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规划师》2021,37(5)
文章在回顾国内主要城市创新产业空间集聚和布局特征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杭州为实证案例,从园区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互联网时代都市区创新空间的集聚规律与布局模式特征展开研究。总体而言,当前以杭州为代表的国内创新驱动型城市的创新经济集聚和空间布局已呈现新的特征,表现为创新要素集聚趋于网络化、簇群化;不同类型创新活动的区位选择开始分化,呈现出不同的区位偏好特征;创新类活动更强化对核心企业和机构的黏性,并围绕核心企业、机构形成了若干个创新圈;科技创新类活动由传统城市中心向外围溢出的效应明显,并由此带来都市区空间结构的显著调整。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需要从适应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网络培育方面进行有效的空间规划供给。  相似文献   

2.
一、人才驱动的科技创新城区发展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也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科创空间的演变出现新的趋势,创新研发功能在空间上产生集群效应,园区配套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产业园区、科技园区逐步转型成为"科技创新城区".在这一过程中,人才对科技创新城区发展起着直接激发的作用.一方面,人才是科技研发创新的核心动力,能够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发展和产业转化;另一方面,人才也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人力资本的支持.创新要素吸引了人才聚集的同时,人才也同时形塑了创新城区的定位和趋势,二者之间是相互追随、循环累积的关系.因此,在人才驱动的视角下,科技创新城区的规划必须直接呼应人才发展的要求,为特定类型的人才聚集营造适宜的城市环境,塑造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氛围,才能使创新城区和人才发展形成正向循环,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英国剑桥市和美国剑桥市的城市用地布局结构、城市核心区道路结构、核心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空间特点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创新型城市的道路交通在出行目标可达性、交通方式可选择性、道路空间友好性3个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特征;城市支路网线密度与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城市支路空间界面有效促进了创新型城市的就业人群和居民交往,丰富了城市空间的类型,从而为触发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由于我国大多数大学校区和部分科技园区大地块分割、封闭式管理,使其内部道路未充分发挥城市公共活动和促进广泛人群交往的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创新型城市的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4.
近20~30年来,许多城市和区域的发展条件和空间结构都在经历深刻的变化。其背后的因素是新技术革命、经济的全球化,以及基于信息的生产和管理的新经济形态。这些因素是相互关联的,体现了新时代的经济、社会、空间过程的特征。科技和体制创新是推动时代发展的主要动力,而科技园区则是创新的策源地。美国的硅谷等少数早期科技产业园区的成功激起了全球性的科技园区热潮。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和实施科技园区发展计划。相对于工业革命产物的城市,新技术革命时代的科技园区还不很为人们所熟知,其经验或…  相似文献   

