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提高格尔托金矿矿石中金的回收率,本文通过研究矿石物质组成、矿物结构构造、矿石嵌布粒度、主要矿物的赋存状态及金的载体矿物和分布规律。开展全泥氰化浸出、焙烧除碳-氰化浸出、浮选除碳-碳质焙烧-氰化浸出对比试验。最终确定全泥氰化浸出为最佳工艺流程,金浸出率达88.22%。  相似文献   

2.
某金矿采用堆浸工艺,金的浸出率一直较低,改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进行试验,金的浸出率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为此,对该矿矿石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影响金浸出的主要因素为雄黄、雌黄等。根据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采用原矿先经浮选除去雄黄、雌黄等硫化物,浮选精矿预处理后氰化浸出,浮选尾矿直接氰化浸出的方案进行试验,金的总浸出率达到88.52%,较原矿直接全泥氰化浸出提高25.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镇源金矿东瓜林矿段混合矿石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镇源金矿东瓜林矿段混合矿石的提金工艺。该矿石由于金嵌布粒度极细,氧化程度高,矿石中含有少量硫化物包裹金及对氰化浸出影响极大的碳质物,采用单一浮选或氰化浸出工艺均难以获得好的选冶指标。试验采用浮选—浮选尾矿氰化浸出(树脂浸出法)的原则流程,获得了金总回收率85.46%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物质组成研究和多种提金工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利于金的直接氰化浸出的原因是硫化物包裹金占有率高,浸出的有害杂质As、Cu、Bi、Sb含量较高,与Au关系密切,相互胶结和共生,沸腾炉焙烧后,焙砂As、Se脱除率高,金属硫化物基本上完全转化为疏松多孔状的铁氧化物,提高了金的浸出率,金的浸出率达96.95%,认为是适合于处理某金矿氰化尾矿的摇床重选精矿的提金工艺。  相似文献   

5.
朱来东  王光宁 《矿冶》2013,22(3):119-122
郝泉沟金矿矿石类型以蚀变岩型为主,其次为石英脉型。矿石中硫化物种类较少,分布不均匀,粒度不等,嵌镶关系较简单。金主要为独立矿物—自然金,载体矿物为黝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石英、白铅矿等,并以微细粒裂隙金和粒间金为主,成色930‰,适宜于优先浮选后氰化浸出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6.
某含砷金精矿中金矿物嵌布粒度较细,金主要以硫化物(黄铁矿、毒砂)包裹金形式存在。采用焙烧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研究了一段焙烧、两段焙烧和添加剂焙烧对氰化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常规一段、两段焙烧方式,金浸出率均未达到90%,银浸出率低于50%;添加剂焙烧效果显著,在焙烧温度650℃、时间1.0 h、添加剂用量NaXY 100 kg/t+YC-1 20 kg/t的条件下,金浸出率达到93.56%,银浸出率达62.45%。  相似文献   

7.
某金矿石工艺类型为少硫化物方解石重品石石英脉型金矿石,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其次有占金总挝30%左右的包裹金,包裹在金属硫化物、氧化物、碳酸盐、硅酸盐矿物巾。为选择适合该金矿开发的捉金工艺,进行了全泥氰化炭浸、浮选、重选多方案探讨试验,最终确定采用全泥氰化炭浸工艺,并进行了详细条件优化试验研究,获得金浸出率82.19%、金吸附率98.06%的技术指标,并通过探讨试验分析了金浸出率偏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东北寨金矿碳质物的性质及其对金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寨碳质硫化物金矿中的有机碳质物通过 Na OH浸出、苯抽提和多种酸浸出被分为三部分。矿石中的有机碳主要是多酸浸出残渣中的碳 ,占总有机碳的 55.4 1% ;其次为苯提取物中的碳 ,占总有机碳的 37.79% ;碱提取物中的碳含量最少 ,占总有机碳的 0 .61%。原矿样、元素碳提取物和碱处理残渣在含金氰化物溶液中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细菌氧化前后 ,矿石中有机碳含量几乎没有变化 ,但金的浸出率大于 95%。东北寨金矿的难浸特性在于矿石中的金主要是被硫化矿物包裹 ,而矿石中碳质物对金的浸出率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9.
某低品位氧化型金矿可选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金矿为低品位氧化型金矿。通过活化含金矿物,使其成为浮游性较好的矿物形态,再经浮选富集,金精矿品位达到21.75g/t,回收率78.46%。浮选精矿产品直接氰化浸出,金浸出率达到97.62%;金选冶总回收率76.59%。采用浮选氰化浸出的选冶联合方案,可使同类型低品位金矿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某碳质金矿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氧化焙烧方法是该高碳质金矿的有效预处理方法。在工艺条件优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氧化焙烧—氰化浸出工艺可有效地提取矿石中的金,金浸出率可达到92.61%。  相似文献   

