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腐植酸》2020,(3)
正为了研究新型腐植酸尿素在潮土区冬小麦上的田间应用效果,以"郑麦7698"为材料,设置不施氮肥、普通尿素BB肥、腐植酸尿素Ⅰ型BB肥和腐植酸尿素Ⅱ型BB肥处理,研究施用腐植酸尿素对潮土冬小麦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施用2种腐植酸尿素增加冬小麦有效穗数、千粒质量和籽粒产量,籽粒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提高11.08%~11.10%;提高冬小麦各部位的氮、磷、钾质量分数和累积量,籽粒、茎叶和颖壳氮素累积量较普通尿素处  相似文献   

2.
《腐植酸》2020,(4)
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研究腐植酸复合肥在冬小麦上的肥效作用。结果表明:在复合肥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腐植酸,对产量增加差异较大,施用Ⅲ型腐植酸复合肥冬小麦产量最高,达到484.7千克/亩,比不施肥处理(产量335.0千克/亩)每亩增产149.7千克,提高44.7%;比普通复合肥增产34.8千克/亩,提高7.7%。施用I型、V型、VI型腐植酸复合肥冬小麦产量分别为472.8、466.9和474.3千克/亩,与不施肥处理比,增产率分别为41.1%、39.4%和41.6%;施用Ⅱ型腐植酸复合肥冬小麦产量为449.1千克/亩,与普通复合肥产量无显著差异。在复合肥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腐植酸能够提高冬小麦氮肥利用率,降低不同土层硝态氮含量。综上,以Ⅲ型腐植酸复合肥在冬小麦上的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腐植酸》2021,(3)
正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设置添加不同腐植酸量的腐植酸尿素(1~5型腐植酸尿素,其对应腐植酸含量分别为1%~5%),研究其对土壤供氮特征及东北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腐植酸尿素有利于叶片氮素积累,增强光合作用能力,提高产量,3型腐植酸尿素处理产量最高,达13620.84 kg/hm2,与普通尿素相比增产37.05%,  相似文献   

4.
腐植酸尿素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腐植酸尿素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千粒重及氮肥利用率。施用腐植酸尿素I型和腐植酸尿素II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53.2、756.9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1.3、1.4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1.97、11.60个百分点;与普通BB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897.7、894.0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0.5、0.6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11、9.7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连续 3年 ( 1999~ 2 0 0 0年 )大田试验 ,研究了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对冬小麦产量、氮效率〔包括 :氮素效率比 ( NER) ,氮吸收效率 ( NUp E)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效率 ( Nf UE)〕的影响。结果表明 ,钙镁磷肥复式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的生物量、籽粒和秸秆量均显著大于对照处理 ;氮素使用效率 ( NUE)和氮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和氮效率最高 ,其籽粒、秸秆、生物量平均值比普通尿素处理分别高 9.0 9%~15 .0 6 %、13.11%~ 14 .96 %、11.73%~ 14 .99% ,氮肥利用率高 15~ 16个百分点。在本试验条件下 ,相对于通常氮肥施用量 ( 15 0 kg N/hm2 ) ,少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氮肥用量增加 8% )对产量和氮效率 ( NE)没有显著影响 ;而大量增加氮肥施用量 (增加 2 0 % ) ,能明显增加小麦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腐植酸功能性肥料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以普通尿素为对照,在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次数条件下,探究腐植酸功能性肥料(腐植酸尿素)在太湖流域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在常熟推荐施氮量255 kg/hm~2情况下,腐植酸尿素分两次施用的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均高于普通尿素分两次和三次施用,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8.75%和5.06%,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了10.18%,但在高施氮量和低施氮量时,水稻产量低于相应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不显著;腐植酸尿素处理降低了稻田田面水铵氮浓度,从而降低氮素向大气(主要以氨挥发途径)和水体(主要指径流)迁移的风险。因此,腐植酸尿素在太湖流域高产水稻田上选择适宜施氮量255 kg/hm~2具有较好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控失尿素的施用方法,发现控失尿素在施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冬小麦为试验对象,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和施肥方式对冬小麦产量、氮素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不施氮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施肥方式相同时,控失尿素处理的冬小麦产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氮素施用量和肥料品种相同而施肥方式不同时,底施+追施的增产效果优于全底施的,处理间差异显著;控失尿素氮素施用量比普通尿素减少20%的条件下,冬小麦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与施用普通尿素的处理相比,施用控失尿素的处理不仅氮素利用率高,且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施用控失尿素可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腐植酸》2020,(1)
正采用培养试验方法研究腐植酸添加量(0、5%、10%、25%、50%、75%腐植酸)对土壤氮素转化及其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对比,(1)腐植酸可显著降低氨挥发量,各处理平均降低12.08%,且随着腐植酸添加量的增加对氨挥发的抑制作用增大;(2)培养前期,5%~50%添加量范围内腐植酸均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至5天时平均提高了35.13%,75%腐植酸添加量的土壤脲酶活性降低了13.23%,但培养后期(14天后)腐植酸处理均能提高土壤脲酶活性;(3)添加腐  相似文献   

