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土高原沟壑区沟道提取时阈值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沟道是水文信息的基础要素,准确地提取流域中沟道信息,是水文模型的构建、流域的划分等的必要条件。目前提取沟道通常采用河网识别法,但在阈值的选择上,往往是根据不同的流域而确定,阈值的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流域。通过对黄土高原沟壑区的不同流域为例,分别选用不同分辨率的DEM,按不同阈值进行沟道提取,讨论了DEM的分辨率对沟道提取的影响,得到适用于黄土高原沟壑区提取沟道的合理阈值范围,最后根据实际沟壑密度对得到的阈值范围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流域提取的沟道,其沟壑密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2.
《人民黄河》2016,(11):85-88
利用3S技术提取豫西黄土丘陵区侵蚀沟数量、长度、面积等信息,从行政区、地貌类型两个角度对侵蚀沟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沟蚀严重,侵蚀沟平均长度为902.55 m,沟道总面积为11 578.78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7%,平均沟壑密度为1.37 km/km2;侵蚀沟道主要分布在卢氏县、嵩县、灵宝市和汝阳县;土石山区侵蚀沟数量最多、侵蚀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不仅能从宏观尺度上反映鄱阳湖区生态状况以及时间和空间的动态变化,同时还能追溯到生态系统的某些变异和影响,本文以鄱阳湖区为对象,通过综合分析鄱阳湖区特征及生态建设需求,在遵循生态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能够反映鄱阳湖区的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水环境、水生态、水利工程等综合功能的3级生态指标体系.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数据集成、信息处理和数据库等技术构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鄱阳湖区生态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鄱阳湖区的生态综合治理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服务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基于GPS与GIS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马家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对GPS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RTK-GPS进行外业测量,应用GIS技术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提取土地利用类型、沟壑密度、地形坡度坡向等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技术上是可行的,可应用于水土流失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许小华  雷声  王小笑  章重 《人民长江》2014,45(21):30-32
利用数字化的鄱阳湖1∶10 000比例尺水下地形高程数据,生成5 m水平分辨率的鄱阳湖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了水下地形断面,生成了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等地形指标数据,计算了不同水位下的曲面积和库容,分析了鄱阳湖水下地形特征。分析结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水患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薄云覆盖下山区河道水体遥感影像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晋涛  周新志 《人民长江》2010,41(21):14-17
MODIS遥感数据时间分辨率较高,将其应用于河道监测优势明显。但是对于山区多云地区,MODIS数据时间分辨率高的优势无从发挥,且山区沟壑众多,河道狭窄,水体像元多为混合像元,利用现有方法提取水体遥感影像难度较大。为了能够将MODIS数据的优势运用于山区河道监测,选定大渡河流域作为典型研究区域,在对MODIS数据中的典型地物进行采样分析后,首先采用基于小波变换改进的同态滤波削弱云雾,然后对归一化植被指数法(RVI)进行改进,得到了薄云覆盖下山区水体指数(CMWI),消除了薄云的干扰,实现了山区沟壑的模糊处理,突出了水体。图像增强后,河道水体清晰可辨,适用于山区河道遥感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潼关县组织力量对全县沟壑进行调查摸底,全县计有小流域(包括秦岭山区)8条,大小毛支沟1899条,全长1101.37公里。全县平均沟壑密度2.09公里/平方公里。其中黄土残原区有沟壑820条,长481.79公里,沟壑密度1.38公里/平方公里。黄土残原区人口密集,水土保持措施应采取保原固沟,搞好原边埂、沟边埂及沟头防护工程,原面修好水平埝地,沟坡修好水平梯田,陡坡种好水土保持林、草,沟底建库修坝,使其逐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平台的鄱阳湖采砂区域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砂源分布情况,为鄱阳湖采砂规划提供资料,对鄱阳湖区悬浮物含量进行了测量。根据泥沙沉速和含量的关系,利用GIS技术,对整个鄱阳湖区的含沙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的悬浮物含量范围为1.553 4 ~ 94.071 6 mg/L,沉速为0.002 7~0.488 3 cm/s;以永修松门山为界,以北地区含沙量较大,以南地区含沙量较小。在含沙量较大的星子县沙岭、永修县松门山和都昌老爷庙地区所围成的三角区域不适宜采砂。通过对生态、航运、采砂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对鄱阳湖区采砂区域进行了初步规划,鄱阳湖的年采砂量不应超过1 100万t。  相似文献   

9.
