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扶沟县农民自制棉油的加工方法为棉籽生榨后碱炼,但由于碱炼工艺不规范,加碱量达不到碱炼效果要求,棉油中棉酚含量超标,当地出现了慢性棉酚中毒。为预防棉酚中毒,我们试验了一种简易碱炼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取库存棉籽在68型榨油机上榨得毛棉油,将其分为6组各5公斤,碱液浓度  相似文献   

2.
周文龙 《中国油脂》2005,30(10):22-23
为了在碱炼工段中将棉籽毛油中的棉酚脱除干净,避免因棉酚的存在而导致对一、二级棉籽油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减少中性油的损耗,对于酸值在3 mgKOH/g以下的棉籽毛油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而对于酸值在7~10 mgKOH/g的棉籽毛油则采用低温长混二次碱炼工艺.  相似文献   

3.
一、概述精制后的棉籽油色泽浅黄、气味清淡、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适于食用的尚好的植物油.毛棉油的色泽,随着制油工艺过程及其工艺条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同时与棉籽的成熟程度如何亦关系密切.毛棉油一般呈深棕甚至赤褐色.棉油中的色素,主要由其特殊成分——棉酚和它的衍生物所造致的.传统的精炼法,一般采用氢氧化钠(烧碱)进行减炼,以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在碱炼过程中,棉酚同时被转化成棉酚钠盐,被皂脚吸附.所以,通过碱炼,不仅使油中游离脂肪酸被最大限度去除,而且使棉油的色泽也得以较大程度的改观.但若想获得高级食用油,则还必须进行“脱色”和脱臭等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扶沟县农民自制棉油卫生学调查分析王燕,魏玉霞,贺承金,杨红旗,郑付安,霍保安,穆民跃目前、我省产棉地区农民食用自制棉油的现象普遍存在,但若碱炼工艺不规范,自制棉油中游离棉酚含量会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长期食用这种高棉酚的棉油,可能引起慢性棉酚中毒。...  相似文献   

5.
丁继东  王本良  李臻 《中国油脂》2003,28(12):35-37
为了在碱炼工艺中将毛棉籽油中的棉酚脱除干净,避免因棉酚的存在而导致对棉籽高烹油、色拉油的不良影响,同时减少中性油的损耗,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即碱炼温度40--50℃,碱炼时间60min。生产实践表明,采用低温长混碱炼工艺不仅中性油炼耗低,精炼得率高,而且在碱炼工段可将棉籽油的色泽降低到Y35R2、5(25.4mm槽),为生产高品质的高烹油、色拉油提供原料油。  相似文献   

6.
罗晓岚  朱文鑫 《中国油脂》2007,32(11):23-26
介绍了棉籽中棉酚的存在与性质,以及棉酚在棉籽油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影响。在毛油制取过程中采用润湿蒸炒,加稀碱液蒸炒,湿式膨化等预处理工序都可有效降低毛油中棉酚含量并提高粕的品质。碱炼是公认的脱除棉酚最有效的方法,但炼耗较高。在脱除棉酚和磷脂后棉籽油也可以进行物理精炼,并可获得良好的工艺效果。提出了在棉籽油中加入适量的邻氨基苯甲酸,再结合其他工序脱除棉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导言中国年产棉籽约五百万吨。棉籽中含棉仁约55%,棉仁中含油约30—33%。含蛋白质35—38%。根据品种的不同棉仁中含棉酚1.09—2.39%。由于棉酚对动物和人体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多年来棉籽在榨油或预榨浸出后得到毛棉油必须经碱炼才可食用,所得饼、粕一般均作肥料。近年来也有将棉籽粕以少量掺入混合饲料中作饲料用,但棉籽剥壳后经过蒸炒、压榨,所得压榨饼或预榨浸出后的粕中,因其游离棉酚和棉籽蛋白中的宝贵的赖氨酸形成结  相似文献   

8.
棉酚是一种发色性物质,如果不能被完全脱除,在后序的加工工序中,遇高温就形成不可脱除的颜色。而在预榨、浸出的棉籽毛油中含有0.1%~0.5%的棉酚,因此,为了得到高品质的棉籽油,必须在碱炼工序把棉酚彻底脱除。  相似文献   

9.
棉籽粕脱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福林  孙居民 《食品科学》1999,20(11):29-30
采用热水,热碱,硫酸亚铁,米曲霉四种方法,对棉籽粕进行脱酚实验,结果热 法去酚效果最佳。通过正交试验,热碱法脱酚的最适条件为pH8-9,温度60℃,时间3h,最终棉籽蛋白液棉酚含量为12ppm,完全低于联合国咨询委员会规定的食用棉籽蛋白质中游离棉酚含量≤0.06%标准。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是世界主要产棉大国之一,全国年产棉籽约500万t,棉籽含棉仁约50%~55%,棉仁中含油30%~35%,蛋白质35%~38%。根据品种不同,棉仁中棉酚含量为1.1%~3.4%。由于棉籽中含有的棉酚有毒,目前棉籽的利用仅限于榨油,即得到食用棉籽油,副产品棉壳用于食用菌的培养,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的中小型植物油厂精炼棉籽油多采用间歇式,由于碱炼过程油脂中各种成份如中性油、游离脂肪酸、磷脂、棉酚、色素、蛋白质以及粘液等都要和碱液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使得碱炼棉油精炼率除受到毛油本身的品质影响外,还受到操作过程中的下碱量、碱液浓度,碱炼时的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提高棉油精炼的操作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原材料的消耗,我们开展了提高碱炼棉油精炼率的探索试验,使棉油的酸价炼耗比,由原来的1:1.56提高到1:1.01的水平,油品也达到GB1537-86质量标准和GB2716-81卫生标  相似文献   

