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调驱剂的应用性能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预交联聚合物微凝胶是一种介于聚合物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之间的新型调驱剂,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通过调节反相剂种类和用量,可控制其吸水溶胀过程。该调驱剂为具有较高化学稳定性的微米级软性颗粒,兼备“变形虫”特征。本体凝胶和预交联凝胶颗粒不能进入多孔介质,但在油携带下,未溶胀的微凝胶(粒径为5~13μm)能进入渗透率为0.4~10D的多孔介质;溶胀后微凝胶的粒径可达20~60μm,其运移能力与多孔介质的孔喉直径和颗粒的变形特征等有关。这种调驱剂可大幅度调整油藏的渗透率并具有较高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图5表1参8  相似文献   

2.
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南油田双河北Ⅱ4-5块已完成聚合物和微凝胶驱的现状,提出了对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微凝胶驱优化组合进行组合驱提高其原油采收率的观点。并在数模优化组合驱段塞构成的基础上,对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与人造岩心进行了驱油实验。实验表明在双河北Ⅱ4-5块聚合物驱后实施组合驱提高原油采收率不仅可行,而且采收率(天然岩心)达13%。在最佳注入速度(14.2m/d)下,采收率高达15.7%。其驱油机理是调堵提高波及系数和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而提高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3.
采用树脂胶结非均质岩心开展堵调驱组合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的"堵+调+驱"组合段塞注入方式相比单一段塞注入效果更好,采出程度比水驱提高34.78%.该技术可协同发挥聚合物凝胶封堵水窜通道,调整吸水剖面,微球深部液流转向,表面活性剂提高驱油效率的作用,从而大幅提高采收率.B油田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非均质油层聚合物驱后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进一步提高剩余油采收率机理及驱油效果,设计了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质微观玻璃刻蚀网络模型驱油实验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未波及到的低渗透区及高渗透区的边角区域,聚合物波及孔道中的剩余油主要以油膜和油珠的形式存在。B-PPG颗粒在不同孔径的孔道以阻塞—变形方式运移,致使驱替液不断发生转向,从而提高波及系数;B-PPG颗粒能有效地改善油层的非均质性,并有利于解决聚合物驱后水窜问题,可视化平板夹砂模型驱油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1.7%。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中,注聚合物段塞调驱效果有限,转注B-PPG颗粒悬浮液段塞后可有效地改善非均质油层吸水剖面,使低渗透油层得以开发,非均质平行双填砂管调驱实验较聚合物驱可提高采收率为22.9%。  相似文献   

5.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油技术提高原油采收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复配的优势在于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证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能采出部分剩余油,并大幅度提高采油采收率。文章讨论ASP驱油技术的工作原理,先导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7.
根据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需要,筛选了多元调驱体系的凝胶颗粒类型、交联剂最优浓度和洗油剂最优浓度,分别考察了单元注入体系(50 mg/L或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二元注入体系(100 mg/L交联剂+2000 mg/L阳离子凝胶微球,注入体积1 PV)和三元注入体系(0.4 PV×2000mg/L阳离子凝胶微球+0.3 PV×100 mg/L交联剂+0.4 PV×2000 mg/L高效洗油剂)的调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二元注入体系转水驱突破压力为3 MPa左右,而且压力整体波动范围和波动幅度都明显高出单元注入体系的,这说明二元注入体系调剖效果比单元注入体系的好;在水驱采收率39.65%、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8.38%的基础上,三元注入体系提高采收率22.82%;水驱和聚合物驱阶段注入压力较低,凝胶微球注入后压力迅速上升,交联剂的注入保持了压力,高效洗油剂驱使压力进一步上升,转后续水驱后压力下降并稳定在2 MPa左右;与二元注入体系相比,三元注入体系的后续水驱压力明显降低,这保证了在不影响调驱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后续水驱压力,因此多元注入体系具有更好的实际应用价值。图5表3参9  相似文献   

