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5)
采用不同的催化体系于10 L聚合釜中合成了1-丁烯(Bt-1)与1-己烯(He-1)的共聚物。通过红外光谱仪、差示量热仪、拉力实验机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及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对共聚物的组成影响显著,用Ti-D-AlEt3和Ti-Al(i-Bu)3制得的共聚物中He-1的摩尔分数分别为16.6%和13.4%,有着3.2%的差距;催化剂对共聚物的结晶性也有明显影响,采用相同助催化剂时,Ti-D催化剂比Ti催化剂所得共聚物的结晶度要高5%左右;催化剂对共聚物的物理性能也有着显著影响,采用Ti-D-Al(i-Bu)3时所得共聚物的综合物理性能最好,PF值为60。 相似文献
2.
制备了3种镁硅比不同的复合载体型齐格勒-纳塔(Z-N)催化剂,并催化乙烯均聚和乙烯/己烯-1共聚合,考察了复合载体中镁硅比不同对催化剂活性以及产品结晶性能的影响.在一定镁硅比下,考察了路易斯酸三氯化铝加入量对乙烯均聚产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镁硅比为1∶1,三氯化铝加入量为ω(AlCl3)∶ω(Mg... 相似文献
3.
4.
无外给电子化合物的新型聚丙烯催化剂的研究:Ⅰ.聚合结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群庭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1998,32(3):301-306
以2,2-二异丁基-1,3-二甲氧基-丙烷(DIBDMP)为内给电子化合物制备了一种新的负载型催化剂,该催化剂在无需添加外给电子化合物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高等规度的聚丙烯.考察了DIBDMP加入量、Al/Ti比和聚合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DIBDMP/Mg超过0.2时,催化活性和产物的等规度趋于稳定,AlEt3浓度对聚合的影响可用Langmiur-Hinshelwood竞争吸附模型来解释.同传统负载型催化剂相比,AlEt3对此催化剂的活性和聚丙烯等规度的影响要小得多,说明DIBDMP被不易AlEt3移走.常压淤浆聚合时,聚合反应在30~50℃范围内符合Arrhenius方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将带有不饱和双键的茂伦合物(对-(1-环戊二烯甲基)-苯乙烯)苯惭烯,二乙烯基苯进行共聚,再与乙基锂反应,最后与钛酸四丁酯络合的方法合成负载茂钛催化剂。利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谱(^1HNMR),元素分析和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得产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负载催化剂主要为对位取代功能化载体催化剂,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测定金属Ti的含量为1.19%(质量分数),此催化剂可用于苯乙烯的定向聚合。 相似文献
6.
本工作对复合载体乙丙共聚催化体系TiCl_4/MgCl_2/NaY进行了ESR观察,发现在TiCl_4/MgCl_2/NaY体系中有多种顺磁中心存在,其中起码有一种是活性中心。并且发现复合载体有较强的负载能力。复合载体催化体系对不同结构的烯烃共聚有选择性,对聚合物的结构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时采用有机硅和叔碳酸乙烯酯对聚醋酸乙烯乳胶漆进行改性,制备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考察了有机硅添加方式对乳液聚合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有机硅、叔碳酸乙烯酯、醋酸乙烯酯、乳化剂含量、乳化剂配比、引发剂含量、共聚温度和pH值对乳液聚合和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它们的最适宜条件。共聚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水、耐侯、耐酸碱、耐污染和稳定性能。当在引发剂滴加结束后,补加少量的t-BHPO-SFS氧化-还原引发剂,可显著提高反应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各种聚合条件对Ni(naph)_2-Al(i-Bu)_2OPhCH_3-BF_3·OEt_2三元陈化体系聚合活性的影响。用磁化率证实了Ni(naph)_2-Al(i-Bu)_2OPhCH_3体系中Ni(Ⅰ)的含量较Ni(naph)_2-Al(i-Bu)_3体系高得多。三元陈化体系的动力学研究表明,体系的表观活化能为61.9KJ·mol~(-1),频率因子为2.43×10~8min~(-1),比用Al(i-Bu)_3作助催化剂的体系的活化能高得多。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钼系催化剂催化合成 1 ,2 -聚丁二烯研究的历史及概况 ,重点阐述了钼系催化剂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催化剂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因素 (包括催化剂的用量及配比、聚合条件、杂质等 )、活性中心模型、聚合机理及聚合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展望了钼系催化剂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研究现状,讨论了一些固体催化剂和液体催化剂的主要特点及其优缺点,介绍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现状,并预测了超临界条件下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的发展前景.结果表明,B 酸少、L酸多、比表面积大的大孔径分子筛有望成为超临界烷基化反应的理想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一步法制备工艺以无水氯化镁为载体,考察了酯镁比、醇镁比、镁前驱体组成、搅拌及升温速率对Ziegler-Natta催化剂活性、聚丙烯(PP)堆密度及等规度的影响,考察了催化剂表面结构,优化了Ziegler-Natta催化剂体系。结果表明:酯镁比为0.255、醇镁比为2.6、前驱体中加入适量的乙氧基镁,升温时间4h,聚丙烯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钛系1,2—聚丁二烯橡胶生胶、混炼胶、硫化胶及其与顺丁胶(BR)天然胶(NR)并用胶的性能。其生胶塑炼降解明显,所谓凝胶在塑炼过程中很快分解。硫化胶的力学性能类似BR,且抗湿滑性能突出,生热特别低。与BR、NR并用后,可改善其加工、挤出行为和耐低温性能。 相似文献
13.