12.
目前加工棉籽的工艺流程,只能从棉籽内获得油和作家畜饲料用的粕,然而从棉籽内可以得到食用淀粉和蛋白质、磷脂、棉酚、生育酚、甾醇及其它物质。现在这些东西没有被提制应用。 棉酚,是棉籽中的有毒色素,是限制得到这些物质的根本原因。在水份和高温的作用下,棉酚本身起变化,使食品变成黑色,并和氨基酸、磷脂、碳水化合物和其它物质相互作用,降低棉酚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杨锐 《中国油脂》2007,32(5):24-26
棉仁蛋白是一种潜在的重要食品资源,由于棉酚的存在一直未被人类充分利用。通过甲醇脱酚、4#溶剂脱脂、低温连续脱溶的棉籽粕生产工艺和碱溶酸沉的蛋白生产工艺,于2001年首次实现了工业化利用有腺体棉籽粕生产食用棉仁分离蛋白的实践,获得了高安全性的棉仁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14.
用浸出法去除棉籽中油脂后,再分离出油中的棉酚,将油供食用。出油后的饼粕含有较高蛋白质,可提取制蛋白干,用来代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低变性的脱酚食用棉籽蛋白粉,文中采用含水乙醇和石油醚混合溶剂对棉籽中棉酚和油脂进行同时提取,对影响棉酚和油脂提取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棉籽粉中棉酚脱除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提取次数、料液比、溶剂比和提取温度。最优参数组合为,采用80%乙醇水溶液与石油醚混合溶剂,在溶剂比为1.5:1,棉籽粉与溶剂之比为1:10(g/mL),于30℃水浴中,重复提取3次。在此条件下,棉籽粉中游离棉酚和油脂的脱除率分别为97.82%和95.57%。所得脱酚棉籽粉色浅黄,其中残留游离棉酚26.38mg/100g,总棉酚83.52mg/100g,残余油脂0.92%。达到食用棉籽粉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6.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国油脂浸出工业有了很大发展,对增产油脂起了一定的作用。浸出法制油,是用溶剂(己烷)萃取油料中的油脂。溶剂和油脂的混合溶液,称为混合油。目前一般的工艺是:混合油蒸去溶剂得到毛油,毛油再经过精炼(碱炼或水化),才能提供食用。在蒸发溶剂的过程中,混合油所含的油脂伴随物,如磷酯、腊、脂肪酸、棉酚等发生不良变化,影响毛油质量,主要是颜色深(特别是棉籽油)、杂质多、酸价高。因此,浸出毛油碱炼时损失中性油较多,造成炼耗大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在实验室模拟高水分蒸坯过程,研究蒸坯水分、蒸坯温度、蒸坯时间等因素对浸出棉籽毛油磷脂和游离棉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高水分蒸坯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蒸坯水分20%,蒸坯温度95℃,蒸坯时间65 min,可以将棉籽毛油中磷脂含量降至0.87%,游离棉酚含量降至0.075%,有效改善了浸出棉籽毛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棉子油是我国某些省市的主要食用油,特别是棉产区的广大农村社队,食用更为普遍.一般正常年景(指气候)棉子油只需将压榨(或浸出)出来的毛棉油通过碱炼,去除游离脂肪酸,游离棉酚和杂质,即可食用.个别年景(如雨水多)用碱精炼后的棉子油出现苦味.82—83年山西,陕西两省许多地区棉油发苦现象较为严重,从83年2月到84年元月一年来我们接到各地来信来访几十次,要求解决棉子油的脱苦方法.为此,我们在先人(特别是  相似文献   

19.
用一种含异已烷和5% ~25% 乙醇或异丙醇的溶剂从棉籽中浸出棉酚和油。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新的溶剂物系不仅有效地除去游离棉酚和总棉酚,而且浸出油与正已烷一样有效。分析由新溶剂物系生产的棉籽粕的氨基酸与正已烷生产的相似。该溶剂物系可能解决棉籽浸出棉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市售猪骨分离出的粗制骨油为原料,对粗制猪骨油的精制工艺进行研究。首先对其进行水化脱胶,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碱炼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碱液浓度5%,超碱量为油重的25%,碱炼初温50℃,碱炼终温75℃,最后对其进行脱色、脱臭、干燥。结果表明:经过精炼处理的猪骨油可以成为符合食品工业用的精制猪骨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