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广西某选矿厂采用脱硫浮选—旋流器脱泥—锡石浮选—摇床重选工艺回收细粒级锡石,生产中存在旋流器脱泥效果差,锡石浮选药剂消耗高、锡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振动旋转圆盘选矿机粗选替代旋流器—锡石浮选流程进行试验研究,可获得精矿锡品位6.61%、锡回收率83.23%的选别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2.
枣阳大阜山原生金红石矿脱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枣阳大阜山原生金红石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为有效减少矿泥和脉石对浮选影响,分别采用了单一摇床重选、重磁联合、沉降和反浮选工艺进行脱泥抛尾,脱泥之后再进行金红石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浮选前进行脱泥作业能够显著提高浮选指标,反浮选脱泥抛尾工艺效果更好,一次性抛弃尾矿产率为10.85%,金红石损失率为7.08%,反浮选脱泥后再进行正浮选,采用C5-9羟肟酸作为捕收剂,经过一次粗选,精矿品位达21.12%,回收率达75.08%。  相似文献   

3.
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石浮选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某卡林型金矿的浮选工艺进行了参数优化试验研究,得到了浮选最佳药剂条件,在不脱泥的情况下,最终金的回收率达91.64%,浮选金精矿品位为42.60g/t。  相似文献   

4.
从硫化矿浮选尾矿中回收低品位钨矿时,用旋流器预先脱泥,再用螺旋溜槽处理沉砂。试验表明,浮选尾矿预先脱泥后,重选指标高于不脱泥的指标。旋流器的沉砂可用细筛筛除品位比螺旋溜槽尾矿品位还低的部分。螺旋溜槽精矿带可分别截出两个粗精产品,一个可用摇床直接选出黑钨,另一产品浮选回收白钨。旋流器脱出的矿泥用离心选矿机、横流皮带溜槽粗选后,浮选也可获得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四川某低品位难选锂辉石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四川某低品位锂辉石矿矿石风化严重、矿泥含量高、分选困难的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碱法不脱泥流程,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钙作联合调整剂,采用新型捕收剂YOA浮选锂辉石,成功实现了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得到Li2O品位5.59%、回收率85.24%的锂辉石精矿。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某进口锂辉石矿含有较多的矿泥,对浮选作业产生不利影响,试验采用水力沉降法、浮选法等不同方法对锂辉石矿进行预先脱泥,考察了不同方法的脱泥效果及对后续锂辉石浮选的影响。研究发现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浮选药剂对锂辉石矿进行浮选脱泥取得了最佳的脱泥效果,脱除的矿泥量大、含锂品位低、矿泥中锂的损失小,脱泥后再浮选锂辉石,获得的锂辉石粗精矿品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预先脱泥后的锂辉石矿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三次扫选的浮选流程,可获得良好的选矿指标。闭路试验表明,该进口锂辉石矿原矿Li_2O含量为1.42%,经预先脱泥—浮选锂辉石选别流程处理后,获得的锂辉石精矿Li_2O品位为5.83%,Li_2O回收率为78.54%。  相似文献   

