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筑信息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中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通过介绍BIM技术的理念和主要应用范围,以及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基于BIM和三维地理信息集成思想和技术方法构建了架空输变电工程三维数字化系统,能够支持电力工程从规划、设计、施工、运维、改建、拆拆除、回收等全生命期。而城市地下电缆三维设计BIM技术在我国电力工程行业中的应用才刚刚起步,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给工程造价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要求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的相关课程必须与之相适应.为了提高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建筑结构"课程的特点和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目的,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晓光 《电器评介》2014,(2):165-166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BIM技术作为一种新兴计算机建筑建模技术在我国建筑施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从BIM技术的内涵、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价值、实施步骤、现存问题以及应用策略等方面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概念、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某实际项目实例,探讨了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阐述了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中的优势和不足。提出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国家对BIM的大力推动、配套技术标准的出台和设计软件的不断更新,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领域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目前BIM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建筑照明行业的自身需要两方面阐明了将BIM技术应用于建筑照明设计的必要性,之后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讨论目前BIM技术在建筑照明设计中应用的可能性,随后指出了目前阶段应用BIM技术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展望了BIM技术在建筑照明设计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意见的提出,使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CAD课程是国家教育单位和各大高校在建筑教学中开展的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各个领域,是建筑学生构图、编辑、修改所要使用的最基本的软件,也是必修的操作技能课程。经调查研究发现,很多院校在CAD课程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研究,忽略了学生关键能力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无法结合国家建筑业发展的实际开展教学,严重阻碍了教学的时效性。虽然有些单位已经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逐步完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计划,以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但是其与发达国家的教学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实践水平与行业的实际要求相比仍存在不符现象。针对这样的现状,各教学单位一定要找到建筑CAD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从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研究方面下手,构建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国家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建筑信息模型(BIM)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的定义,阐述了BIM与DCIM技术结合的特点,分析了BIM与DCIM技术结合在某特大数据中心中的应用。提出BIM和DCIM技术结合采用可视化的手段梳理数据中心密集的电气管道和网络线路,让管理和技术人员明确数据中心的管线分布及走线情况,可快速排查及修复管线类故障,提高管线管理水平和故障解决效率。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内外BIM的发展现状及建筑电气专业BIM应用的基础;总结了BIM技术在现阶段电气设计中的应用,BIM技术带来的工作流程的变化;展望了建筑信息化的未来,助于实现建筑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相似文献   

9.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国内工程建设领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识和应用,BIM技术已为建筑、结构专业处理复杂形体的建筑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而BIM技术在电气专业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引起电气设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悉心探索。笔者将BIM技术在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及其应用优势进行探讨,并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浅谈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环节中应用的流程和特点,望能对电气设计师在今后的电气设计中使用BIM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建筑CAD课程的特点和教改所需要遵循的原则,通过对现阶段建筑CAD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来探究建筑CAD课程的教改思路和有效措施,以提高建筑CAD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据此,有利于推动现代建筑学的发展,提高建筑学课程的专业性,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建筑人才,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建筑CAD课程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唐承辉 《电器评介》2013,(2):152-15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继续探索适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特点,设计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高专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实施过程,不但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更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BIM技术的特点,分析了BIM技术在建筑智能化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交付运行阶段的应用。提出BIM技术具有可视性、协调性、模拟性、信息完备性等特征,满足了建筑智能化的要求,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从而提升项目价值,在建筑智能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介绍了建筑室内光环境建模和常见的三种光源,结合工程实际案例,详细地阐述了BIM技术在建筑室内光环境分析中的应用。提出BIM技术应用于建筑室内光环境分析,能直观地反映出建筑室内光环境具体状况,从而准确计算所需参数要求,更有利于智能化控制。  相似文献   

14.
<正>在近日举行的"BIM技术应用交流会暨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成立大会"上,在上海市建管委的支持下,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组建成立上海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推广中心。中心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促进BIM技术应用推广和市场良性发展,不断提高上海BIM技  相似文献   

15.
鉴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国内外绿色数据中心建筑中建设的必要性,介绍了BIM技术在北京某特大型数据中心的应用。提出BIM技术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CIM)、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结合,可大大提升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提高数据中心运维人员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一、建筑技术科学发展现状 1、建筑技术与建筑业发展中的问题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每年新建建筑将达到15~20亿m2。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建设特点为规模大、速度高,呈粗放型发展趋势。由此带来了许多不良影响,如,由于建筑技术水平低下,造成人居环境不佳、大量建筑物功能质量差、能源和资源浪费严重、建筑寿命短等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加大对西部大开发的力度,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纷纷上马,直接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已成为部分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规范建筑市场管理体系,使建筑业能够有序进行,笔者作为建设系统的工作者,认为:推行建筑工程监理制,是建筑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8.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环节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趋势,如何在工科专业课程中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性人才,高校必须尽快建立适用于工科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方案。该文分析工科专业涉及到的科学、技术、工程的国界属性,充分挖掘基于工科专业课程的培养模式与思政元素,构建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文章分析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在课程中的辩证关系,针对六项课程思政培养目标,将工科专业课解构为5个典型教学环节,在这个课程思政教学框架下,提出十类课程思政在专业课中的融入策略,以期为我国工科专业的人才全方位培养提供参考。并以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电力系统分析》为例,探讨所提出的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某水电站泄洪隧洞工程为例,研究了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技术在泄洪隧洞建设施工中的应用,提出泄洪隧洞构件编码命名规则以及数字模型构建方案;建立了基于BIM、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及5G技术的集成管控平台,实现对人、材、机的可视化管理;设计建立基于BIM技术、5G数据传输、移动端APP的信息交互圈;提出了基于Revit及Navisworks软件的施工仿真模拟模型构建方案。在此基础上,将BIM、GIS等信息技术应用于泄洪隧洞建设施工管理中。研究表明,搭建以BIM技术为纽带的信息技术集成管控平台,有利于提高项目管理、施工、运营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大幅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20.
EDA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高等学校EDA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结合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从课程内容定位、教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对EDA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与实践。实践证明,此项课程改革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生的系统设计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效促进了电子信息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