收效率 ( NUp E)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效率 ( Nf UE)〕的影响。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生物量、籽粒和秸秆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和氮效率最高 ,其籽粒、秸秆、生物量平均值比普通尿素处理分别高 9.0 9%~15 .0 6 %、13.11%~ 14 .96 %、11.73%~ 14 .99% ,氮肥利用率高 15~ 16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 ,相对于通常氮肥施用量 ( 15 0 kg N/hm2 ) ,少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氮肥用量增加 8% )对产量和氮效率 ( NE)没有显著影响 ;而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增加 2 0 % ) ,能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7.
膨润土/改性膨润土分散体系可用于制备水性仿石涂料。通过焦磷酸钠作为分散剂对膨润土水溶液进行改性,研究了焦磷酸钠对膨润土结构的影响,并研究了膨润土浓度(5%~10%)对分散体系结构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溶液以及烘干后的粉末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焦磷酸钠和膨润土的比例在1∶10左右时,晶面间距小,溶液的Zeta电位最低;采用该比例焦磷酸钠分散改性膨润土,改性膨润土浓度对该分散体系结构的影响是,随着改性膨润土浓度的增加,晶面间距先减小后增大,溶液中平均粒径呈现增大的趋势。而焦磷酸钠与膨润土之间存在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AlCl_3改性膨润土的制备方法、AlCl_3的用量、pH、改性膨润土投入量、振荡频率等因素对改性膨润土处理TNT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AlCl_3与膨润土湿混再焙烧制备的改性膨润土性能最好;处理TNT废水的最佳工艺为:废水的pH为7,振荡频率为120 r/min,Al~(3+)与膨润土的质量比1∶20,改性膨润土投加质量浓度为50 g/L。在振荡时间为1 h,温度为30℃,50 mg/L的TNT废水中TNT去除率达98.4%。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改性膨润土对Cd(II)的吸附特征及吸附动力学机制,通过吸附实验探讨了pH值、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改性膨润土吸附Cd(II)的影响。结果表明,盐酸改性膨润土对Cd(II)的去除率表现为随溶液pH值升高而升高,而氢氧化钠改性膨润土、膨润土与十二烷基磺酸钠改性膨润土的去除率分别在pH=6和7时达到最大值。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对Cd(II)的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吸附量随平衡浓度增加而增大,并趋向平稳,吸附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的吸附反应在24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膨润土及改性膨润土的吸附速率大小依次为K2HCl-B>K2NaOH-B>K2B>K2SDS-B,液膜扩散与颗粒内扩散过程均为控速步骤。该研究可为改性膨润土处理含镉废水和修复镉污染土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腐植酸》2021,(3)
正以甜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缓释褐煤尿素(BCU)对甜菜气态氮损失、生物量和氮素吸收的影响。以BCU1(22%N)或BCU2(17%N)为氮肥,并以50或100 kg N/hm~2的施用量对两种土壤进行改良。采用5个气体采样周期来测量N(N_2O和NH_3)的损失。10周后,测定甜菜生物量、氮浓度、氮吸收量以及采后土壤矿质氮和可矿化氮含量。无论土壤类型如何,与尿素相比,BCU显著提高了甜菜对氮肥的利用率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