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邢宝立 《啤酒科技》2005,(4):64-64,66
现在,快速、可靠的检测啤酒腐败菌的方法不断涌现出来。虽然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检测啤酒腐败菌十分准确和灵敏,但它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常常是啤酒已经销售出去了,还未得出检测结果。为了更好的保证啤酒质量,急需建立一种快速和高处理量的微生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比较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400份各类标本均为阴性,两种检测方法无统计学意义,另一种结果一致。从2009—2010年对1400份各类标本同时用分离培养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结果的符合率,致性为优。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可作为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其结果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结果可视的新型ELISA法高灵敏检测达氟沙星。方法 基于酪胺信号放大原理,设计一种高灵敏检测达氟沙星的新型ELISA法;通过灵敏度、特异性实验评估本方法的有效性;将本方法应用于鸡肉和猪肉加标样本的检测进行方法验证。结果 本方法裸眼检测灵敏度为0.4 ng/mL,相较于传统ELISA方法(10 ng/mL)的裸眼检测灵敏度提高了25倍;在缓冲液中与其他几种常用药物无明显交叉反应;对鸡肉和猪肉样本中加标的达氟沙星可有效检出。结论 本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用于实际样本中达氟沙星的现场裸眼定性检测。  相似文献   

4.
红茶菌中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D-葡萄糖二酸1,4内酯的气相色谱检测法,该检测方法与有关文献介绍的其它检测方法相比较,具有灵敏度高、前处理简便、测定速度快、成本低、适用面广等优点。同时,对红茶菌样品的检测结果为解释红茶菌饮料的解毒、抗癌作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解决现有牛奶蛋白质检测方法存在的精度低、效率低和人工依赖性强等问题。方法:基于高光谱成像系统,提出一种将改进的鲸鱼算法与Elman神经网络相结合用于牛奶蛋白质含量快速无损检测。通过混沌映射、自适应收敛因子、自适应权重优化鲸鱼算法,提高搜索精度,优化后对Elman神经网络参数(权重和阈值)进行寻优。通过试验分析所提无损检测方法的性能。结果:与常规检测方法相比,试验方法在牛奶蛋白质无损检测的多个性能指标方面均为最优,决定系数为0.997 3,均方根误差为0.000 3,检测时间为1.56 s。结论: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检测蒸馏酒中14种甜味剂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HPLC-MS/MS)方法,样品经去离子水稀释,0.22μm孔径的滤膜过滤后进HPLC-MS/MS分析,采用C18色谱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4种甜味剂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2,14种甜味剂检出限为0.06~50.12μg/L,定量限为0.21~166.90μg/L,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回收率为86.1%~119.0%,相对标准偏差为2.1%~8.5%。本方法具有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果准确的优点,适用于蒸馏酒中多种甜味剂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7.
为选择一种比较准确、方便的测定银杏叶多糖的方法,对苯酚硫酸法和蒽酮硫酸法测定银杏叶多糖含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蒽酮硫酸法不仅稳定性好、精密度高,而且回收率实验理想。因此可认为蒽酮硫酸法是测定银杏叶多糖含量较为理想的方法,可用于对市场上银杏叶多糖产品的检测和在分离纯化银杏叶多糖粗产品时对部分收集的多糖进行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4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结合2种不同检测方法对海蜇产品中铝含量进行测定,探索简易、精密度高、准确度高、适用性强的检测方法。方法取鲜海蜇、盐渍海蜇、即食海蜇样品,采用水煮消解、酸煮消解、微波消解、电热板消解4种不同前处理方法结合滴定和ICP-MS2种方法测定海蜇产品中铝,同时做精密度及回收率试验。结果酸煮消解、微波消解及电热板消解3种前处理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1),三种前处理方法的RSD%2%,回收率在101.2%~105.4%;水煮消解法测定铝含量低,与其他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酸煮消解-ICP-MS法回收率低,只有78.7%。结论水煮消解法提取率低,不适用于海蜇产品中铝提取;酸煮滴定法检测成本低、有较高精密度及准确度,可被企业及检测机构用于海蜇中铝的测定;电热板消解-滴定法亦取得满意效果,样品量较大时可考虑代替酸煮滴定法用于企业检测;微波消解-ICP-MS测定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回收率高,适用于检测条件较好的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明确人眼检验法和仪器检验法在大米外观品质检测中是否结果差异。 方法 使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对35批次大米样品的“整精米率”、“碎米率”、“垩白粒率”的人眼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整精米率检验中,针对粳米检测,两种方法得到结果有系统性差异,建议采用人眼检验法;针对籼米检测,两种方法得到结果没有系统性差异,为提高检测效率,建议优先采用仪器检验法;在碎米率检验中,两种方法得到结果均有系统性差异,建议采用人眼检验法;在垩白粒率检验中,两种方法得到结果有系统性差异,建议采用人眼检验法。 结论 现阶段的可视化自动检测技术尚不能满足大米外观品质全项目的检测需求,需要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方法。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菌溶素A基因(hlyA)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探针,并用该引物和探针运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单增李斯特菌的DNA、细胞、质粒和样品进行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结果利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了DNA校正曲线、细胞校正曲线和质粒校正曲线。DNA校正曲线在1~32CFU/ml、细胞校正曲线在32—320CFU/ml、质粒校正曲线在1—37Copies/ml,线形关系良好,且三种校正曲线检测样品得出的结果基本吻合。结论本试验建立起来的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单增李斯特菌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准确,可应用于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可以合成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各种聚合物.介绍了ATRP的研究进展,包括ATRP反应的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王春颖  方平艳 《皮革化工》2007,24(1):14-18,23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种颇为有效的途径,可以合成分子最可控、分子量分布窄的各种聚合物。介绍了ATRP的研究进展,包括ATRP反应的特点、聚合反应机理、应用、研究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3.
