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氨基酸是茶汤鲜味的主体贡献物质。为客观评价茶叶中主要氨基酸类物质呈味特性,文章从单体出发,以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为对象,结合电子舌检测技术,探究不同pH值对3种氨基酸呈味特性影响,及其不同浓度下的呈味强度、阈值和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增加,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呈鲜味逐渐增强,在pH6~7时,鲜味增幅较为稳定,接近最大值。随着浓度增加,茶氨酸鲜味逐渐增强,谷氨酸和天冬氨酸酸味逐渐增加,而鲜味反而降低,3种氨基酸单体呈味浓度-强度函数良好,R2值均大于0.995;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鲜味阈值分别为4、0.04、0.15 mg/mL,且三者相互间呈协同增鲜效应,低浓度氨基酸增鲜效果强于高浓度,谷氨酸的增鲜效果强于茶氨酸和天冬氨酸。研究结果可为氨基酸类物质呈味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普洱茶根据不同来源分为古树茶和台地茶。古树茶被认为是一种有别于台地茶的茶,具有特殊的香气和品质。本研究为探讨基于稀土元素指纹对普洱茶不同来源判别的有效性,找寻表征判别特性的元素指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MS)测定云南省西双版纳州代表性普洱茶古树茶和台地茶中的15种稀土元素(La、Ce、Pr、Nd、Sm、Eu、Gd、Tb、Dy、Y、Er、Tm、Yb、Lu和Sc)含量,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筛选出4个有效判别指标La、Ce、Eu和Sc,分别建立普洱茶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判别模型,产地检验判别率为94.4%,交叉检验判别率83.3%;身份判别检验率为100%,交叉检验判别率91.65%。利用不同来源的普洱茶稀土含量差异,结合稀土元素指纹技术判别普洱古树茶和台地茶的分类方法是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3.
同时测定饮料中20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氨基酸分析仪生理体液法测定了茶饮料、凉茶和代茶饮料中的牛磺酸、茶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胱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共20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牛磺酸、茶氨酸、γ-氨基丁酸的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n=5)在93.95%~104.20%之间;方法的精密度(RSD,n=5)范围为0.44%~0.93%;脯氨酸的检出限为10nmol/mL,其他氨基酸的检出限均为2nmol/mL。该方法适用于同时测定饮料中的多种氨基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茶中游离氨基酸测定中,国家标准没有对标准样品谷氨酸和茶氨酸加以区别,造成这一指标测定结果的混乱。运用统计学成对比较t检验方法,将2种标样的2个吸光度、按2种标样算出的样品的2种氨基酸含量以及文献中2种标样下游离氨基酸的2种含量分别一一配对,进行样本差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谷氨酸的吸光度高于茶氨酸,达到极显著水平,且差异随着氨基酸量的增加而增大;样品游离氨基酸含量谷氨酸标样测定结果普遍低于茶氨酸测定结果,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根据茶中各种氨基酸各自的含量和分子量,用加权法计算出混合氨基酸的相对平均分子量为147~150u,与谷氨酸分子量147.1u接近,偏离茶氨酸分子量174.2u;此外,谷氨酸吸光值高,测定更加灵敏。为此,认为茶中游离氨基酸测定的国家标准应该保留谷氨酸做标样,取消茶氨酸作标样。  相似文献   

