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是现代防空体系中末端防御的关键武器之一。近年来,随着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稳步发展并装备各国陆军、海军,确立了其作为近程防空武器的重要地位。阐述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国外现役的几种典型的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的发展现状,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机动生存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大荣  姜辉 《兵工学报》2010,31(7):881-886
在详细分析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物元理论和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综合评估的一类新方法。在给出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基于系统的物理结构构建了机动生存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物元理论的基本概念和评级准则,结合AHP建立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的评估模型;根据工程应用中的实际数据,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机动生存能力进行了实例计算,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算法成功应用于型号武器系统的实际工程实例表明,该模型能对型号装备机动生存能力的评价提供合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特点,以及发展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一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为例,介绍了其组成和功能设置,最后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机动生存能力是影响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取得最大化的基础环节。在详细分析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指标体系结构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响其机动生存能力优劣的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和层次分析法理论建立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模型。根据实际工程应用经验数据,对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的机动生存能力进行了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为机动生存能力的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引言本文提出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与陆基强激光防空武器实施再结合,形成防空导弹、高炮和激光防空武器“三结合”新的对空防御系统的构想,并对这种结合的作战原理、可行性及其作战效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评估。1 “三结合”防空系统的作战原理和特点“三结合”防空系统依据防空作战要求,将弹炮结合防空系统与陆基强激光防空武器结合成为一个体系,充分发挥弹炮结合防空  相似文献   

6.
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拦截巡航导弹效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代防空作战中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抗击敌空袭巡航导弹的特点,运用排队论原理建立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射击效率评估模型。该模型给出了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对巡航导弹射击效率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在地空导弹系统、高炮系统拦截区内拦截次数对拦截巡航导弹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该模型对优选火力运用方案、充分发挥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弹炮结合的防空武器系统,是将低空近程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高炮通过共用搜索、指挥、控制、通信系统或火控系统而构成的防空武器系统,用于打击低空和超低空来袭目标,它是随空防斗争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综合防空武器系统,目前.已经成为现代防空的主要拦截武器之一。该系统有弹炮混编式、共用一个火控系统弹炮分置式和弹炮一体化式3种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海战中点防御舰空导弹和小口径舰炮难以独立完成预定作战任务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DoDAF的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模型。分析了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设计步骤,结合军事需求、作战流程构建了部分作战模型,并阐述了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在水面舰艇末端防御作战中的活动过程。目的是推动舰载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顶层设计和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建立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评估指标体系。并结合系统作战能力.详细介绍了利用云重心评判法实现弹炮结合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具体步骤。并把评估结果与采用WSEIAC模型评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作战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作战过程,概述了主要系统模型,包括目标搜索模型、拦截适宜性检查模型、威胁判断模型、火力分配模型、杀伤效果评估模型,重点研究了目标探测模型和威胁评估模型。建立了一个弹炮结合武器系统作战仿真模型,该模型可为弹炮结合武器系统的作战原则确定、系统配置和组成、系统设备技术要求,以及系统作战能力等方面提供仿真数据结果,对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典型防空武器装备构建某型驱逐舰的防空体系。逐一对舰空导弹、防空火炮和电子战系统等反舰导弹抗击武器装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等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获得反舰导弹突防对策。给出反舰导弹性能改进和作战使用的建议,为更好地提高中远程反舰导弹的突防能力和战斗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战场抢修是保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战斗力的倍增器,从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出发,结合部队实际和未来抢修技术的发展,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估构建地空导弹装备战时维修的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地空导弹装备战时维修效能的评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防空导弹自动化测试与故障诊断系统。采用了模块化仪器总线标准PXI.集PXI卡式仪器、程控仪器和各种先进的测试诊断技术于—体。设计了是一套具有自动性能测试和故障诊断的综合测试系统,能用于某型防空导弹中电子设备的参数测量、专向性能指标测试、功能测试及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4.
针对弹炮结合自行防空武器多个型号项目的总体研制过程中,遇到弹炮结合的匹配性、适应性、综合性3个共性问题,在结合研制的实际情况以及大量的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归纳总结拓展的方法,对弹炮结合过程中弹炮火力空域和探测空域的匹配问题,弹炮设备结构融合适应问题,弹炮两种火力的操作控制的综合问题做了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弹炮火力及探测空域的匹配公式,弹炮结构和操作控制融合适应性、综合性的措施,可对弹炮结合自行防空武器的研制提供很好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根据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的特点,在结合研究其它参考文献中关于其它武器装备战伤等级评判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综合损伤的等级评判数学模型,可作为防空导弹抢修性设计的理论参考,也可作为其它武器装备系统战伤等级评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时期面临的空天威胁,对防空反导预警装备覆盖能力进行推演分析。分析空天威胁目标的特点及 其对预警探测系统带来的挑战,以防空反导装备覆盖能力推演需求为背景,定义区域覆盖率和多重覆盖率2 项主要 评估指标,建立计算方法,并以美国现役防空反导体系为典型案例,分析其装备覆盖能力,总结装备部署特点。结 果表明:该研究有效可行,可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及时可靠的预警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7.
摘要:信息化战场上,谁拥有了制信息权,谁就占有了制胜的先机。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作为防空兵部队作战的“神经中枢”,俨然已经成为敌方对我方进行攻击的首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的防御能力是提高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作战能力,进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建立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的防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确定和不确定影响因素,运用多元联系数集对分析方法(简称SPA-MCN)对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依据五元联系数的评定标准评定防空兵指挥信息系统的防御能力。本文构建的评估模型能够客观地、合理地反映防御能力各级指标之间的联系度,对于防空兵指挥信息未来系统的发展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导弹武器装备作战能力的综合评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性能需求视角的评估方法.该方法从导弹武器作战使命出发,利用DoDAF建立导弹作战目标—作战活动—子能力—性能分解流程,得到底层性能需求指标体系,按照性能需求的类型定义了4种性能需求满足度函数,再根据需求间关系,自底向上聚合得到顶层能力需求的满足度函数,将其作为导弹武器作战能力评估的结果,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的具体步骤及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强,能够反映导弹武器作战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针对以平台为中心的传统防空作战存在的局限性,建立舰艇编队协同反导作战中舰空导弹网络化协同反导杀伤区空域模型。结合舰空导弹武器系\杀伤区的概念,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单舰制导条件下的舰空导弹杀伤区边界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在协同制导条件下编队杀伤区边界模型,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证明:舰空导弹网络化协同反导作战能有效扩展整个编队内部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协同反导杀伤区空域面积,发挥编队协同反导的作战优势,可为指挥员防空作战的队形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种灰色关联和集对分析相结合的新方法。通过挖掘联系度表 达式中宏观层面上各参数对微观层面上不确定系数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差异度系数在其自由度中的取 值,从而进一步减小装备作战效能评估中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通过对4 种防空导弹系统作战效能的评估比较对该 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概念清晰、简单易行,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