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破乳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物理破乳法以及各种破乳方法的联合使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其中物理破乳法包括离心破乳和重力破乳法、热处理破乳法、冷冻解冻法破乳、过滤破乳法、研磨破乳法、膜破乳法、膜润湿聚结破乳法、超声波破乳法、微波破乳法、电解质破乳法、电破乳法和水击谐波破乳法等,总结了破乳方法的研究热点,并对破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破乳剂和破乳方法是未来破乳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油水乳液破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油水乳液的破乳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化学破乳法、物理破乳法、膜破乳技术及生物破乳技术等不同原油破乳方法的研究进展.其中膜破乳技术和生物破乳技术不但能够防止环境污染,而且能够解决目前破乳剂适应性差的问题,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油包水型乳化液破乳方法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针对油包水(W/O)型两相分散体系,从乳化液破乳方法的机理出发,综述了化学破乳法、生物破乳法和物理破乳法的最新发展以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对W/O型乳化液破乳方法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稠油破乳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破乳脱水是油田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稠油破乳技术已成为石油工业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系统阐述了各种常见稠油破乳技术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物理破乳、化学破乳和生物破乳技术各自的破乳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进展,归纳总结了单一稠油破乳技术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对稠油破乳技术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原油破乳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王彪 《油田化学》1994,11(3):266-272
本文综述了原油破乳剂的发展简史和对原油破乳剂性能的要求,介绍了几类新型破乳剂(各种聚合物型破乳剂、两性破乳剂等)的化学结构和破乳性能,讨论了破乳剂现场应用中的几个问题(复配使用,油溶性和水溶性破乳剂的选择,稠油的破乳)。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常规油田化学剂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油田采出液破乳效率和降低成本,根据新疆玛东区块页岩油压裂采出液的复杂情况,在满足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利用瓶试法对10 种通过微生物发酵生成的生物破乳剂进行筛选评价,同时对菌发酵液和纯化提取物进行了破乳效果对比。研究了生物破乳剂和常规化学破乳剂的复配破乳效果,并对破乳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由 XJ-4菌合成的生物破乳剂 XJ-4-2(糖脂类化合物)与玛东区块采出液有较好的配伍性,脱水率大于80%。在60 ℃、破乳时间为120 min 的条件下,XJ-4-2与化学聚醚类破乳剂复配体系对原油的脱水率约 95%。通过投加工艺的优化,在 50 ℃、加药量为 200 mg/L 的条件下,原油热化学沉降2 h后的脱水率增加,剩余原油含水率和污水含油量降低。生物破乳剂在低温下的脱水率高、污水含油率低,改善了玛东区块压裂采出液快速低温脱水的难题。  相似文献   

7.
原油乳状液的稳定与破乳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丁德磐  孙在春 《油田化学》1998,15(1):82-86,96
本文综述了4个问题;(1)原油乳状液中的界面膜,沥青质,胶质,固体颗粒,石蜡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2)乳化剂对原油乳状液破乳的阻碍作用;(3)原油乳状液稳定与破乳的几种模型;(4)有关破乳剂使用的几个问题(水溶性和油溶性破乳剂,破乳剂用量,线型和体型结构的破乳剂)。  相似文献   