9.
包膜控释氮肥对玉米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包膜控释氮肥在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控释氮肥由于其本身控制释放和缓慢释放的特点,能使耕作层土壤速效氮含量在玉米生育期内维持较高的水平,满足玉米生长对氮素的吸收需求,尤其能满足玉米中后期对养分高强度吸收的需求;显著提高玉米生长中后期植株体内氮素含量,加速氮磷钾向籽粒的转移,从而提高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玉米品质。同等和减半施氮量条件下,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腐植酸》2019,(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在复合肥(18-18-18)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风化煤和从该风化煤中碱提取的腐植酸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复合肥中添加腐植酸有利于冬小麦株高、地上鲜重、根重、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及产量的改善。添加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较对照平均提高7.3%。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搭配施用效果优于单一施用,尤以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比例为3∶7效果最佳,分别较单一添加风化煤和碱提腐植酸冬小麦产量提高了11.1%和5.6%。  相似文献   

11.
腐植酸尿素新型生产工艺及田间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干法反应生产腐植酸尿素及新型造粒工艺,并对其田间应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煤炭腐植酸与尿素在不加水或其他助剂的条件下,在特殊设计的反应器中直接进行络合反应,以干法制取腐植酸尿素。该工艺具有络合率高、含氮量高的优点;腐植酸尿素特殊造粒工艺,解决了腐植酸尿素造粒和烘干的难题,并可做到连续投料、出料,实现连续生产;产品外观圆润,具有光泽,整套工艺设计简捷,设备造价低。在蔬菜、果树和粮食等作物上的大量田间试验表明:与施用等氮量尿素相比,腐植酸尿素可使冬小麦增产8.1%~13.2%,夏玉米增产9.1%~15.7%,棉花增产6.2%~17.5%,蔬菜增产15.7%~29.7%,果树增产10.7%~14.2%。氮肥利用率比普通尿素提高了15%~19%。  相似文献   

12.
王希琳 《化肥工业》2001,28(6):22-22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根据国家“十五”规划发展纲要的要求 ,继长效碳铵后又开发出复合长效尿素。复合长效尿素是在普通尿素生产过程中添加脲酶抑制剂 (HQ)、氨稳定剂和硝化抑制剂 (DCD)形成共结晶的尿素新品种 ,外观为球形 ,粒径 0 .8~ 2 .5 ,颜色为棕褐色。与普通尿素相比 ,长效尿素肥效期由 45~ 6 0d延长到 1 0 0~ 1 2 0d ,氮素利用率由 3 4 %提高到 42 %。在等氮量施肥条件下可增产 1 0 %以上 ,在相同产量条件下可节约用肥 2 0 %~ 3 0 %。长效尿素可作基肥一次性施入 ,免去追肥工序 ,氮素的释放量与农作物需肥量基本同…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及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池栽方式,研究了腐植酸肥料对生姜土壤脲酶活性和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以及根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等量腐植酸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植株氮素吸收量和根茎产量;土壤脲酶活性前期降低、后期提高。与施用等量无机养分处理相比,施用腐植酸缓释肥料能显著提高生长后期土壤脲酶活性、土壤碱解氮含量和植株氮素吸收量,根茎产量提高9.17%。  相似文献   