5.
李翅 《城市规划》2005,(1):93-96
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由南部园区和西部园区两部分组成.南部园区作为成都市规划的城市副中心,重点建设现代化的科技商务区和全国最大的科技孵化基地.西部园区作为成都高新区国际化的制造基地,以实践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知识经济为目标导向,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和现代中药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要有科技创新环境.而在西部园区的现状建设中,片面注重物质环境建设,忽视对社会文化环境的构筑,不利于对创新环境的塑造.因此,在对西部园区西南片区的发展策划研究中,必须重新审视科技园区的创新环境建设(图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政府为提升产业技术水准,提出各种鼓励厂商从事发展的方案,以强化国际竞争力;而在鼓励研究发展及提升产业技术的方式中,明显具有促进产业升级与区域发展功能的,即为各种类型科技园区(Sciece/Technologe Park)的设置。本文首先回顾台湾科技园区发展的历程,而后针对世界先进国家利用其区域性科技资源所创造的各类园区模式、发展背景及开发型态,建立科技园区的类型与发展条件。由于各类型科技园区的机能不同,及彼此间密切的需求关系而形成一园区体系。基于科技园区的发展需与地区发展相结合,因此,本文提出台湾地区科技园区的发展,必须配合各生活圈的地区发展特性与条件,并建议各地区发展合适的科技园区类型,以及区域性园区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促使作为地区经济重要增长点的高科技园区发展迅猛。但各地高科技园区在发展与转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普遍的问题,例如区域生态的破坏,园区功能较单一,环境缺乏协调统筹等。本文以荷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为例,通过分析其高效的慢行交通体系、优美的整体环境、开放的交流空间以及园区如何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的策略,提出将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人文关怀三者相结合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开放式高科技园区的思路,希望可以为我国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技园区用地功能的空间组织是园区总体规划布局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提取国内外知名生态型科技园区空间特征要素,从区位、功能布局、道路交通、景观绿化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探索生态型科技园区用地所占地表空间的合理性,并总结其内部联系的若干规律,用于指导生态型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9.
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结合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城市设计实践,搭建“空间研判—挑战剖析—规划响应—治理创新”的跨界合作区一体化规划编制框架。通过剖析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空间发展情况与琴澳融合瓶颈,从空间布局、产业功能、综合交通、民生服务一体化方面提出规划响应路径,弥补琴澳一体化空间规划的研究空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跨界治理机制创新,以规划编制实现功能和形态的空间一体化,通过治理创新增强琴澳协同、破除边界的发展阻力,最终实现一个共建共享的琴澳都会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新园区是与生产、研发、推广紧密结合,提供集成化服务的复杂类型。在全球新的经济周期下,创业和创新成为经济转型与增长的重要引擎。如何构建符合当前创新团队的成长性特点并适应科技创新产业的技术要求的科创园区设计模型,如何适应内部功能未确定时的空间使用方式与空间尺度需求,应是当前科创园区设计中不容回避的专题。作者选择地处广州的某科技创新园区为样本对象,以SAR理论和开放建筑理念为指导,试图在支撑体、填充体的理论框架下对上述问题作出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科创园区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同类型实践案例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实际案例分析,从城市设计、园区空间体系、建筑单体特征、绿化环境等角度,阐述在科技创新产业园设计中的思路与方法,以求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与城市空间的关联、建筑有机围合、景观绿化营造,建设环境、人、建筑友好交融与和谐共生的科技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省产业发展路径和格局不断变化,产业园区作为空间载体也随之演变。通过梳理广东省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在产业初始阶段、快速发展时期、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4个阶段中分别呈现出的“分类分散式—园区集群化—放射转移式—圈层轴带式”空间形态特征,反推产业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包括产业需求引导产业空间的地理变迁、产城关系促进产业空间与周边区域的融合、创新促进产业园区功能结构的不断完善等内在驱动力。最后展望广东省产业园区发展趋势,其整体格局将在政策引导下进一步优化完善,现有生产型产业园区将实现组织方式和空间结构的转变,而创新型园区则会以多种形式在城市空间组织、产城空间融合以及网络化构建中所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明湖国际生物制药生产基地项目的设计过程,阐述了现代以生产性为主的新型工业产业园区空间形态的异化与重构,提出去工业化、趋人性化及生态化发展的未来方向。认为现代生产性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建筑的一种类型,要打破既有冰冷的工业化大生产的模式,创造功能多样、空间层次丰富、建筑尺度宜人、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花园式生产园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世界科技园区的发展,从而提出科技园区的产生是科技园进行高度优化及新时代企业发展的综合成果。通过综合考虑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基地的社会背景,用地性质,功能特征以及设计手法和原则,认识到科技园区诣在使信息最快捷的流通,在竞争中达到成果最优化,从而提出信息交流在产业园区中的重要性及特殊性。通过进一步分析信息交流形式与特征,提出将科技孵化的模式作为设计母题,利用其实体化的线形作为该设计的组织轴线。  相似文献   

15.
朱凯 《城市规划》2015,39(3):49-53,64
选择城市创新空间研究的中微观视角,基于城市创新活动基本单元的布局特点,确立城市创新空间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并梳理二者之间的关联关系;针对现阶段城市创新发展中出现的"新一代园区"现象,总结城市创新活动基本单元的空间组合与功能关联需求;引申并明确城市创新网络体系构建进程中由"组"到"织"的两步走演绎逻辑与脉络。  相似文献   

16.
该项目将“以人为本”的概念应用于区域性城市综合体———多功能、多业态、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阐述了该形式下城市综合体的优点;如何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交通、人与空间及人与人的关系;如何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灵活规划布局。项目的成功实施,体现了现代产业的科技创新的特征,彰显了产业园区的品质感,为国内城市“工业园”、“产业园”类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规划师》2018,(10)
创新驱动是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正确认识创新空间的特征、功能和布局对创新驱动带动城市发展具有深刻意义。文章以南京为例,在梳理城市现有创新空间资源的基础上,以协同创新为切入点,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面探讨了如何协同国家空间战略、优化内部空间布局和强化创新载体功能,并从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创新人才和创新文化方面提出创新空间发展策略,打造创新名城。  相似文献   

18.
该项目将"以人为本"的概念应用于区域性城市综合体——多功能、多业态、综合型现代产业园区。阐述了该形式下城市综合体的优点;如何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交通、人与空间及人与人的关系;如何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灵活规划布局。项目的成功实施,体现了现代产业的科技创新的特征,彰显了产业园区的品质感,为国内城市"工业园"、"产业园"类建筑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在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经济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情境下,日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园区的类型。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资料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也不同于以生产体育用品用具、装备器材为主的体育产品生产基地,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围绕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起点的服务型产业园区。这一特征,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本文试图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从产业功能和规划布局相互匹配耦合的角度解析城市型体育园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20.
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在当前社会需求多元化、产业经济集群化服务化发展情境下,日益快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产业园区的类型。不同于传统的以物质资料生产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园区,也不同于以生产体育用品用具、装备器材为主的体育产品生产基地,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是围绕满足城市人群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的消费需求为产业发展起点的服务型产业园区。这一特征,决定了城市型体育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具有自身的规律和要求。本文试图以广西智力运动园为例,从产业功能和规划布局相互匹配耦合的角度解析城市型体育园区规划建设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