11.
方明山  王明燕 《矿冶》2018,27(3):104-108
某铜矿石中铜品位为0.53%,其中伴生有价元素金、银的品位分别为0.11 g/t和2.76 g/t,虽然相对较低,但仍具有一定的综合回收利用价值。运用AMICS(Advanced Miner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System)对该铜矿中的伴生金银进行了赋存状态研究。查明了该矿石中金银矿物的种类、金银矿物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以及影响它们回收的最主要因素,为其综合回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牧羊沟金矿为东昆仑造山带一大型金矿,隶属于青海省同德县。牧羊沟金矿矿石分为两类:原生金矿石和氧化金矿石。原生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铁矿、毒砂、菱铁矿、辉锑矿及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石和方解石等。氧化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褐铁矿、毒砂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碳酸盐等。矿石中有用元素为Au,伴生元素为S和As,而其它元素含量较低。牧羊沟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和褐铁矿,其次为辉锑矿、闪锌矿等。矿石中金主要与褐铁矿、黄铁矿和毒砂等金属硫化物关系密切,石英、绢云母等脉石矿物中不含金。各载金矿物中可见金存在四种嵌布形式:包裹金为主,裂隙金、晶隙金和吸附金次之。  相似文献   

13.
甘肃是西秦岭地区金矿床的主要集中区,新近又发现了一超大型金矿床。为了更好地利用该金矿资源,进行了详细地选矿试验研究。针对原矿中矿物种类复杂(金属矿物较少,非金属矿物含量较大)、嵌布粒度细小且不均匀的特性,通过全泥氰化法提金的工艺流程,获得了金浸出率85.13%的良好指标,因此推荐该方法作为矿床矿石的选矿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江西某含碳砷难处理金矿石浮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金越  李婷 《金属矿山》2015,44(7):73-76
江西某含碳砷金矿石金品位为2.89 g/t,碳、砷含量分别为0.96%和0.36%。为高效开发利用该金矿资源,采用粗磨回收粗粒载金矿物、细磨回收细粒载金矿物的阶段磨矿、阶段浮选原则流程进行了选矿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2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主要回收碳质物中的金,获得的金精矿1的金品位为69.91 g/t、金回收率为45.19%;在再磨细度为-0.074 mm占90%的情况下,采用1粗2扫2精、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回收细粒载金矿物中的金,获得的金精矿2的金品位为32.82 g/t、金回收率为47.99%;2种精矿的金总回收率达93.18%。试验确定的工艺流程是该矿石的高效开发利用流程。  相似文献   

