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普遍存在的干流水体倒灌支流库湾的现象,为探究干支流水交换过程中的水动力特征,通过逐月(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实地观测获取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草堂河库湾水动力参数及水体温度、浊度等数据,分析了水库运行各期干流与库湾的水交换情况及其对库区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温度差异、干流惯性作用以及支流特殊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草堂河河口存在明显的双向水流结构,水库运行各期干支流交界面进出水体分布差异显著;特殊的河流走向使得全年多数月份草堂河与干流有效交换量高于其他典型支流;干流水体全年均能倒灌至库湾尾部,水库高水位运行期进出水体在河口呈上下分层结构且连续性较好,低水位运行期则以左右环流为主且连续性较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三峡库区中部典型支流梅溪河库湾水动力参数及水体温度、浊度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水库运行各时期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水流特性,探讨其影响因素以及水交换对库湾的影响。结果表明:梅溪河河口双向水流特征明显,在温差异重流、干流惯性作用以及库区水位变动等因素影响下,干支流界面水流强度、进出水体间界面结构及形态在不同运行期有显著差异;由于双向水流结构的存在,尽管梅溪河河口干支流界面净流量较小(多小于100 m~3/s),但是干支流水体的交换量相对显著,介于314.17~535.26 m~3/s之间,可达净流量的4~40倍;在净流量最小的低水位运行期,干流倒灌水体基本能到达支流库湾常年回水区的末端。  相似文献   

3.
结合深圳市潭头河的环境概况,从现状排水体制、水体水质情况、污染源3个方面对深圳市潭头河黑臭水体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污染现状提出了治理思路,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清水补给、生态修复4个举措对潭头河黑臭水体进行了专项治理,以彻底消除河道黑臭,改善潭头河的水质及周边环境,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分析和定性掌握引调水作用下城市人工湖泊的水体交换能力,以某城市人工湖泊为例,建立了水动力和对流扩散模型,通过获得湖内保守性物质含量的分布,计算了人工湖的水体更新时间和水体交换率。模型依据实测水位资料得到校准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主湖区的水体更新时间较短,不超过10 d,湖区整体更新时间最短可达13 d,水体交换率最大可达94%。内湖水体受其半封闭性形态限制更新时间较长。对内湖及湖周死水区域采取增加抽注水等工程措施,可显著改善湖内水体交换效果。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湖内水体中的物质输移过程,可用于人工湖泊的规划设计和调度运行的决策管理,对其他同类型城市人工湖泊的水体交换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该文利用二维数模的水动力学模块和对流扩散模块模拟研究湖北省松滋市小南海湖在引调水作用下湖泊水体交换能力,以确定合理引调水流量。模拟结果表明,小南海湖在既定换水周期为10 d的条件下,引调水方案合理流量为8 m3/s;湖泊西北区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弱,水质提升受限,采用源方案增强该区域水体交换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6.
象山港内水体交换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2002年8月到9月的水文调查,以溶解态的保守物质为湾内的示踪剂,建立对流--扩散型的海湾水交换数值模型,通过模拟对流--扩散过程来研究象山港狭湾内、外水体交换问题以及狭湾内大精娘礁两侧(西沪港处东西两侧)的水体交换情况.同时比较采用标志质点追踪方法得出的水体交换率.分析象山港内的水体交换特征.由于象山港狭湾内外水流存在较大的差异,狭湾外的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象山港顶的水流速度较小,这些流场特点控制了海水交换,港内的水体与港外水体交换十分缓慢.  相似文献   

7.
随着三峡工程、溪洛渡水电站的建成,长江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初步形成,长江上游水库群在流域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长江上游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流域防洪、供水、发电、航运、水生态环境保护、"两湖"等方面对水库群调度的需求,建立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联合调度体系,提出了充分发挥水库群综合效益的联合调度运行原则、方式和方案,可为流域层面科学统一调度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横琴岛中心沟规划水系为珠江三角洲感潮河网水系,水系内存在多个相互连通的环路,水动力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区域水体交换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局部的污染蓄积。为了掌握水系在外江潮汐影响条件下水动力水质变化规律,采用DELFT SOBEK软件对水闸联合调度条件下的中心沟规划水系进行了水动力水质数值模拟,获得了非稳态浓度推移过程和水体半交换周期等指标,为水系规划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是青藏高原水体资源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类型水体在不同的遥感影像中具有不同的特征。水体特征分析及其提取方法的确立是进行水体动态监测、洪涝灾害、水文参数设置等研究的前提。本文以西藏那曲地区为例.通过多源遥感影像中的水体特征分析,探索各类水体特征的解译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0.
