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文章简要介绍了燕山水库数据采集系统,着重从数据采集服务器和数据采集网页两个部分阐述了数据采集系统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数据采集系统化在水库安全监测方面实现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水库运行管理的一员,一定要熟练掌握数据采集系统,更好地为水库管理实现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监测并掌握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库水位上升诱发水库地震的情况,建立了一套水库地震监测系统。全面阐述了丹江口水库诱发地震监测系统的技术设计思路、技术系统构成、测项方案选择、测震学技术指标、系统监测能力、系统软硬件配置及系统的先进性等内容,并介绍了监测系统在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实现方法、监控能力及监测系统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3.
乔建成  汤彦  周永明 《治淮》2021,(3):24-27
在水利系统的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其管辖的相关流域、湖泊的水文数据的精确采集以及数据的可靠传输,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针对水文数据采集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个水文数据采集物联网系统的设计.该设计可连接水利系统测报系统以及水文数据采集器,实现数据的采集、查询、上报等功能.  相似文献   

4.
数据采集系统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何设计并实现数据的采集和后处理涉及到多方面的工程技术问题。文章阐述了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突出探讨了采集原理及后期的数据图形化的软件应用。  相似文献   

5.
水库可能诱发地震。诱发地震的决定因素是库区诱震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由于可供剖析研究的水库地震过少,而且它的环境复杂多样,所以当前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预报工作尚在探索中。应用华中理工大学邓聚龙教授1982年提出的“灰色系统理论”可预测、预报水库诱发地震。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可将信息不全的离散数据转换成信息完全、时间连续的动态模型,使有限的白色数据(信息)得到充分地利用,使其预测结果与水库实际诱震情况相吻合。在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处于探索阶段,对于各种诱发因素认识不足的情况下,灰色系统理论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水情数据远程采集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低功耗的AT89C51单片机和GPRS通信模块G200,设计了水情数据远程采集系统,其主要包括监控中心、数据采集器、GPRS通信模块等。数据采集器可完成水位、水温数据的采集,信号的处理、数据的实时显示等;GPRS通信模块能够比较容易地实现无线数据的传输等。系统通过远程通信,将数据发送给远程终端,实现了点对多点的水情数据远程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三峡库区典型滑坡四道桥滑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多手段实时滑坡监测系统。该系统集成了孔隙水压力、雨量、变形等多个监测项目,由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发布等模块构成,实现了滑坡体关键点的孔隙水压力、水分含量、深部位移、降雨量、库水位监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与发布。该实时监测系统可长期连续采集数据、工作可靠有效,为进一步研究水库型滑坡多元数据相关性,降雨及库水入渗过程中滑坡体渗流场动态变化,水库型滑坡成灾机理及模式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对水库库区内水生生物的结构及水质有重要影响的水温分层现象,开发了一种基于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多点温度采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下位机部分单片机与传感器硬件连接及程序设计流程,阐述了上位机软件设计中的多线程技术、串行通信及上位机、下位机通讯协议的实现,给出了程序设计流程。模拟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达到设计目标,可以实现20点温度数据同步采集。  相似文献   