15.
四川某高硫高砷金精矿中的金主要以银金矿的形式存在,主要载体矿物为黄铁矿和毒砂,金矿物以极微细粒包裹在硫化矿物中,常规碳浆法氰化浸金效果极不理想。为高效、低毒浸出该精矿中的金,以经驯化的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和Leptospirillum ferrooxidans混合菌群为氧化预处理微生物,采用细菌氧化—无氰浸金工艺研究了浸矿条件。结果表明,对金品位为46.87 g/t、含砷8.56%、含硫15.08%的金精矿,在试样粒度为45~0μm、矿浆浓度为120 g/L、初始p H=2、Fe2+初始浓度为1.5 g/L、细菌接种量为20%情况下细菌氧化预处理12 d,再在无氰浸金新药剂用量为4 kg/t的情况下浸出4 h,金浸出率可达81.67%,高于常规碳浆法氰化浸金效率约60个百分点,浸金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黄金矿山选矿中95%以上为尾矿,实现金尾矿综合利用的前提是充分查明其性质与特征。针对江西某金尾矿,采用化学分析、ICP和γ能谱仪,查明了金尾矿的化学成分和放射性核素限量,利用岩矿鉴定、EMPA和EDS分析等手段,研究了该物料的资源性质与矿物学特征,分析了其综合利用前景。结果表明:该金尾矿中含金0.495 g/t,含银1.70 g/t,且金以铁等氧化矿物中包裹金存在,占比58.18%,显微镜下未发现残余的金颗粒。金尾矿中SiO2、Al2O3分别为62.21%和13.54%,残余的矿物主要为石英、绢云母和方解石,其中绢云母具有较好的回收前景。放射性核素限量合格,若制备建材制品产销与使用不受限制。该试样筛析-0.074 mm占41.58%,残余含金矿物的单体解离度不高,含金矿物多赋存在比重较高的重矿物或金属矿物中,仍有部分提金潜力。绢云母多为细粒级产出,片径为0.01~0.2 mm,提取时需加强分级和细粒易泥化物的分散,防止影响其品质。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L (Carbon-in-Leach) circuit at Telfer, a copper–gold plant treating porphyry copper deposits containing gold associated with both copper and iron sulphides, with an objective to identify factors normally limiting the gold recovery in the CIL circuit in the presence of a small amount of copper after copper flotation, and then propose a means to improve it. Diagnostic leaching assessment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is by MLA revealed that the occlusion of gold by other minerals and the fine grain size of gold associated with them may be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the low gold recovery in the CIL circuit. Fine grinding of the CIL feed increased gold recovery significantly from the leaching process. However, it is interesting to find that fine grinding increased the amount of released copper ions which complex with cyanide resulting in significantly higher cyanide consumption. It is therefore proposed that regrinding of the CIL feed followed by copper flotation is an appropriate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the CIL circuit.  相似文献   

18.
试验表明影响某矿金浮选指标的两个主要因素为磨矿细度和浮选pH值;利用金矿物浮选速度的差异,提出了快速浮选流程内部结构改进方案,使金精矿品位提高了0.97g/t,回收率提高了4.4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贵州某泥晶灰岩型含锑金矿金锑混浮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贵明  周意超 《金属矿山》2015,44(3):104-107
贵州某泥晶灰岩型含锑金矿石为块状构造,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针铁矿,含量小于1%,非金属矿物以方解石为主,另有少量石英、有机质等;金含量为6.04 g/t,显微镜下未见自然金粒,74.34%的金赋存在硫化矿中,游离金仅占总金的7.14%;硅酸盐、碳酸盐包裹金分别占11.96%和6.56%;锑主要以辉锑矿的形式存在。为高效、低成本回收矿石中的金、锑,对混合浮选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1%的情况下1粗2扫混浮、尾矿再磨细度为-0.074 mm占92.7%的情况下再1粗2扫混浮、两粗精矿合并后3次精选、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最终获得了金品位为47.60 g/t、锑品位为9.81%、金回收率为76.68%、锑回收率为85.22%的金锑混合精矿,金锑混浮效果较理想。尾矿中金的回收及金锑分离工艺研究将另文介绍。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矿物自动分析仪(MLA)及X-射线能谱分析,结合化学分析及化学物相分析等综合手段,研究了安徽某铜铅锌多金属矿中金银的赋存状态及工艺特性。结果表明,金主要分布在银金矿中,分布率为76. 53%;银主要分布在碲银矿中,分布率为70. 46%。影响金银回收的主要因素是金银矿物与黄铁矿关系密切,分别有43. 52%的金和19. 32%的银以黄铁矿包裹体的形式存在,由于金银矿物嵌布粒度较细,其中20μm以下的金矿物和银矿物分别占46. 54%和83. 65%,因此这部分金银主要损失到硫精矿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