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韩曙光  陈舒婷  胡觉亮 《纺织学报》2021,42(10):163-171
为探究新零售模式与传统双渠道模式的异同,帮助传统服装企业的新零售模式转型,基于效用理论并结合服装特性,分别设计双渠道模式和新零售模式的服装消费者效用函数,定量刻画服装消费者需求和服装零售商利润模型。通过数值算例,探讨线上信任程度、线下体验服务水平以及“线上订购,线下取货”(BOPS)不便利程度对渠道整合转型的作用以及对服装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上信任程度达到一定阈值时,双渠道模式下的服装企业实行线上线下同价策略更为有利;新零售模式下,BOPS不便利程度对服装零售商利润影响最大,线上信任程度对服装零售商利润影响最小;新零售模式的施行将大幅提升服装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2.
金鹏  薛哲彬  戈垚 《纺织学报》2020,41(11):143-149
针对现有矿工服舒适性与安全性不足等问题,从服装材料、结构以及功能模块等方面提出改良设计。从抗静电、阻燃等角度出发,选用银纤维混纺面料作为新型矿工服的主要材料。基于人体工学对影响穿着舒适性的服装部位进行重新设计。并从井下工作安全性需求出发,在矿工服右前胸位置加入瓦斯监测及警示模块。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模拟井下高温高湿(温度为35 ℃,湿度为70%)环境,在七分制主观评价中该新型矿工服比传统矿工服高1.32分,且皮肤表面平均温度上升速度更慢;同时其配备的瓦斯监测系统可实时移动测量井下瓦斯浓度,可改善井下工作人员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全面了解现役交警制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为制服系统的改进提出方向,采取主观评价问卷的方法,从交通警察的实际工作场合与需求出发,采集被调查交警的基本信息,评价制服系统的活动工效性、服用舒适性,并从安全防护角度对交警制服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役交警制服的衣领、裆部、腰部与腋下的活动工效性满意度低,交警对夏季制服的热湿舒适性满意度低;在安全防护性方面,当前制服系统的反光安全性能亟待提高。研究建议:应结合工效性评价来改善制服关键部位设计,如夏季执勤服增加手臂覆盖面积,提高排汗透气性;冬季执勤服需针对面部、耳部、颈部等裸露部位进行防护;而对诸如城市噪音、汽车尾气等复杂外部环境的安全防护功能需借助相关服装配件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分析我国电力行业安全防护服的发展现状、相关标准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电力行业安全防护服的分类,包括防电弧工作服、带电作业屏蔽服、高压静电防护服、焊接服和高可视警示服等;从防护意识、防护性能和防护标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电力行业安全防护服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我国应在防护服的功能性、舒适性、外观、款式等方面加强研发,并尽快制定相关标准,为电力行业人员提供可靠的安全防护。  相似文献   

5.
为增加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的蓄热调温功能,在保障其热防护性能前提下,引入微胶囊相变材料(MPCM)。选取3种相变温度(37、43和49℃)、2种放置位置和4种相变材料用量(分别为多层织物质量的30%、45%、60%和100%),通过缝制法制备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并将其与多层织物结合制备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采用改进的热防护性能测试仪及皮肤模拟传感器,动态化研究不同因素对消防服用多层织物系统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变温度为43℃、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放置在隔热层与舒适层之间,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最好;随着MPCM用量增加,多层织物系统的热防护性能提升,但考虑到成本及服装的热湿舒适性等因素,MPCM用量为多层织物质量的45%时最佳,此时多层织物系统的二级烧伤时间可达257.13 s,相比未添加蓄热调温热防护材料的多层织物系统热防护性能提高了148.22%。研究为开发兼具热防护性能与蓄热调温功能的高性能热防护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毛纺科技》2021,49(4)
针对老人易摔倒造成损伤的问题,设计一款具有防摔检测的智能服装。运用归纳概括、试验检测等研究方法对老年人的穿着特性及防摔检测方法进行剖析与研究。根据动作幅度的大小提出不同的摔倒检测算法:基于固定阈值的加速度检测改进算法以及使用姿态信息和关节运动角度信息的多特征机器学习算法,并通过模拟老人日常行为进行多次实验得出数据。服装本体的设计从结构设计、面料选取、色彩选择、硬件与服装的结合等方面入手,在满足相应防摔倒功能的同时,改善服装穿着舒适度及满足老人的心理安全感。通过实验,该智能服装对快跑及下蹲动作的识别准确率达到100%;对前侧摔倒及侧面摔倒的准确率分别为98.7%和97.2%,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柯莹  张向辉 《纺织导报》2016,(11):122-123
电加热服是目前应用较多且技术比较成熟的一种智能加热服装。本文阐述了电加热服的主要结构:发热系统、温度监测系统、电源、用户界面;从面料电热性能测试、服装热防护性能测试、服装舒适性能测试3个方面综述了电加热服的性能评价方法;最后针对电加热服在结构和性能评价方面的不足,展望了电加热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面料、化学物质、结构设计和工艺方面分析了影响婴幼儿服装安全性的因素,并从安全、健康、舒适角度出发,介绍了几种婴幼儿安全防护产品。最后,分析了婴幼儿服装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国内外智能化安全服装研究原型和网络技术研究案例,明确多功能户外骑行服装的设计原则。基于户外骑行服装需求的调研结果,分析骑行服的设计要素,包括骑行服面料选择、骑行服缝制要求。从面料、智能元件、款式结构和色彩搭配角度进行基于姿势控制LED的荧光骑行服设计,并进行视觉效果有效性主观评价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姿势控制LED灯组元件的灵敏度,以及LED灯组与荧光面料组合视觉警示的协调功能,为此类服装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许星 《纺织报告》2024,(1):45-48
