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了磷脂酶D单一水相法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S)的工艺,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用水量以及粗大豆磷脂(磷脂酰胆碱:25%)的比例、L-丝氨酸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单一水相法通过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工艺参数如下:用水量-粗大豆磷脂的比例为2:1、丝氨酸浓度为0.6g/m L、反应温度为50℃以及反应时间为30h。在此工艺条件下在该工艺条件下主要通过减少水的用量以及增加丝氨酸的用量能够有效克服单一水相法的缺点,抑制磷脂酶D的水解活性,最终使反应体系中磷脂酰丝氨酸的含量为15.78%,PS的转化率约为63.12%。该工艺相比有机溶剂-水双相反应更具优势,在此基础上,该工艺有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以提高反应过程中PS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2.
  禹张  涛江   《中国油脂》2020,45(1):97-101
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层析对广岛链霉菌SK43.001-11发酵液中的磷脂酶D进行纯化,并对双液相体系中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后,磷脂酶D比酶活提高到49.48 U/mg,是粗酶液的54. 37倍,回收率为32.31%。磷脂酶D双液相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条件为:有机相为乙醚,pH6.5,反应温度30℃,L-丝氨酸与磷脂酰胆碱质量比15∶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1∶1,反应时间2.5h。在最佳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生成率达到74.8%。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相和水相比例、磷脂酰胆碱(PC)浓度、反应温度、水相pH以及反应时间都对磷脂酰丝氨酸的制备有一定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利用磷脂酶D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最佳工艺为:有机相和水相的比例为4/4、PC浓度为75mg/mL、反应温度为40℃、水相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12h,在此工艺条件下磷脂酰丝氨酸得率为:68.9%。  相似文献   

4.
新型磷脂酰糖苷由饱和脂肪酰基链(C18∶0和C20∶0)以及糖苷极性头部组成,磷脂酰果糖属于磷脂酰糖苷中的一种。以大豆卵磷脂、果糖为原料,研究开发了水相体系中磷脂酶D催化酶法合成磷脂酰果糖的方法。通过对基质配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的调控,建立了磷脂酰果糖的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40℃,pH 6,反应时间12 h,底物(果糖与大豆卵磷脂)摩尔比1∶45,酶添加量90 U/mL。在最佳合成条件下,磷脂酰果糖合成率在9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在己烷体系中,采用磷脂酶A1催化卵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卵磷脂。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加酶量、加水量、底物比、温度和溶剂比对卵磷脂乙醇解制备溶血卵磷脂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反应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卵磷脂1.5 g,加酶量40μL/g(磷脂酶A1/卵磷脂),加水量25μL/g(水/卵磷脂(PC)),底物比:1∶3(PC/无水乙醇,mol/mol),温度30℃,溶剂比:1∶2(PC/正己烷,W/V),反应时间3.55 h,溶血磷脂转化率达98.3%。结果表明,磷脂酶A1可以催化磷脂酰胆碱乙醇解反应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  相似文献   

6.
通过以鱿鱼卵磷脂和L-丝氨酸为原料,对磷脂酶D催化酰基转移反应制备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的工艺条件进行探索,并进行了优化试验,确定反应的最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分别探讨有机相种类、反应温度、水相p H、有机相水相体积比、底物质量比、酶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PS合成率的影响,得到初步优化条件。之后,做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制备PS的工艺条件。最优工艺条件:水相p H4.5、有机相水相体积比5∶6、反应温度40℃、酶量40 U、底物质量比1∶32、反应时间6 h。在该条件下PS合成率为97.65%,DHA含量为33.10%。  相似文献   

