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远程集中管理规划与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流域水电开发公司实行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管理是一个发展方向。文中简述了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实行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管理的必要性,介绍了梯级水电站实行远程集控管理的总体规划,以及梯级水电站远程集控系统的建设实践,并提出了对后续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前言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定向生产电力自动化设备已经有15年的历史。六十年代末,我厂开始研制晶体管化电力自动化设备并首先为国内第一条330KV超高压输电线路生产了晶体管继电保护装置;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式综合运动装置。与此同时,电力主设备保护、电气集控装置、数字远动装置、电子计算机、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能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发挥梯级电站群综合效益,需实现水电调多业务协同交互,解决梯级水电站集控中心数据跨安全区传输、异构数据处理等问题。本文分析了智能梯级水电集控的技术需求,以一体化平台为基础,提出了梯级水电集控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完成了多源异构海量数据处理、对象化智能报警、高可靠性数据通信与同步、多业务一体化人机交互、梯级水电站智能优化运行等关键技术研究,克服了传统梯级水电站集控方案的不足。该技术方案已成功推广应用于金沙江下游昆明调控中心、清江梯调水电调集控中心等,满足了水电调一体化管理需求,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从2003年开始实施流域水电"四阶段"发展战略,随着下游梯级电站逐步投运,集控中心建成并实现远程集中控制,急需一个统一的电力生产信息平台来对不断深化的电力生产业务应用进行支撑。2011年,公司开始建设流域化的电力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对流域电力生产的统一管理、集中控制、经验共享、持续优化的系统建设目标,目前,公司正在新的信息化规划的指导下对现有系统进行优化完善,优化后的信息化平台将对流域电力生产业务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作为智能电网发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梯级集控及水电厂智能化建设是配合国家智能电网建设战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提高电网电能质量和安全稳定性,实现发电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国内水电厂"远程集控,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的日渐成熟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水电智能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为电厂进一步实现维护人员后撤,真正实现"关门电厂"提供了技术支撑。本文在广泛调研目前国内水电智能化发展现状,并结合五凌公司集控中心和各水电厂实际的基础上,就流域梯级集控及水电厂智能化建设规划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水电设备检修方式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水电厂状态检修技术体系的组成,并以此为基础重点探讨水电厂在线监测分析诊断与状态检修辅助决策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其建设目标、实现思路、系统内涵、体系架构、业务功能模块及其与电厂统一数据中心的相互关系,为水电厂发变电主设备在线监测与状态检修辅助决策评估应用工作的展开阐明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技术实施路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电集控的四种现状模式进行分析,再结合水电生产管理关键业务和精益管理理论,提出两种水电集控的精益化管理模式,实现“远程集控、远程运维,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目标,保证水电站群集约、安全、高效、稳定、经济运行,为后续水电集控建设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智能电网对智能水电设备的状态分析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水电机组特征及大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机组状态分析方法,自动计算机组设备性能指标,开展状态异常分析,同时建立了机组健康状况智能识别模型,并利用此方法对水电机组主设备状态进行分析,为水电站主设备状态数据开展智能应用、进行检修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电企业生产系统数据分散,相互之间信息屏蔽隔绝,容易形成"数据孤岛",且不支持海量数据计算挖掘,不易发挥数据综合效益等问题,研制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电生产智能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了系统的整体框架,构建了适应于水电生产的通用性数据模型体系,综合应用Hadoop架构与实时数据库系统实现以"水电生产"为核心的数据高度融合以及统一,在此基础上,面向不同层面、不同岗位、不同业务的需求,设计了设备运行状态分析、设备故障诊断,设备智能报警和异常预警等智能应用,以水电站集水井泵类设备为例,阐述了设备智能报警模型的构建方法,目前,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水电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已完成数据集成、平台部署与部分应用开发,能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撑,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四川大唐国际甘孜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成都集控中心的梯级集控中心建设要求,对集控中心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部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包括集控模式的选择、综合自动化业务的设计、集控中心安全防护的策略、集控中心实时控制部分的设计以及传输网络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充分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率,最大程度发挥水电站的综合效益,需要建设集控中心,实现对流域梯级水电站的集中控制。论文结合水电集控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水电采用梯级集控调度模式、扩大厂站模式和综合厂站模式的优缺点,探讨适合中小水电集控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水电站实施"远程集控、少人维护"是促进管理创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文章根据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推进乌江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远程集控、少人维护"生产管控模式建设实施情况,介绍了实施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了分析,为我国其他水电流域公司及水电站实施"远程集控、少人维护"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重点阐述了智慧集控与数字电厂在基础数据感知、数据资源整合、数据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建设探索,深入剖析了集控与厂站之间海量基础数据感知的特征与根源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以智能生产控制为核心的智能状态监测与智能综合报警技术的应用研究,为规划建设初级形态的智慧集控与数字电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指导。  相似文献   

14.
