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苏北输水干线里运河段的输水损失现场测验,采用水量平衡计算方法,确定了里运河段高、中两种水位工况下的输水损失量。从流量、水位、蒸发、河床地质、与2000年输水损失成果对比等方面对输水损失值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沿线用水组成和用水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河段输水损失值符合河段的实际情况,可为沿线用水管理、用水调度和水量核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引黄南平连接段天然河道输水损失主要发生在汾河水库至汾河二库区间约78km河段,是本工程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遵循水量平衡原理,依据实测资料,对本段河道输水损失作了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得引黄南干通水后天然河道输水方案损失量为引黄水量的10.3%。  相似文献   

3.
输水率是反映输水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指导跨流域输水管理的主要依据。影响输水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渠道沿线的渗水损失、蒸发损失和漏水损失等,其中渠床渗漏水量比重最大。利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输水运行的实测数据,采用水量平衡原理,对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的输水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引黄入冀补淀过程河南段在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输水率,为引黄入冀调水管理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服务运行管理,采用InfoWorks ICM软件构建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及东干渠工程输水隧洞水力模型。通过对隧洞数据的梳理、节点流量分配、糙率设置等,建立符合实际运行状态的隧洞水力模型。利用搭建好的模型,按照设计工况、运行工况分别进行模拟。设计工况下,模型计算水头线与设计水头线相差在1%以内;运行工况下,模型计算渗漏损失、水头线与实测渗漏损失、水头线相差3%;模型符合输水隧洞的实际运行状态,可为后续制定水量调度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已建大型引调水工程运行期输水损失变化,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对象,利用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6个典型渠段2018—2021年不同时间尺度下的输水损失变化过程,并与输水损失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计算时空尺度下的渠段输水漏损流量结果差异较大,但沿程输水损失率差异较小;入渠流量规模是影响渠段输水漏损流量的主要因素,蒸发量、降雨和冰期冻融等也是造成中线总干渠输水损失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仅考虑渠底渗漏损失不能有效反映中线总干渠输水损失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万家寨引黄工程北干线系统输水损失,是关乎输水运行成本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问题之一。由于各类建筑物施工方法,材料及工艺的差异。其输水损失差异较大,计算方法和计算参数各不相同,文章在对各类建筑物进行输水损失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类型建筑物的输水损失特点,提出了减少水量损失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人民黄河》2014,(2):52-54
根据东平湖滞洪区在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防洪兴利需求,结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水库输水的运用条件,对东平湖的水量调度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输水的水质要求、水量调度过程和相应的水量调度方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利用东平湖输水时,应不影响东平湖的防洪调度运用,入、出湖水量调度过程应考虑因输水产生的水量损失,有效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东线两湖段工程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两大河流及3级泵站,由于众多原因造成河段内不同工况下水力损失变化较大,水量损失严重。因此预测不同输水工况下水量和水力损失,为调度运行提供参考,对实现系统经济运行有重要意义。结合运行期实测水情、水量数据,分析研究两湖段工程各输水河段水量损失情况,为水量损失规律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自 1989年 10月投入运行以来 ,已从黄河引水 2 2亿 m3,为青岛市供水 9亿 m3,供沿途农业用水 11亿 m3,并解决了沿途高氟区 70万人的吃水困难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准确计算输水河输水损失 ,验证板膜复式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 ,先后进行了动态输水和静水状态 (蓄水保温期间 )水量损失计算。文中主要阐述动、静两种状况下实测输水损失与设计输水损失之间的关系 ,验证所采用的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 ,并对防渗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引黄济青工程自1989年10月投入运行以来,已从黄河引水22亿m^3,为青岛市供水9亿m^3,供沿途农业用水11亿m^3,并解决了沿途高氟区70万人的吃水困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计算输水河输水损失,验证板膜复式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先后进行了动态输水和静水状态(蓄水保温期间)水量损失计算。文中主要阐述动、静两种状况下实测输水损失与设计输水损失之间的关系,验证所采用的防渗形式的防渗效果,并对防渗形式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