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采用相同的后整理工艺,研究了原料细度、捻系数、织物总紧度和纬经比对毛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越细,织物抗皱性能越好;降低经纱捻系数或增加纬纱捻系数,均可提升织物的抗皱性能;组织结构不同,织物总紧度和纬经比对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针对纯棉织物容易起皱的问题,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接枝到棉织物上进行抗皱整理,分析整理后对织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整理后织物的抗皱性能得到明显提高的同时,织物的白度、拉伸断裂强力、回潮率和透气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海英  李栋 《纺织学报》2011,32(5):91-94
 为减少棉织物传统焙烘抗皱整理中对织物断裂强力和白度造成的损伤,本文对棉织物的轧-蒸潮态抗皱整理方法进行了探索。主要讨论了棉织物潮态抗皱整理过程中的几个因素如聚马来酸浓度、催化剂用量、汽蒸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变化对折皱回复角、织物断裂强力及白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时采用潮态整理工艺同普通焙烘工艺相比,前者不仅能取得同焙烘工艺相当的抗皱性能,而且织物的其他性能指标如断裂强力等也明显优于焙烘工艺。  相似文献   

4.
《印染》2019,(24)
采用低用量丁烷四羧酸(BTCA)和免烫树脂对纯棉织物进行复合抗皱整理。研究了免烫树脂用量和不同整理工艺对棉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整理工艺对BTCA与棉织物酯交联度和整理织物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TCA和免烫树脂对棉织物两步法抗皱整理时,BTCA的酯交联度高,整理织物具有较好的抗皱性,折皱回复角(WRA)由原布的128°提高至250°,纬向撕破强力保留率为63.3%,同时整理织物的甲醛释放量比单独用免烫树脂降低了近一半。  相似文献   

5.
纯棉抗皱免烫织物结构与抗皱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着重从纱线捻度、捻向、织物紧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等方面探讨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 ,为企业选择具有良好性能、进行抗皱免烫整理的坯织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印染》2015,(3)
以自制的第二代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PAMAM)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了新型的改性PAMAM无甲醛抗皱整理剂,并将其应用于棉织物的抗皱整理。考察了整理剂质量浓度、催化剂质量浓度和焙烘温度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棉织物抗皱整理的耐久性。优化的整理工艺为:整理剂10 g/L,氢氧化钠40 g/L,在130℃焙烘75 s。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整理织物的回复角提高了17.5%,白度可达85.1%,强力保留率可达90%以上,且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纱支和织物结构基本相同的涤棉包芯纱织物、纯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各4种进行了干态和润湿状态下的抗皱性能测试,发现涤棉包芯纱织物和涤棉混纺织物对应织物之间在抗皱性能上没有明显差异,都明显优于对应的纯棉织物;同时还发现,所有织物在润湿状态下抗皱性下降,但纯棉织物抗皱性下降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刘鹏  冯兆行  李艳清  祝成炎 《丝绸》2011,48(2):24-27
为研究织物中纤维含量、组织系数及织物紧度对织物散湿性能的影响,以PLA/棉织物为对象,通过测试计算织物失重率及散湿斜率,探讨了PLA/棉织物的散湿性能.结果表明,织物的散湿性能随着织物中PLA质量分数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组织为2/2左斜纹的织物散湿性能较好,织物紧度的增加不利于织物散湿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着重从纱线捻度,捻向,织物紧度及织物组织结构等方面探讨纯棉织物的抗皱性能,为企业选择具有良好性能,进行抗皱免烫整理的坯织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棉织物等离子体/柠檬酸的抗皱整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燕  任煜  李志红  张瑞萍 《印染》2008,34(5):7-9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柠檬酸处理方法,对棉织物进行抗皱整理.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在棉织物抗皱整理中的加工顺序对棉织物性能的影响.以整理后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强力保留率、折皱回复角和白度等指标进行测试比较,说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理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和强力保留率,得出低温等离子体/柠檬酸整理织物的最佳工序为:浸轧整理液→烘干→焙烘→等离子体处理→水洗→晾干→烘干.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张杰  高燕 《纺织学报》2021,42(6):128-132
锦纶/棉混纺织物存在易折皱外观不平整的问题,制约了其在高档服装上的应用。为此,以锦纶/棉混纺织物为研究对象,在坯布预处理后染整前对其进行液氨处理,研究了液氨处理对织物拉伸强力、撕破强力、折皱回复角及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平滑感、温暖感及柔软感3个定量指标,评价液氨处理前后锦/棉混纺织物的风格、手感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液氨整理可以提升锦/棉织物的拉伸强力及撕破强力,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从218°提升至252.3°,粗糙度波长与振幅之比从50.46降低至44.87,表明液氨处理后织物的抗皱性和平滑感均得到了明显改善;尽管液氨处理未明显改善织物的柔软感,但处理织物的热导率较未处理织物仍有一定程度降低,致使织物接触温暖感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柠檬酸和壳聚糖对棉织物抗菌整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柠檬酸和壳聚糖在棉织物抗菌整理中的应用,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对棉织物抗菌性的影响,多元羧酸的含量对壳聚糖固着率的影响及焙烘温度对壳聚糖固着率和白度的影响;并对整理后棉织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用柠檬酸和壳聚糖的混合液对棉织物进行抗菌整理的效果是明显的,整理后棉织物的耐久定型和折皱回复率都有提高,而且经反复洗涤后,其抗菌性仍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聚酯(PET)长丝/棉复合纱斜纹织物的保形性及服用性能,利用PET长丝与纯棉纱开发了3种线密度为9.8 tex的纱线,并以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造了4种织物。对织物进行了折皱回复性、免烫性、尺寸稳定性、悬垂性等保形性能,强伸性、拉伸弹性、顶破性等抗变形性测试,以及手感风格、透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测试。对比分析了纯棉纱织物与复合纱织物的保形性与服用性能。结果表明:PET长丝/棉复合纱可改善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悬垂性,提高免烫等级,同时又不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包芯纱织物比包缠纱织物有更好的保形性,更高的免烫等级,是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纯棉纱线合股数对织物力学性能和保形性的影响,采用线密度相同的单纱、双股线、3股线、4股线4种股线类型,以适当的经、纬密分别织制成平纹、斜纹、缎纹组织的织物。对织物的拉伸性能、撕裂强力、拉伸弹性、折皱回复性、悬垂性、弯曲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3股线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撕裂强力较大,4股线织物的断裂伸长率较大,双股线织物的拉伸弹性回复率较大;平纹织物仅有双股线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优于单股线织物,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折皱回复性随合股数的增加均变差;双股线平纹织物悬垂性相对较好,但均没有斜纹和缎纹织物的悬垂性好;单纱织物的弯曲性能比股线织物好。  相似文献   

