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介绍了用计算机数据采集技术对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数字化测试的方法,测试了槽针经编机在一个成圈过程以及不同送经量下经纱的动态张力,探讨了经编机编织过程中经纱张力大小及其波动与送经量的关系,对改造送经机构以及张力补偿装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改善具有低延伸与低拉伸强力特性的短纤纱原料在高速经编机上高断头率及低编织效率的生产现状,基于特里科型高速经编机经纱张力波动规律与单横列内纱线消耗规律的分析,对比消极式张力杆补偿技术原理,提出一种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机构及控制方案,并搭建纱线动态张力高频测试系统,对比分析不同技术方案补偿下的经纱张力变化。结果表明:自适应式经纱动态张力积极调控方案能主动补偿成圈机件瞬时耗纱量与供纱量之间的差异,相比于消极式张力补偿方案,其张力峰值最大可削减51.2%,可显著降低纱线的动态张力峰值、断头率,并提高短纤纱高速经编的生产效率,是一种有效的经纱动态张力调控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
孙帅  缪旭红  张琦  王瑾 《纺织学报》2020,41(3):51-55
为更好地控制高速经编生产中的纱线张力,以HKS2-SE型高速经编机为实验平台,测量其在1 000~4 000 r/min时的纱线张力,并借助纱线张力的最大值、平均值及标准差对纱线张力水平进行评价,使用单周期纱线动态张力曲线、概率密度曲线、偏度与峰度对纱线张力分布、波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机速的提高,纱线张力的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逐渐降低,各纱线之间的张力差异逐渐下降,纱线整体织造张力水平降低,同时单个成圈周期张力主波峰的高度降低,纱线张力波动减弱;而机速过高或过低,纱线张力波动均有增大的趋势,机速在2 500~3 500 r/min时,张力分布曲线平均值附近数据分布较集中,纱线张力波动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基于闭环控制的经编电子送经系统结构的基础上,文章主要研究了闭环送经控制系统在经编机启停过程中主轴转速的变化对经轴送经的影响,并对送经系统在启停过程中的经轴滞后于主轴运动和经纱张力变化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根据测得的经编机启停过程中经轴电机响应性能和送经张力变化规律,设计了一种经编机启停过程中的送经补偿方法,可显著提高经编机启停过程中送经张力的平稳性,进而改善经编产品品质。  相似文献   

5.
织机目标送经量的求取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国内大多数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采用传统PID控制,难以达到较好控制效果的缺陷,提出织机目标送经量的概念,设计了一种获取织机目标送经量的算法,并给出它的应用实例。这种算法通过纱线voigt模型判定出织造过程中属于复杂花型织造的部分,然后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出张力曲线并求取织机目标送经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求得的织机目标送经量是比较准确的,应用实例的控制效果和动态性能都明显优于传统PID控制。  相似文献   