9.
<正>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水文数据的采集包括传感器、采集器、传输模块等。其中数据采集器的稳定、可靠、易用及对传感器的兼容性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整个系统数据的安全、准确。在江苏省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中,下属各管理单位实现了野外环境下水文数据的精确采集及可靠传输,对水文测报结果的精准报送意义重大。针对水文数据采集系统的较高要求,本文给出了集多种通信模式于一体的高效、实用、可靠的硬件设计方案。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晓斌  代洁 《水电厂自动化》1999,(Z11):200-202,172
水力自动计算是水电厂水库日常运行、管理中最常用的应用软件,也是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中实现高级应用软件的最基础部分。本文介绍了在电网水调自动化系统中如何利用水则报系统自动采集的水文遥测数据和从电网EMS系统中采集的发电机组运行数据,以及泄洪闸门监控数据等来实现水务自动计算。同时还讨论了该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地震反应谱的局限性及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反应谱方法是土木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我国2010新抗震设计规范继续将其作为求解结构地震作用的基本方法。本文回顾了地震反应谱的产生与发展,在研究了地震反应谱基本假设、基本特性及形状特征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地震反应谱存在的局限性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完善地震反应谱方法及更好地利用地震反应谱理论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基于低功耗数据采集器ACS300-MM的工情险情图像监测装置。通过使用低功耗采集控制器、实现摄像机供电、图像采集控制及合理的通信方式,监测装置实现了极低的功耗;通过设计的专用图像文件传输控制协议,监测装置实现了窄带信道中的图像文件快速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3.
基于西藏忠玉水电站抗震安全设计的需求,本文利用收集的150例已发水库诱发地震的水库资料,结合野外地质调查,使用灰色聚类方法,将水库深度、水库容量、区域应力状态、断层活动性、岩性条件和地震活动背景作为主要诱震因素,计算对应发震比例数值,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测指标。依据忠玉水电站忠玉-坝址段、玉坝支流段的6个独立诱震因素状态,评估各段的水库诱发地震的震级上限。计算结果表明:忠玉水电站忠玉坝址段和玉坝支流段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上限均可能大于5级。通过震例检验,说明了灰色聚类方法在忠玉水电站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上限的预测研究中是科学可行的。同时,指出了加强水库诱发地震震例及机理研究是推进水库诱发地震科学合理预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期关于怒江流域地震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风险程度高而反对水电开发的言论,笔者对怒江断裂带进行了研究,对怒江流域进行水电开发而进行的工程抗震问题进行了论述,对修建水库大坝后发生地质灾害的风险水平进行了预测,并介绍了我国高坝抗震安全保证的综合措施。研究表明:怒江断裂带并非是一条作为欧亚大陆碰撞缝合线的深大断裂;怒江在建设水库大坝后会降低流域内的地质灾害风险水平;在复杂构造带和强震易发区进行工程建设是可行的;在详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基础上和细致的工程抗震设计后进行水库大坝的建设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强震动监测的发展历史,研究了利用物联网的大坝强震动监测的方法和实施技术,提出了基于大坝强震动监测数据进行震损快速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对三峡重力坝段进行了动力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坝在不同烈度地震作用下,大坝的损伤发展过程,为三峡大坝基于强震动监测数据进行震损快速评估提供了量化指标。本文建议依据强震动监测技术规范尽快建设和完善重要大坝的强震动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已有强震动监测设备进行管理(特别是梯级高坝大库),保证其有效、专业化运行。本文还对重要大坝进行了极限地震作用下不溃坝研究,通过大坝动力破坏模型试验得到震损的定量化指标,初步建立震损评估专家系统。一旦发生地震,对监测数据进行快速处理,及时做出震损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6.
关志诚 《中国水利》2012,(12):4-5,20
现代工程技术的长足发展,让我国西部强震区建设高混凝土面板和沥青心墙砂砾石坝成为可能。在分析国内外砂砾石坝的基础上,对砂砾石筑坝的工程特性、填筑标准与材料分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解决其抗震稳定性的措施,包括合理的坝体材料分区设计、加强坝体抗震措施和施工技术进步等。  相似文献   

17.
在桥梁设计时,应针对当地情况,专门进行桥梁抗震设计。金沙江河门口大桥位于Ⅶ度地震烈度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Ⅷ度,抗震设防措施为9级。根据该桥所处地的地震情况和抗震要求以及桥的具体情况,建立了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几种地震波形条件下,桥梁的受力情况,找出塔柱根部为地震响应最大位置。针对桥梁受力情况,分析了加设阻尼器和不加设阻尼器情况下桥梁的位移。分析结果表明:增设阻尼器可以减小位移和弯矩的峰值,这有助于该桥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结合小湾拱坝中的跨缝抗震钢筋 ,对动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 ,建立了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并用于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其正确性在与试验结果的对比中得到了验证。通过试验结果的分析 ,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我国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只限于高坝,对更具实际意义的坝体结构布置、细部构造很少研究的现状,定性地探讨更具普遍意义的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要点.认为:抗震设计的着重点不是动力分析,而应在枢纽布置方面须能防御和减缓震灾的发生和扩大;在结构选型方面使抗震要求和一般结构要求有机结合,避免过多地增加造价;在细部构造上满足抗震的局部特性要求,以避免结构整体失事.  相似文献   

20.
强震动观测是准确把握强震动特征的最为科学有效的手段,强震记录的缺乏是目前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分析雅下地震观测台站的布设现状,结合区域地震构造环境、主要断裂活动性特点,考虑雅下工程建设的需要,基于雅下工程场址地震动输入机制综合研究需求,提出雅鲁藏布江下游区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四种布设方案。针对布设方案中满足最急需的原则,先期建设了米林、朗多、直白三个测点台站,并有效记录了2022年9月18日墨脱M3.9级地震、2022年11月10日墨脱M5.6地震,数据完整、可靠。研究将有助于今后逐步推进雅下强震动观测台站的建设,为雅下强震观测资料的积累及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参数的合理确定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