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摩擦接触单元在粘钢有限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志平  杨林德 《工业建筑》2006,36(Z1):1024-1027
通过采用ANSYS中摩擦接触中的面-面接触单元对粘钢加固梁和双向板进行数值模拟,得到的粘钢加固梁的界面应力分布和解析解进行对比以及粘钢加固双向板的弯矩、剪力分布和差分解进行对比,其结果均较吻合;有限元结果表明:沿粘结剂和混凝土交界面的应力与沿钢板和粘结剂交界面的应力分布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在弯矩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变形计算,采用分层有限元法求解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荷载挠度全过程曲线,并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原兵 《山西建筑》2004,30(14):47-47,111
结合具体工程实践,介绍了粘钢加固在梁加固应用中的计算方法,着重说明了无卸荷直接加固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粘钢加固设计中应注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董彦 《山西建筑》2010,36(1):83-84
通过对建筑结构加固的发展、常用加固方法等进行叙述,提出一种新的加固方法——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着重对型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弯矩—曲率关系进行了分析,从而推广该加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四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单调加载静力试验,测得了粘钢中固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受拉粘钢底板,粘钢侧板,粘钢箍板及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变和梁的挠度等数据。并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了粘钢加固梁的正截面承载力,斜截面承载力及刚度,挠度等,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探讨了粘钢加固梁的受力机理,分析了有效的加固方案,并对炽钢另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合理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承载力设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粘钢加固的破坏机理分析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的计算方法。粘钢加固有粘钢板加固和粘型钢加固两种形式。粘钢板加固时 ,钢板的宽厚比、胶层厚度和锚固方式决定了加固梁的两种典型破坏模式 :弯曲破坏和钢板剥离破坏。粘型钢加固在梁高不受限制时 ,能大幅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 ,粘胶和植筋能保证型钢和钢筋混凝土梁共同工作  相似文献   

7.
粘钢加固RC梁的正截面承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粘钢加固RC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和破坏形式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讨论了粘钢位置和粘钢量对RC梁的短期刚度、挠度、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破坏形式等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出了粘钢加固RC梁承载力折减系数主要随截面相对高度变化的结论,提出了粘钢加固RC梁承载力折减系数、抗弯承载力和挠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工程设计建议和确定合适钢板宽厚比、粘钢位置和粘钢量的技术措施,为粘钢加固RC梁的设计和承载力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谢雷  李佰寿 《建造师》2010,(3):68-69
本论文对GFRP板加固梁的弯矩性能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所需进行材料的选取,所选材料的各项性能符合韩国KS基准。本实验制作了四根钢筋混凝土梁通过加固梁与玻璃纤维板之间的接合材厚度的变化来研究其对加固梁正弯矩性能的影响。经过实验分析得出砂浆接合材厚度为10mm的加固梁为效果最佳的加固梁  相似文献   

9.
粘钢加固RC梁承载性能的理论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33根RC梁的试验,对不同粘钢位置、不同板件宽厚比和粘钢量加固的RC梁进行了全过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基于对粘钢加固RC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和破坏形式的观察,讨论了钢板宽厚比、粘钢位置和粘钢量对RC梁的短期刚度、挠度、开裂荷载、极限荷载和破坏形式等承载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得到了粘钢与RC梁之间的协调工作系数主要随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变化的结论,提出了粘钢加固RC梁协调工作系数、抗弯承载能力和挠度的计算公式,给出了工程设计建议和确定合适钢板宽厚比、粘钢位置和粘钢量的技术措施,为工程实际中粘钢加固RC梁的设计和承载能力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4个粘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粘钢加固梁的受力性能,初步提出了加固框架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对现行施工方法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粘钢加固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破坏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姜维山 《工业建筑》1997,27(10):15-19
现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因设计不当或施工事故,发生梁、柱、节点不能满足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针对强柱弱梁、梁弱弯弱剪、梁纵筋锚固不足等4个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荷对比试验,从破坏过程分析了梁、柱、节点核心区不同粘钢加固方案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粘钢加固对提高构件强度、改变框架破坏机制及增加变形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全面地分析了试件加固方案的优劣,初步给出了粘钢加固节点的构造措施和更合理的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建立了粘钢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和非线性分析过程,并对计算和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进行了混凝土强度、粘钢方式和粘钢厚度的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有限元模型能过有效反映粘钢加固梁的性能,三面粘钢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10根外部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研究了外贴U型钢板、梁侧竖直钢板、梁侧斜钢板和梁侧钢丝网对梁的加固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钢板角度对粘钢加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采用45°斜向粘钢效果最好;由于锚固长度较短,易产生锚固破坏,应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附加锚固措施;外部粘贴钢丝网无论是对提高抗裂能力还是承载能力都有明显的效果.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粘钢加固梁斜截面的抗剪计算公式,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混凝土连续梁桥(含连续刚构)在承受负弯矩作用下的开裂病害以及渗水引起的钢筋锈蚀问题,其中一种加固方法是在梁顶面铺设含密间距带肋钢筋网片的高掺量混杂钢纤维混凝土层。采用该理念,对负弯矩作用下采用该加固方法的混凝土工形梁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加固后的工形梁较原无损工形梁的开裂弯矩提升幅度达到44.94%~131.91%,且同级荷载作用下裂缝宽度减小约30%~50%,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构件顶面的抗裂能力和阻裂能力。以HWFC复合层初始裂缝出现时的弯矩为加固后的开裂弯矩,推导了加固后工形梁的开裂弯矩计算式,并参照普通钢筋混凝土构件对于开裂弯矩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按现行规范形式的开裂弯矩计算式。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软件分析粘钢前后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不考虑钢板与所加固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存在相对滑移的前提下,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粘钢前后梁的非线性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其中包括对梁的权限承载力、裂缝的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粘钢加固能够有效地抑制裂缝构件中的开展,而利用ANSYS软件可以很好地模拟粘钢前后梁的开裂等非线性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介绍粘钢加固梁的剥离分析方法,提出了外粘钢板加固受弯钢筋混凝土梁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用ANSYS软件对试验梁的剥离荷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一致性证明了所建有限元模型与提出的方法的正确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离模式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梁—粘结剂层—加固薄钢板的层叠结构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动力学特性分析与动力响应计算。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某办公楼钢筋混凝土梁粘钢加固工程为例,对加固方案设计、加固施工效果进行安全度评价,分析影响因素并对混凝土梁粘钢加固可靠性指标进行量化比对,使加固设计方案评价更趋于科学,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梁跨度、配筋率为参数,利用5组试件对比研究了界面凿毛对纤维增强聚合物(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极限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界面凿毛后的FRP加固梁的极限弯矩要小于砂轮打磨梁的极限弯矩,并且随着梁跨度的增大,砂轮打磨梁与凿毛梁的极限弯矩差值增大;随着配筋率的增大,砂轮打磨梁与凿毛梁的极限弯矩差值减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预应力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荷载试验,表明预应力粘钢加固梁的承载能力较普通粘钢加固梁略有提高,但对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内的受力状态(挠度、裂缝宽度等)有明显的改善,同时能充分利用加固钢板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