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木霉T68发酵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生物量(孢子量和菌丝体)为指标,菌落直径为参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霉T68(Trichoderma"T6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固体培养最佳组合为pH7、30℃、7d,碳源为蔗糖,氮源为丙氨酸.最适T68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是以玉米粉和麸皮分别作为碳、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3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7.0;发酵温度为(30±1)℃;摇床转速为160r/min.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为3.272g/L.  相似文献   

2.
不同灵芝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液体摇瓶法对6个灵芝品种进行单因素试验,探索其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大盖G9、泰山仙芝、灵芝444在培养基Ⅰ中80r/min、28℃培养其菌丝体干重量达到最大,分别为0.7635g/100mL、1.0124g/1000mL、0.5635g/100mL;灵芝44在培养基Ⅰ中120 r/min、24℃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5197g/10mL:灵芝265在培养基Ⅰ中160 r/min、28℃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954g/100mL;而灵芝267在培养基Ⅳ中160 r/min、32℃培养菌丝体干重量最大为0.9302 g/100mL;且胞外多糖的最大产生量的条件与菌丝体最高得率的条件不同.  相似文献   

3.
采用茯苓9号菌株,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优化实验对其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液体发酵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0g,酵母浸膏与蛋白胨共10g(添加比例4∶5),KH2PO41g,MgSO40.5g,维生素B17.5mg,水1L。在常温、150r/min时,菌种最佳液体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为5.5、培养天数为8d、装瓶量为70mL/250mL锥形瓶、接种量为7%时,可得到较好菌丝增重量,最大菌丝干重可达5.004g/L。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以米糠和蔗糖为复合碳源,黄豆粉为氮源,以筛选的碳源、氮源与无机盐KH2PO4 和MgSO4·7H2O为考察因素,以菌丝干重和总三萜产量为主要指标,利用正交设计法优化树舌灵芝菌丝体培养基配方比例,确定树舌灵芝液体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方为:米糠40.0 g/L,蔗糖10.0 g/L,黄豆粉40.0 g/L,磷酸氢二钾 2.0 g/L,硫酸镁 0.5 g/L, 自然pH.于25 ℃、120 r/min振荡培养7 d,该菌菌丝体干重高达21.41 g/L,总三萜产量为69.94 g/L.  相似文献   

5.
黄伞菌丝深层发酵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摇瓶培养法对黄伞菌丝深层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初步确定黄伞菌丝深层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g/dL,牛肉膏1.5g/dL,K2HPO40.5g/dL,MgSO40.1g/dL.该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起始pH值5.0,接种体积分数15%,发酵周期10d.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进行摇瓶发酵,菌丝干重达11.16g/L.  相似文献   

6.
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深层发酵桑黄获得最大菌丝体量的营养条件和培养条件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在20L发酵罐上进行了放大实验.结果表明,桑黄最适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g/L,葡萄糖10g/L,豆饼粉10g/L,玉米浆5g/L,KH2PO41.5g/L;适宜发酵条件为:25℃,160r/min,培养基起始pH5.0,接种量10%,装液量120mL/500mL,摇瓶培养10d.20L罐上发酵8d后,菌丝体量为14.58±1.21g/L.  相似文献   

7.
通过培养基筛选、单因素实验、正交实验获得芽孢率和芽孢量较高的培养基,优化发酵pH和温度,获得最优产芽孢培养条件,在20 L发酵罐中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并对发酵pH的控制和补料发酵进行初步探索。获得的最佳培养基为:麸皮5 g/L、玉米粉3 g/L、NaCl 5g/L、KH_2PO_41 g/L、MnSO_4·H_2O 0.2 g/L、K_2HPO_41.5 g/L,在pH 6.0、37℃、200 r/min条件下震荡培养21 h,芽孢率达到91%,芽孢量达到5.2×10~(10)CFU/mL。在20 L发酵罐放大实验中通过恒定pH和批次补料发酵,芽孢率达到95%,芽孢量达到1.38×10~(11)CFU/mL。获得了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ASAGW-10菌剂的生产工艺,为后续开展降解菌性能和应用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活化硒矿为硒源的灵芝生物富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活化硒矿为硒源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灵芝生长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液体发酵培养基并对温度、转速、pH等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培养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是:2%玉米粉,4%葡萄糖,3%麸皮汁,0.2%磷酸二氢钾,0.1%七水硫酸镁;最佳发酵培养条件是:温度28℃,摇床转速180r/min,pH6,接种量15%,菌丝生物量高达23.59g/L。当添加的硒矿水溶硒含量为5μg/g时,灵芝富硒效果最好,其总硒含量和富硒率分别达302.2μg/g和60.0%。  相似文献   