5.
探究萎凋过程中乙烯利溶液对离体茶鲜叶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贵州省自主培育品种“黔茶1号”为试材,设置对照组、喷施乙烯利组及喷施乙烯抑制剂组。采用邻苯二甲醛(ophthalaldehyde,OPA)法、9-芴甲基氯甲酸酯(9-fluorenylmethyl chloroformate,FMOC)法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衍生检测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鲜爽味氨基酸含量随萎凋时间延长而减少,甜味、苦味氨基酸含量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3类呈味氨基酸含量在萎凋期间对喷施乙烯处理响应不同。萎凋期间,鲜味氨基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差异显著发生在4、8 h;甜味氨基酸含量在各处理间总体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组苦味氨基酸含量在4、8 h无显著变化,12、20、24 h含量有所下降,差异不显著。鲜味氨基酸以茶氨酸为主,除谷氨酸含量在4 h时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外,茶氨酸、天冬氨酸及谷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甜味氨基酸中丝氨酸、脯氨酸含量不受乙烯调控,甘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丙氨酸含量不完全受乙烯调控。苦味氨基酸中组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及亮氨酸含量受乙烯诱导上调。因此,萎凋期间喷施乙烯利溶液可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优化了郫县豆瓣中游离氨基酸提取工艺并对其呈味特性进行研究。以游离氨基酸提取量作为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优化游离氨基酸提取工艺,并通过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6种郫县豆瓣中氨基酸含量。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确定主要呈味物质及贡献,并利用滋味感官评价对郫县豆瓣进行呈味评定。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液料比27:1(mL/g),超声温度35℃,超声时间30 min,氨基酸提取量18.51 mg/g。6种郫县豆瓣样品中呈鲜酸味氨基酸(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天冬酰胺(Asn))含量最高,总量平均达6.380 mg/g;其次为甜鲜味氨基酸(苏氨酸(Thr)、丝氨酸(Ser)、甘氨酸(Gly)、丙氨酸(Ala)、脯氨酸(Pro)),总量平均达5.540 mg/g,呈苦味和苦甜味氨基酸含量最低,6种样品呈鲜味氨基酸总量平均达11.920 mg/g。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缬氨酸TAV大于1,是郫县豆瓣呈味主要贡献者。滋味感官评价结果显示6种郫县豆瓣鲜、咸口感最为突出。通过响应面优化郫县豆瓣游离氨基酸的最佳提取条件,该工艺方便可行;6种郫县豆瓣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其中谷氨酸鲜味贡献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以凫早2号(C.sinensis cv.Fuzao 2)鲜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摊放处理对茶鲜叶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并结合呈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摊放处理组共检测出16种游离氨基酸;不摊放处理组仅测得12种游离氨基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以及酪氨酸均未检出;含量较高的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以及精氨酸;...  相似文献   

8.
以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德宏及玉溪六个主产茶区的18个晒青茶为研究对象,进行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理化成分的检测和感官审评,通过指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优质产区分析等方法,探究云南省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并筛选优质产区。结果表明,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指标存在一定差异,且品质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水浸出物含量与茶多酚含量、叶底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氨基酸含量与咖啡碱含量呈现相关性(P<0.05),香气评分与滋味评分呈现相关性(P<0.05);玉溪地区晒青茶的水分、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均值分别为8.08%、52.82%、4.81%、27.78%、4.64%,其含量均高于其它地区,西双版纳晒青茶的酚氨比(8.94)最高,玉溪和西双版纳地区的晒青茶样综合品质要优于其它地区;将前人对云南省茶树种植适宜区的划分与本研究的不同地域晒青茶品质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交叉分析,表明西双版纳地区不仅气候环境非常适宜茶树的种植栽培,而且其生产出的晒青茶的综合品质也较优。以上结果探明了云南不同地域晒青茶的品质差异,对后期高品质普洱茶产品的生产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认识普洱晒红茶,为普洱晒红茶的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分析普洱晒红茶的主要品质化学成分,并对茶叶中氨基酸及矿质元素进行营养评价。结果表明,普洱晒红茶主要品质化学成分游离氨基酸总量、茶氨酸、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均值分别为2.6%、0.47%、36.8%、3.4%、0.09%、2.43%,变异系数均小于15%,其中儿茶素总量为0.46%,酯型儿茶素占总儿茶素比的均值为78.5%;普洱晒红茶中含有17种氨基酸,氨基酸总量为8.016%,其中必需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药效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071%、3.922%和5.216%,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46.66;8种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的由高到低的顺序是KCaMgMnFeNaZnCu,除Na的INQ值小于1外,其余矿质元素的INQ值均大于1。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究云南高山普洱茶渥堆过程滋味和汤色品质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云南省高海拔地区生产的普洱茶为研究样本,通过理化成分测定、色差测定和感官审评的方法对普洱茶渥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茶汤色差值变化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性分析探讨了相应指标与滋味、汤色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整个渥堆过程中,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水浸出物、儿茶素等物质含量均显著降低,咖啡碱含量变化不明显。以茶多酚为主体,生成的茶黄素和茶红素含量先升后降,茶褐素含量显著增加。渥堆过程中,茶汤 L*(明亮度)逐渐降低,红(a*)和黄(b*)色调增强。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茶多酚、大多数儿茶素、水浸出物等物质与滋味品质呈负相关,茶褐素可以正向促进普洱茶的滋味和汤色品质。结论 茶多酚和茶褐素是普洱茶渥堆过程中滋味和汤色品质形成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普洱茶产品的产地判别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本研究分析比较了普洱茶三个主产地(临沧市、西双版纳州以及普洱市)生产的普洱茶样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普洱茶产品中的茶多酚和没食子酸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水浸出物总量、黄酮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茶色素(茶褐素、茶红素和茶黄素)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研究发现,普洱茶挥发性成分中的3,4-二甲氧基甲苯、5-甲基-1,2,3-三甲氧基-苯、橙花醇、橙花叔醇、柠檬醛、3,4,5-三甲氧基-苯甲醛、亚甲基-丁酸-二甲酯、四氢猕猴桃内酯等在不同产地普洱茶中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主成分分析可将不同产地的普洱茶样品有效地区分。   相似文献   

