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印制电路板测试中,飞针测试机正在得到广泛的运用。和针床测试机相比,飞针测试机具有无需制作针床(治具)、可以测试高密度电路等优点,所以在制作一些小批量样板快板时测试速度快,费用低的突出优势。但对于有一定批量的电路板生产而言也曝露了它的缺点也就是测试速度慢,如何提高现有性能的飞针测试机的效率,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提供两个理论上和生产实践中提高测试效率的工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上在线测试仪使用针床作为被测印制电路板的电信号输入输出系统,针床的探针数目有500至3000支,针床与PCB一次接触即可完成在线测试的全部要求,测试时间只要几十秒,针床式在线测试仪目前仍然是PCB生产过程的基本设备。然而,根据大量测试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针床的探针数在500支以下和被测PCB数量不多时,经济效益是不高的。探针的机械强度要求很高,针尖耐磨和接触良好,针杆与套  相似文献   

3.
针床测试(bed-of-nails)设备曾一度作为PCB裸板测试的主导技术而占领市场绝对优势,但随着电子组装技术的发展,PCB的密度越来越高,测试点间距越来越小,测试点数量越来越多,这一切都给传统的测试技术带来挑战,加之移动探针测试设备的日渐普及,各种新兴测试技术的异军突起,针床测试将何去何从?我们不妨仔细了解一下针床测试的特点,以及设备设计制造商为迎接这一挑战所作的努力。 1 针床测试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针床测试设备分两大类,通用网络(universal grid)测试针床以及专用(dedicatde)夹具测试两种。从电路设计的角度来看,二者极为相似。都采用模块化的开关卡技术,用来获取电激励信号(如  相似文献   

4.
季华 《电子产品世界》2002,(24):24-25,14
本文介绍印制电路板测试技术的几种综合利用,包括在线测试与功能测试,针床夹具与飞针探头,光学检测与X光检测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SMT的不断发展,使相应的检验设备水平也不断提高,功能更加完备。针床式在线测试仪适用于产品种类变换不频繁且有一定产量的厂家。对于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厂家和元器件实装密度较高的产品厂家来说,以采用飞针式测试仪为宜。  相似文献   

6.
卜莹  孙爱中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4):155-157
重点讨论了飞针在线测试技术在电子模块测试中的测试与实现。介绍了飞针测试原理,阐述了电子模块飞针测试的流程以及测试中电子模块,提出了短路测试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以及NOD文件的快速修改技巧,并且详细说明了飞针和针床的互补关系。飞针测试技术的使用能准确定位故障点,缩短调试周期,对批量生产的电子模块调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子质量》2007,(12):34-34
电气测试使用的最基本仪器是在线测试仪(ICT),传统的在线测试仪测量时使用专门的针床与已焊接好的线路板上的元器件接触,并用数百毫伏电压和10毫安以内电流进行分立隔离测试,从而精确地测出所装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可控硅.场效应管.集成块等通用和特殊元器件的漏装.错装、参数值偏差.焊点连焊、线路板开短路等故障,  相似文献   

