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壹分 《大众软件》2008,(6):10-11
英特尔当前的迅驰平台被称作“Santa Rosa”,俗称“迅驰四”,由Merom核心的Core2Duo处理器、965系列主板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共同组成。按照英特尔的计划,将于2008年5月推出新一代的迅驰平台“Montevina”(第五代迅驰平台),来取代目前主流的Santa Rosa。不过由于处理器技术的发展速度比整体平台要快,因此原定用于Montevina的Penryn处理器于2008年1月底率先面市。这也给迅驰平台带来了又一次“Refresh”——Santa Rosa Refresh(俗称“迅驰4.5”)。  相似文献   

2.
龙子健 《现代计算机》2006,(3):15-16,11
自迅驰(Centrino)平台推出以来,实际上我们手头上的笔记本电脑基本都贴着Centrino的标志了。到现在,这个标志起了一些变化,这意味着迅驰平台又迎来了一次升级。而且这次升级可以称得上是“换代风暴”,而主角就是今天的Napa平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davy 《现代计算机》2007,(6):30-33
自从2003年英特尔发布迅驰平台以来,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驰已经从第1代迈入了如今的第4代,迅驰的每一次升级,带来的都是整个笔记本产业的一次飞跃。2007年5月9日,英特尔全新一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俗称“迅驰4”)闪亮登场,这次英特尔又给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惊喜呢……  相似文献   

4.
少林 《数码世界》2004,3(6A):43-44
转眼又到春天,回想去年,英特尔也是在阳光明媚之时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迅驰应用技术。“迅驰”的出现对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巨大的,但一刹那间,当满世界都是清一色的迅驰笔记本时,迅驰本身已不再是吸引眼球的法宝,而唯一的赢家似乎就只剩下英特尔自己了。迅驰在扮演笔记本市场强力助推器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与网络》2004,(8):33-34
转眼又到春天,回想去年,INTEL也是在阳光明媚之时,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迅驰应用技术,“迅驰”的出现对笔记本电脑市场的推动无疑是巨大的,但一刹那间,当满世界都是清一色的迅驰笔记本时,迅驰本身已不再是吸引眼球的法宝了,惟一的赢家似乎就只剩下英特尔自己了。迅驰在扮演笔记本市场强力助推器的同时,也把众多的笔记本厂商推入一个更  相似文献   

6.
英特尔“博锐技术”,为“数字企业平台”应运而生。殊不知,在“博锐”问世之前,它已经有了两位亲兄弟—Centrino和ViiV。同样,他们也都有一个可亲可近的中文名字:Centrino叫“迅驰”,ViiV叫“欢跃”。“博锐”与“迅驰”和“欢跃”,他们三兄弟叫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分别从三个方面,支撑起了英特尔平台化策略的三个重要领域。“迅驰”为移动计算提速,搭起了迅驰平台;“欢跃”为数字家庭娱乐,搭起欢跃平台。惟有“博锐”,为的是商用,为数字企业搭起一个IT应用的博锐平台。三个平台三个领域,三个平台三个品牌,这是“平台英特尔”率先出…  相似文献   

7.
还清晰地记得去年一月份第三代迅驰(Centrino)平台Napa发布时.英特尔公司发言人有一段演讲,这是自从有人类史明记载以来.最伟大的一项移动计算处理技术。”今天这句话仍然可以被套用。2007年5月9日,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第四代迅驰平台Santa Rosa.这一平台为未来的四核处理器提供了完备的“入住”条件。  相似文献   

8.
移动芯片是笔记本电脑的心脏每一次的“芯跳”.都会引起整个移动市场的巨大;中击.曾记得迅驰移动计算技术(Centrino)还没有正式发布时,业界就开始“骚动”了。当迅驰平台出现时笔记本电脑市场立即进行一次巨大的变革。在这技术如“飞”的今天.大家都还没从第一代迅驰技术的喜悦中完全清醒时,第二代迅驰sonoma已带着甜甜的微笑向我们走来了。  相似文献   

9.
《个人电脑》2008,14(12)
岁末伊始,时尚界又迎来了年度“春潮”流行趋势的饕餮盛宴;与此同时,一场引领笔记本潮流的科技风尚圣典也于近日掀开神秘面纱——2008年11月24日,F?U?N华硕英特尔迅驰2笔记本冬季风尚发布会在北京马哥孛罗酒店圆满举行。会议借助于华硕F8、U6和N系列英特尔迅驰2平台产品的深度展示,以及华硕设计师与《男人装》主编瘦马先生.国内首席名模姜培琳两大时尚精英的对话,深度解读了华硕笔记本从“玩乐”到“乐享”,再到“乐活”的蜕变、升华历程.倡导消费者共同感受“更强大、更健康、更自由、更时尚”的笔记本应用风尚。  相似文献   

10.
得益于良好的性能表现英特尔力推迅驰移动计算平台早已名声在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购买迅驰笔记本电脑但高昂的价格始终是一块“绊脚石”、暑期销售旺季的到来.迅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逐步下调,万元左右的迅驰笔记本电脑已开始出现在市场上,对普通用户而言.这是否意味着迅驰已开始走向普及?  相似文献   