为提升电力抢险工人抢险服的防护功能,文章从用户工作环境、运动状态、面料功能、服装款式以及用户的主观需求出发,提出功能服装设计方法,针对功能服装的穿着舒适度、防护功能性和美观性设计提供解决思路,为同类型产品的设计思路提供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助力我国功能性装备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诗萍  陈旻  魏岑  王富军  王璐 《纺织学报》2020,41(8):179-187
为深入了解医用防护服的研究现状,从医学需求出发,分析了经“三拒一抗”功能整理的纺粘-熔喷-纺粘(SMS)复合材料防护服、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防护服、闪蒸法非织造布防护服以及正压生物防护服的使用场合、设计制备技术、结构功效特点以及防护机制。研究认为:SMS复合材料的舒适性较好,微孔薄膜/非织造布复合材料的防护性较好,而闪蒸法材料的综合性能优异,在舒适性和防护性之间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医用防护服关键制备技术在于高性能聚四氟乙烯膜的规模化生产以及闪蒸工艺国产化技术的突破,同时,纳米技术可为新型材料的研制提供新的思路;正压生物防护服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功能通用化、监控自动化和使用信息化。  相似文献   

12.
The special clothing ensembles firefighters wear should provide not only thermal protective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The comfort property of protective clothing has great influence on work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inner clothing was designed to combine with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in order to create different clothing ensembles. Two separate wear trials were carried out under the temperatures of 28°C (warm) and 15°C (cool), respectively; cardiopulmonary indexes,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under clothing microclimate and subjective sensations were evaluated. Thes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analysed to differentiate clothing ensembles’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properti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inner clothing items, combined with the firefighters’ protective clothing, on the overall comfort level of the clothing ensembles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hermal, moisture and clingy sensations of various clothing ensembles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28°C (warm), 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ignificant under the temperature of 15°C (cool), except for clingy sensation. Combined with the same firefighter clothin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hermal- and moisture-related comfort properties, but the differences in clingy sensation were significant. The clothing ensembles with polyester inner clothing were not very good for providing thermal and moisture comfort. The clingy comfort of clothing ensembles with linen inner clothing was better than those with cotton or polyester inner clothing.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消防服具有良好的热防护性能和较好的热湿舒适性能,选取7种消防服用外层织物为研究对象,测试了织物热防护性能及舒适性能相关指标,分析了织物原料及性能参数等因素对热防护性能与舒适性能的影响,并阐述其影响规律;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综合评价织物热防护性能与舒适性能。