8.
在示踪剂监测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了预交颗粒凝胶的颗粒粒径,用量及膨胀倍数。对预交联颗粒凝胶的垂向调剖,微观驱油和改善平面波及系数等方面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文10块应用调驱后,该块累计增油4145.6t,降水95500m^3,平均有效期323d,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应用微观仿真模型驱油技术,模拟大孔道油藏,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的微观分布规律。讨论了注聚驱油后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方法、分布规律;对注聚后油藏的增产挖潜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单填砂长管驱油,提高采收率达15%;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平面模型调驱结合驱油,提高采收率为2.4%左右;用预交联凝胶颗粒进行三并联调驱,提高采收率达1.5%。并且投入产出比达1:45,可以考虑现场施工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和凝胶进行复配,制得复合驱体系。进行了复合驱驱油实验,同时还对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以及复合驱体系注入速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再进行复合驱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高渗复合驱体系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为12.51%-15.66%;低渗复合驱体系也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提高采收率为7.08%-13.06%,提高采收率值均大于聚合物驱的提高采收率值。确定了复合驱体系最佳注入速度,为0.5mL/min。复合驱体系中凝胶的存在,可提高后续水驱的波及系数,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纳米微球调驱技术目前在海上油田已经大范围推广使用。但针对具有高渗透条带和大孔道的油藏,单一纳米微球驱仍难以取得较好的封堵能力,需要与传统聚合物凝胶类调剖技术配合使用。根据矿场实际情况,开展了不同调驱剂类型,组合驱方式和纳米微球后续聚合物凝胶驱三类矿场比较容易实现的组合调驱工艺驱油效果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纳米微球与传统聚合物凝胶类调驱剂搭配使用,可有效提高油藏整体的驱油效率和波及体积,达到更为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相渗逐步发生变化,油井含水上升速度不断加快,水驱油效率降低。为延缓含水上升速度,提高最终采收率,开展了以调剖和驱油技术相结合的组合调驱技术研究。并针对组合调驱技术及其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室内模拟实验,探索出适合采油三厂提高最终采收率的有效方法,改善低渗透油藏的水驱开发效果。通过对油藏的精细描述,优化选井,在五里湾一区开展了三口水井的现场试验,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唐善法  薛汶举 《油田化学》2015,32(4):520-540
通过泡沫综合性能评价及油水界面张力测试,优选了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体系,优化了注入参数,对比了泡沫驱、聚合物驱、低交联聚合物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效果,并模拟现场油田进行了聚合物驱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后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驱实验。优选的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体系配方为:0.3%复合起泡剂(椰油酰胺甜菜碱DK+烷基醇胺PM(5∶1))+0.1%稳泡剂PA(天然高分子衍生物),该体系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0.0531 m N/m,泡沫综合指数Fq为10312.5 m L·min;最佳气液比为1.5∶1,注入方式为共混注入,注入速度72 m L/h。驱油实验表明,该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驱体系的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11.4%)优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9.61%)、低交联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7.13%)、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6.37%);在模拟该油田水驱(采出程度36%)、聚合物驱(采出程度45%)及二元复合驱(采出程度47%)后,低界面张力氮气泡沫驱仍可提高采收率10.8%。  相似文献   