11.
现有的P2P网络仿真器都有其各自的弊端,不能够对现实中的P2p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仿真.把P2P网络中的各个元素按实际情况模型化,设计一个能够用于对现有P2P应用进行仿真测试的P2P仿真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设计了一个尽可能真实反映P2P实际运行环境的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用于仿真现有的很多P2P应用.该模型根据现实P2P资源共享系统中用户的行为的基本特点设计了Peer的各种属性,包容了现有常见的P2P资源共享应用中peers选择和pieces选择策略,并为进一步设计P2P底层覆盖网络拓扑结构提供了接口.该仿真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它能够反映现实P2P应用中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综述   总被引:65,自引:18,他引:47  
P2P(Peer-to-Peer)系统由一组地位相等的节点构成,节点间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第3方参与。在介绍了P2P技术的基本概念、P2P网络分类、一些典型的P2P协议和软件,并分析了P2P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之后,得出结论:P2P技术的分散特性,与因特网的协议和结构完全相适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网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钱权  萧超杰  张瑞 《软件学报》2012,23(12):3161-3174
依赖结构化对等网传播的P2P僵尸是未来互联网面临的重要威胁.详细分析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协议Chord和Kademlia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使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建立了结构化P2P僵尸网络的传播模型.该模型将Kademlia,Chord协议与双因子免疫机制、主机在线率等因素相结合,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两种典型的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机理,并使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模拟了节点超过百万时,结构化P2P网络中僵尸的传播行为,通过软件仿真得出的数据与理论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对于Kademlia和Chord两种结构化P2P网络,僵尸传播无论是双因子免疫模型还是结合双因子与主机在线率的模型,理论模型与仿真结果都非常吻合,体现了模型的准确性,为僵尸的检测与防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P2P数据管理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余敏  李战怀  张龙波 《软件学报》2006,17(8):1717-1730
P2P(peer-to-peer)技术是未来重构分布式体系结构的关键技术,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P2P系统的大多数问题都可归结为数据放置和检索问题,因此,P2P数据管理成为数据库领域活跃的研究课题.当前,P2P数据管理主要有信息检索、数据库查询和连续查询3个子领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在介绍P2P技术的优点后,指出了P2P数据管理研究的目标.然后针对上述3个方面,论述P2P数据管理研究的现状,着重讨论了P2P数据库查询的索引构造策略、语义异构的解决方法、查询语义、查询处理策略、查询类型和查询优化技术.通过比较,指出了现状与目标的差距,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杨振会 《现代计算机》2006,(11):42-44,52
P2P网络技术在使人们享受信息资源,增强网络可用性、健壮性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问题.本文简单介绍了P2P网络技术的安全优势,接着分析了P2P网络技术面临的安全威胁,最后介绍了如何构建P2P网络的防御体系,并对P2P网络的安全研究方向作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互联网上P2P应用业务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占用了大量的带宽资源造成了带宽吞噬。至此,点对点网络数据传输新体系P4P技术应运而生,能有效减少网络骨干线路的负载和提高ISP的网络效率。本文从P2P的发展困境引入,分析P4P技术原理并比较P2P与P4P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Peer-to-peer (P2P) 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systems have emerged as the main form for content distribution on the Internet,which can greatly reduce the distribution cost of content provider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ystem scalability.However,the mismatch between the overlay and underlay networks causes large volume of redundant traffic,which intensifies the tension between P2P content providers and ISPs.Therefore,how to efficiently use network resources to reduce the traffic burden on the ISPs is crucial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2P systems.This paper surveys the state-of-art P2P traffic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P2P cache,locality-awareness and data scheduling.Technological details,comparison between thes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ies are presented,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issues that remain to be addressed and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content distribu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是当前互联网上的热点技术之一。P2P技术的本质是化集中处理和存储为分布处理和存储,将闲散的资源集中起来使用,因此它是一种很有创意的技术,一种很好的技术,有着十分广阔的使用前景。文章首先将P2P网络结构与传统的C/S网络结构进行了对比,总结了P2P技术在利用网络中的大量闲置资源,避免服务器带来的瓶颈问题,降低网络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然后,对P2P技术的特点以及P2P技术的发展过程作了简要分析。最后,讨论了P2P技术在文件交换、对等计算、协同工作、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和P2P相关技术一直是计算机网络研究的一大热点。P2P网络具有大规模、高动态性的特点,这使得在真实环境中实际运行、测试一个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昂贵的开销。而P2P模拟器具有的优势能为P2P网络研究带来很大的方便,研究者们只需要将精力集中于想要关注的性能,丽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编写实验工具。文中深入研究了PeerSim模拟平台上模拟P2P环境的构建方法,并在其上实现了一个简单的负载平衡算法。最后,通过实验来说明PeerSim模拟器的使用方法,展示了PeerSim组件化的构造思想和灵活的配置机制。  相似文献   

20.
随着P2P应用的日益流行,P2P流量消耗了网络的大量带宽,已经影响到了互联网传统业务的服务质量。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运营者和研究人员在P2P流量的管理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发工作,主要有P2P流量阻塞、缓存和本地化疏导等技术。首先对P2P技术做了简单概述,然后分析了影响P2P流量分布的重要技术因素,之后综述了最新的P2P流量管理技术,最后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