7.
氧化铝吸附提纯大豆卵磷脂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溶剂粗提后的大豆卵磷脂粗品为原料,采用氧化铝吸附法进行提纯.系统考察了氧化铝用量、乙醇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等因素对大豆卵磷脂粗品中磷脂酰胆碱(PC)纯度及回收率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卵磷脂粗品与氧化铝质量比为1∶5,大豆卵磷脂粗品与无水乙醇配比为1∶60(m/v),吸附时间60min,吸附温度30℃.在此条件下,PC的纯度和回收率分别为70.23%和83.07%.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了一种固定化底物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水相催化体系,磷脂酶D转化PC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新技术。探讨了沉淀剂种类、载体类型和底物初始添加量等主要因素,对固定化底物PC过程中PC吸附率的影响,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固定化底物PC酶法合成PS的时间反应动力学和酶重复利用特性。结果表明,催化反应24 h后,PS得率为98.74%,磷脂酶D重复使用10次,PS得率仍然大于60%。文章还比较了固定化底物水相催化体系和双液相催化体系酶法合成PS效果,结果发现,固定化底物水相催化体系中PS得率和酶循环利用特性均优于双液相催化体系。本文研究结果为今后酶法改性PC合成PS提供了一种新的催化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进行重组表达,并探究其在生物催化合成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中的应用。以大肠杆菌E. coli BL21 (DE3)作为PLD的异源表达宿主,构建重组菌E. coli BL21(DE3)/p ET-28a(+)-sspld,通过蛋白分析确定其分子量,并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探究重组菌的酶学性质。在有机相-水相双相反应体系中进行PS的制备,并对制备工艺进行系统优化。成功构建了重组菌株E. coli BL21 (DE3)/p ET-28a(+)-sspld,通过蛋白分析确定其分子质量约为60 k Da。重组菌通过诱导条件优化,酶活最高可达38. 58 U/m L,是优化前的2. 26倍。PLD粗酶液的最适p H值为7. 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制备工艺优化结果表明40℃条件下,在8 m L的乙酸乙酯中溶解64 mg的卵磷脂,在4 m L酶液中溶解160 mg的L-丝氨酸,得到的PS转化率最高,可达28%,产量为1. 34 g/L。该PLD粗酶液催化性能良好,为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磷脂酶是一类特殊的酯键水解酶,具有磷脂酰基转移特性,能催化含羟基化合物结合到磷脂的酰基上.在水的单相体系中可以利用磷脂酶的磷脂酰基转移特性来催化卵磷脂和丝氨酸反应,可以通过测定丝氨酸量的减少量来决定丝氨酸的转化率.本研究运用茚三酮-分光光度法检测卵磷脂和丝氨酸磷脂酶反应体系中丝氨酸的含量,测定丝氨酸最大吸收波长,并对该体系中的缓冲液pH值、茚三酮用量、反应时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丝氨酸最大吸收波长为570nm,缓冲液pH为6.0、茚三酮用量为1.4mL、反应时间为30min时,对丝氨酸含量的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1.
关明  杜卫军  李茵萍  王岩  陈坚 《食品科学》2007,28(6):135-137
本研究建立了以新疆本地胡麻油脚为原料的卵磷脂提取工艺及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含量的分析方法。提取工艺为水化油脚真空浓缩脱水,丙酮脱油得粗磷脂;粗磷脂用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萃取纯化得磷脂;乙醇提取后最终得到以磷脂酰胆碱为主的卵磷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胡麻卵磷脂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为62.4%,平均回收率为99.6%,RSD=3.42%。方法经济实用、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
利用磷脂酶A1水解蛋黄磷脂酰胆碱制备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探讨柱色谱纯化溶血磷脂酰胆碱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确定固定相为硅胶,洗脱液为甲醇-氯仿(体积比为2.5∶1),进行LPC的纯化方法研究。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硅胶粒径为38~48μm,上样质量为300 mg(固定相质量为10 g),样品浓度为30 mg/m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LPC产品的纯度为93.09%,回收率为82.06%,为工业上提纯LPC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综述蛋黄卵磷脂的分子结构、提取方法、功能活性,以及在脂质体方面的最新研究现状。蛋黄卵磷脂结构主要是以甘油为骨架,通过酰基键与磷酸和脂肪酸连接而成的一种磷脂类两亲分子,根据碱基基团的不同,蛋黄卵磷脂包括了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和磷脂酰甘油等6种。目前,提取蛋黄卵磷脂的方法主要有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萃取法;蛋黄卵磷脂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神经保护和心脑血管保护等功能的生理活性;此外,还简单介绍了蛋黄卵磷脂脂质体的种类和应用现状。为蛋黄卵磷脂产品的开发提供良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PS)是一种新资源食品,在自然界中含量稀少,提取困难。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是生物酶法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关键合成酶。本文主要介绍了PLD的分子结构特点、催化机理及酶活特性,并总结了目前PS的制备方法,重点对PLD酶催化制备磷脂酰丝氨酸的研究进展及反应体系进行了论述,并对催化制备PS反应体系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深化酶法技术制备PS的研究提供参考,以此推动新资源食品PS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酶D为原料,制备苦味抑制剂磷脂酸.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磷脂酸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表明:温度40 ℃、pH值5.6条件下,反应体系加入粗酶液1 mL,CaCl2 0.25 g和缓冲液正己烷20 mL生成的磷脂酸质量最高,为391 mg.  相似文献   

16.
利用溶剂萃取法从大豆粗磷脂中提取得到了天然食品乳化剂卵磷脂,研究了影响卵磷脂得率的各种因数,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以大豆粗磷脂为原料,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法脱除粗磷脂中的油脂,得到纯化精制的大豆磷脂.同时考察夹带剂乙醇的添加量、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和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对萃取磷脂工艺的条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8.
磷脂酶D是一类酯键水解酶,能够水解磷脂生成磷脂酸,并在某些羟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通过脱水缩合生成新型磷脂.利用磷脂酶D生成新型磷脂的活性,通过生物转化可以制备稀有磷脂如磷酯酰丝氨酸等.因此,磷脂酶D在食品及医疗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实验室前期发现的蜡状芽孢杆菌ZY12来源新型磷脂酶D具有水解活性,但检测不到转酯活性,将其...  相似文献   

19.
一种天然食品乳化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剂萃取法从大豆粗磷脂中提取得到了天然食品乳化剂卵磷脂,研究了影响卵磷脂得率的各种因数,得到了最佳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磷脂 ,包括卵磷脂和磷脂酰乙醇胺。磷脂具有非常好的乳化性能 ,并能够通过酶法变性 ,譬如利用磷脂酶A2 生产 2 溶血磷脂 ,该物质与天然磷脂相比 ,具有更好的乳化性能。经过磷脂酶A2 变性的蛋黄就可以用于各种食品的生产 ,而有些食品对乳化性能的要求非常苛刻。LysoMax○R酶是一种非基因改造的细菌磷脂酶A2 ,这种酶能够使蛋黄充分变性 ,并且对其他富含磷脂的底物如大豆卵磷脂和玉米卵磷脂也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