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琼胶酶高产海洋细菌QM42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发酵培养试验,确定优化培养基组成:蛋白胨浓度5.0g/L、酵母粉浓度0.50g/L、琼胶浓度3.0g/L;在培养初始pH值为7.0、装液量50mL/150mL、培养盐度50g/L,29℃条件下发酵48h,粗酶液酶活力达到627.65U/mL.  相似文献   

10.
为高值化利用稻谷加工副产品米糠,开发新型的保健食品,在加入米糠的培养基中,对灰树花液态发酵生产富硒灰树花多糖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选择得到灰树花富硒液体培养过程中Se的最适添加量,并以菌丝干重、多糖含量、硒含量和富硒率为评价指标,按U12(124)均匀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索富集硒的多糖的产物与葡萄糖、米糠添加量和添加方式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为:在硒含量为0~300mg/L下液态深层培养,菌丝均能生长,硒最适添加量为10mg/L,但超过50mg/L,菌丝生长和多糖生产都受到明显地抑制。回归得到方程,并通过方程预测优化培养基:硒、米糠、葡糖糖的添加量分别为0.11、7.5、2.5g/100mL时,此时菌丝干重为1.32g/100mL,菌丝多糖为0.444g/100mL。  相似文献   

11.
在以佛手瓜汁为原料利用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s)发酵生产细菌纤维素的过程中,利用Plackett-Burman分部析因试验设计确定出蔗糖质量浓度和pH值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再利用最速爬坡试验确定出这两个因素的中心点,最后以中心点进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试验空间下的模型,优化出最佳的因素水平为温度28℃、(NH4)2SO4质量浓度0.3g/100mL、佛手瓜汁用量(体积分数)100%、蔗糖质量浓度6.54g/100mL、pH4.19。在最优条件下可得最大干基产量为4.18g/L。  相似文献   

12.
毛健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9,30(23):377-382
研究摇瓶灵芝菌体液态深层发酵温度和初始pH 值,在此基础上进行5L 发酵罐批次培养,研究发酵过程pH 值控制、溶氧控制对灵芝菌体生长和灵芝胞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30℃,初始pH 值为6.0;过程pH 值控制策略:菌体生长前期(0~40h)控制pH 值为5.5,40~48h 控制pH 5.0,48h 后至发酵结束控制pH4.5;溶氧控制策略为:搅拌转速160r/min,通风量0.75vvm。优化后的验证实验结果:灵芝菌体生物量最高达到19.7g/L,胞外多糖最高达到3.23g/L,较优化前灵芝菌体生物量12.8g/L 和灵芝胞外多糖2.39g/L 分别提高了53.9% 和35.1%。  相似文献   

13.
粉被虫草液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正交试验获得了粉被虫草的液体培养条件,即蔗糖2.5%,马铃薯淀粉2%,黄豆0.5%,牛肉膏0.5%,酵母膏0.1%,K2HPO4 0.1%,KCl 0.02%,MgSO4•7H2O 0.05%,pH5~7,装液量(100ml/250ml摇瓶),加15颗玻璃珠作分散剂,5%接种量,旋转式摇床150r/min,28℃培养7d,达到最大菌丝干重31.86g/L,于9d获得最大胞内产物3.13g/L。同时,对摇瓶液体培养和生物反应器液体深层分批培养的动力学做了较系统的研究,无论生物反应器还是摇瓶,其培养过程中相对应的pH、残糖、氨基氮、菌丝干重、胞内产物等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反应器培养时间大大缩短,48h即可达到最大菌丝干重29.97g/L,54h达到4.95g/L的最高胞内产物产率。生物反应器设定培养温度28℃、装液量65%、接种量10%、0.2%的消泡剂、搅拌转速350r/min、通气量(12±3)L/min、罐压1.1MPa、初始pH6.5,培养基配方用食用蔗糖3%、蔗糖糖蜜2%、花生0.5%分别替代蔗糖、马铃薯淀粉、牛肉膏以降低成本。实验表明,粉被虫草的液体培养条件基本能达到工业发酵水平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产番茄红素的工程菌W-05进行发酵条件优化。首先单因素实验确定培养基种类;培养温度;培养基中的较优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然后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设置响应面实验确定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各组分为:蛋白胨10.00 g/L、酵母浸出粉5.00 g/L、甘油7.80 mL/L、硝酸铵3.30 g/L、KH2PO4 1.80 g/L、Na Cl 11.62 g/L时,番茄红素得率达理论值为3.42 mg/L。在5 L发酵罐中,使用优化后的培养基高密度培养工程菌W-05。实验结果显示工程菌W-05高密度培养较优发酵条件为:p H值为7.0,溶氧百分数为20%左右及指数流加补料。此条件对比普通分批培养条件,菌体的生物量和番茄红素产量显著提高(p0.05)。优化发酵29 h后的菌体干重达到16.55 g/L,番茄红素得率为19.93 mg/L。这说明改善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能大幅提高工程菌的番茄红素得率。  相似文献   

