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浅谈改善送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地电阻的大小对送电线路工程建设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着设计方案的实施。如何在工程施工中因地制宜利用现场条件来降低接地电阻。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接地模块对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非金属接地模块的组成以及降阻原理,利用接地网仿真计算模型,分析了接地模块的安装位置,接地模块个数,接地网面积以及土壤电阻率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接地电阻的变化规律。地网散流时,在地网边角上的电流最大,接地模块最佳的安装位置是地网的边角;相同的接地模块对不同面积地网的降阻效果是不同的,地网越小,降阻效果越好;接地模块之间会产生屏蔽现象,影响降阻效果;土壤电阻率越高,接地模块的降阻效果越明显;在不同土壤电阻率的情况下,使用接地模块而产生的地网接地电阻下降率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准确模拟接地网周围土壤结构对接地装置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有限元算法,建立了考虑异阻区的土壤结构模型,对接地网散流过程中地中电流密度进行分析;并对异阻区土壤电阻率、截面积、厚度、位置等参数对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异阻区截面积不大于10 m×10 m时,可以忽略异阻区对接地网接地电阻的影响,否则应考虑其对接地电阻的影响;异阻区土壤电阻率越小、厚度越大,其对接地电阻的影响越大,异阻区土壤电阻率ρ=10Ω·m,厚度h=1 m时,接地电阻下降幅度为36%;异阻区土壤位置在接地网边角(40,40)时其对接地电阻的影响最大;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采用边角换土方式代替传统的整体换土,不仅可以减少施工量还可以有效的降低接地电阻。 相似文献
5.
两种杆塔接地电阻测量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大小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有很大影响,其主要测量方法有ZC-8接地摇表法和CA6411钳表法。根据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对测量误差和操作时所遇问题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用ZC-8接地摇表法能准确测量出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可作为防雷接地设计的重要参数,但费时费力,且测量值比整个杆塔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真实值偏小;用CA6411钳表法能测量出雷电流整个泄漏电流回路的电阻值,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且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但也受接触电阻、内回路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测量中,应将二者的优缺点进行互补,合理测量。 相似文献
6.
7.
由于配电线路杆塔基数众多,且线路等级较低,长期的重主网轻配网思想使得配电线路杆塔接地电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10 kV配电线路钢筋混凝土电杆接地电阻的实际考察与现场测量,并从混凝土在干燥和吸湿两种情况下其电阻率的表现,以及钢筋混凝土杆塔抱箍是否与内部钢筋相连等方面分析了其对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本文通过电磁暂态软件PSCAD建立了相关输电线路模型,分析了不同接地电阻对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影响,若接地电阻较大,雷击时避雷器通流容量将超过其设计通流值,说明了配电线路杆塔接地装置对其雷电防护性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雷击电力杆塔时杆塔接地网降低接地电阻的效果,建立近水源平原和山区的单桩塔接地网和四桩塔接地网模型,计算不同土壤电阻率、电流频率下接地网形式对近水源区杆塔接地电阻的影响,并对比分析平原和山区地势条件下杆塔接地网形式的最优方案。仿真结果表明:接地网的接地电阻随着土壤电阻率和电流频率增大而升高。对于近水源的平原地区,单桩塔“米”字型接地网在单桩塔中降阻效果最显著,以单边外延接地网为比较基准,在工频和高频条件下的平均降阻效率分别为64.49%和76.15%;四桩塔方框带射线和垂直接地极型接地网在四桩塔中降阻效果最显著,以方框型接地网为比较基准,平均降阻效率在工频和高频条件下分别为56.99%和44.68%。对于近水源的山坡地区,单桩塔“米”字型接地网降阻效果在单桩塔中最显著,以单边外延为比较基准,在工频和高频条件下的平均降阻效率分别为48.11%和55.93%。四桩塔方框带射线型接地网、方框带射线和垂直接地极型接地网、方框射线末端带垂直接地极型接地网降阻效果差距不明显,以方框型接地网为比较基准,在工频条件下和高频条件下平均降阻效率分别为64%左右和71%左右。 相似文献
10.
11.
12.