12.
高γ-氨基丁酸茶游离氨基酸的变化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对高γ-氨基丁酸(Gabaron)茶加工过程中离体茶鲜叶在无氧条件下游离氨基酸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条件下的离体茶鲜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2.5%,其中除含有一般的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含有茶叶特征氨基酸-茶氨酸(The)以及微量的γ-氨基丁酸等。游离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Glu)、脯氨酸(Pro)、天冬氨酸(Asp)、精氨酸(Arg)、组氨酸(His),较低的是苏氨酸(Thr)、丝氨酸(Ser)和甘氨酸(Gly)。离体茶鲜叶经3h无氧处理后,游离氨基酸总量达3.4%。其中Pro、γ-氨基丁酸(Gaba)、Gly、Ser、丙氨酸(Ala)、缬氨酸(Val)、Thr等游离氨基酸含量上升。Pro和Gaba是上升幅度最大的两种氨基酸,分别为正常条件下的3倍和15倍。无氧条件下Glu和ASP含量下降,降幅分别为45%、36%。其余游离氨基酸基本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普洱茶粉和传统固态发酵工艺所产普洱熟茶中提取茶褐素。应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比色法研究液态发酵茶褐素样品和固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液态发酵样品中的茶褐素、总多酚、总黄酮、总儿茶素和氨基酸显著高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中的总糖、多糖、茶黄素显著低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与固态发酵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居里点热裂解温度下,固态发酵样品与液态发酵样品的裂解产物分别有12?种(380?℃)和9?种共同成分(600?℃),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中,酚类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咖啡因。  相似文献   

14.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对普洱茶、六堡茶和安化黑茶3 种典型黑茶的香气成 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普洱茶中鉴定出香气成分66 种,六堡茶和安化黑茶鉴定出香气成分均为67 种,其中醇 类、醛类、酮类、酯类、酚类、碳氢类、含氮类、杂氧类物质含量分别占普洱茶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48%、4.17%、 6.30%、6.09%、3.90%、10.58%、7.11%、37.24%;醇类、醛类、酮类、酸类、酯类、酚类、碳氢类、含氮类、杂氧 类物质分别占六堡茶香气成分总含量的6.03%、6.60%、11.50%、0.27%、5.00%、6.00%、9.15%、9.73%、24.69%;在安 化黑茶中分别占11.26%、3.00%、13.27%、0.48%、25.63%、3.60%、14.11%、11.11%、4.86%。通过比较分析,普洱茶和 六堡茶香气成分相近,富含具有陈香香韵的甲氧基苯类物质,安化黑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高,表现出花果香香韵。  相似文献   