15.
李新彤  丛洪莲 《纺织学报》2018,39(12):47-52
为改善机织西服缺乏弹性、穿着舒适度不理想的问题,提升西服面料的服用性能,更好地将针织西服面料应用于市场,根据西服面料的应用,对针织西服面料进行设计开发并测试研究其相关性能。结果表明:针织西服面料中棉纤维含量较多时,透气率可提高70 ~210 mm/ s;棉型西服面料透湿量比毛型西服高300 ~400 g/ (m2·d),折皱回复角度高5°左右,回弹性能较为优异;根据不同原料的西服面料的优势特点,结合其服用性能,可广泛将面料运用至季节性商务服饰的开发;研究开发的针织西服面料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6.
使用国产直接染料和低甲醛类防皱整理剂对纯棉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整理。主要研究了防皱整理剂、催化剂、焙烘条件、直接染料以及添加剂对染色整理织物的表面深度、折皱回复角以及断裂强度等性能的影响,并且测定和评价了其染色坚牢度。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采用不同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通过冷轧堆工艺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借助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染色棉织物的化学性能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探究了活性染料基团数量、种类、距离对染色棉织物防皱性能的影响,并对染色棉织物的颜色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活性基团染料,双活性基团染料可以提高棉织物的防皱性能;相较于含有异双基团的活性红198染色棉织物,含有双乙烯砜基团的活性黑5染色棉织物具有更好的防皱性能;在活性黑5、活性橙131、活性蓝203以及活性红AS这4种双乙烯砜基团染料中,活性基团距离越大,染色织物的防皱性能越好,其中活性黑5染料染色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可达到210°;染料主要在纤维的无定形区与大分子链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提升了棉织物的防皱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氨纶丝预牵伸倍数对弹力织物性能的影响,在一定的工艺设备与条件下,纺制了不同牵伸倍数的环锭弹力纱及转杯弹力纱,利用这些弹力纱作为纬纱,分别织制了环锭弹力纱织物和转杯弹力纱织物.为了进行对比,还织造了相同规格的纯棉织物.经织物性能测试表明:弹力织物除断裂强度比纯棉织物低外,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率、折皱回复率、透气性能均优于纯棉织物;环锭弹力纱织物除折皱回复性比转杯弹力纱织物低之外,断裂强力、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性、透气性能指标均优于后者;弹力织物除透气性外,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弹性回复、折皱回复都随弹力丝预牵伸倍数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全聚纺纺纱方式生产了JC/PET、JC/PTT、JC/SPH、JC/T400四种包芯纱和一种纯棉纱,利用这五种纱线织造了规格相同的五种机织物。分别利用客观与主观评价法,评价织物的抗皱性及平整度等级,同时测试了织物的拉伸弹性回复率,以研究芯丝种类对织物抗皱性及抗变形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芯丝的加入可以改善纯棉织物的平整度;长丝的初始模量、弹性影响织物的抗皱等级,SPH的初始模量最高、T400的弹性回复性最好,因此JC/SPH和JC/T400包芯纱织物抗皱等级最高,可以达到3. 5级;且这两种长丝的表面均有沟槽,截面为异形,起到毛细管作用,其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排汗作用,是开发高保形免烫衬衫面料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the anisotropic wrinkle recovery properties of plain and twill fabrics are explored by study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 with sample orientation angle. Orientation angle is the angle measured counterclockwise from the weft direction to the sample’s long axis, that is, the crease direction. This study focused on inspecting anisotropy in wrinkle recovery to find more effective test angles for different woven fabrics. A dynamic wrinkle recovery tester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recovery angles of specimens automatically which were cut in various directions. The trend of plain fabrics shows that its recovery angle generally increases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orientation angle. The trend of twill fabrics differs in folding way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s of the woven fabrics had the lowest values near the orientation angles of 0° and 90°, i.e. the warp and weft directions, and therefore these two traditionally used directions in the standard test method did not best reflect the wrinkle recovery yielded from both warps and wefts. The diagonal direction (45°) was proven to be the optimal orientation angle for a balanced plain fabric, while the two orthogonal directions, i.e. the twill direction and its perpendicular direction, were found to be more relevant for a twill fabric. Optimal orientation angles used to test the wrinkle recovery angle of a woven fabric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its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