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具有多孔性,比表面积大,但只有经过改性的粉煤灰才具有很好的吸附性能。本文分别用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和碳酸钠等改性剂来改性粉煤灰,通过改性粉煤灰吸附废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来寻找一种理想的粉煤灰改性方法。结果表明:在这4种改性剂中,改性效果依次为: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改性粉煤灰的去除率可达到46.55%,实验最佳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5 mol/L,85℃恒温,搅拌4 h。  相似文献   

2.
张保柱 《陕西化工》2012,(10):1767-1768,1773
采用盐酸改性粉煤灰为吸附材料,以罗丹明B的模拟废水为吸附对象,研究了改性粉煤灰的投入量、吸附时间、温度及溶液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50 mL浓度2 mg/L的罗丹明B模拟废水,酸改性粉煤灰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在50℃下,加入0.09 g的粉煤灰,调节pH值为1.77,搅拌30 min。改性粉煤灰对罗丹明B吸附的脱色率可达98.19%。  相似文献   

3.
刘智峰 《杭州化工》2012,43(2):19-21
通过盐酸对粉煤灰改性,并从中提取改性粉煤灰和酸浸液,将两者联合投加处理皂素废水,考察了pH值、改性粉煤灰投加量、温度和酸浸液投加量四个因素对皂素废水的COD和色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pH=7.0,改性粉煤灰投加量=0.2g/mL,T=20℃,酸浸液投加量(v/v)=3∶10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1.28%,色度去除率可达73.33%。经过改性后的粉煤灰对皂素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发挥以废治废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酸改性粉煤灰对印染废水处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原始粉煤灰进行了酸性改性,制备了酸改性粉煤灰,并用其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处理。研究了粉煤灰及酸改性粉煤灰的投加量(质量浓度)、反应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原始粉煤灰对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在粉煤灰投加量为50 g/L,反应时间为40 min,pH值为10的最佳反应条件下,脱色效率为63.45%。用盐酸改性粉煤灰对染料废水进行脱色处理,在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25 g/L,反应时间为10 min,pH值为10时,最佳脱色效率达到88.73%。  相似文献   

5.
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铬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盐酸浸泡方法对粉煤灰进行改性,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处理模拟含铬废水的最佳条件;改性粉煤灰对Cr6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溶液中Cr6 起始浓度增大,改性灰对Cr6 的吸附率增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电厂废弃的粉煤灰,变废为宝,制取应急处理藻华的絮凝剂.研究了各种方法改性的粉煤灰的除藻能力,并研究了改性酸浓度、改性温度、改性时间3个因素对盐酸改性粉煤灰除藻能力的影响.确定了酸改性粉煤灰的最佳改性条件.制得的改性粉煤灰在投加量为56 mg·L-1时,对藻类的去除率即可达到92.4%.用它来应急处理藻华具有成本低、用量少、有效范围宽、沉降时间短,絮体密实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张欢  蔡梦军  吴秋芳 《现代化工》2012,32(12):61-64,66
利用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粉煤灰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改性剂用量、改性温度和改性时间对粉煤灰纤维改性效果的影响。利用Zeta电位仪、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改性后的粉煤灰纤维进行了测试与表征。并利用活化指数和吸湿率对粉煤灰纤维的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同时对表面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粉煤灰常见的三类改性方法,其中包括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和联合改性。简述了每类改性方法的改性原理及具体方式,如机械研磨改性、超声波改性、酸改性、碱改性、火法改性等,阐述了每种方式的改性机理及特点区别,并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改性粉煤灰对一些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效果。总结粉煤灰的改性方法及对水体污染物的吸附效果,目的是指明粉煤灰的改性方向,为寻求更佳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粉煤灰在吸附水体污染物方面逐渐实现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指出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粉煤灰为吸附剂,以盐酸和氢氧化钠分别作为酸、碱改性剂,对粉煤灰进行了改性处理,并对不同类型粉煤灰对苯胺废水中苯胺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酸改性粉煤灰相比碱性粉煤灰和未改性粉煤灰对苯胺废水有较高的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搅拌只能加快吸附到达平衡的时间,对粉煤灰平衡状态下的吸附能力基本没有影响。在pH为9.5,常温条件下,适宜的酸改性粉煤灰投加量为每100mL废水投加5 g,较佳的搅拌速率为200 r/min,在此情况下,苯胺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色度去除率分别为34.6%和37.8%。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粉煤灰的利用率、利用水平还比较低,如何更充分的开发利用粉煤灰,提高其利用价值,特别是作为防水材料的应用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采用组合改性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化学外加剂对粉煤灰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改性粉煤灰的吸水率、透水率以及抗压强度,讨论了改性工艺中关键因素、重要因素以及因素最佳值和最优的工艺搭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剂A1+改性剂B1的组合对粉煤灰的活化效果最好;改性剂B对粉煤灰改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可为粉煤灰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物理方法改性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物理改性剂如玻璃纤维、橡胶、碳酸钙、滑石粉、云母粉等在塑料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塑料性能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氯磺化聚乙烯的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金平  吴永胜 《弹性体》1999,9(3):17-20
研究了用机械共混法制备氯磺化聚乙烯/ 丁苯橡胶互穿网络聚合物(CSPE/SBR- IPN) 。并用力学方法研究了它们的力学性能与组分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组分比范围内,IPN 中出现了力学性能的协同效应,这是网络互穿造成的“强迫互容”所致。橡胶通过简单的机械共混,经分别交联可以形成较为理想的IPN 型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改性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简单地介绍了改性的原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偶氮二甲酰胺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添加纳米氧化锌对偶氮二酰胺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15.
The reactions of cyclohexanone-formaldehyde-resin via its hydroxy and carbonyl functional groups with a number of different reagents such as acetic anhydride, benzoyl chloride, hydroxylamine, semicarbazide, and phenyl hydrazine were studied. Melting points, IR spectrums, and solubilities in various solvents of the products were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及在生产中改造后相互通用,有效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仅供同行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段明文 《安徽化工》2002,28(5):13-14
通过实验表明,聚合时加入交联剂TAIC(用量为单体重量的2.2%)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为单体用量的8%~12%),可改进有机玻璃的耐热性和脆性.  相似文献   

18.
烯烃类聚合物的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志平  陈颖 《中国塑料》1999,13(11):10-18
本文讨论了烯烃类聚合物化学改性的新发展,分别论述了烯烃聚合物熔证和非熔融状态下的改 ,搪塞了不同材料对烯烃聚合物的改性机理及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9.
Understanding th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of targeted protei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manipulating the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eukaryotes. Chemical biology tool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roles of those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t particular sites, especially genetic code expansion technology, which can also be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synthetic biology to generate a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with a synthetic auxotroph for co-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components. In this concept, we will introduce applications, limitations, and perspectives of genetic code expansion technology for studying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based on recent progresses. Future perspectives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lso will be discussed in regard to the application of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黄棋尤 《国外塑料》2002,20(3):25-27
采用革新的聚合技术和最适宜的材料组成的聚甲醛 ,比之以往的聚甲醛 ,其蠕变性能大幅地提高。介绍了具有此优异特性的新牌号树脂 ,讨论了对蠕变特性的看法和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