15.
根据普洱茶(生茶)拼配规则及各普洱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生产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的科学制备,规范普洱茶原料及普洱茶(生茶)产品,揭示影响云南大叶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物质基础,并探讨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以临沧、普洱、大理、西双版纳的春、夏、秋三个季节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1)通过筛选可拼配单样、小样试拼及排序、大样拼堆及评定等程序,严格通过品质水平均匀性、稳定性检验,制备出二套实物标准样:晒青茶实物标准样、普洱茶(生茶)实物标准样。(2)通过理化分析及感官审评,通径分析表明,茶多酚与氨基酸、黄酮是影响晒青茶滋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其中,黄酮对晒青茶的滋味品质直接作用最明显,茶多酚通过其余变量对晒青茶滋味品质的间接作用综合影响最大。本研究不仅为普洱茶的质量标准信息化研究、茶饮料开发等方面提供分析方法参考,更为促进普洱茶的高质量、绿色化、品牌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四川主栽茶树品种红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采自名山白毫131、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早白尖和四川中小叶群体种5 个主栽品种制作的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在5 个品种红茶中共分离鉴定出148 种香气化合物,其中包含醇类、醛类、酯类、酮类、烃类、酸类等。主要的香气贡献成分是醇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在45.97%~63.78%之间,其中主体香气成分有香叶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苯乙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苯甲醇、橙花叔醇、水杨酸甲酯、癸酸乙酯、顺-3-己烯醇己酸酯、苯乙醛、柠檬醛等,这些成分是决定四川工夫红茶甜花香和果香的重要组分。四川主栽品种红茶香气类型属于中间型,富含芳樟醇和香叶醇,其中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和福鼎大白茶红茶萜烯指数较低,分别为0.57、0.60和0.65,表明这3 个品种红茶香气高锐,属于高香型红茶,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因此,高香或花香型四川工夫红茶宜选用名山白毫131、四川中小叶群体种或福鼎大白茶鲜叶制作。  相似文献   

17.
无籽刺梨与刺梨果实中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鲁敏  安华明  赵小红 《食品科学》2015,36(14):118-121
通过测定无籽刺梨与刺梨果实中水解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探讨氨基酸组分对2 种新兴水果营养与风味的影响。水解氨基酸的测试分析表明,2 种成熟果实均含有全部18 种氨基酸,但刺梨果实中人体所必需的8 种氨基酸占总氨基酸比例为39.54%,比值系数分为66.70,高于无籽刺梨(比值系数分为59.22),表明刺梨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相对而言,刺梨果实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较低,而无籽刺梨果实中赖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对影响感官的游离氨基酸测试结果表明,精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与鸟氨酸(含量阈值比大于1)对刺梨果实独特风味的形成有较高贡献,而无籽刺梨果实中仅天冬氨酸的含量阈值比超过1,形成其鲜味。  相似文献   

18.
以宁夏枸杞芽茶、枸杞叶茶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料液比1∶40、温度96℃、时间30 min)制备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并对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含量进行测定,采用HPLC对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游离氨基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总还原力为指标对枸杞芽茶、叶茶茶汤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枸杞芽茶、枸杞叶茶提取物中多酚含量分别为6.32%、2.96%。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中天冬氨酸(3230.41、2440.96μg/g)、天冬酰胺(3754.77、3495.57μg/g)、组氨酸(5585.26、2825.17μg/g)以及亮氨酸(4376.09、1051.00μg/g)含量较为丰富。枸杞芽茶与叶茶提取物相比抗氧化活性较强,二者对DPPH自由基(IC50:147.63、241.23μg/m L)、ABTS自由基(IC50:109.87、145.32μg/m L)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IC50:46.58、54.32μg/m L)均具有良好的清除能力,与叶茶相比,枸杞芽茶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