8.
超声辐照法原油破乳脱水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虞建业  袁萍  顾春光 《油田化学》2002,19(2):141-143
用一台功率1kW的超声波发生器,在声强0.65W/cm^2,频率20kHz,脉冲宽度97ms,间歇比3:1条件下,在55℃将江苏真武含水原油(800mL)辐照10min,静置沉降脱水,同时与自然沉降,化学破乳(破乳剂加量100mg/kg),化学破乳+超声辐照破乳等方法作了对比,超声辐照法的初期脱水速率高于化学破乳法,最终(360min)脱水率略高(60.8%对59.4%),化学破乳+超声辐照法的初期脱水率高于化学破乳法但低于超声辐照法,最终脱水率提高至71.3%,超声辐照法脱出水含量量(17.67mg/L)比自然沉降法(56.32mg/L),化学破乳法(42.58mg/L)和超声辐照+化学破乳法(33.97mg/L)均有大幅度降低,与自然沉降法脱出水相比,超声辐照法脱出水中TGB,SRB,铁细菌数分别降低62.0%,52.6%,36.7%,讨论了超声辐照对含水原油破乳 脱水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原油含有沥青质、胶质、环烷酸、脂肪酸、微晶石蜡、界面活性固体颗粒等天然表面活性剂。开采时地层孔 隙、井筒、喷油嘴、管道阀的剪切、挤压和搅拌,驱油剂中加入的表面活性剂和水,集输和转运过程中的泵压及管 道湍流,极易形成稳定的原油乳液。原油乳液不仅会引起管道和泵的腐蚀、降低管道的集输效率,还会在下游炼 化过程中造成催化剂中毒。化学破乳因其效率高、速度快、设备简易、能耗低等优势,是原油乳液高效分离的常 用方式。离子液体(ILs)具有不易燃性、热稳定性好、可回收利用、蒸汽压低等优势,是一种高效的破乳剂。通过 总结ILs 的特征及其作为化学破乳剂的应用现状,讨论了破乳机理及影响破乳性能的因素,指出ILs 破乳剂在实 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ILs 适用于高盐度、高温度、高黏度等恶劣环境条件下(如超稠 油)的破乳,破乳机理包括吸附、取代、离子交换等,影响破乳效果的因素包括ILs 的种类和浓度、相对分子质量、 盐度、温度和乳液类型等。通过选择合适的ILs 及其用量,确定最佳的处理条件,可以提高破乳效率。虽然目前 ILs 破乳剂距离大规模应用还存在很多关键问题和挑战,但低毒或无毒、低成本、低黏度的ILs 及与纳米颗粒联用 和聚ILs的研发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W/O型乳化液生物破乳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菌种采集开始,经富集和定向培养,得到可用于W/O型乳化液破乳的优势菌株,并对其破孔性能及影响破乳性能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破乳时间24h内,生物破乳菌的破乳效率可迭约90%。菌龄、碳源、破乳时间、破乳温度等对破乳性能产生影响,而灭菌处理对破孔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原油电破乳新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扼要地介绍了破乳过程的机理;脉冲电压与直(交)流电压联合使用、脉冲电压-离心场联合使用、脉冲电压-研磨法联合使用的破乳新方法。它们对难破乳的原油有极佳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胜利炼油厂第四常减压装置加工的胜利高硫高酸原油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模拟评价装置上进行了原油综合处理剂(包括低温破乳剂、脱钙剂、高温破乳剂)的评价筛选试验,并且对电脱盐排水进行了可生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选用的2种原油综合处理剂,对胜利原油均有一定的破乳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针对哈萨克斯坦热德拜原油破乳脱水过程中破乳剂加量高、乳化中间层厚等破乳低效问题,从机理出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德拜油田采出液中原油高含蜡、高含盐、一定量的机械杂质以及低效的现场破乳剂是破乳脱水低效、易形成乳化中间层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原油破乳脱水性能、减弱乳化中间层厚度,通过室内破乳脱水实验,优选出BKP-62高效破乳剂。界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破乳剂BKP-62的界面活性明显高于现场破乳剂,进一步说明其破乳脱水性能应该明显优于现场破乳剂。  相似文献   

14.
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研究了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的影响。结果表明,极少量的无机盐能有效地加速W/O型乳液的破乳,提高破乳脱出水的透光率。特别是NaCl或KCl存在时,在90℃油浴中加热60min后,5ml乳状液的剩余体积分别为0.02、0.07ml(即0.4%、1.4%),破乳效率明显高于不含无机盐的乳状液。对于O/W型乳状液,极少量的无机盐也能有效地加速其破乳,其中AlCl3的破乳效率最高,在90℃油浴中加热10min,乳状液全部破乳。不同种类的盐对乳状液破乳脱出水的透光率影响不同。无机盐对乳状液破乳效率的影响与离子价态和水合离子半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综合分析了水溶性分子沉积膜的表面及界面特性、吸附特性、表面zeta电位、破乳作用和驱油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资料认为应用分子沉积膜驱油荆不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能够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但降低幅度不大,能够降低油水界面粘度,有自组织破乳作用,能自发吸附在呈负电性的岩石表面上并放热,能通过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来剥离残余油提高采收率。指出了分子沉积膜驱油荆在三次采油中的主要应用领域,提出了分子沉积膜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油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Emulsification is an unwanted phenomenon in the refining of highly acidic oil by alkali washing electrorefining. In this work, a novel microwave demulsification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removing of naphthenic acid. The internal heating is attributed to molecular rotation and ionic conduction. The decrease of Zeta-potential of interface and the viscosity of diesel oil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acceleration of separation of naphthenic acid and demulsification with microwave irradi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separation efficiency and the demulsification rate are maximum when the optimum microwave irradiation power, exposure time, and irradiation pressure are deemed to be 375 W, 5 min, and 0.05 MP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原油脱盐脱水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国内外在原油乳状液稳定性方面的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多种原油脱盐脱水技术,包括施加电场、超声波辐射、微波辐射、液一液旋流分离、膜分离、冷冻解冻等各项技术的原理、特点、研究进展及应用状况。指出动态旋流分离技术和微波法破乳在未来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而新型破乳剂的开发和电脱盐设备的不断改进是目前原油脱盐脱水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