Mo—Al催化体系合成高乙烯基1,2—聚丁二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 MoCl_3(OOCC_7H_(15))_2-(i-Bu)_2AlO-■(Mo-Al)为催化剂,在加氢汽油中,对丁二烯(Bd)聚合活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聚合条件对聚合活性、聚合物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本体系催化活性较高,在酸/钼=6,Mo/Bd=2.0×10~(-4),Al/Mo=50(摩尔比),于50℃聚合5小时,丁二烯转化率达80%。最佳聚合活性条件:正辛酸/MoCl_5=3,聚合温度60℃,Al/Mo=60,(当 Mo/Bd=2.0×10~(-4)时)。Al/Mo 值适宜范围为20—90。制得的聚合物1,2—链节含量高于80%。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 Ni(naph)_2-(i-Bu)_2AlOR-BF_3·OEt_2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OR 基团的增大,催化活性升高;-OR 基团影响聚合物分子量,但不影响聚合物链结构;适宜 Al/B 比范围随-OR 基团而变化;随 Al/B 比的增大聚合物分子量直线升高;温度对催化活性、分子量及微观结构影响较大。聚合产物属于高顺式聚丁二烯。 相似文献
15.
Ziegler-Natta型钒系催化剂相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的相态。通过 Tyndall效应、电镜观察和超过滤实验 ,证明了 V(acac) 3- Al(i- Bu) 2 Cl催化体系在溶有丁二烯的甲苯溶剂中以小颗粒分散 ,粒径在 1~ 1 0 0 nm之间 ,为胶体催化剂 ,属于高度分散的多相催化体系。催化剂的活性中心位于胶粒表面 ,催化剂颗粒是无定形的。以较佳配比所得到的催化剂颗料较小、分布均匀 ,催化丁二烯聚合反应活性高。 相似文献
16.
考察以乙酰丙酮(acac)为配体的三氟甲磺酸钕配合物[Nd(CF3SO3)3.2H2O.2.5acac]和三异丁基铝[Al(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St)和异戊二烯(Ip)共聚合行为.讨论单体配比n(St)/n(Ip)、n(Al)/n(Nd)、聚合温度、第3组分四氢呋喃(THF)对共聚合反应及产物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可以实现St与Ip共聚.共聚活性随着聚合温度、单体配比中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共聚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06.所得共聚物为含苯乙烯短嵌段的无规共聚物,其中异戊二烯结构单元以cis-1,4结构为主,且cis-1,4含量不随苯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改变.共聚物中苯乙烯摩尔分数最高可达27.1%.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釜球磨新制备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载钛量的MgCl2/TiCl4催化剂,并与三乙基铝(Al(Et)3)结合,催化丙烯聚合,获得了具有新颖结构的聚丙烯材料。考察了MgCl2/TiCl4催化剂中载钛量对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载钛量为0.8%(wt)的MgCl2/TiCl4催化剂,聚合活性最大。同时还从聚合机理上对这些影响规律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由MoCl_4为主催化剂,(i-Bu)_3Al与酚类反应的产物(i-Bu)_2AlOAr为助催化剂所组成的催化体系,在加氢汽油中进行丁二烯聚合,考察了酚类的结构对聚合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带有推电子基团的酚类可以提高丁二烯聚合的速度,其顺序为双酚A>间甲酚>β-萘酚>苯酚>对氯酚。测定了丁二烯聚合的总活化能Ea,催化剂利用率α,活性中心浓度[P],以及活性中心的平均寿期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