在砂卵石地层中地铁盾构掘进普遍面临着盾构载荷过大、刀盘刀具磨损严重、开挖面易失稳以及掘进速度缓慢等实际施工问题。为提高盾构在此类地层中的适应性,应选择合适的盾构类型,合理配置盾构设备并使施工参数之间有较好的匹配性,以保障盾构施工顺利高效进行。以沈阳地铁10号线11标砂卵石地层盾构区间为依托,通过对泥水盾构在此类地层掘进的适应性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了针对性的掘进参数匹配方案、泥浆配比建议以及刀盘刀具配置要求。相关结论可为今后类似地层条件下的泥水盾构施工提供较为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Toshikazu Hori Yoshiyuki Mohri Yuji Kohgo Kenichi Matsushima 《Soils and Foundations》2011,51(1):53-66
Failures of earth dam embankments and river dikes, which are constructed of sandy soils with low dry densities, have been observed to occur during rising of water levels. In this paper, a large-scale physical model tes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havior of a small dam embankment as water levels rose. The test results were simulated by use of a consolidation analysis method coupled with an elastoplastic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s. All parameters used in the simul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element tests; oedometer, triaxial compression, soil water retention, and permeability tests. First, in order to verify the parameters identified, direct shear tests were simulated using the consolidation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and the tests were consistent. From the embankment model test it was found that the crest of the embankment moved upstream at the first stage of impounding and then moved back. After a seepage surface appeared on the downstream slope, tension cracks occurred on the downstream slope, and sliding occurred through the crack and the downstream toe. 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model test. This consolidation analysis method could be used to simulate the complex deformations induced by saturation collapse and shear strains and even failure behavior. Old embankments constructed with loose densities might have histories in which cracks occurred on the downstream slopes when the reservoir water level rose, and their stabilities might have decreased.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富水砂卵石地层联络通道应用冻结法进行施工时的融沉特性进行研究,在数值模拟软件ANSYS中采用间接法进行热力耦合计算,模拟地铁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的全过程,探讨富水砂卵石地层融沉阶段地表变形、双线隧道管片及联络通道结构的变形与受力特性,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建议。结果表明:随着砂卵石地层的逐渐解冻,地表沉降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砂卵石地层的融沉效应小,融沉变形仅有1.85 mm;管片和联络通道结构的沉降变形值随砂卵石地层的解冻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管片和联络通道结构的拉应力减小,压应力增大;实际施工中,应该重点监测管片结构在与联络通道结构连接处顶部的沉降变形、底部的受压情况以及联络通道结构底板处的沉降变形和受压情况。 相似文献
16.
隧道穿越砂土层易发生涌水涌沙、塌方等灾害,注浆是软弱砂土地层常用的加固方式,但浅埋隧道的预注浆极易引起地表隆起。笔者采用数值仿真、模拟实验与现场试验系统研究了注浆抬升效应的机制,结果表明,砂土层注浆引起地层抬升的体积由于地层压缩而逐步耗散,地表显现部分按高斯函数的形状分布。依据砂土层抬升模拟试验与现场监测数据,将抬升过程分为砂土体压缩、裂缝产生与发展、圆台抬升3个阶段,通过试验研究砂土层抬升过程压力、位移变化规律,得到地表隆起曲线与注浆量、加固宽度、地层埋深、地层力学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给出了估算公式,并依托青岛地铁2号线开展现场试验进行验证,希望能够对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详细探讨颗粒流程序在计算多孔介质渗流规律的适用性问题,采用三维颗粒流程序对不同级配砂土的渗流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层流状态,在相同的渗透坡降下,球形颗粒渗透系数大于实际砂土的渗透系数,对其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采用棒状颗粒并选取合适的形状系数,可大大缩小数值试样的渗透系数与实测值的差距;数值试样的渗透系数随着平均粒径和孔隙率的增大而增大,与室内渗流试验的结果一致;在用颗粒流进行渗流分析时,对于引起颗粒起动、渗透变形等的水力条件,建议选用渗透流速作为判别标准,而不是施加的渗透坡降。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一维向下渗流作用下双层地基有效应力的计算问题 ,推导了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 ,讨论了有效应力性状 ,定义了渗流有效应力的概念。一维向下渗流作用使土层的有效应力增加 ,因此引起地基附加沉降。渗流作用下土层有效应力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自重有效应力 ,其由重力引起的 ,体现了静水压力的影响 ;另一部分是渗透有效应力 ,其是由土层水头差产生的 ,体现超静水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