6.
王文进  蒋高明 《纺织学报》2007,28(9):110-113
为了开发和优化经编多速电子送经系统,最大程度提高经编设备的产品适应性和经编产品质量,对经编机多速电子送经系统的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阐述了经轴电机根据主轴速度、外周长的变化在不同速度之间切换的过程;在分析控制过程的基础上,对多速电子送经系统的控制算法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主轴转速、工艺要求的送经量算出了电机转速的操作值。经过实际织造证明,该系统的送经误差可控制在±1%以内,保证准确地实现送经。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7,(6)
针对实际纱线张力测试过程的难度及复杂性,以织机系统纱线张力成因为导引,分析了送经-卷取机构的组成和运动机理。借助数字化样机和3D打印技术,设计了一种送经-开口-卷取机构简化模型。通过压力传感器、单片机及C语言编程设计开发了纱线张力闭环反馈控制模块,利用PWM波脉宽调制方式对送经-卷取电机进行驱动和调速,使纱线张力在允许范围内保持动态稳定。搭建形成了一套可实现动态纱线张力模拟、检测与控制的试验平台,通过纱线张力数据采集与实时调节,验证了传动机构和控制系统的可行性。为纱线张力测试技术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徐云龙  夏风林 《纺织学报》2019,40(6):106-110
为更好地控制双针床经编机成圈过程中纱线张力的波动,以RDJ4/2 EL型双针床经编机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运转角度下的纱线需求量和纱线张力的波动曲线。通过分析导纱针-织针处的瞬时需纱量和梳栉-导纱针的瞬时需纱量发现,相比导纱针-织针处的瞬时需纱量,梳栉-织针瞬时需纱量的波动程度增加了231.5%;分析整体瞬时需纱量和纱线张力的波动趋势发现,纱线张力和梳栉-织针瞬时需纱量具有相似的增区间和减区间,极值存在的角度区间也很接近。研究结果表明:梳栉整体的摆动增加了需纱量的波动范围,是影响瞬时需纱量和纱线张力波动规律的最主要因素,严重降低了纱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电子送经高速经编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子送经高速经编机是国外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经编设备,与普通高速经编机相比,具有很大优越性.采用计算机控制数字伺服系统,送经精度高,织物成圈均匀,可随意调节送经量,工艺设计方便,产品开发迅速,目前国外已基本上用电子送经装置代替了机械送经装置。本文主要介绍电子送经高速经编机的控制原理、控制算法及其系统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胡瑜  刘行  缪旭红 《纺织学报》2018,39(2):68-72
针对目前高频张力测试系统得到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评价方法欠缺的现象,提出用概率密度曲线和峰度、偏度来评价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的整体波动情况。为检验所提出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利用高频张力测试系统采集5种不同机速下30 s内的经编纱线张力数据,用概率密度曲线和峰度、偏度对张力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5种机速下的经编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度均小于0,偏度均大于0,且随着测试机速的增加,峰度和偏度值均不断减小,结合概率密度曲线分析得出,随着测试机速的增加,纱线张力波动不断减小,张力更加均衡,这与实际织造情况一致,从而验证此评价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康文淼 《丝绸》1990,(6):18-19
分析了丝织机送经机构的张力反馈系统,提出经丝静态张力的分析模式,并通过实例计算,获得经丝静态张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为减少由开、停机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引起的经编停车横条织疵,通过实验测试经编机电子送经系统在开、停机过程中主轴与经轴电动机的运动曲线。分析认为:开、停机过程中送经系统经轴电机滞后于主轴运动,开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升高而减小,滞后角度逐步增大;停机时滞后时间随着主轴转速的降低而变化不大,滞后角减小,引起经纱张力呈现“正常→偏松状态下的松、紧变化→较紧状态下的松、紧变化→正常”的波动。同时,还对主控制器性能、系统控制程序、伺服控制模式、送经伺服性能、伺服参数设置和主轴编码器等影响经编送经系统滞后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理想状态的经纱张力,通过改变张力弹簧的规格及其安装密度,对织造过程中的纱线动态张力进行测试,探讨不同补偿作用下的经纱张力波动规律,进而研究补偿装置的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张力补偿装置的使用可补偿纱线张力波动,并且随着补偿装置弹性系数的增大,纱线动态张力的峰值增大;纱线张力波动过大会导致断纱,影响生产效率;弹性系数并非越小越合适,较小的纱线张力会导致纱线张力波动加剧,易产生垫纱困难,导致布面产生漏针等疵点,理想补偿装置的弹性系数应当存在一个合适的范围。  相似文献   

14.
针对经纱卷绕过程中半径变化导致张力和速度时变和非线性扰动等特性,以及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精度和动态性能产生的严重影响,提出一种经纱张力速度分散控制策略。首先,建立送经辊精确数学模型。然后,将张力调节解耦为张力速度协调控制,再给出送经辊参考速度算法,并且与前馈补偿算法、PID控制算法有机结合,构成了送经辊张力控制系统。以经纱张力为控制对象,对传统分散PI控制方法和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地抑制卷绕直径变化对张力的影响,且具有精度高、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和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纱线张力相关研究的意义以及现状,对现有的各类织机的纱线张力补偿装置进行分类并介绍了各自的特点,重点阐述了经编纱线张力补偿装置的作用原理、应用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根据目前纺织行业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总结出未来经编经纱张力补偿装置技术发展的突破要点。未来为实现更加优越的补偿性能,经纱张力补偿装置必然要朝着数字化、积极补偿式以及复合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纱张力影响经编生产顺利进行,为此,使用KARL MAYER的KS4EL型经编机进行实验。先对补偿装置的弹性元件进行弹性系数测试,然后分别选用张力补偿装置上的3 组张力弹簧安装密度及张力弹簧规格,通过改变装置弹性系数进行经纱张力测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改变张力补偿装置的相关参数就可以改变张力补偿装置的弹性性能,进而调节补偿装置对经纱织造张力的补偿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张力补偿装置弹性系数的增大,经纱动态张力最大值增大,最小值先增大后减小,平均值上升,变异系数增大,说明随着张力补偿装置弹性系数增大,其补偿效果下降。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玻璃纤维纱线在经编成圈编织时易受损、不易形成织物的现象,通过对不同生产机型、不同规格纱线的编织试验,探讨了经编成圈机构、送经机构和牵拉机构、纱线捻度、捻向及玻纤浸润剂类型等因素对玻璃纤维编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玻纤纱因捻度和捻向造成的织物单边烂边问题,阐述了玻璃纤维在经编机上生产的关键技术,总结出淀粉型玻璃纤维纱线在复合针特里科经编机上采用积极送经方式可以正常成圈编织成玻纤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