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沈抚地区用水安全问题,对新宾县新宾镇进行地下水取样测试,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新宾镇地下水Mn,NH_4~+,NO-2,K+,TFe,Al,PO3-4,NO-3等指标变异系数超过1,Mn,NH_4~+变异系数超过3,为强分异,表明其空间变化较大。新宾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为主,其次为HCO_3-Ca+Mg型。从地下水质量分析,地下水的超标组分为NO-3,Al,TFe,Mn。根据因子分析认为,岩石溶滤作用与与农业活动是影响区内水化学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拜泉县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988年至2002年拜泉县地下水水化学资料,分析了地下水总硬度、矿化度、水化学类型等主要水化学特征及其机理。仅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3.
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污染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第二松花江沿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在第二松花江沿岸采集了63组地下水样,并对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研究显示,区内地下水水质比较稳定,从上游Cl-HCO3-Ca(Mg)型向下游HCO3-Ca-Na型过渡。地下水存在NO3-、NH4+、Fe、Mn、As、Pb及总硬度污染,上游地区NO3-浓度相对偏高,NH4+、Fe、Mn、As污染呈片状集中在下游地区,Pb污染呈点状零星分布。影响地下水污染的因素是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下游地区含水层相对封闭,为Fe、Mn、As及NH4+的富集提供了还原环境,人类活动中工业废水的排放及农业生产也向地下水输入了大量的污染质。 相似文献
4.
陈瑾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999,(3):34-38
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和化学组分的形成,受气象、地貌、含水层岩性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控制。通过研究5个水文地质区的水化学特征,论述了地下水矿化度和化学类型的区域性差异及特.点,以及与自然地理相对应的分带规律。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来安徽省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采用舒卡列夫分类法,以水文地质分区为单元,分析探讨境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这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7.
8.
9.
张目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9,(1)
地下水是富锦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的重要水资源。文章通过测试常规水化学、稳定氘氧同位素和放射性碳同位素样品,结合室内分析,研究地下水的水化学组分、稳定同位素特征及地下水年龄。研究表明,地下水在水入渗过程中受蒸发影响,氢氧同位素值空间变异性小;深层地下水和浅层地下水之间存在水力联系;地下水年龄的形成与区域第四系气候有一定关系;浅层地下水局部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和HCO_3-Ca-Na型,局部地区为HCO_3-Mg-Na-Ca-Cl(SO_4)型;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和HCO_3-Ca-Na型。 相似文献
10.
在对渭河流域407组地下水的水化学数据及139组含水层岩土样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图解法、数理统计法、Gibbs半对数法及PHREEQC模拟等方法对渭河流域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根据地下水系统划分原则,将整个渭河流域的地下水系统划分为5个二级地下水系统:陇西黄土高原子系统、陇东黄土高原子系统、陕北黄土高原子系统、关中盆地子系统以及秦岭北麓子系统。渭河流域水化学类型主要是以HCO3-Ca、HCO3-Na为主,北部和中部还分布有HCO3·SO4-Na、HCO3·SO4·Cl-Na、SO4·Cl·HCO3-Na及Cl·SO4-Na型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中的TDS为小于1g/L的淡水。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主要受含水层矿物的溶解/沉淀、蒸发浓缩及阳离子交换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肥城盆地地下水水化学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肥城盆地1999—2013年地下水水质实测数据,选取钙、镁、硫酸根、氯、重碳酸根、钠和钾等离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Aqua Chem软件分析了主要离子的时空分布情况、总硬度和矿化度的变化趋势,揭示了近年来该区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水质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肥城盆地地下水主要离子浓度呈上升趋势,总硬度和矿化度在空间上由东北向西南盆地出水口方向逐渐升高,水化学类型由HCO3-Ca型、HCO3-Ca-Mg型向HCO3-SO4-Ca-Mg型、HCO3-SO4-Ca型转变。肥城盆地地下水水质变化与降水入渗、地下水超采、工业废水及城市污水排放、农业污水灌溉、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等有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地下水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民黄河》2014,(1):71-74
为了研究鄯善县地下水水化学系统的演变规律,于2012年5月对鄯善县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了水样采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和三线图解法分析了鄯善县地下水化学分布基本特征:地下水化学组分中K++Na+、Ca2+、Mg2+、Cl-、SO2-4、TDS空间变异性很大,HCO-3的空间变异性较小,pH值的变异性微弱。根据地下水中各化学组分的沿程变化,推测出不同区域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形成作用:在北盆地山前戈壁砾石带,含氯、钠矿物发生溶滤作用;平原区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同时伴随脱碳酸作用和硫酸盐溶解的过程;在南盆地主灌区发生渠水、洪水、回灌水相互混合作用;老迪坎则以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对比1959年与现状年的地下水化学变化,表明:北盆地沿火焰山一带水质变差,而南盆地灌区中部水质变好。 相似文献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类型多样,水化学特征复杂,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水力交替强烈而水质好,第四系松散层地下水径流迟缓而水质较差。地下水动态受降雨影响明显,具季节性变化特征。区域内地下水资源最有开发潜力的是广花盆地岩溶水,其次为三角洲后缘的松散层孔隙水,而基岩裂隙水和滨海砂堤、砂地孔隙水分别只能作为山区村民和滨海缺水港口及岛屿的分散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4,(8):79-82