结果表明:织物的热防护性能与其原料组成、织物厚度及紧度相关,舒适性能主要与织物密度、紧度以及织物厚度、面密度有关;在测试的7 种织物中芳纶防静电防护织物的综合性能最佳,而腈纶/ 棉混纺防护织物的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医护人员长时间穿着医用防护服工作导致体感闷热潮湿、疲劳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设计真人穿着试验,分析人体的热生理和主观感觉参数,从医用防护服的热湿性能角度分析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搭配短袖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好,搭配长袖厚款套装的防护服热湿舒适性最差;穿着不同热湿性能的防护服在进行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对人体疲劳度的影响不同,穿着防护服在静坐状态下,人体疲劳程度差异较小;在低、中、高强度运动和恢复状态下,防护服热湿舒适性越差,人体疲劳程度越深;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能量代谢当量参数与主观疲劳感呈显著相关性,通过回归分析得到疲劳感与心率的模型,心率可以反映人体的疲劳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适宜的服装宽松量,提升透气型核生化(NBC)防护服的热湿舒适性,设计了穿着实验。在温、湿度可控制的气候室内,借助出汗暖体假人和三维扫描技术,观察常温、静止状态下5套不同松量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探讨衣下空气层对NBC防护服热阻和湿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衣下空气层体积与平均厚度的增量变化相似,不同松量服装的衣下空气层对服装总热阻和总湿阻有显著影响;随着透气型NBC防护服松量的增大,服装总热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服装总湿阻随着衣下空气层的增加呈现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方法,以满足人体热舒适性及提高加热效率为原则,选用市场上已有的服装加热装置,采用暖体假人着装测试,在环境温度为-11.8 ℃,假人静止站立条件下,探究加热装置与防寒服系统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加热装置适宜放置在前胸、肩部、腹部、前臂和小腿等5个部位,且均为防寒服内胆的里料外侧,并推荐加热温度范围在腹部37~40 ℃、肩部40~44 ℃、前胸44~49 ℃、前臂和小腿49 ℃以上时,能够更好地发挥其加热效用,满足人体的热舒适性;另外,隔热值越高的服装,其搭配加热装置后的加热效果越好,研究结果为加热服热功能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柳洋  夏兆鹏  王亮  范杰  曾强  刘雍 《纺织学报》2021,42(9):195-202
后疫情时代,为了给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科研攻关和标准制定提供指导,在阐述医用防护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的生产流程、原材料和使用情况等进行总结;同时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医用防护服的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分类使用、可重复、弃后可降解、安全舒适和智能化等方面。最后,从应用场景出发,针对当前医用防护服研究、生产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尽快对医用防护服的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理进行分类,完善相关标准,提高战略储备,增强舒适性和穿着心理性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郑晴  王昭杰  王鸿博  王敏  柯莹 《纺织学报》2021,42(7):158-163
为提高电动自行车骑行时的热舒适感和腿部灵活性,应用高性能的材料,采取分体式款式和多开口结构,设计开发了新型电动自行车骑行防寒服。基于真人着装实验,将新型防寒服与一款现有防风衣进行对比,首先在5 ℃和50%相对湿度的冷环境中通过皮肤温度测量和主观感受评价测试服装的保暖性,其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服装的工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在骑行过程中,穿着新型防寒服的平均皮肤温度显著高于防风衣,主观热感和热舒适感较防风衣有明显改善;新型防寒服的裤装设计会影响穿脱便捷性,但显著提高了腿部运动灵活性,更适用于具有脚踏功能的电动自行车骑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差、功能单一等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了具有辐射降温功能的二氧化硅/聚偏氟乙烯(SiO2/PVDF)纳米纤维,采用热压法将SiO2/PVDF纳米纤维与非织造布制成新型防护服面料(SiO2/PVDF-NWF).测试了SiO2/PVDF纳米纤维的结构和红外光透过率,以及新型防护服面料的穿着舒适...  相似文献   

20.
为维持户外活动人体热舒适性,研发一种保暖性能可调的防寒服装,以满足人体在不同活动量或环境温度变化情况下对服装保暖性能的需求,评价了一件充气服装的保暖性能,通过“Newton”出汗暖体假人实验测试了充气服装在4种充气量和3种风速下的上身总热阻和局部热阻。实验结果表明:充气状态下胸部、腹部和背部的局部热阻以及上身总热阻显著大于未充气状态,但是充气量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充气服装局部热阻和上身总热阻均随着风速的增加显著降低,不同充气量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充气服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动态调节服装的保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