15.
油茶饼粕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油茶饼粕和血粉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米曲霉、绿色木霉和产朊假丝酵母组成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研究了油茶饼粕进行菌体蛋白饲料生物转化时发酵条件和培养基原料配比对发酵产物菌体干重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比为:m茶粕:m血粉=17:3,m料:V水=1:1.2,初始pH为5.0~5.5;最佳发酵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料量15 g,总接种量10%,其中霉菌与酵母菌的接种比为1:1,培养时间为4 d.在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下,得到的菌体干重为一最大值21.25 g/L.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不同的pH以及利用pH反馈来控制培养基的流加方式等方法提高罗氏产碱杆菌的生物量及聚羟基丁酸(PHB)的产量。根据罗氏产碱杆菌在分批培养及不同流加培养基的实验中,确定了pH反馈流加培养基的方法。利用该方法在发酵过程中补加400 g/L的葡萄糖和100 g/L的酵母浸粉,并且将该过程的pH控制在6.7~6.9。在此条件下罗氏产碱杆菌的干重达到22.52 g/L,PHB浓度可到13.61 g/L。罗氏产碱杆菌的生物量及PHB浓度分别提高了12.44%和5.07%,结果表明采用pH反馈控制培养基的流加方式可以提高PHB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苏珏  贺新生  竹文坤 《食品科学》2010,31(23):146-150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中国以及亚洲菌物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是一种稀有的药用菌。为寻求高产的生长条件和经济的培养基,进行转速、温度、pH 值、培养液装瓶体积、接种量、碳源、氮源、C/N 对菌丝体生长影响的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液体培养基探索这些条件对菌丝体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 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 对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最适C/N 为20:1~25:1;菌丝生长的最适转速为150r/min,温度为25~30℃,最佳pH 值为5~7,最适培养液装瓶体积为100mL,最适接种量为8mL/100mL。液体培养基的最佳营养条件为:葡萄糖 25g/L、麸皮 125g/L、 K2HPO4 0.25g/L、pH 6.5。通过生长曲线实验得到Logsitic 方程为:y = 0.22/(1+ 1.019e - 0.013x)。  相似文献   

18.
pH值对聚唾液酸分批发酵的影响及补料发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不同pH值对聚唾液酸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和产聚唾液酸的影响.发酵初期pH自然下降时有利于菌体生长,菌体生长对数期较长,最大菌体干重可达6.9g/L;发酵中后期pH控制在6.4时有利于聚唾液酸的延续合成,合成对数期比其它pH条件下的合成对数期延长了11h.动力学特性表现为部分相关模式,而在其它pH条件下,动力学特性表现为相关模式.对聚唾液酸的流加补料发酵进行了初步研究,最终使菌体干重达到11.16g/L,聚唾液酸产量达到2.606g/L.  相似文献   

19.
桑黄胞内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李朔  丁一新  徐霁  李玉祥  赵明文 《食品科学》2006,27(11):236-240
本文对桑黄的液体发酵培养进行了研究,用L27(313)表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筛选出了较好的桑黄胞内多糖高产液体发酵培养基,产量达到2.70g/L,其配方为初始pH5.0、黄豆粉、可溶性淀粉、C/N为1:1;通过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胞内多糖含量的主控因素初始pH(A)与菌丝干重的主控因素氮源(B)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两者结果的相关分析得出r=-0.16(p>0.05),表明胞内多糖含量与菌丝干重之间没有可靠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孔维宝  杨洋  陈冬  汪洋  达文燕  牛世全 《食品科学》2018,39(24):108-115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rDNA-ITS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1 株产类胡萝卜素的菌株K-1,采用比色法测定其生长和所产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借助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K-1菌株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菌株K-1为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最适生长温度30?℃,生长pH值范围2~7;含有红酵母烯,所产色素的基本稳定性良好,但高温(>60?℃)、强光和添加氧化剂H2O2可使其稳定性下降。菌株K-1产类胡萝卜素的最适发酵条件为20?g/L葡萄糖、20?g/L?(NH4)2SO4、2?g/L无水CaCl2、5?g/L柠檬酸三钠(培养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速150?r/min、装瓶量50?mL/250?mL、初始pH?5.5、培养5?d);优化条件下类胡萝卜素产量达(180.14±2.45)μg/g(干菌体)。研究表明,菌株K-1具有高产类胡萝卜素的潜能,色素稳定性良好,可为微生物类胡萝卜素的发酵生产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