泥沙是梯级水电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金沙江含沙量高、输沙量大,其泥沙重要来源是干流两岸众多的泥石流,以及两岸的崩塌、滑坡、坍塌等重力侵蚀.本文选取泥石流密度、滑坡密度、土壤侵蚀、沟壑密度为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地质解译和GIS水文分析功能获取了各评价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建立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的缓冲区分析和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实现了对金沙江干流的泥沙淤积强度的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10.
陇县沟壑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陇县沟壑分布状况及水土流失所造成的危害,提出在沟壑治理中必须坚持塬、坡、沟兼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分析了部分可行的沟壑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延安黄土丘陵沟壑区实地调查, 并结合当地水文资料及土地利用现状计算了典型沟道水资源量。结果 表明: 沟道地具有富集降水的能力, 有利于发展雨水集流工程; 同时, 雨季沟道中产生较多地表径流, 易造成水害。 因此, 在沟道中合理规划排蓄水工程, 是调控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侵蚀沟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侵蚀形式,侵蚀沟的发生和发展,不断加剧水土流失,使土地贫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草原生态环境质量问题日趋严重。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的我国东北黑土区中部,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截至2011年底,现有长度100m以上的大中型侵蚀沟62 978条。这些侵蚀沟,每年都对吉林省的水土资源、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本文根据2011年全国第一次水土保持情况普查中的吉林省侵蚀沟普查成果,对吉林省侵蚀沟的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大规模、高标准地防治侵蚀沟发生发展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黑龙江垦区冲刷沟成因、特点及危害,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朝阳市沟壑侵蚀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学原理,研究沟壑治理开发技术措施,建立了治理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蝶子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泥石流,沟内发育大量滑坡、崩塌(滑)及沟道堆积物,而九绵高速恰由沟口穿过,且木座服务区设置于沟口堆积扇体上。因此,预测评价沟内泥石流爆发的危险性对九绵高速的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蝶子沟泥石流的流域特征及形成条件,对蝶子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分析,并根据评价因子与危险范围指标的关联度建立了泥石流危险范围预测模型,进而对蝶子沟进行危险范围预测。结果表明,蝶子沟具有爆发大型泥石流的条件,危险级别为高度危险,泥石流堆积对九绵高速木座服务区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正>植柳谷坊是用柳条做材料,在沟壑中横向沟道栽植的柳栅栏形式的谷坊治沟工程。植柳谷坊的特点是安全性高,通透性好,不易被冲毁,具有进入大沟道的优势。特别是在大型沟道治理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侵蚀沟生态防治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吉林省自然地理和侵蚀沟发生发展的规律及侵蚀沟治理现状,提出了建立防治侵蚀沟发生、发展,以及监督管理防治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大寨沟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进水口上游约300 m,为低频率大型粘性泥石流沟,威胁电站的施工与运行.根据大寨沟泥石流特性和主体工程建设需要,采用"排导明渠(槽)+堆渣压坡+局部抗滑桩"进行综合处理,沟内修建拦沙坝、堆渣和排导渠,下游开挖山体形成排导槽将泥石流改道排出主体工程区,确保了电站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苏只水电站坝前400~600m范围内有2条较大的支沟——甘都沟和苏只沟,支沟距坝较近,其泥沙对电站的威胁较大,苏只水电站的主要泥沙问题是研究解决坝前2条支沟的泥沙问题。通过对支沟水沙调查分析计算,确定了支沟入库水沙特性。通过模型试验和入库水沙分析提出的水库泥沙调度运行方式及防排沙措施,基本解决了电站的主要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理气候条件十分恶劣,单一发展林草措施难以控制水土流失。沟道坝系工程抗洪和拦沙能力强,能有效改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区的侵蚀地理环境,控制水土流失,而且可以通过发展坝系农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坝系工程的生态应用与坝系理论的研究思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