7.
针对河南某低品位难选滑石型钼矿,通过预先脱泥的工艺,将部分泥化滑石脱除再进行浮选,在原矿样钼品位为0.102%,滑石含量15.21%的条件下,经过两段预先脱泥,一段粗选三段粗扫选,五段精选三段精扫选,全流程闭路试验可获得钼精矿品位45.130%,钼回收率为74.96%的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山东某极贫氰化尾渣矿石性质特点,合理利用氰离子、过量氧化钙等残留药剂对有价组分的抑制差异,采用不脱药、不加热、不洗涤的优先浮选铅—硫酸脱氰活化选铜工艺流程进行工艺条件试验研究。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铅浮选采用丁基黄药、乙硫氮为捕收剂,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可获得品位为21.07%、回收率为61.21%的铅精矿;浮铅尾矿经硫酸脱氰活化选铜,采用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经一次粗选三次扫选两次精选,可获得品位为10.75%、回收率为62.69%的铜精矿。其总尾矿可直接作为硫精矿,铜、铅精矿均可作为配矿出售,显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针对双龙镍蛇纹石矿进行Ni浮选综合回收试验研究,蛇纹石矿磨矿易泥化,影响Ni浮选指标,通过试验对比表明浮选前需脱泥。探讨摇床脱泥工艺条件,确定了摇床粗选-粗选中矿再选-摇床混合精矿浮选工艺流程。然后通过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调整,最终获得了精矿Ni品位8.20%,Ni回收率14.09%的综合利用优良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锂云母矿石在脱泥作业中锂损失较大的问题,对原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是由于部分细小鳞片状集合体在磨矿中泥化造成的。基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协同效应复配了新型锂云母捕收剂BK414A,在不添加调整剂、不脱泥的条件下对该锂云母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并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进行了指标对比。研究结果表明:BK414A作为锂云母捕收剂在中性矿浆环境中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3.05%、Li2O回收率89.19%的浮选指标;在酸性矿浆环境中(pH=4)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获得了精矿中Li2O品位2.91%、Li2O回收率81.87%的浮选指标;与常规脱泥-酸法浮选工艺相比,新工艺所得精矿中Li2O品位提升了0.14%、Li2O回收率提升了7.32%。采用BK414A浮选锂云母时,无需添加调整剂、无需脱泥,实现了全粒级浮选,且具有流程稳定、浮选指标优良等优点,在中性矿浆环境实现了锂云母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潘一矿选煤厂浮选入料中细泥含量高、灰分高的问题,采用浮选入料脱泥池对其进行选前脱泥。介绍了浮选入料脱泥池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其底流量进行了优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泥池底流细泥产率与分选完善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底流中细泥产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分选完善指标就增加0.73个百分点;脱泥池入料灰分较低时,将底流流量控制在400 m3/h左右是合理的,当入料灰分在>40%时,更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12.
某铜镍硫化矿浮选脱除滑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铜镍硫化矿中存在的滑石及蛇纹石等易浮脉石矿物严重干扰了铜镍矿物的浮选,影响了浮选指标。通过工艺矿物学研究和浮选脱泥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起泡剂的种类、pH值和浮选时间对浮选脱泥的影响,通过浮选确定了最佳浮选脱泥条件,并探讨了其原理。浮选脱泥减轻了矿泥对铜镍选别的影响,在保证精矿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了铜镍精矿的回收率。并在工业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宁南难选氧化硫化混合铅锌矿的特点,确定了先浮选硫化矿物后浮选氧化矿物的优先浮选全浮选工艺流程,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小型闭路试验,可获得铅品位73.01%、铅回收率64.73%的硫化铅精矿;锌品位43.54%、锌回收率29.88%的硫化锌精矿;铅品位51.44%、铅回收率30.77%的氧化铅精矿;锌品位26.88%、锌回收率37.32%的氧化锌精矿,其中氧化锌矿物采用预先脱泥及中矿再脱泥的浮选工艺可以改善氧化锌选别效果,使流程更加通畅。   相似文献   

14.
对某选矿厂锡细泥进行了选锡试验研究,通过方案对比,确定采用脱泥、脱硫—浮锡的工艺技术方案,以硫酸为活化剂、丁基黄药为硫化矿捕收剂、YS为脉石捕收剂浮选脱泥、脱硫;以PS为脉石抑制剂、水杨酸和PZ为组合捕收剂浮选锡细泥,小型闭路试验结果:锡精矿锡品位13.57%、锡回收率82.14%,对原矿回收率6.57%,相对选矿厂锡细泥生产指标锡回收率提高了5.3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选别回收率, 采用浮选脱泥、泥砂分选流程对河北某泥化黄铜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对于含泥泡沫, 以CMC与酸化水玻璃为组合抑制剂, 通过一粗三精二扫浮选柱浮选试验, 实现了该泥化黄铜矿的浮选分离, 最终获得精矿铜品位19.79%; 对脱泥尾砂进行后续再磨浮铜探索试验, 最终尾矿品位可降至0.11%左右。  相似文献   

16.
为在湖南某萤石尾矿中分选出高纯度石英精矿,本研究脱除杂质以提纯石英为原则,综合考察了磁选、反浮选以及预先脱泥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未预先脱泥条件下,流程采用磁选脱铁—反浮选脱硫—反浮选脱氟—反浮选脱云母,可以得到SiO2品位98.66%、回收率66.07%的石英精矿。在此基础上预先脱除15.44%矿泥后,可以得到SiO2品位99.11%、回收率58.16%的石英精矿。利用萤石尾矿回收高纯度石英的工艺流程能够显著降低尾矿堆存量,同时具有较强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获取高效磷肥及复合肥的优质原料,探索了用煅烧—消化—脱泥、加温正浮选、反浮选等三种工艺选别某含硅镁质胶磷矿石,结果只有反浮选法达到目的。研究了影响该矿反浮选的主要因素和工艺流程,制定的一次粗选、一次精选、一次扫选、中矿返回粗选的反浮选流程,可以保证得到国标酸法磷肥二类用矿,磷回收率超过90%。扩大连续试验验证了实验室试验的工艺流程、制度和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8.
肖舜元 《矿冶工程》2020,40(6):55-58
河南某高滑石型钼铁矿采用先脱滑石后浮选钼工艺,为综合回用尾矿库白钨选矿回水、缓解该地区选矿用水紧缺的问题,对白钨选矿回水用于钼矿选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直接使用白钨选矿回水进行脱泥浮选,造成钼损失过大;使用白钨选矿回水磨矿后将矿浆pH值调至6,对脱泥粗精矿产品添加CF抑制剂进行脱泥精选,最终闭路试验得到钼损失率4.52%、钼粗精矿品位4.23%、回收率75.85%的良好指标,白钨选矿回水得以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