利用基于电子转移再生活性种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将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接枝到天然纤维素上制得纤维素接枝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ell-PNIPAAM)。FT-IR、1H-NMR和13C-NMR分析表明,成功合成了cell-PNIPAAM;凝胶渗透色谱分析表明,接枝率随反应体系中N,N-二甲基甲酰胺(DMF)体积比的减小而增大,该聚合物分子质量的多分散性在2.0左右,表明聚合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控的;热重分析显示,聚合物的热稳定性相比于天然纤维素略为提高;TEM图片显示,聚合物在高于其最低临界相转变温度(约为34℃)时,聚合物与水相分离并呈球形结构,平均直径约为40 nm。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利用原子荧光法对金属汞残留物检测的方法 ,并对部分羊毛纤维及织物中重金属汞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 ,所测羊毛试样之原毛中汞残留量并不超标 ,说明羊毛在前原生期未被污染 ;而所测精纺羊毛色布中汞残留量超过规定限量的 5倍 ,可以认为染化料是汞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材料黑磷,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系统研究了硫原子吸附在黑磷表面浓度对带隙的影响。研究发现原子在2x2的超胞中吸附时带隙由原始0.81eV变为1.06eV,同时增大了结构的稳定性。当我们改变吸附浓度带隙值也随之改变,结果显示硫原子吸附黑磷表面在2x2-2,3x3-2,4x4-2,2x2,3x3,4x4的超胞中,硫原子双边吸附在黑磷表面时吸附能量负的更大。  相似文献   

16.
原子光谱法测定金花葵花瓣及种子中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花葵微量元素的测定多采用原子光谱法,但因实验条件、样本预处理方法不一致,各测定方法间的重现性和可比性较差。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微量元素铜、镁、铁、锰、铅、锌,采用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微量元素硒。实验详细研究了微波消解与电热板消解法两种消解方法对含量测定的影响,对金花葵花瓣和种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消解法更有利于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精密度与重现性更高。金花葵种子与花瓣相比,种子中的微量元素锌、镁、锰等含量均比花瓣中高,金花葵花瓣及种子中都含有微量元素硒,种子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达0.063 5 mg/kg,花瓣中的含量为0.027 2 mg/kg。微量元素铅含量没有超标,金葵花种子的药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7.
郭桂娟  黄文忠 《福建轻纺》2000,(12):10-15,18
介绍柞蚕茧中K、Na、Ca、Mg、Zn、Fe、Mn的分析方法的考察和建立并确定了其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作为活性聚合发展史上最简便,在高分子前沿领域最具有前途的一种技术-原子(基团)转移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原理及在高分子材料(包括皮化材料)合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纺织品萃取汗液中的痕量镉是生态纺织品的重点限制项目。文章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直接测定生态纺织品萃取汗液中的痕量镉,对NH4H2PO4、NH4NO3、Pd(NO3)2、Mg(NO3)2的单个或混合基体改进剂进行筛选,并对基体改进剂用量及石墨炉工作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加入7μL的50g/LNH4NO3与10g/LNH4H2PO4(V:V=1:1)混合基体改进剂,可以有效地降低背景信号,消除基体干扰,提高测量的灵敏度。镉浓度在0.5μg/L~5.0μg/L时,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为1.79%~3.89%,方法检出限为0.05μg/L,加标回收率为87.5%~104.5%。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湿法消解法处理样品,应用原子荧光光度计测定面粉中的砷和汞的方法,其回收率为砷88.6%~104.2%,汞89.3%~101.8%;检出限分别为砷0.013μg/l,汞0.0055μg/1;精密度砷0,92%,汞1,30%。此方法具有一次性消化样品测定面粉中砷和汞的优点,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仪器性能稳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