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热敏变色材料、微胶囊技术以及热敏变色纺织品的制造技术,并对微胶囊技术在热敏变色纺织品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光敏变色微胶囊的合成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成了一种螺环类光敏变色染料,产采用微胶囊技术将变色染料微囊化,大大提高了其耐疲性、抗氧化性以及对酸、碱、氧等化学环境的稳定性;探讨了芯材/壁材用量比、搅拌速度及成膜剂W的加料方式和速度对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的影响。应用测试证明,所制备的光敏变色微胶囊印花浆具有良好的耐疲劳性、皂洗牢度和日晒牢度。 相似文献
4.
热致变色材料制备及微胶囊包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热敏玫红TF-R1,(隐色染料)、双酚A(显色剂)和十六醇(溶剂)为原料,制备了有机类热致变色复配物,其最佳质量比m(热敏玫红TF-R1):m(双酚A):m(十六醇)为1:5:60.经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脲-甲醛[n(脲):n(甲醛)为2:3]预聚体(简称脲醛树脂).以脲醛树脂为壁材,热致变色复配物为囊芯,制备了微胶囊,并测试了微胶囊的结构、变色性能、耐溶剂及耐酸碱性等.结果表明:微胶囊化基本没有影响变色材料的变色性能,而且提高了其耐溶剂性和耐酸碱性,从而扩大了变色材料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6.
为探索胆固醇类液晶在热致变色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采用三羟甲基三聚氰胺为壁材,胆固醇油醇碳酸酯和胆固醇壬酸酯的混合物为芯材,利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胆固醇液晶微胶囊。对制备得到液晶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特征、热学性能以及热致变色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乳化速度为6 000r/min、芯壁质量比为3:2、微胶囊包覆时反应溶液pH值为4.0的条件下,制备的液晶微胶囊粒径分布在10μm左右,微胶囊具有致密的壳结构、表面光滑的球形形态,以及良好的热致变色性能;它可在34.4 ~38.0 ℃的温度区间内,依次显示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变化;其变色温度与人体体温接近,适合用于热致变色织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9.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4,(14):192-192
正变色镜片,也被称为感光镜片,根据光色互变可逆反应原理,在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下可迅速变暗,完全吸收紫外线,对可见光呈中性吸收;回到暗处,能快速恢复无色透明。让原本透明无色的的镜片,遇上强光照射,就会变成有色镜片,可以防护眼睛,所以是适合于室内室外同时使用。变色镜片主要用于露天野外、雪地、室内强光源工作场所,防止阳光、紫外光、眩光对眼的伤害。变色镜片颜色也多样,如何选择呢? 相似文献
10.
<正>生物界的变色龙能够在不同环境下变幻出五彩缤纷的颜色,如今,一种如变色龙般敏感的材料,已由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材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热敏变色材料色谱范围窄、颜色变化单一的问题,以使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的热敏变色微胶囊为基础模板,将其分别与制备的红、黄色微胶囊进行拼色实验。通过减法混色原理,不同颜色的微胶囊混合后会呈现出另一种颜色,达到了色谱拓展的目的。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红外光谱仪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和结构,测试了拼色样品的色差、反射率、K/S值。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以甲醛-三聚氰胺树脂为壁材、三芳甲烷类基础变色体系为芯材的热敏变色微胶囊;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微胶囊混合体系的颜色也发生显著变化,实现了在不同色调之间的可逆变化,拓展了热敏变色微胶囊的变色色谱范围。 相似文献
12.
13.
<正> 前言 颜色对许多商品来说是衡量商品价值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场上的任何商品,首先映入眼底的信号是商品的色泽,色好就使人产生喜欢和愉快的感觉,从而促使产生购买的欲望。同样,以食品感官鉴别标准的色香味三要素来说,也是首先以颜色来判断食品的优劣。消费者总是喜爱色好味美的食品。为此,要求食品加工时想法尽可能地保持食品应有的鲜艳色泽。 新鲜的食品如果蔬,鱼肉和加工贮藏的果蔬;鱼肉之颜色是截然不同的,不可能以 相似文献
14.
15.
智能纺织品中的微胶囊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微胶囊包覆香料和抗菌驱虫剂、相变材料、温敏和热敏变色剂而制备缓释智能纺织品、相变调温智能纺织品、变色智能纺织品,并对此三种智能纺织品的作用机理、分类和制备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7.
正1、色彩斑斓的织物纺织新产品的开发,也主要是在传统印花的基础上增加了多种新颖印花工艺,其中有不少工艺使用了染料微胶囊技术,如多色多点印花、转移印花和静电印花等。在圆网印花中已经使用微胶囊化染料,这项技术的使用能产生有趣的印花效果。Hayashi开发了可以在聚酯、棉、聚酰胺和毛纤维上形成双面彩色织物微胶囊印花技术,即多色多点印 相似文献
18.
以溴百里酚蓝(BTB)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制备了一种酸碱变色纺织品.在环境由酸性向碱性变化的过程中,吸收光谱及Lab值表明BTB溶液与染色织物存在由黄至绿再到蓝的变化.红外光谱表明,其变色机理是分子的异构化;色牢度测试结果表明,BTB分子与织物间亲和力较弱,色牢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温度刺激响应变色微胶囊变色温度区间大和变色滞后严重的问题,将带有酰胺基团的荧烷染料与十六醇均匀混合,制备了快速响应二元温感变色复配物;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并通过丝网印花技术将微胶囊整理到织物上制备了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分析了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表观形貌、粒径、核壳结构、热学性能和芯材负载量;研究了智能纺织品的形貌特征和变色性能。结果表明:高灵敏温感变色微胶囊的粒径为1 μm,芯材负载量约为65%,耐热稳定性较好;制备的高灵敏温感变色智能纺织品颜色鲜艳,变色区间为40~42 ℃,升温与降温过程的变色滞后小于1 ℃,变色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胶囊技术进行纺织品的可逆变色材料加工,系通过微胶囊技术将显色体与显色剂、溶剂等物质一起包覆于囊心内,而微胶囊的囊壁起到了隔离外界环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变色材料的耐疲劳性和稳定性,进而延长了纺织品的使用寿命。概述了变色微胶囊的制备技术及其在纺织品中的应用,主要有光致变色、热致变色两大类微胶囊,并对变色微胶囊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