8.
随着PCB产业的突飞猛进、特种元器件的不断推出,表面封装元器件趋向小型化和多功能化,这就促使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和印制电路板制造技术更趋向高密度、高可靠和高精密度方向发展,以适应电子产品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和需要。而且PCB产品也向着超薄型、小组件、高密度、细间距方向快速发展。线路板上元器件组装密度提高,PCB的线宽、间距、焊盘越来越细小,已到微米级,复合层数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目测(MVI)和针床在线测试(ICT)检测因“接触受限”(电气接触受限和视觉接触受限)所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边界扫描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边界扫描技术是一种应用于数字集成电路器件的标准化可测试性设计方法,他提供了对电路板上元件的功能、互连及相互间影响进行测试的一种新方案,极大地方便了系统电路的测试。自从1990年2月JTAG与TEEE标准化委员会合作提出了“标准测试访问通道与边界扫描结构”的IEEE1149.1—1990标准以后,边界扫描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应用。利用这种技术,不仅能测试集成电路芯片输入/输出管脚的状态,而且能够测试芯片内部工作情况以及直至引线级的断路和短路故障。对芯片管脚的测试可以提供100%的故障覆盖率,且能实现高精度的故障定位。同时,大大减少了产品的测试时间,缩短了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周期。边界扫描技术克服了传统针床测试技术的缺点,而且测试费用也相对较低。这在可靠性要求高、排除故障要求时间短的场合非常适用。特别是在武器装备的系统内置测试和维护测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边界扫描技术的含义、原理、结构,讨论了边界扫描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取缔厂CFC的使用,所以,各种不同的清洗工艺应运而生,并被确定为可行的替代技术。这几种清洗工艺有超声和批量空气喷淋以及在线清洗。通常,每种类型的清洗没备有其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对于用户来说,其具有决然不同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阐述针床夹具测试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电子组装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迅速向多功能、小体积、高集成度发展。PCB的密度越来越高,测试点数量越来越多、密度也越来越高。对PCB的电气性能而言,其生产厂商测试的水平标志着该PCB厂商的生产水平和能力。意大利Circuit Line公司PRECISE型测试仪采用的就是针床测试。武汉、深圳、昆山、成都等多家公司用的都是这种PRECISE型针床测试机,只是针床测试机的内存不同,一种为48k,一种为32k。有着这种测试设备的厂商都期待着现有的测试设备,通过提高针床测试手段(如模具制作及测试的水平、效率等),确保及时交货的PCB完全符合客户的需求,从而赢得市场,提高自身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美国新开发出的无绕线在线测试仪针床夹具与有绕线针床夹具相比在电气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飞针测试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飞针测试是目前电气测试一些主要问题的最新解决办法。它用探针来取代针床,使用多个由马达驱动的、能够快速移动的电气探针同器件的引脚进行接触并进行电气测量。这种仪器最初是为裸板而设计的,也需要复杂的软件和程序来支持;现在已经能够有效地进行模拟在线测试了。飞针测试的出现已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开发出的无绕线在线测试仪针床夹具与有绕线针床夹具相比在电气性能上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 随着电路板上线路密度的日益提高,电路板的测试成本也在成倍增加,为了降低成本,电路板的测试手段越来越多,但各有其优缺点:专用测试针成本太高;通用机价格非常昂贵,非一般企业可以承受;飞针测试机最致命的缺点是速度太慢,仅用于测试小批量的样板单。为了降低测试成本,业界出现了将专用机与万用测试的优点结合在一起的所谓混合针床的设计思想,混合针床的出现,为降低测试成本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思路,目前也出现了一些产品。2 流行的混合针床 目前最流行的一种设计方法为:测试架与通用机的相同;中间为一块转换(开关)板,可以设计上万点,均在50密尔(mil)网格上,类似于通用机上的转换板,起到缓冲与实现将通用  相似文献   

17.
PCB裸板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裸板测试系统在PCB制作及电子设备中的意义、针床通导测试系统的测试原理及目前国内外主要产品的性能指标,同时,简要介绍了非接触式光学成像测试系统的基本原理,并比较了两者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从普通到高级电子产品都面临相互矛盾的要求: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和引脚数猛增致印刷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同时要求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上市时间。PCB的模拟、数字电路的频率、时钟达到1GHz以上,使的针床在线试测的间距变窄,而且采用通路数目越来越少。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应运而生,深受PCB测试业界的重视,在工艺过程中放置一台或几台AOI在贴片后,波峰焊前或再流焊后实现同步监控,作为在线测  相似文献   

19.
当前,从普通到高级电子产品都面临相互矛盾的要求:集成电路芯片的集成度和引脚数猛增导致印刷电路板的高密度安装,同时要求产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和缩短上市时间。PCB的模拟、数字电路的频率、时钟达到1GHz以上,使传统的针床在线试测的间距变窄,而且探测通路数目越来越少。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应运而生,深受PCB测试业界的重视,在工艺过程中放置一台或几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对于中等批量设备的设计者使用FPGA尝到了低风险和产品快速上市的甜头,这在核心网络、工业和高性能的计算设备中处处可见。大批量的设计则采用ASIC,诸如成本敏感的消费电子产品、无线通信和网络存取设备。然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ASIC最小经济批量的增加使得这种方法日益受到挑战。ASIC最小经济批量的增加是基于一个事实,即对于每一种新一代的ASIC,光刻板套件变得越来越昂贵,对给定设计复杂性的硅片上芯片的数量增加了,这是由于较小的几何尺寸和较大的硅片尺寸所致。相同的趋势有利于可编程逻辑解决方案。较小的几何尺寸和较大的硅片导致较低的可编程器件的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