14.
在驻马店市地力为中、低水平的砂姜黑土上进行冬小麦田间试验,研究控施尿素在小麦上一次性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点产量最高的为控释尿素A(一次性基施处理),达到7 500.4 kg/hm~2和8 145.1 kg/hm~2,与等氮量处理相比提高了180.1 kg/hm~2和224.9 kg/hm~2;在最佳施氮量的基础上减施20%的氮肥,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产量差异不显著,总体表现为不降低冬小麦产量,降低了施肥次数和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大区田间试验,以不施氮、传统氯素管理方式和优化氮素管理方式为对照,研究冬小麦施用包裹型缓/控释肥(包裹肥料)对产量、土壤无机氮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并对冬小麦施用包裹型缓/控释肥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氮素管理方式相比,优化氮素管理方式和包裹肥料处理在分别节省了78%和67%的氮肥的条件下,获得了和传统氮素管理方式相似的冬小麦子粒产量;采用氮素优化管理模式和施用包裹肥料显著降低了土壤无机氮残留和氮素表观损失,从而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与优化氮素管理方式相比,施用包裹肥料可一次性基施,省时省力,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腐植酸尿素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验证腐植酸尿素产品的应用效果,在广东惠州开展了水稻田间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较普通尿素平均增产10.4%;在施纯氮75和112.5 kg/hm~2水平下,腐植酸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在施纯氮75、112.5、150 kg/hm~2水平下,腐植酸氮肥表观利用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7、8.2、5.8个百分点和45.1%、34.3%、78.0%。  相似文献   

17.
腐植酸(折纯干基)∶氢氧化钾∶尿素∶自来水=1∶0.28∶0~0.56∶14(质量比),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水溶腐植酸提取率在76.9%~88.48%,尿素可以增加提取率11.58%,尿素反应的腐植酸络合酰胺态氮在1.08%~3.38%。尿素在0.04比例时,乙醇溶解物和离心后残渣中的酰胺态和铵态氮最少,尿素反应最彻底;尿素在0.16比例时,尿素参与反应的络合酰胺态氮最高;尿素在0.32比例时,是提取水溶腐植酸的最佳用量。尿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促进和腐植酸的反应,提高腐植酸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8.
为节约水资源、提高尿素利用率,以腐植酸钾、硅藻土、丙烯酸、尿素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腐植酸钾-尿素型吸水缓释材料。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进行表征。探究了其最佳合成条件,考察了其对自来水的吸收倍率及氮素释放率。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丙烯酸质量为10 g、腐植酸钾质量为2. 0 g、交联剂质量为0. 03 g、引发剂质量为0. 22 g、硅藻土质量为1. 0 g、反应温度为80℃、尿素质量为2. 0 g、丙烯酸中和度为65%,在此条件下其对自来水的吸收倍率达395倍,氮素24 h的缓释率为6. 04%。  相似文献   

19.
采用冬小麦进行盆栽试验,以树脂包膜尿素、硫加树脂包膜尿素、普通尿素一次性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基肥加追肥作对比,研究脲醛氮占总氮质量分数分别为30%、40%、50%和60%的脲醛掺混肥对土壤养分、小麦生长、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探明合理施用脲醛缓释肥的最优氮素配比。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一次性施肥以及普通尿素基肥加追肥相比,脲醛氮占总氮质量分数为30%、40%和50%的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能在灌浆期为小麦生长提供较高的磷素供应,提高小麦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脲醛氮占总氮质量分数40%和50%的处理较普通尿素处理增产4.28%~6.88%、增收551.7~796.2元/hm~2,较树脂包膜尿素和硫加树脂包膜尿素处理增产2.49%~5.88%、增收116.6~922.6元/hm~2;从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脲醛氮占总氮质量分数40%~50%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硫黄加树脂包膜尿素(SPCU)、树脂包膜尿素(PCU)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结果表明:氮素同等用量时控释尿素增产效果显著,分别比相对应的等氮量普通尿素(PU100%)增产7.3%、5.9%,N用量减少30%的SPCU70%、PCU70%处理产量分别比相对应的等氮量普通尿素(PU70%处理)增产10.2%、9.1%;控释尿素氮素用量比普通尿素氮素用量减少30%,不影响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