14.
对于存在大型窜流通道的强非均质性油藏,单独实施聚驱易造成聚合物的无效驱替,因此需要在聚驱前实施调剖。文章利用三层非均质岩心模拟具有大型窜流通道的强非均质油藏,采用改性淀粉强胶开展聚驱前调剖的室内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剖,后续聚驱阶段比单独聚驱采收率增幅更大,而总采收率可以增加30%以上;调剖剂段塞越接近油水前缘,后续流体波及体积越大,而段塞超过油水前缘以后,后续驱替液的波及范围基本相同,因此将调剖剂段塞"定位"在油水前缘,就可以实现最佳的封堵效果;调剖时机不同,油水前缘的位置不同,可以通过调整后续顶替段塞的大小来实现调剖剂段塞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5.
通过聚合物及泡沫在石英砂模型中形成的封堵能力比较、聚合物与泡沫体系驱油能力比较及聚合物驱后泡沫驱油试验,证明泡沫驱在多孔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封堵调剖能力,并且在油藏中能够选择性封堵高渗层,对聚合物驱后未能波及的低渗层具有良好的驱油能力,是聚合物驱后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从试验可以看出,泡沫体系的阻力因子是聚合物的数倍以上。表观粘度大,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能力,其注采压差明显高于同浓度聚合物溶液。试验证明,聚合物驱后单一聚合物的二次注入效果较差,经济风险大,而强化泡沫的多次注入效果良好,累计段塞达到1PV时提高采收率高达34%;在聚合物驱后残余油含量较低且剩余油分布不均匀的条件下,仍然能够较大幅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幅度达10%,特别是对于低渗层提高采收率的能力明显优于聚合物。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驱后提高原油采收率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物驱是三次采油的一种方式,从机理上说它本身就具有调剖作用,注聚结束后的后续水驱可将聚合物推向地层深部,具有深部调剖的作用。但是,地层大孔道的存在,使得后续注入水与聚合物一起沿大孔道产出,聚合物驱的作用没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聚合物驱后仍有大约50%的地质储量留在地下,所以聚合物驱不应是油藏开发的最后阶段。文中通过研究聚合物驱后油层物性的变化特点,及对国内外油田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与室内实验结果的调研、分析和评价,结合目前现有的技术储备及攻关技术,筛选出聚合物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底水油藏油水接触面较大、优势通道发育、生产井见水过快导致产量急剧下降的难题,采用底水油藏可视化物理模型及驱替实验系统,设计交联聚合物侧向调驱实验方案,以采收率增值为评价指标,对侧向调驱施工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交联聚合物注入量为0.3 PV时,单位体积侧向驱采收率增值达到133.93%;注入时机为含水率低于50%时,交联聚合物在油水界面处展布效果好,采收率增值高达55.17%。采用水平井注/水平井采方式,交联聚合物在油水界面处形成隔板半径更大,侧向驱采收率增幅40.18%;油水厚度比从0.5增大至2.0,交联聚合物的隔板作用越显著,采收率增值从26.86%增加至49.67%。研究证实了底水油藏应用侧向调驱的技术可行性及潜力,为底水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蒸汽驱过程中发生的蒸汽超覆和汽窜问题,以磺酸盐表面活性剂 ZAS、聚醚磺酸盐表面活性剂ZCP-1 和改性纳米硅颗粒 NS 复配研制了配方为 0.5% ZAS/ZCP-1(复配比 3∶1)+1.0% NS 的三相泡沫调驱体系,并通过实验评价该体系的泡沫性能、耐温性能、封堵性能和驱油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三相泡沫体系的泡沫性能优异,常温下泡沫体积为680 m L、析液半衰期为26.67 min、泡沫半衰期为12 h,300 ℃热老化处理后性能稳定;该三相泡沫体系在300 ℃高温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且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能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层,对不同渗透率(1000×10-3~4000×10-3μm~2)填砂管的阻力因子均大于30,阻力因子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在渗透率级差为1∶2的非均质条件下可有效改善吸汽剖面,大幅提高低渗模型采收率,综合采收率可提高17.93%,具有良好的提高蒸汽驱采收率潜力。  相似文献   

19.
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而且经济上不适合于热采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化学驱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技术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聚合物驱,碱驱,碱/表面活性剂驱.综述了各种方法提高普通稠油采收率的研究现状和机理研究进展,并指出了不同方法存在的问题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潜山裂缝双重介质油藏水驱至高含水期后,实施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海上A油田为研究对象,依据相似准则设计双重介质油藏物理模型,在该类型油藏条件下开展优化注水后,进行氮气驱、气水交替驱、凝胶颗粒驱及表面活性剂驱等实验,并进行不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氮气驱主要依靠气液密度差异驱替油藏顶部剩余油,采收率提高0.4~2.1百分点,采收率提高幅度主要取决于生产井垂向位置;气水交替驱能够控制氮气段塞前缘的稳定性,从而削弱气窜流现象,采收率提高2.0~5.2百分点;凝胶颗粒驱可以较好地改善裂缝系统的非均质性,扩大注入水的波及范围,采收率提高1.2~3.7百分点;表面活性剂驱通过清洗宏观裂缝表面的剩余油提高采收率,后续配合焖井一段时间,可促进基质微裂缝的自发渗吸作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采收率提高2.5~4.3百分点。本研究首次分析了三维大尺度双重介质油藏高压物理模型三次采油开发特征,并深化了双重介质油藏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为现场方案设计及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