干支流交汇区储水空间丰富,而干支流的水文系列常常存在差异,以吉林省白城市干支流嫩江和洮儿河为例,首先,对区域的蓄水特征及容量进行分析,确定可利用的洪水频率上限为P=5%;其次,对两河年、汛期6-10各月的丰枯特性进行分析,得出两河有27.3%的年份嫩江对洮儿河存在年径流补偿特性,50.9%的年份存在月径流补偿特性,6-10各月的径流补偿率分别0.2、0.27、0.25、0.27和0.2;再次,对汛期两河径流集中时段、峰现时间及其概率分布进行分析,得出两河存在时间补偿特性,为适时机引干流洪水资源提供参考;最后,提出洪水资源利用要因时因地制宜,结合区域蓄水特点和干支流来水特点分时段考虑,为安全高效利用洪水资源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认识水库库湾热收支过程,本文利用实测水温、气象和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短波辐射等资料,分析了朱衣河库湾水温结构的时空变化、水面热通量和平流输运热量的年内变化,结果表明:(1)朱衣河库湾年内表层水温为12.0~31.6℃,底层为11.8~27.8℃;(2)受干-支流相互作用影响,支流表层水温沿程存在水温差,导致干-支流交汇处净热通量变化为-63.02~128.81 W/m~2,支流中部为-62.01~116.14 W/m~2,上游回水末端为-59.31~78.40 W/m~2;(3)支流水体的平流输运热量与水位变化具有很好相关性;(4)影响支流水体热含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平流输运热量。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明星  邱波  夏凡  刘辉 《人民长江》2011,42(23):34-3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干流5个代表断面,通过2010年现状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与1998~2009年历史水质资料的比较,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良好,年度水质为Ⅲ类;蓄水前以Ⅲ类为主,蓄水后以Ⅱ~Ⅲ类为主;从水库上游至下游,沿程水质逐渐趋好;蓄水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与蓄水前相比,其沿程降低趋势更强,水质超标污染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是三峡水库蓄水带来的主要水环境影响特征之一。根据对不同历史蓄水期间三峡库区各支流库湾的水质变化特征及富营养化状态分析表明:三峡水库从试验性蓄水阶段进入常态调度运行后,支流库湾的水动力条件被进一步削弱,入河污染物扩散能力大幅度降低,库湾水质逐渐变差,各支流库湾普遍表现为中、富营养级水平,年内整体表现为春季高于秋季。从三峡库区支流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特征来看,库湾水动力条件由河流态改变为湖库态是其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驱动力因素,陆域营养盐输入是库湾水体富营养化演变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是否存在低温下泄水流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三峡大坝上游距离最近的庙河断面作为典型断面,利用2004-2009年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近坝区水域水温垂向结构,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近坝区目前还没有形成温跃层;温差较大的区域(0-75 m)均位于电站取水口高程(110 m)以下;三峡水库不存在低温水流下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长江重庆段6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分析各断面在蓄水前、蓄水期间、蓄水后水质的变化情况,研究三峡水库175m蓄水对长江重庆段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75m蓄水前后,长江重庆段水质总体较好且保持稳定;但主要污染物浓度在蓄水前后有所起伏,部分断面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近坝区水温垂向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大坝上游距离最近的庙河断面作为典型断面,利用2004—2011年实测水温资料,分析三峡水库近坝区水域水温垂向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庙河断面从2006年开始,在水库底部一定高度内,每年4—6月份水体水温在垂向上均会出现一定的温差,但该区域还没有形成稳定温跃层;温差较大的区域均出现在水深75m以下,该区域均位于电站取水口高程(110m)以下,其水温对三峡水库下泄水流水温没有影响;三峡水库不存在深层低温水下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水质演变趋势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三峡库区干、支流水质现状及其在蓄水前、135m蓄水后和156m蓄水后3个阶段的演变趋势,研究水库蓄水对库区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库区干流现状水质总体较好且蓄水前后保持基本稳定;库区支流蓄水后水质有所下降,现状水质总体较差;部分支流的局部区段在蓄水后发生了水华。结合库区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三峡水库的水质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三峡库区进行地表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乌江)水质总体保持Ⅱ~Ⅲ类标准,无明显恶化趋势;但次级河流污染严重,Ⅰ、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数仅占48%,水质较差。对研究区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作了剖析,指出工业污水、固体废物、水土流失、生活垃圾、农业非点源污染是造成近年来水环境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市政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也是造成库区水环境质量改善缓慢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三峡库区可持续水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