以杭州湾某安全填埋场为例,在探明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研究区范围,并建立研究区水文地质概念模型,使用MODFLOW构建研究区地下水流场和溶质运移模型。结合工程分析结果,确定营运、封场等时段污染源强,并以铬作为特征污染物,运用MT3DMS模拟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增加的地下水铬浓度,采用标准指数法评价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局部库区范围内,由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增加的地下水中铬浓度超过水质标准,但不会造成大面积铬浓度超标;填埋场渗滤液渗漏影响地下水是持久的,封场后应尽可能杜绝渗滤液产生,在水力梯度较大的下方向区域可采用工程防污措施减缓对库区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河北平原地下水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河北平原地区地下水水化学中深、浅层水化学类型及主要离子组分等现状及变化趋势对比研究,浅析了影响地下水水化学变化的因素,阐述了加强环境管理等人为影响对地下水环境的正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沙河流域地表地下水化学特征与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法、Piper三线图法,全面分析大沙河流域地表水与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识别流域不同地貌单元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转化关系,并判定了区域的水化学类型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洪积扇区域,地表水以季节性洪水的方式补给地下水;在交接洼地与洪积扇交接处,洪积扇区地下水补给交接洼地地下水,(2)Na+、Cl-、Mg2+、SO42-的变异系数较大,是随环境因素变化的敏感因子,决定水的盐化和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并从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得出区域水化学类型的演变规律,从而为焦作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Critical Area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 Soil Loss in a Typical Watershed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Region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Identifying critical soil loss-prone areas is necessary to better control soil loss in the Xiangxi watershed, the river basin nearest the Three Gorges Dam. A crucial element of this scheme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risk assessment model that can identify critical potential soil loss areas for land use prioritization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 assessment model for the risk of potential soil loss based on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 and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wa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The proposed model consists of five multiplied factors: the rain and runoff erosivity, soil erodibility, slope steepness and length, vegetation cover, and sediment delivery. The risk of potential soil loss in the Xiangxi watershed was assessed using the developed model integrated with the ArcGIS platform along with precipitation data, soil data, DEM, and MODIS NDVI images. The risk values ranged from 0 to 478.18, and were categorized into four classes. The classification showed that critical and sub-critical areas accounted for 4.48% and 6.05% respectively, of the entire Xiangxi watershed area. The result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and sub-critical areas were verifi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 the agricultural land area and those of sediment discharg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analysis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critical/sub-critical areas and two parameters (the cell distance to the nearest river channel and the slope) showed that the critical and sub-critical areas for potential soil loss in the Xiangxi watershed assemble in the zone with a cell distance below 2,000 m, or in the zone with slopes above 25°.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5,(8):64-69
以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为研究区域,针对典型草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建立适用于典型草原区的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典型草原区地下水脆弱性划分为低、较低、中等、较高和高5个等级,对研究区现状地下水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旗典型草原区地质条件复杂,5个地下水固有脆弱性等级均有分布;受人类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影响,地下水特殊脆弱性等级为高或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旗政府所在的巴拉嘎尔高勒镇和西部农牧业、工业重镇巴彦花镇;西乌珠穆沁旗地下水脆弱性综合评价等级为高或较高,划分地下水开采控制区和制定地下水开采管理方案是改善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个农场(地区)只要通过一条或几条地下水动态曲线分析,就可以掌握农场地下水开发是否合理,水资源开发是否可持续及开发利用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说明对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及资料积累与整理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平原区农业开采地下水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的70%以上用于农业灌溉。平原区2003年以来积累了连续8年的地下水开采量监测资料,以此分析河北省平原区农业开采量特点,并探索建立枯季降水量与地下水开采量关系,作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资料可靠性分析基础,对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