邓湘勤 《四川水力发电》2015,34(3):115-117,120
目前,国内多数水电企业设立有集控中心,统一管理企业的IT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服务.通过集中控制和统一调度,有效管理企业IT运维,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效益.为构建智能水电,促进企业管理和效益的双提升提供完善的科技保障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刚  窦海妮 《人民长江》2015,46(11):93-95
随着我国流域水能资源开发的快速推进,各流域分别成立或即将成立流域梯级电站集控中心,负责全流域的电力调度、水库调度等电力生产业务,因此,有必要针对流域集中控制系统开展研究。介绍了流域集控中心控制系统功能、总体结构和需要支撑该架构的基础设施,并结合雅砻江流域集控中心控制系统的实际建设经验,针对水电站群远程集中控制发展目标,重点探讨了集中控制系统的通信系统和综合自动化系统的配置和主要功能的设计,最后对其他辅助系统进行介绍,可为其他流域集控中心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国家电投集团在青海区域水电与新能源集控建设的现状,结合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群调度现状和防洪情况,以及西北电网新能源占比较高的电网特性,考虑到利用已有梯级水库群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后统一管理的必要性,提出覆盖水、光、风、抽水蓄能电站协同管理的青海区域集控中心建设思路。集控中心运行后可提升梯级水库防洪能力、提高发电效率、减少人员成本,助力公司产业数字化发展。此思路为综合性区域集控中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水电站大都处于地方偏僻、人烟稀少、交通闭塞的高山峡谷中,为加快智能水电站建设进程,提高综合发电效益,提升运行员工生活品质,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雅砻江公司)积极稳妥推进集控中心的建设。本文在介绍雅砻江公司电站群地理分布特征的基础上,从提高利于综合发电效益、值班员监控的效率以及水电站远程自动化维护等方面出发,重点介绍集控中心通过自身的高级功能对梯级电站群的高效远程控制,来实现流域水电站群安全、经济、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电投新能源建设的要求,狮子滩水电新能源集控中心将接入集团在渝的水电、风电及光伏等新能源项目,该中心将建设成为国家电投集团区域性水电新能源生产运营中心.本文首先根据水电站、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各自特点,提出不同的数据网络接入方案;其次本文按照系统的冗余性、安全分区等要求介绍了集控中心的系统结构设计;最后,...  相似文献   

19.
笔者以广西某水电集控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零信任安全模型,对其在水电集控管理信息大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水电集控管理信息大区的内部网络安全问题和外部网络接入访问问题,提出基于零信任安全架构的水电集控网络安全防护方案,通过接入认证控制、访问授权控制、实时安全检测和策略控制等实现内部网络安全可控在控和外部访问安全可靠,以适应接入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和接入设备多样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流域水电开发加快,如何实现流域梯级电力生产过程精细化管理是各大流域水电企业越来越重视的问题。在电力生产管理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水电生产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尤其是结合企业经营目标提出了“水值”指标,分“平枯期”和“丰水期”两类对指标体系及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通过案例计算表明,这些指标体系对水电生产过程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不仅适用于电站生产管理,而且适用于集控中心调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